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彌陀經核心講記▪P2

  ..續本文上一頁六字名號,怎麼不可以到極樂世界呢?

   除此之外,比如說我們要去拜見皇上,你找一個九品芝麻官,找一個縣太爺給你簽個字,管不管用?你們說?縣太爺給你簽個字:“好吧!拿我的字,直接去就好了。”管用嗎?

   (不管用。)

   好了,找巡府大人簽個字,管不管用?不管用嘛!他也不敢簽哪!

   好啦!找尚書大人簽個字,管不管用?不管用。

   那麼,這說明什麼呢?這六字名號是阿彌陀佛親自交待給我們的,其他所有的法門,就好像是尚書大人、巡府大人、縣太爺,找他們求生極樂世界,他們都搖手,“哎,我們還沒這個威德”,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他們告訴我們:“你念南無阿彌陀佛。”他們會把這個介紹給我們。

   所以,大家要明白,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唯有乘托阿彌陀佛的名號,因爲這六字名號裏邊,包含了阿彌陀佛無上的功德,是阿彌陀佛直接對我們宣召,就如同國王的召見、國王的號令,沒有任何障礙。除此之外,一切臣民都沒有這個威德,“十方諸佛皆共贊歎無量壽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議”。

   釋迦牟尼佛在這部《阿彌陀經》裏告訴我們:執持名號是多善根。除此“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以外的一切,是少善根福德因緣,不能往生,道理就是如此。

   (叁)由比較說明

   種種善根比較

   下面我們來比較,俗話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這裏有四句話,我先讀一遍:

   五戒十善滯叁界,

   聲聞緣覺非大乘,

   菩薩萬行未圓滿,

   較之六字皆少德。

   這四句話很好懂。五戒十善是善,但還在叁界,不出輪回;阿羅漢是善,高超叁界,永出輪回,但阿羅漢只是自了漢,沒有發大菩提心;菩薩更是善,發了大菩提心,廣修六度萬行,誓度一切衆生,但菩薩修行還沒有圓滿;這些要和阿彌陀佛圓滿功德六字名號相比,都是少善根少福德。

   以凡夫來講,我們自己能修的善根福德,最多也就是五戒十善,能把五戒十善修圓滿,那你就太稀有了。連五戒十善都難做到的人,我們有什麼善根福德呢?

   五戒十善是善根福德—— 持守五戒和毀犯五戒相比,是善;十善和十惡相比,也是善。但五戒十善,還是滯留在叁界之內,沒有出離叁界六道輪回。五戒十善修得好,來世可以做人,做大官,發大財,可以升天,做天子、天女,但是這個善根福德,如果和阿羅漢的善根福德相比,能比嗎?

   (不能。)

   那簡直天地不能相比!阿羅漢已經出離叁界了,所謂“跳出叁界外,不在五行中”,他已經出離叁界,是聖者了,五戒十善怎麼和他比呢?

   請問各位,阿羅漢靠他自己的善根福德,能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能不能往生?

   (不能。)

   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天親菩薩的《往生論》裏邊是這樣說的:極樂世界是“大乘善根界,二乘種不生”。極樂世界是大乘菩薩、大乘善根的境界,“二乘”,聲聞、緣覺——阿羅漢、辟支佛靠他自己的善根福德,想往生極樂,不夠資格。要到達極樂世界,阿羅漢的善根福德況且不夠,凡夫五戒十善怎麼可以呢?

   再來,阿羅漢的善根福德雖然比較凡夫很多了,但是如果比較菩薩來說,誰的善根福德多呢?

   (菩薩。)

   這個帳很好算,因爲阿羅漢是自了漢,他是自己解脫自己的生死輪回;菩薩發廣大菩提心,要度脫一切衆生,所以,菩薩的善根福德跟阿羅漢相比,那又是另外一個層次,天地不能相比。

   再來,菩薩心量廣大無邊,善根福德也無量無邊,但是菩薩畢竟沒有成佛,沒有成佛,還在菩薩的位子,就沒有圓滿。那麼,菩薩的善根福德跟阿彌陀佛相比,哪一個爲多呢?那又是天地不能相比,差得太多了。

   這麼比較下來,唯有佛的善根福德,最徹底、最圓滿。

   那麼,阿彌陀佛的善根福德體現在哪裏呢?阿彌陀佛的善根福德就含在六字名號當中。

   這個講的就遠了,講我們世間的,大家能夠聽得明白。

   名片與帝號喻

   各位,我們是普通市民,福報跟市長比,哪個大?市長大,我們小。

   市長的福報威勢大,還是省長的福報威勢大?省長的大。

   省長的福報大在哪個地方?大在他是省長,他出去名片一拿出來,“我是省長”,沒有別的,就是個省長的名,省長的名就代表他的福報。

   省長的福報大,還是國家主席的福報大?國家主席大。國家主席的福報大在哪裏?大在他是國家主席,他就有這個名義。有這個名義,就能依法治國,福蔭百姓,所謂名正言順,在其位,謀其政。你不是國家主席,你就沒有這個名義。

   阿彌陀佛的善根福德無量無邊,徹底圓滿,在哪裏體現?就在六個字裏邊,祂才叫“南無阿彌陀佛”。大家不要覺得這六個字很簡單,這六個字不簡單哪!有成佛的德能,才能有成佛的名號。

   縱觀中國曆史,向來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天下大亂的時候,諸侯混戰,但是沒有一個敢稱帝王。最後降服了各路的諸侯,平定了各地的叛亂,一統天下的,才能建都稱帝。人還是一個,稱帝不過是得來一個帝號,但這個帝號是來之不易的,經過幾十年的文治武功,南征北伐,天下平定,大功告成,才有了帝王稱號,所以帝號代表了一切的文治武功,一統江山。

   法藏菩薩經過五劫思惟、兆載修行,剿滅一切煩惱敵,拯救一切苦難衆生,累積無量功德,功德圓滿,祂才能稱爲“南無阿彌陀佛”,所以,阿彌陀佛的名號是來之不易的,代表了阿彌陀佛從因地發心直到果上正覺,所有一切圓滿功德。一切菩薩的修行,一切阿羅漢的修行跟六字名號相比,那簡直是無法相比。(那我們凡夫的五戒十善更談不上了。)

   聖旨對土特産喻

   各位蓮友,是我們修的五戒十善善根多,還是六字名號裏面的善根多呢?

   (六字名號。)

   對呀!回答正確,一百分!

   我們有的人往往不明了這個道理,他會覺得說,“師父啊!我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念得空空蕩蕩的,幹幹巴巴的,苦苦惱惱的,這樣空空蕩蕩地念幾個字能往生嗎?像我在那裏布施啦,寺院裏做根柱子啦,放生啦……善根功德很清楚啊!實實在在可以看得見哪!依靠這個往生不是更有把握嗎?”

   你們說哪個更有把握?

   我看還是打個比喻,打比喻才好懂。

   還是就剛才的比喻。這個老百姓蒙受皇上的召見,要去封官加賞,他當然高興,但他轉念一想:“自己一無所有,就這樣怎麼可以封官加賞呢?聽說封官加賞的人是要對國家有貢獻的人,我對國家毫無貢獻,這怎麼行?”他又一想,“有了!有好辦法了,我家裏有土特産,我帶一點家裏種的地瓜、土豆去上貢。” 他辛辛苦苦種好地瓜,挑到宮門,挑得滿頭大汗,但衛兵卻把他攔住了,不讓進,因爲他忘了帶上皇上的聖旨,他覺得聖旨不過幾個字,輕飄飄的,而且一點也不是自己的貢獻,應該不重要吧。結果他進不了宮門。

   我們所修行的五戒十善、一切的功德,充其量是個地瓜而已,而這六字名號是阿彌陀佛親自賜給我們的聖旨和號令。

   名號一稱超十地

   在我們淨土門裏邊,常聽說兩句話:

   莫訝一稱超十地,

   當知六字括叁乘。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莫訝”,不要驚訝 —— 明明知道我們會驚訝,所以事先說“你不要驚訝”。不要驚訝什麼事呢?“一稱南無阿彌陀佛,超越十地菩薩”,哎呀!這麼厲害!念一聲南無阿彌陀佛,超過十地菩薩!敢想像嗎?不敢想像。爲什麼呢?“因爲這六個字裏邊包括了叁乘,聲聞、緣覺、菩薩都包含在六字名號裏邊”。

   就好像剛才打的比喻,縣太爺、巡撫大人、宰相大人的權力都包含在帝王的聖旨當中,他們都是依聖旨行事,行使他們的職權。

   阿羅漢的善根福德、辟支佛的善根福德、菩薩的善根福德,都濃縮在阿彌陀佛的六字名號裏面,都包括在裏面。所以,我們念這句佛,才可以超越十地菩薩。

   太子對群臣喻

   印光大師在《文鈔》裏邊也有一個很好的比喻,他說:

   譬如太子墮地,

   貴壓群臣。

   說這個小小的太子,才生下來,呱呱墜地,他的尊貴就超過了一切大臣,宰相也要向他禮拜。爲什麼呢?他是太子,他將來長大就要做皇帝。

   印光大師說:我們念佛的人就好像太子墮地,我們的父親是阿彌陀佛,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佛的兒子,我們願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佛子誕生墮地,超過二乘之上——超過阿羅漢、辟支佛,直接進入菩薩的位子。所以念佛是多善根。

   (四)由譬喻說明

   房屋對門窗喻

   我們再來說比喻。

   比如說我們在這座彌陀寶殿裏邊,我們只要講“彌陀寶殿”這四個字,這裏面的佛像也包括了,柱子也包括了,門、窗、牆、屋梁……通通包括在內。

   可是,如果單講柱子,它就不能包括門;講門,就不能包括窗。隨便說哪一種,都是挂一漏萬。講彌陀寶殿就一含一切,總體包括了。

   “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是總功德,就好像“彌陀寶殿”是總稱一樣;如果我們只是去讀某一部經、誦某一個咒、修某一個法,這些就好像門、窗、磚、瓦,都只是一部分一部分的功德,不是整體的功德。

   其他的修行,比如說我們修行五戒,有五戒的功德,可是呢,就沒有比丘戒的功德;修比丘戒呢,有比丘戒的功德,但是沒有菩薩戒的功德;你誦這部經,有這部經的功德,但是就沒有那部經的功德。可是,如果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經、一切咒、一切戒、定、慧通通都包括在內,所以是多善根、多福德。

   摩尼對雜寶喻

   第二、“摩尼對雜寶”的比喻。

   “摩尼”,又叫摩尼寶珠,又叫如意寶珠。摩尼寶珠雖然…

《阿彌陀經核心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阿彌陀經略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