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占察善惡業報經 15

  占察善惡業報經18-15

  夢參老和尚

  【地藏菩薩摩诃薩言。善男子。當知初學發意。求向大乘未得信心者。于無上道甚深之法。喜生疑怯。我當以巧便宣顯實義而安慰之。令離怯弱。是故號我爲善安慰說者。雲何安慰。所謂鈍根小心衆生。聞無上道。最勝最妙。意雖貪樂發心願向。而複思念。求無上道者。要須積功廣極。難行苦行。自度度他。劫數長遠。于生死中久受勤苦。方乃得獲。以是之故。心生怯弱。】

  地藏菩薩摩诃薩言善男子,當知初學發意求向大乘未得信心者,于無上道甚深之法喜生疑怯,我當以巧便宣說實義,宣說實義而安慰之,令離怯弱,是故號我爲善安慰說者。這段經的意思說地藏菩薩善巧方便,能夠使那沒生信心的衆生令他生起信心,這是指沒有信大乘法義的衆生。一般的衆生發成佛的心,這是大乘義。這個心沒敢發,所以地藏菩薩勸他們發成佛的心,這個教求向大乘的。對于說了生死、得人間的福報,這衆生容易接受;行善事得善報,容易接受。你信佛,發成佛的心,這類衆生少。我們很多的道友信佛之後,我想沒有發成佛的心,跟這段經文差不多,我們發個了生死心就不得了了,就想現生的生活之中得到安慰,能減少無緣無故的一些個災害就滿足了。說是一發心出家,乃至一發心信佛,我爲了成佛才發心信佛的,這個我聽到很少,現實如是。末法的衆生,發大乘了義的心少,發離苦得樂,乃至發出離生死也少;要發得點人間的幸福,求現生的安慰,這類多。

  這段經文地藏菩薩就對堅淨信菩薩說,假使有一類衆生求向大乘,但是信心不夠,乃至于發了求大乘心的人都容易退。在這個甚深的法義當中他懷疑,他看到說一切衆生都能成佛,這類經上說的有,一者是不信,二者是信而懷疑。對這一類的衆生,地藏菩薩對堅淨信菩薩說,我以方便善巧來安慰他們,讓他們發菩提心。這個例子把它說通俗一點,當初一信佛就發度衆生的心,這才叫大乘心。信佛,不爲自己求安樂,當願衆生得幸福,這叫大乘心了,這是甚深之法。乃至于發了心的,自己疑惑我能做得到嗎?我經常聽到道友說:我連自己都度不了,我還度人家呢?這類話很多,好多道友都聽見了。聽見有發大乘心的是什麼樣子算發大乘心的?從來沒談到自己,談到的都是怎麼樣讓衆生聞到佛法,怎麼樣讓衆生能離苦得樂。諸位道友互相可以聽聽,我們信佛的道友,不爲自己,單爲他人。所以大乘經義說,不爲自己求安樂,但願衆生得幸福,這叫發甚深的義了。爲什麼這麼個心發不起來?怯弱。自己想,我能了個生死就了不得了,單爲自己求出離心。遇著這類不發大心的衆生,地藏菩薩對他們善安慰,勸他發菩提心,要行菩薩道。這個是專對著一些個不發大心的衆生說的。

  什麼叫善安慰?怎麼樣能勸衆生發大心?把那個小心怯弱心,光爲自己的心,把它去掉,安慰他發大乘心。雲何安慰呢?這個安慰的言語,地藏菩薩所說的安慰的言語,是對那個鈍根小心的衆生,就是不發菩提心的衆生,就是單爲自己求安樂的那些衆生,給他們講講行菩薩道成佛那種殊勝的功德微妙的法門。這個意思說,不是自己能夠斷貪瞋癡就好了,能夠讓一切衆生都斷貪瞋癡。讓他們發心,不但求出離心,而且趣向大乘的心。勸一切衆生發心成佛,發願願向佛乘,單思念無上道。這個無上道是專指佛乘說的,究竟了成佛。但是成佛不是簡單一句話,要廣度一切衆生,把你的功德利益、衆生的功德圓滿了、成就了。這不是短時間,無量億劫的,自度度他這個時間可就長了。要是光自己了生死、斷了煩惱,乃至斷了分段生死,這個在這個道義上說、行道時候說容易,要讓一切衆生都成佛。這是地藏菩薩的願,願一切衆生都成佛。那不是光一個願而已,願而後有行,行就是發菩提心,就是勸化一切衆生叫行。

  我們在這個生死苦海當中,一般的都是了脫自己的。當人受苦難之中,他想到的就是自己怎麼出離,他絕沒想到讓衆生都出離;把自己的痛苦都忘掉,這才是發大心的人。地藏菩薩說他安慰這些個沒有發道心的,那些個鈍根的,心很小;大小怎麼分呢?小心的先爲了自己,而後才說度他人。大心的先度他人,沒有自己,讓一切衆生都能夠對于佛道,甚深微妙的法能夠進趣,發願趣向成佛;同時還要積累一切功德,得行難行的苦行,一般人間做不到的事情,自己能做得到;一般行菩薩道的人,乃至舍身命幫助別人,沒有計較個人的得失,這才叫行菩薩道,這個度他人即是度自己。

  我常時那麼樣想,在我們以前燒木柴的時候,或是燒柴火的時候,那個火它著不起來,得用一個小棒子來挑一挑,那挑火棍挑挑挑的那個火都著了,柴火有空氣它才著。這個挑火棒就是行菩薩道,把衆生都度盡了,但是自己也被燃燒了,一樣的含義。拿這個作比喻,當你度衆生,讓衆生斷煩惱,你自己煩惱也斷了,就是這個含義。但是這個得經過時間很長,不是一劫兩劫,一說無量劫叁大劫,那個就言時間極長了。

  菩薩不畏生死,你度衆生得在生死苦難當中去度衆生。像我們發心求生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去,是你度人家、是人家度你?極樂世界你度誰?你有那個力量度別人嗎?但是因爲我們心怯弱,生了極樂世界去成了道了,我再回到娑婆來度衆生。如果生極樂世界的大心怎麼樣發呢?我們求生極樂世界,就等于我們去學個本事幫助別人;沒有本事幫助別人,想讓別人離苦得樂,你的方法沒有。所以求生極樂世界等于到那去學習,學了利生方法,回來再度別的人。但是這個發心求生極樂世界,不是爲了自己,而是爲了要利益衆生,而發心求生極樂世界的。大家權衡一下,這兩個同樣,一個發心生極樂世界,爲了自己了生死;一個發心到極樂世界去爲了利益衆生,這就叫發菩提心。

  但是我們在生死當中,就在六道輪回當中受好多苦難,我們不畏懼,長劫在一切苦難衆生當中,度衆生苦難。你想度衆生,不到衆生當中去,你能夠度得了衆生嗎?就是不畏生死,不怕一切苦難,要度盡衆生。爲了求自己的解脫,比較容易。要是讓一切衆生都解脫,這個非常難了,這個大乘義發一發就退墮了,不容易發。例如舍利弗要想發菩薩心度衆生,剛一發菩提心,帝釋天就化爲人刺探他一下,看他這個大心是真的、假的。就化現一個貧窮的小女孩在路邊哭,舍利弗問她:你哭什麼呢?她說:我媽媽害病,藥抓到了,沒有藥引子。舍利佛問她:這藥引子有什麼困難呢?她說:非常難。舍利弗問她:要什麼作藥引子?她說:要活人的眼睛,死人眼睛不算,得活人眼睛。舍利弗一聽,我剛發菩提心就遇見這個事,是舍、不舍?不舍,我發了菩提心了;舍,這個布施眼睛很困難,不是錢財,就堅定施給她,就把左眼睛挖給她了。那小女孩說:你挖錯了,我要右眼睛。舍利弗說:你怎麼不早說?他心裏就有點退悔的意思。還沒完全退悔,把右眼也挖給她。反正我有天眼,沒關系,挖給她。這小孩拿著眼一聞,說:噴腥臭,怎麼能吃藥?丟到地下,還拿腳踩一下。舍利弗道心就退了,說菩薩道難行,不是說說而已。

  以舍利弗的智慧,修得的德,他見思惑都斷了,發大菩提心尚且退心。我們經常也說,如我個人也是想學發菩提心幫助別人,等到自己受苦難的時候,就想連自己度自己都困難,怎麼幫助別人。爲什麼?在苦難當中懷疑佛菩薩倒是靈、不靈,心裏就起懷疑了。自己認爲自己沒有什麼錯誤,爲什麼受報呢?我們這都是鈍根小乘的人,要發大菩提心的人,發無上道的最勝殊勝的心,那真不容易了。發了心,發願,我們天天都發願,四弘誓願我們每天唱贊子、唱偈頌,“衆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一個也做不到,發的是空的,遇著境界現前了就往後退,遇到災難了,不是因災難而去幫助別人,自己先跑的比誰都快,那怎麼度衆生?

  所以這是鈍根小乘的衆生要想發勝妙的心,行做不到的,苦行那就難了。我們經常聽到我自己還沒度怎麼度別人,這句話常聽到的。但是我們現在在座的弟子道友們都懂得佛法,你能夠勸那個沒信佛的人幫助他來信佛法,這是不容易的事情。不是你勸人家人家就信,你得行好多方便,遇到幾個挫折你就再不敢說了。特別不信佛的人勸他信佛,這還是一般的。特別在危難當中,你自己還在危難當中,假使說我們現在都在生死苦海當中,沒想到自己在苦海當中苦難,而且看到別人的苦難,這才是真正利益衆生。因此難行的苦行,自度度他,這個時間長,不是一次二次、一天、一劫兩劫,不是咱們這百年的壽命,無量無量的生中。地藏菩薩對于這一類的衆生,善安慰說巧說方便。這就是我們講《占察善惡業報經》的真實定義,我們看見《占察善惡業報經》好像一個一般的經典,或者看前半部是小乘經典,這後頭完全是華嚴境界。

  【我即爲說真實之義。所謂一切諸法本性自空。畢竟無我無作無受。無自無他。無行無到。無有方所。亦無過去現在未來。乃至爲說十八空等。無有生死涅槃。一切諸法定實之相而可得者。又複爲說。一切諸法如幻如化。如水中月。如鏡中像。如幹闼婆城。如空谷響。如陽焰。如泡。如露。如燈。如目[目+壹]。如夢。如電。如雲。煩惱生死性甚微弱。易可命滅。又煩惱生死畢竟無體。求不可得。本來不生。實更無滅。自性寂靜。即是涅槃。】

  遇著這類衆生,地藏菩薩用善巧方便給他說真實意義。真實義就是成佛的意義。什麼是真實意義呢?一切諸法本性自空,這就是真實意義。你看見任何一佛法門,眼睛見的,耳朵聽的,心裏所想的,六根門頭所接觸的,就是真實意義。這個得要你自己先理解,因爲它都是從自性而發生的。先理解到自性本空,一切諸法都是空的。自己理解到,又把這種的法方法給一切衆生宣講,說一切諸法無我、無人、無自、無他。沒有一切法,是空的,你自己證得,而後給人…

《占察善惡業報經 15》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