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生常樂分別取著諸法。佛證得的常樂我淨,我們衆生是分別,對于常樂分別取著一切法,這是顛倒妄想。爲什麼他要取著呢?因爲顛倒妄想執著不舍,你就受生死苦。諸佛如來斷了,斷了時候沒有分別相,說他常樂我淨,他把這個分別執著的想給斷了,這得靠修行力量。就是我剛才說的你長時如實修,使心跟你這個肉體讓它分開,不被肉體所束縛,這種境界你漸漸就能得到。這個束縛就是執著,你認這個肉體爲我。你假使離開這肉體,它不是我。不是你,你有什麼痛苦跟你不相幹。這種功夫不是一天兩天,就是放下了,沒有執著、沒有固執了。
地藏菩薩在這段文章教授我們,畢竟體空無所有。究竟說來,我們這個心的本體當中,不是肉體,一切皆是空的,世間法是空的,出世間法也是空的,畢竟體空,一切無所有。若廣說起來,在經上經常說空一共有十八種空。我這個地方不詳細講了,只跟大家說個名詞。這些境界相顯現的境界相都是空的,內空外空,內外都是空,這個肉體全是空的,內心的五髒六腑空的,外頭的色身也是空的。不空,不空就不壞,不壞就不消滅。你這肉體畢竟要死亡,人人都如是。內的身心,外的世界,整個的世界都在變化。你的身心空的,外頭的世界形相是空的,就是這個空也是空的,把這個空也空掉;然後這個空再進一步叫大空,大空再進一步叫第一義空,第一義空再進叫無爲空,有爲空、無爲空、畢竟空、無始空、散空、性空、自相空、諸法空、不可得空的,無法,一切法都沒有。爲什麼?空的。有法,一切有的法也空的,有爲法、無爲法全是空的,一共十八種,這樣顯示若廣說的十八空。這十八空意義很多,單講空的一部書,單有這個經。
這樣顯示著一切諸法都不離開菩提體,一切法的建立是依著菩提的。咱們發菩提心那是整體,一切法都不離開一切菩提。爲什麼說空?顯示菩提。菩提是什麼呢?覺,就是覺悟的覺。發菩提心就是你發一個明白覺悟的心,叫發菩提心。菩提的翻譯就是覺悟的覺,覺就是明白。什麼是菩提的體?這個不是有,不是有就是空了、就是無了。不是空,不是無。非有非非有,把有非有也不對,是非非有。非無也不對,非非無。有無俱也加個非字,非有無俱。說一不可以,非一。說異也不可以,非異。把這個非一又加個非遣除,非一也不對,非異也不對,非非有,非非異。那一跟異俱該是對吧?一異俱也是非。乃至畢竟無有。這顯示這個空的含義,這都是解釋空的。沒有相可得,沒有形可得,舉心動念全是空的。非,無一切相,把這一切非了,這才是菩提的體。
咱們前頭講一實境界,這是顯示什麼?一實境界,這就是一實境界。但是這個還不是一實境界,必須心跟它契合。但有言說,這言說表達不出來的,用言說表達都沒有實在意義,但有言說都無實義。因爲這個自心清淨的,離言說相,離心緣相,離一切相。那有沒有相呢?這叫如來藏,如來藏含藏著一切諸法,藏含一切法,不論如來的一切淨法。這個體,如來藏性的本體說有說無都是戲論。爲什麼?無分別。一起心動念,一有了分別了就不是了。只可以意會,不可以言傳,是你心領。說是開悟了,心領神會,不能用言語表達,言語表達不出來。但有言說都無實義,這用言語表達的不是真實的,而是形容而已。菩提是離一切相的。
離一切相者,所謂不依言說取。若以言來取這個菩提相,取不到,言說沒有實義的。以菩提的法裏頭,沒有言說相,沒有受者相,能言說的沒有,所言說的沒有。心裏的意念沒有,依心裏的意念而知的,是假的,不是真的。菩提法沒有能取,也沒有所取,沒有自,沒有他。凡是分別對待,都不是。要是有分別想,那是虛僞的,與心與菩提不相應。簡單說,菩提的體離一切相、離一切言說,以言說去取菩提的體不對,一切相取菩提的體不對,以你心念覺知不對,叫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這讓你觀的時候,意念的觀。這個觀的時候,不是起心動念。到了無心的時候,無心,這個在我們禅宗的意思,就是解釋這個心裏頭心心相契,在我們這個言語道斷,心裏思想處沒有,心行處滅。所以但有言說都無實義,言說表達的給你顯示,而不是言說。說心,說心這個心不是心,是指法的意思。就像我們口裏說火,說火不是火,若是火把你嘴巴就燒了,說水也不是水,是表達一個言語意思。
【如是等說。鈍根衆生不能解者。謂無上道如來法身。但唯空法。一向畢竟而無所有。其心怯弱。畏墮無所得中。或生斷滅想。作增減見。轉起誹謗。自輕輕他。】
像這種說法,如是學說根器鈍的衆生能解嗎?不能解了。地藏王菩薩說要像我這種說法,那些鈍根的衆生他不能理解。也不能理解如來的法身,謂無上道如來法身,但唯法空。什麼是如來的無上的法身呢?空。這個空可不是頑空,不是咱們看這房間裏空間的空,不是那空,而是法空。空,簡單說,你不要執著就對了,什麼都不執著。我們經常說放下看破,你看破了放下了那就自在了,看破放下就自在了。鈍根衆生是沒辦法理解的,不能理解。這是無上道如來法身,但唯是空法,一向畢竟而無所有,要想得個什麼,求一個有什麼;沒有。
這樣的,那個心力不強的衆生,心力不強就怯弱;怯弱,菩提心發不起來。這樣什麼都沒有了,我修什麼?那還有什麼?既沒有煩惱,也沒有涅槃,也沒有生死,也沒有什麼,那不是斷滅想了嗎?它又不是斷滅。如果作斷滅想、作增加想,增滅兩個都不可以。這個下文地藏菩薩還自己做解釋。
【我即爲說如來法身自性不空。有真實體。具足無量清淨功業。從無始世來自然圓滿。非修非作。乃至一切衆生身中亦皆具足。不變不異。無增無減。】
所說的如來法身不空,自性不空。如來法身不空,去一切執著相。如果你要把如來法身執成有,那完全錯誤了,它是不空不有。非空非色見如來,不是空也不是有相的色相,這樣來看佛,那不空就有真實體了。如來法身不空有真實體,什麼是如來法身真實體呢?無量清淨功德,這就是如來法身體無量的清淨功德。清淨功德是什麼樣子呢?從無始來圓滿的,自然圓滿的,不是修,也不是造作的,這就指法身。一切衆生身中都具足,不變不異,在諸佛菩薩不增,在一切衆生不減。不是在衆生的法身跟諸佛的法身中間,還有個變異不同的形相。沒有,法身沒形相的。衆生是本具的,諸佛把本具的修成了是修得的,衆生的本具的迷了並沒有失掉,人人都具足法身,人人都能成佛。如果你失掉了,你成不了佛了。無失無得,失也失不掉,得也得不著,只可默契,不可言傳,用語言表達表達不出來。禅宗曆代祖師只能默契,都是默契的,這叫素法身;素法身沒有修得的,功德本具的,但是修顯的法身不同了。
【如是等說。能除怯弱。是名安慰。】
因爲說到本具的,這叫安慰說。地藏菩薩說這種說法把衆生那個怯弱心除掉,知道自己能成佛,知道自己本具有佛性,那個佛性與佛無二無別。我們經常說靈性,尤其在我們出家人,他並沒經過怎麼樣學習,而他所了解的一般人所不能了解。我們所說的開悟,這開悟有大悟、有小悟,有些過去所學的宿習,過去他修過習過就叫宿習,遇著因緣了它又顯現了,自然顯現。有些學了幾十年,他沒學習他全都會,學幾十年了還不如他沒學習的。但是要加了他前生,那就不知道了。你要知道他前生、無量生,他早修習過了。因此這個來說,有些是明顯的,有些是不明顯,不明顯而他表現出來的。
像有些修道者,他沒經過世間法的學習,而且他全都明了。例如我有個老道友叫壽冶老和尚,我們在美國住。他回來,回到五臺山見他一個老道友,這個老和尚也圓寂了。他這個老道友就跟他說:壽冶,你哪天到的上海,什麼時間到的,上海哪些人去接你的飛機,我都看見了。壽冶說:你怎麼看見的?他說:我就心看見的。但是你什麼時候下的飛機,哪幾個道友去接你。他說的完全對,但是他在五臺山。他這就叫通了。這個老和尚已經圓寂了,說沒關系。如果他在時候,你說,有很多人去找他麻煩了,他已經不在了。他知道很多的事物,知道,知道是體,明白又怎麼樣?知道了又怎麼樣?沒有用,不起用,不産生妙用。能到像大菩薩産生妙用的時候,妙用就是他利益衆生能産生妙用。這個光是能知,內知,而不能發生作用,還沒修成,就是還沒修好。要是能起作用,那就修成了,能産生妙用,妙用就是利益衆生的事。
【又複愚癡堅執衆生。聞如是等說。亦生怯弱。以取如來法身。本來滿足。非修非作相故。起無所得相而生怯弱。或計自然。墮邪倒見。】
地藏菩薩跟堅淨信菩薩說,要是那個愚癡衆生,執著不舍的那些衆生,他的心對著無上道的時候,對如來的法身,他本來具足的。但是由于他堅持愚癡,他不相信。他不相信這個德身法身不假修作的,這顯現了之後還是原來的,並不因諸佛修成佛了就增加了一分,沒有;也不是衆生沒修就減少了,沒有;修也是平等,不修也是平等,一個現,一個不現。這叫什麼?無所得,但是得後而無所得。咱們的是根本沒得,本具的迷了,現在無修,它沒顯現。那該丟了吧?沒丟,永遠存在,遍性的。在這種假使說把如來的法身非修非作的相,起無所得而生怯弱,或計自然,認爲它自然有的,自然就墮了邪知邪見了。這個圓滿菩提證得之後並沒有所得,因爲無所得才能夠無所不得。不是得這樣,丟掉那樣。圓滿的得就叫無得,這才起到大用現前。這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從證得體具足相而起的大用,大用是利益衆生的事業,在這個時候自利利他都滿足了。
【我即爲說修行一切善法。增長滿足。生如來色身。得無量功德清淨果報。】
我所說的修行一切善法,這是說全部的《占察善惡業報經》。地藏王菩薩跟堅淨信菩薩說,我前頭所說的一切善法,滿足增長,你把這些個善法滿足了。增長的善法有…
《占察善惡業報經 15》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