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家說。自己沒證得,如是信了,這是信位菩薩,而後向別人宣傳,說一切諸法畢竟無我,了達諸法無我。一切大乘經典都如是說,在這個無我當中,我們自己觀想的時候,這是我執,不執著我;我見,我所見到的一切問題,不假我自己的我見來看一切問題,達到沒有我見的來認識一切諸法。你認識嗎?沒有自己,也沒有他人,一切諸法皆空。沒有行,也沒有修道成道了,也沒有什麼方所,也沒有什麼過去現在未來,這個是講一切法皆空的。乃至于爲說一十八空等,一切法都空,沒有生死涅槃。這十八空,講下文會講的。生死涅槃是相對的,一切諸法皆無。爲什麼?沒有定實的體相而可得。
又複說一切諸法如幻如化,都是幻化的不實的。一切諸法像水中月亮一樣,水中的月亮不是真的,那是影子,這個大家都懂得。一切諸法像鏡裏頭相,照的相一樣。如幹闼婆城,其他都容易懂,幹闼婆城,八部鬼神衆有幹闼婆鬼神,這個是隨時現隨時沒有。如果你要在山東,山東有個崂山,離青島六十華哩,我們到那個崂山,在太陽沒出將要出之前,站在崂山的頂上看東海,看海裏頭,這時候海裏頭影像像一個城市一樣的。如果天氣很清明,你有時候看見就跟咱們人間一樣,那裏頭行住坐好多人走的幹什麼的完全有。太陽剛一出,沒有了。幹闼婆城是沒有的,只是一個影像。如幹闼婆城,就形容著沒有,空的。但是它有時候現那影子,在崂山很多人跑到崂山頂上看海市蜃樓,那叫海市蜃樓,在我們佛經上講就是幹闼婆城。八部鬼神衆有幹闼婆,那是祂的城,祂的城根本是沒有的,但是祂現影子。還有一個空谷,你到山谷裏喊一聲,那互相的音聲就響,容貌沒有。如陽焰,如水上的泡。如露,太陽一出就幹了。如燈,如目“目+壹”,如夢,如電,如雲,形容詞,都是空的,形容空的義。
拿這個比喻我們的煩惱生死,有嗎?空的。但是我們衆生空不了,那煩惱來了,睡不著覺,吃不下去飯,他不空。爲什麼空不了呢?他不認得,就是執著。水上的泡,露水、電,眼裏的空華,像睡覺作夢,作夢能是真實的嗎?但是凡夫執著,他要做個好夢,他會高興一天;要做一個惡夢,他兩叁天都過不去。本來沒有,這叫妄執。所以這樣來看煩惱、來看生死。我們的性體,自性的本體,沒有煩惱,也沒有生死,在那個性體當中它不存在的。就是咱們人的一個壽命,佛給我們講的讓你修觀,說假的,在你生老病死現前之後,你能夠把它斷成是假的,你就減輕痛苦了。但是我們修不到,但是它事實就是假的,真的是不壞的。每個人都認爲我們身體是真的,但是它是壞的。當父母生下來很小,咱們變變變老了,老了滅了,滅了沒有了,咱們是這樣來認識的。但是消滅的是你形相,而不是你的心性。你要對你的煩惱生死,沒有實體,假象,實體是不壞的。你想求得長壽,不可得,得不到。你要達到不生了,也就沒有滅了,不生實在也沒有滅。體性是寂靜的,這個咱們沒證得。沒有證得,咱們明白。怎麼明白了呢?佛教授我們的明白。佛說生死即涅槃,你在生死當中你認得到,你可以舍掉生死,證得涅槃。因爲這個生死是假的,你要把它當成假的,認得它是假的,你就可以有道了,就修得道了。這個是完全講空義的,地藏王菩薩跟我們說空,空就先從這些個觀。這一切事物,生死也好,涅槃也好,一切法沒有個真實的,沒有一定的,這個相是假相。爲什麼?真的就不變了。咱們每位都是,都在變,變變沒有了,消失了,死亡了。煩惱、生死、涅槃,假名而已。
【如此所說能破一切諸見。損自身心執著想故。得離怯弱。】
地藏菩薩跟我們說,你要把你的見,見者就是看問題的看法,能見見于所見,能見是你的性,所見是一切相,能見見于所見,對你的身體,對你的心,你的身心就是個執著而已,沒有實體的。那我們現在有個肉體,這肉體是壞的,它會消失的,它不是永久的。當你十歲時候,你一兩歲的時候死亡了,你九歲的時候都死亡了,十歲在。當你二十歲的時候,那十歲也沒有了。這叫生滅法,這是我們的執著。要把這個執著破掉,破掉就破掉一切見,這是妄見。大家讀到《楞嚴經》就知道了,十番顯見那是顯見性的。你這個身體的身心是執著,你執著它有,實際它沒有。但是我們現在有個肉體,在他有肉體時候能夠認識它必定消失,這是肯定的,一定要達到。達到什麼呢?消滅掉了。爲什麼?虛妄的,它不是真實的。所以能離開這樣的觀點,要能夠深入的話,你什麼都看得破放得下了。這讓你破見,是你執著這個妄見。
【複有衆生不解如來言說旨意故而生怯弱。當知如來言說旨意者。所謂如來見彼一實境界故。究竟得離生老病死衆惡之法。證彼法身常恒清涼不變等無量功德聚。複能了了見一切衆生身中。皆有如是真實微妙清淨功德。而爲無明闇染之所覆障。長夜恒受生老病死無量衆苦。如來于此起大慈悲意。欲令一切衆生離于衆苦。同獲法身第一義樂。而彼法身是無分別離念之法。唯有能滅虛妄識想不起念者。乃所應得。但一切衆生。常樂分別取著諸法。以顛倒妄想故而受生死。是故如來爲欲令彼離于分別執著想故。說一切世間法畢竟體空。無所有。乃至一切出世間法亦畢竟體空無所有。若廣說者。如十八空。如是顯示一切諸法。皆不離菩提體。菩提體者。非有非無。非非有非非無。非有無俱。非一非異。非非一非非異。非一異俱。乃至畢竟無有一相而可得者。以離一切相故。離一切相者。所謂不可依言說取。以菩提法中無有受言說者。及無能言說者故。又不可依心念知。以菩提法中無有能取可取。無自無他。離分別相故。若有分別想者。則爲虛僞。不名相應。】
現在我們的心量不大,不大就說不敢這樣的觀照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死亡,乃至明知道也不承認。人人都知道死亡,要是到死亡的時候,你放不下也得放下,就說你執著也執著不成了,它消失了,應該這樣來理解。不要生怯弱想,不要生長遠想,勇猛的來觀這些個問題畢竟滅,滅就是一定要死亡的。所以佛告訴我們生老病死,乃至于愛別離、怨憎會、五陰熾盛、求不得,這八種是苦難。你如果要看破了、要認識它了,它是隨真而起的,從虛妄虛假當中,你在這裏頭認識一個不生不滅的、不變不異的、真實的,就是我們的性。這些叫達到咱們前文所說的,現在地藏菩薩教授我們的一實境界。這個一實境界的法,它是離開生死的;生老病死苦,乃至于八苦,沒有這些東西。這是我們本具性體,這是我們的法身清淨的,跟佛跟地藏菩薩沒有兩樣,無二無別,在諸佛菩薩是功德,在我們衆生是煩惱。
同時你這樣觀照了知你的真性,每個衆生都具足有真性,就在衆生身體當中,也不離開身體。你在身體找你的真性,沒有,你那個心是識是妄,不是真的,但是它具足有,真心遍一切處。如果我們沒有佛的這個知見,沒有佛的這個真分,我們就成不了佛了。我們跟佛無二無別,能成佛,現在就這些煩惱給你障住了。
同時你要見到一切衆生身中,都有如來的真實微妙的清淨功德,那是本具的。如來是從事修發現它、發明它,本具的,事修跟本具的合而爲一,就把那一些無明癡暗所有障礙都洗幹淨了。假使我們身上衣服上有一些髒的東西,你洗一遍洗不幹淨,洗兩遍洗不幹淨,洗叁遍那就洗幹淨了。這說我們的本性說我們的性體,不是這個肉體,沒有生老病死,也沒有苦;當然沒苦也沒有樂,沒有一切相對法,與佛是無二無別的。
這一段文章地藏菩薩跟我們講衆生都能成佛,只要你肯修,肯依照地藏菩薩教導,就是他所教授我們的方法和前文所講的一實境界,你去體會;如果能悟得一實境界了,那是離開生老病死的。生老病死是假相,不是真實的。這種功夫不管你會修也好,不會修也好,你平時要這樣想。當你最痛苦的時候,你把你的心能感覺痛苦的這個感覺,跟你身體所受的痛苦的苦,你試驗把它分離一下。在《楞嚴經》上教授我們的,我們有個能感覺的感覺,覺到肉體所受的痛苦,能感覺的這個覺,覺得身體所受痛苦,這個能感覺的覺不痛,它覺得受痛苦。我同時這樣想,我們在醫院裏頭住院的時候,逢開刀的手術,醫生跟你先打麻藥針,把你神經麻住了,他開刀幹什麼,你沒有感覺也沒有痛苦;等麻藥過去了,你可感覺痛苦了。要不打麻藥,你自己能控製你的心,你把你的心跟你的肉體分開。這得要很長的時間功夫,不是我這麼一說,你一學就做得到的。當你這個感覺的力量産生力度了,很大,不要打麻藥針,你看到肉體跟你沒關系。
這是一個心力的問題,曆史上這類的人物很多。大家看看那關雲長刮骨療毒,華陀把他肉劃開,拿刀子在那骨頭上刮,那聲音聽見的人聞到那個聲音都嚇得不得了,關公還在下象棋,沒事情。說他心力很強,心降伏住他的身了。當我們最痛苦時候,你讓你這個心跟那個身分家,就心跟身兩回事情。所以在《楞嚴經》上告訴我們“有覺覺痛,無痛痛覺”,你有個感覺感覺痛,但這個痛痛不到你感覺上去。但是我們這個力量不夠,所以要那醫生打個麻藥針。有沒有不打麻藥針的?我們有個老和尚到醫院開刀時候,他就不准醫生打麻藥針。醫生說:你會痛昏過去。他說:我不痛,你刮好了。這要一種功夫,不是一天兩天的。當你修的時候,把你這個精神跟物質兩個分開,你這肉體是物質,你精神不是物質,這個效果會産生的。我就試驗過,我也産生過。你看我們的祖師這類事情很多了,修道者他能使它分離。
你要得著這種義樂了。如來于此起大慈悲意,欲令一切衆生離于一切苦難,同獲法身第一義樂。那不是肉體了,剛才我們講的是肉體,這個法身沒有分別,沒有雜念。人要到了無分別無雜念的時候,純淨一心的時候,把你虛妄的想都不起了,能止于一切念,這叫與道相應。修行的時候達到這種境界,就是說你的意識形態跟你的心分開了。
但是一切衆…
《占察善惡業報經 15》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