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占察善惡業報經 12▪P2

  ..續本文上一頁,一天起心動念的,咱們認爲心又生起了又滅了。生也是心,滅也是心。咱們叫思想,咱們經常愛說思想問題,思想問題就是生滅問題,生滅問題就沒有個生滅相。所有外邊一切境界差別相,實實際際沒有的,是寂靜的。把這個沒有自性的,這個是自性心,名爲真如第一義谛自性的清淨心,本性清淨,湛然圓滿,不起分別。

  【無分別相者。于一切處無所不在。無所不在者。以能依持建立一切法故。】

  因爲一切法本來是沒有的,是不生不滅的。沒有生滅的就是沒有,沒有生滅相,哪裏有一切法!但是境界之中有差別,在這個差別上,故相歸于體的、相歸于性,境界差別的相沒有個來、也沒有個去。地藏菩薩舉那個鏡中相,你說那鏡裏頭有相嗎?沒有。人沒照的時候,那鏡中相有嗎?不只說人了,反正你看鏡中一切境界相,沒有。相的本體沒有差別的,爲什麼?空的,不是實有的,也就是一味,沒分別相。我們一切衆生的心,清淨那個心,在凡夫不減,沒有減少一點,在諸佛、在聖人也沒有增加,這個心是平等平等的,在凡不減,在聖不增,也沒有來去相,無相。但是這個心是遍滿的,如虛空一樣,依持它能建立一切法。

  這個相是講的什麼相呢?心相。前頭地藏王菩薩跟堅淨信菩薩講的心,解釋心是什麼樣子,解釋這個心相,這個相還是心,沒有什麼樣子。不過在這個地方講得很略,因爲地藏菩薩不是跟我們大衆說的,是跟堅淨信菩薩說的,說得很深入很略。我們一般講教理,或者依四教,或者依著五教,或者依著唯識,那講得就多了,從粗淺到深入。在這個地方講,這個清淨的本心是沒有分別的。沒有分別,哪還有個木輪輪相呢?前半部說的是一切凡夫,後半部說的一切聖人,你要進入此法,必須得把業障消了,所以讓你先忏罪,把罪消了才能學習唯心法門。後半部就是唯心法門,單講清淨心。清淨心是什麼樣子?沒有分別,遍一切處,什麼地方都有心,依這個能持受建立一切法。

  萬法唯心,這個說的心生萬法。這個清淨心是圓滿的,沒分別的,跟佛是無二無別的。佛是修成的,我們是本具的。如果我們本具不具這個清淨心,你怎麼修也修不成佛。你撿都是一些石頭,把它煮成當飯吃,辦不到的,石頭就是石頭,石頭不能變成大米。這個清淨心只有一體,一切善法依著清淨心而建立的,一切惡法也是依清淨心而建立的,心無善惡。如果有決定性的話,你斷惡斷不到、修善修不成。這不是決定的,這樣來認識我們的心。當然你要明白這個了,你也不會用占察輪了,用占察輪就是顯現的。因爲在佛法界都是妙用,佛利益衆生都是用,在用上顯相顯心。佛有無窮無盡妙用,諸大菩薩也有無窮的妙用,從用上顯心,凡夫從體上明心。

  【複次。彼心名如來藏。所謂具足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無漏清淨功德之業。】

  因此這個心就叫如來藏,具足了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無漏的清淨功德之業。在這地方加個“業”字,業是作用義,作用是修行而顯現的意思。因爲這個樣子,你才能夠。不是原來本具有的,你修也修不成。就像我剛才舉例,你煮石頭讓它成飯,辦不到的。因爲它具有,所以它能做得到。彼心名爲如來藏,如來藏者,如來藏的解釋就是真如。爲什麼叫如來藏,不叫真如?因爲兩種含義,真如已經在煩惱當中,就叫如來藏。這個意思,《大乘起信論》這樣說的,《華嚴經》這樣說的。如來藏,就是真如在凡,謂之如來藏。那要真如除了煩惱藏之外,沒有煩惱,那叫法身,法身是清淨的。

  複次彼心名如來藏,這個彼心就是一切衆生現前一念心。咱們每位道友,你現前這一念心就具足如來藏性,就是我們現在一念心的體。現前一念心的體,它具足了無量功德的業用,含藏有,人人都能修成佛。人人都有如來藏性故,所以能修成佛。如果你沒有,你絕對修不成。因爲我們現前衆生的心,具足了無量功德之業。無量功德業在你現前具足了,這個就叫如來藏。這個心跟已經成就的平等平等,已經修成了諸佛證得此個法身,衆生迷了這個法身。那衆生也悟了呢?衆生悟了就不叫衆生了,就是佛了。這說緣起。緣起就是修,緣起就如來所修的一切,行證了果,就具足無漏性功德了。如來一切不可思議的功德,怎麼來的呢?行來的,他的功德是行,修行證得的。假使沒有空義,沒有空的義這個道理,功德建立不起來。建在什麼地方?所以依著真空建立妙有,含著真空不空,妙有非有。妙有不是真有,真空是不空的,它具足無漏性功德,妙有非有即是真空。

  【以諸佛法身。從無始本際來無障無礙自在不滅。一切現化種種功業。恒常熾然。未曾休息。所謂遍一切世界皆示作業種種化益故。以一佛身即是一切諸佛身。一切諸佛身即是一佛身。所有作業亦皆共一。所謂無分別相。不念彼此。平等無二。以依一法性而有作業。同自然化。體無別異故。】

  這經文你自己看起來,感覺著很多不可理解不能進入。因爲這個義理都是顯性的,顯我們那個心體的,是從這說理。在理性上講進入很難,那就得從事上假譬喻、假我們生活習慣來印證。你要把這些個問題,都把它理解在你生活當中,你就漸漸能印入了。在體上,從無始來,一切衆生跟十方一切諸佛無二無別,這是本體。從理上講,本來沒障礙。體,本身不生滅,在相上、用上就不同了。這裏就含了個業,體雖如是,相用不一樣了。爲什麼不一樣了?這是講無我。衆生翻過來迷了,迷這個體了,迷這個體就變化了,在用上不一樣了。體雖同,用有差別。這個道理,我們從生活當中現象上講,我們都是人,那差別就大了。人有各種種類的人,白的、黑的、黃的,還有紅的,這就不同了。但本身都是人,人性是一樣的。雖然我們與佛無二無別,由于執著,一切衆生的人我執、法我執、無明障,這就不同了。這些個業也是遍一切處的、遍一切時的,衆生跟諸佛就不一樣了,這是報化不一樣。諸佛是修成的,功德修成的,恢複他原來的法身,這個修德當中跟衆生就不一樣了。但是修圓滿了,修無所修,才知道還是恢複原來本具的。十方一切諸佛化度衆生的事業,都是度衆生成佛,但是業用不一樣。阿彌陀佛就示現極樂世界來度衆生,釋迦牟尼佛就示現娑婆世界度衆生,這個不一樣了。

  【如是諸佛法身遍一切處圓滿不動故。隨諸衆生死此生彼。恒爲作依。】

  諸佛的法身同的,也遍一切處,都是佛佛道同,圓滿不動。但是他能隨衆生的緣,每個佛度每一類的衆生隨衆生的緣。諸佛如來的法身遍一切處,十法界都具足佛,乃至地獄道他也具足佛性,這叫如來隨衆生。而衆生又學佛逐漸的轉化,衆生又學佛,衆生也可以成佛,這叫流轉。一切諸佛與衆生不相離,同一體性。體性是不相離,諸佛給衆生恒常爲依,衆生依著諸佛所說的法教授而能成道。

  【譬如虛空悉能容受一切色相種種形類。以一切色相種種形類。皆依虛空而有建立生長住虛空中。爲虛空處所攝。以虛空爲體。無有能出虛空界分者。當知色相之中。虛空之界不可毀滅。色相壞時。還歸虛空。而虛空本界無增無減。不動不變。】

  這個道理地藏王菩薩舉個例子,譬如虛空能容受一切色相種種的形類。虛空是包容一切的,什麼色相現都可以。一切的色相就不一樣了,種種形類,還有包括一切衆生畜生,還有無情山河大地,都不一樣了。但是能離開虛空嗎?不論任何成生長都離不開虛空,同住在虛空當中。虛空是總,一切種種形相是別,這些個別都在虛空當中,爲虛空所攝。虛空就是一切的物質的體,依著虛空而建立的,沒有一事物能夠離開虛空而單住一個地方,不可能!虛空之外,沒有一個地方你可以住。一切色相在虛空當中,虛空永遠不會毀滅的,一切色相隨時變化,一切有形有相的東西化了還歸于虛空。咱們這地球到化的時候,毀滅的時候,變了微細塵,微細塵又還于虛空。虛空有能毀滅嗎?虛空永遠不會毀滅。一切事物生長毀滅,生長在虛空中,毀滅還在虛空中,在虛空是不增不減、不動不變。這拿虛空來比喻,虛空就是一切衆生之體,也就是拿虛空形容著諸佛的法身。

  【諸佛法身亦複如是。悉能容受一切衆生種種果報。以一切衆生種種果報。皆依諸佛法身而有建立生長。住法身中。爲法身處所攝。以法身爲體。無有能出法身界分者。當知一切衆生身中。諸佛法身亦不可毀滅。若煩惱斷壞時。還歸法身。而法身本界無增無減。不動不變。】

  諸佛的法身亦複如是,像虛空一樣能容一切衆生的種種果報。在你做的很多的因,因一定感果。衆生種種類類所受的果報不同,一切衆生的果報依著什麼來的?一切衆生的果報皆依諸佛法身而建立生長的,諸佛的法身即是衆生的法身,衆生的法身即是諸佛的法身,衆生的果報即是諸佛法身,諸佛法身攝著一切衆生,一切衆生的法身的體跟諸佛無二無別,沒有一衆生是出離了法界身之外,都在法界之內。咱們不是講萬法唯心嗎?這個法是指心,法即是心,心即是法,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都爲法身所攝,沒有出于法身界外的。當知,這是地藏王菩薩跟堅淨信菩薩說,要知道一切衆生的身中,諸佛的法身是不可毀滅,一切衆生的心永遠不會毀滅。假使衆生沒有一切煩惱,無明的煩惱斷了之後,那也歸于佛的法身。法身是不增不減的、不垢不淨的、不變不動的,這叫法身。

  這是假諸佛的法身跟虛空來比喻,比喻什麼呢?比喻我們現前的果報。衆生現在的果報不一樣的,一個人有一個人的果報。這個衆生包含著不止人類,畜生類、有情類都是衆生。依著這個含義說,衆生的身就是諸佛的法身,諸佛的法身含著一切衆生的法身,因此衆生煩惱盡了,那又回歸法身本體了,那也是諸佛。法身本身不增不減、不生不滅,衆生悟了,恢複于法身。有那麼句話,“打得妄想死,許汝法身活”。如果你沒有虛妄這些分別,你自然就恢複你的法身了。法身是不生不滅的,與諸佛是無二無別的。六…

《占察善惡業報經 12》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