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察善恶业报经18-12
梦参老和尚
现在我们讲这个心,讲唯心。唯心也不是那么简单的,要明白这个唯心很不容易,不明白到什么程度呢?你要明白了就开了悟了。人说明心见性,明了你就了了生死了。在这地藏王菩萨讲心分有心内相,还有心外相,真心、妄心,心内相又分两种,一个真,一个妄。所言真者,就是心体的本相,诸佛证得了,一切众生迷了。这个心体的本相是清净的、是圆满的、是如如不异的,心体的本相没障碍,但是不容易见到,就是不容易明白的意思,不能见性。这个心遍一切时遍一切处,本来是没有染垢清净圆满的,就是我们见不到,微密难见。又因为它常时如是,不变不异不坏,一切法都由心生,心生故法生,心灭法也就灭了,这是讲这个心体。这个心体的本相有没有?有。是什么相?是如如的,没有一点垢染的,是离念的,这叫离念真如。这是说心本来没有清净与虚妄,由你一动念,起心动念,一提念头不清净了,起念就有分别,这就叫本觉的原来的相,一起心动念失掉原来的相了,从本觉产生不觉。本来是清净圆满的本相,就是《心经》上说心的本相是无挂无碍、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没有妄念。
假使一起念头,起念头就是妄了。所言妄者,起念分别,缘虑见闻觉知,这个念头是念念相续永远不断的,它会生出一切境界相。一般在我们大乘教义里头讲,原来这一心是如如的不动的,一起念一动就生出来三种细相,再假外边的缘,境界为缘,那愈长愈粗了,就生六种的粗相。才刚一起念的时候,心所缘的相没离开心,还是真心,但是这个的真如叫离念真如。在你心一动念的时候,微细的分别成了业相、转相、现相,一念不觉生三细,一起心动念的时候,里头就含着三种相。业,就是我们说的八识,八识里头初相的时候就转,转了就现,现就是表现,要现境界相,这个是很微细的了。起念分别有忆想这些个事情,就渐渐产生境界相了。在这个心里头三细相之中,没有境界相。那断的时候可就难了,起如是境,业相生起转相,转相生起现相,八地菩萨断现,九地菩萨断转,十地菩萨断业相。我们要修到八地的功夫,那就很难了,不知经过多少亿劫了。所以这个时候由愈转愈粗,就起念了、分别了、缘忆了,它就相续不断的念。这个境界咱们还没达到。
依着这个原来本觉的心,生起一切相,有细有粗。初生的叫细,由细而转粗,愈转愈粗。因为它相续不断的缘虑忆念分别,这个时候要想去分别这个相,叫智相,智慧的智,智相得七地菩萨才能达到,一起一有智相分别了,愈分别愈粗。而且这个分别不停止,相续不断,它叫相续相,相续就起执着了,执着好的要取,执着心起坏的就要舍。相续心起智相、相续相,这一取舍就起业了,就是好的取、坏的舍,舍舍不掉,好的取取不到,这个都属于我们见闻觉知分别。咱们的忆念,咱们的觉悟明白,或想求知,这求知的心但是有分别,这就取舍好坏。这心愈生愈是虚妄了,离这真实就远了,见也见不到,摸也摸不着。这个情况咱们现在还达不到,但是从经上佛菩萨教导,我们知道我们起念的是分别、是妄心。因为你起妄起念,念又着境界相,念头一生就出来现前境界相,这个境界相也是依着本觉而有的。依着本觉而有的是虚妄的,没有它虚妄的自体,见也见不到,摸也摸不着,所以就叫妄。在这个时期内,还是在心内,没到心外。这是心里自己生的相,自己分别,自己缘虑。地藏菩萨讲我们这个心相是分内分外,这个是内心相。那心外相是什么样呢?
【所言心外相者。谓一切诸法种种境界等。随有所念。境界现前。故知有内心及内心差别。】
所言心外相者,就是一切诸法现的所有形相。外边的境界相,你一念,念就是思惟,一思惟就有外边境界相。前头那个心是能缘的,能缘的心它缘于所缘,能缘心就缘心外的相。外相就是境界,在境界相上头起执着,这就叫心外相。知道了内心的差别,才由内心起出外相的。外相就是缘分,缘相的心,前面是能缘的,这个是很细致的,对一切法,一切法都是代表意思,一切法就一切境界相了。因为你执着现前境界相,内心就起差别了,以前业、转、相还没有起差别,从智相、相续相一下就起差别相了。
【如是当知内妄相者。为因为体。外妄相者为果为用。依如此等义是故我说。一切诸法悉名为心。】
地藏王菩萨教授我们,你要知道你内心的妄相,内心的虚妄相是内心的妄想,咱们经常说妄想妄想,这个是因是体。所有我们妄想,由妄想而生出来很多事物,所以说这个妄想是心是体,也给一切法作因。因一定感果,感的苦报、乐报、受报,这就感到种种差缘了,由内心的妄相感触外头境界相,这就妄想纷飞了,那就起了种种作用。但是从种种作用不离开于心,这就是经常我们所说的万法唯心。但是翻过来说心生万法,万法由心生,万法还归于心,心生万法,唯万法为体,给万法作体,而在体所生的相和用还归于一心。在生起的时候叫因,因一定感果,因必感果,果是体,体一定因心而起作用。因果也好,体用也好,唯此一心。心外无法,一切法都是心生的,还归于心,心外什么相都没有。所以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为种种法灭。
因此我们知道,内的虚妄相是一切法生起之因,是一切诸法之体,而产生的外头的妄相。内心的妄相产生外头的妄相,外头的妄相就是用、就是果,因必感果,体必有用。咱们讲的因果体用,在这个里头包含着起惑造业。从相反的说,我们要是修道,消灭惑,不让它造业,把所造的业还归于心。因为我们对外相不能理解,这是迷的作用,对外相你不能理解,你不知道外相就是唯心。万法唯心所起,但是我们不知道,不能理解,所以在心内相而产生心外相,内外全是一心。所以佛教经常讲万法唯心,它就从这生起的。
【又复当知心外相者。如梦所见。种种境界唯心想作。无实外事。一切境界悉亦如是。以皆依无明识梦所见。妄想作故。复次。应知内心念念不住故。所见所缘一切境界。亦随心念念不住。所谓心生故种种法生。心灭故种种法灭。是生灭相。但有名字。实不可得。以心不往至于境界。境界亦不来至于心。如镜中像。无来无去。是故一切法。求生灭定相。了不可得。所谓一切法毕竟无体。本来常空。实不生灭故。】
地藏菩萨又打个比喻给我们讲,什么叫心外相?如你作梦所见种种境界,那是你想成的,内心的思惟所想成的,或者外头的所有事物又落归于心的影子,都是心起的。所以心外无法,一切唯心,佛教讲一切唯心是这样讲的。因为一切众生对于外相他迷了,不理解,不晓得外相就是心所所生的。因此地藏菩萨跟我们说,一切境界相都是这样子,都是唯心想所作的,没有一切是外头的,都是内心所起的。从我们上来所讲的这一系列,一切境界相都从无明而起的。如果我们不理解无明,就像我们作梦一样,业、转、现这三相就细的,智相、相续相就叫识了,就像咱们说知识知识,知是本体,识是作用,这时候取很多分别。因此这是心法的缘起,心缘起法,就是咱们的心所缘念而起的一切相。所有缘起一切境界相,咱们知道了不是真实的,是心生的。生由心生,灭也得由心灭,心生种种法,心灭种种法,心灭故种种法灭。
这个问题只是前头大致这么一说,地藏王菩萨又给解释这个问题。因此应知道我们的心,它是念念不住的,没有停歇的时候。念念不住,换句话说,念念不停。例如我们睡眠的时候,没有用心的时候,你心照样的活动,并没有停下来。这演变的,就是你所有作的、作梦心没停,妄心缘妄境。你内心念念不住,你所见的、所缘想的、所修的一切的心境,它念念不住的。因此在我们佛教说,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我们是这样讲万法唯心的。但是这个道理都叫心生灭门。在《大乘起信论》讲一心三大二门,哪二门呢?心生灭门,心真如门。因为要讲生灭相,生灭相没有实体,但有个名字,只是名言而已,你要找实体,没有,实不可得。
地藏菩萨这段经文告诉我们,应当知道你的内心念念不住的,你所见是内心所见,所缘的外边一切境界相,那个境界相也是你心起的,内心起境界相,内心缘自己境界相,念念不住。在这个义理上,所以地藏菩萨告诉我们,你一生心,种种法就生了;你不生心,种种法就灭了。但是这个种种法、这个生灭,但有个假名,你找实在的东西得不到,没有实在东西,它是假名而已。所以让你的心不要住在境界相上,心不住境界相,一切外边境界相也不来你的心。这个道理很难懂,所以地藏菩萨举个例子,像你照镜子,那镜子相是真的、是假的?镜里头有相吗?没有。你不照的时候,镜子里没相。无来无去,在一切法求个生灭的定相,我们找一个定相,什么是生灭的定相?既属于生灭,就没有定相可言。但有个名字,实在不可得,得不到个真实的。咱们的心没有住在境界相,境界相也没来到心。所以镜中相就这样形容着,相也没到镜中去,镜中本来也不能生相。你照镜子,还有什么来去吗?没有。因此一切法要实在求个生灭相,找个生灭的定相,怎么样生起的、怎么样灭的,不可得。为什么不可得呢?一切法毕竟无体,本来是空的,常空,空的还有生灭吗?空中也没有生灭。
【如是一切法实不生灭者。则无一切境界差别之相。寂静一味。名为真如第一义谛。自性清净心。彼自性清净心。湛然圆满。以无分别相故。】
这段就是讲的不生灭。生灭是心,不是法,心生故种种法生,心灭故种种法灭。在我们讲《占察善恶业报经》,讲这个就很短,略略这么一说。因为这个时候当机众是坚净信菩萨,地藏王菩萨跟坚净信菩萨说的,他这么样说,当然知道坚净信菩萨一定能理解;但是我们众生要来学得深入,不是我们短暂就能进入的。从语言到你内心的思惟,你假修证就证实,你观察你这个心所有的生灭…
《占察善恶业报经 12》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