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察善恶业报经18-13
梦参老和尚
【又守记内心者。则知贪想瞋想及愚痴邪见想。知善。知不善。知无记。知心劳虑种种诸苦。】
在我们修习当中,应当知道我们心,先要知心相,心在思惟什么,心在想记什么,在我们心里头的贪瞋痴,这个心里头怎么样去掉它,怎么样转变它,这个就要修唯心识观。地藏菩萨教我们,你要知道你这个心、认识这个心,所有外边一切境界相,我们眼耳鼻舌身意对着色声香味触法,这些色声香味触法都是境界相,而这些境界相离心无相,离开你的心没有境界相,你认知它,所有境界相都是你的心,离开心外境界相也没有了。因为我们随境界相而转,心向外驰攀缘,随念而感觉着起的觉知,但我们都要止心不起,不可能。我们能做得到的,当你心一感觉所想的不对,觉知前念起恶,止其后念不起,不让它相续。刚你一发觉起的念头不对,当下就制止它不再继续想下去了。因为我们这个想心,就我们心的思惟一天想,跟善法相应的少,跟六尘境界跟恶法相应的多。所以你觉到了贪瞋痴这个念头一起了,能够马上截止。
这段经文就告诉我们,能够觉知前念起恶,止其后念不起,这个功力已经很强了,使它不相续。我们现在没有修到起心动念都是善念,这个还做不到。但是你能够做到的,你发觉我这念头不对,不再想了,马上能制止它。因为我们这个心所想的都是不善业,以我们众生心现在没有修,修的功夫不到家的时候,知道你一心起心动念不对,离开三宝,离开法了,那你能够把它止住,这个力量就是你闻到佛法之后的功力产生力度。一般我们说觉知前念起恶、能止其后念不起者,则为发心的菩萨。我们自己感觉我们平常的修行是不是这样子呢?能不能够止心不起呢?不可能。恶业感果的时候得有事实,没有造成恶业的事实不会感果的。你刚一起念,你就把它止住了,那不会感果的。
【若于坐时随心所缘。念念观知。唯心生灭。譬如水流灯焰。无暂时住。从是当得色寂三昧。】
我们打坐的时候、修行的时候,你那个心想修定,想坐下来,定下来,但是你观照你的心定不下来,随你心所缘念的境界相,不论什么境界相,乃至缘念善的也好,恶念也好,都是由心里所起的,属于生灭法。若于坐时,随心所缘,念念观知,唯心生灭。你不坐下来妄念纷飞,你不知道。等你静下来想要用功夫了,这个时候你一起观照,观照你的心念头全是生灭法,像水流灯焰一样。能不能住下来无念呢?要能够暂住使心静定,心静静的不生念头,如能够做到这样的功夫,你就得到一种色寂三昧。
地藏菩萨所教授我们的色寂三昧,就是你在一切处一切时,当你修行的时候,修观力的时候,一般说修入定的时候,在这个时候你行住坐卧,行动的、卧的没有,只是坐的时候,行住坐卧四种行动你都可以修观,都可以入寂定。但是坐着时候最好,观照力强。卧的时候,渐渐就入睡眠状态了。行动的时候,心里容易散漫。坐下来,自己观照它,观照你这个心怎么样生起的?缘念境界。心本无生因境有,你这心念本来是无生的,因为境界。内心境界,或缘念过去、缘念未来的境界,心里想的,心本无生因境有,心里本来没生,你缘念境界就有了。你能够这个时候使你心静下来,什么念头都没有,既不缘念过去,也不缘念现在,更不缘念未来了,一念不觉,一个念头念念的都感觉着定下来,就没有一念不觉的心了,就不起那个不觉的心了。
同时这时就思惟了,静坐时候就观想了,观什么呢?观一切有形有相的东西都是心识所变的。这个时候是观一切色唯是心,只有心的生灭。在其他的大乘教义里头说,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一切种种法生起也好、灭的时候也好,全是你的心念。观就是照的意思,你坐下来就要修行,修行用你的智慧,就是心念观照,观照使这一切动作的全停下来,不想了。观照让心不起念,这就寂静下来了。念念观照这个心,它尽是一念起一念灭、一念起一念灭,观你这个心的生灭,你把它截止了,这个观念截止下来了,不念了。这就是禅宗经常讲那句话,“打得妄想死,许汝法身活”,念静,念的寂静下来,你就悟得念本来是寂静的。能够这样定下来时候,定的时间愈长愈好,不起心动念了,地藏菩萨教授我们,你就得到色寂三昧。初步的得,你能静下来了,你渐渐的就能修了。
【得此三昧已。次应学习信奢摩他观心。及信毗婆舍那观心。】
得着这个三昧之后,就该学信奢摩他观心。我们经常问有信心没有?信心是没有的,这都是教我们修习信心。当你能定下来之后,你才观,这个观心渐渐就能静止下来。这是观的时候有止,止的时候有观,就叫止观双运,咱们说定慧双修就这个含义。习信奢摩他的观心,同时也信毗婆舍那的观心,这就含着慧跟定双运。地藏王菩萨教授我们修奢摩他止、毗婆舍那观的时候,就是修止观的时候,在这个时间我们修习的是什么呢?信心。我们经常认为我们对三宝产生信力了,有力量了,生信心了。其实我们的信力还没有,信还没入位。信还没入位,力量又怎么能产生呢?所以要修习。
【习信奢摩他观心者。思惟内心不可见相。圆满不动。无来无去。本性不生不灭。离分别故。】
习信奢摩他的观心者,思惟内心不可见相,圆满不动,无来无去,本来的性、本来的体是不生不灭的,离分别故。这个就是我们修初步修的唯心识观,了达了一切外境没有,唯心识所现,只有内心,没有外境。我们观察内心的相是什么样子?大家观一观内心相是什么样子?了不可得,不可见相的,内心相是见不到的。在你修行时候,你才感觉到这一切都是“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咱们经常说修空观,不是那么容易的。这有很长的经文,地藏菩萨教授我们就是修空观。修空观,这仅仅是开始,应该要有这样的信力,信心产生力量。有信力了,你想你的自心见不到,它是不可见相的,但是它是圆满的,没有欠缺的,这是本心。原来我们那真心跟佛是无二无别的,圆满不动的,也没有来去相,也没有生灭相,也没有分别相。我们信吗?地藏王菩萨教我们修行信,信这个心。经常说有信心没有?没有一位道友答覆说我没信心的,没有。没信心怎么会入三宝呢?有信心。实际上没入位,我们那个信是毛道,风一吹就跑了。信不定,像个毛一样的,禁不起风吹,一吹就跑了。要先修习信定信慧,观你这个心。
【习信毗婆舍那观心者。想见内外色。随心生。随心灭。乃至习想见佛色身。亦复如是。随心生。随心灭。如幻如化。如水中月。如镜中像。非心不离心。非来非不来。非去非不去。非生非不生。非作非不作。】
习信毗婆舍那观心者,想见内外色;见内外色,内的色相是什么?外的色相是什么?随心生,随心灭,这个相不可得,心起了就生起,心灭了也就没有了。还要修习想见佛的色身,佛的色身跟众生的色身是一样的,也是随你心的生起,随你心的消失,随心而起,随心而灭。我们如果观佛的色相,观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也是这样子随生随灭,心生相生,心灭相灭,都是幻化的。水中的月亮看似有,捞不着,实际上是没有。镜中的相有吗?镜里的相是真的吗?这个谁都知道不是真的。一切法都如是,随你心生法生,随你心灭法灭,都是幻化的,不是真实的。所以就像水中的月亮一样,像镜中的相一样,照镜子里头现的相,非心不离心,非来非不来,非去非不去,非生非不生,非作非不作,一切法皆如是。有吗?非有。无吗?又非无。所以举这么多例子,说这一切法唯是心的境界相,心里所缘的境界,唯心的,心外无法。地藏菩萨教我们,当你修一切法,知道一切法空、一切法假。空是修空观,假是修假观,这个空假当中有个不空不假,那叫中观。这个说的空假是事,事皆因理上而起的,没有空,没有假,显不出中,中观是理。因为中观能成假观、能成空观,没有中观,成不了假,也成不了空,理能成一切事,事能显理。
我们所执着的内里头的色相,这都叫内色。这一段讲的是境界唯心,内色没有,就是心现的。色法是事,但是它能显理,没有事不能显理。你所执着的受想识,这即是事也是理,又能成事,事能显理,这只是在内色,这叫内色。那什么是外色呢?外色就是见内色所生起的。内色是随心生的,内的色相是心生则法生,心灭这个色也就灭了,内色随着心灭也就灭了。外色不是这样子,外色你不想那色还在。这是因为执着,它不管你执着与不执着,你执着的受和色,或你不执着的受和色,色受想行识这个受是领纳的意思,不管你执着、不执着,它依然存在,这叫外色。内色,随心生灭。外色,你的心生它也在,心灭它也在。
我们要想见这个外色的生灭相,举个例子吧!佛的色身,我们观想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你说我心灭了,没有佛相。佛相的相仍然在,你想不想相仍然在,他不随你心的生灭。乃至于佛、菩萨、罗汉、声闻,乃至于天、人、阿修罗、地狱、鬼、畜生,这十法界所有一切的色相,十界所有一切相样,谁造作的?是造作而有的、是不假造作的也有的?那么十法界的色相是有、是没有?是有、是无,是非有、非无,都不对。怎么样才是对的呢?因为一切诸法无性,没有体性的,缘起,因因缘而生起。那因缘消失了呢?法也不存在了。它不是造作义,没有体性,是缘起诸法。
心这样的生观想来观这一切法,这个叫一心三观。心内法,心外法,乃至于所有生起的法,空观、假观、中观,空观也是心,假观也是心,中观还是心,心生种种法生,心要灭种种法灭,所以叫一心三观,止不离于心,观不离于心,唯心而已。这一段毗婆舍那也好,乃至于修止修观的时候,卢舍那性,毗婆舍那、奢摩他两个都是的,止和观平等平等。又者说观即是止,就是我们动中即是静,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止时有观,观时有止,止观双运…
《占察善恶业报经 13》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