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病,擲輪相說你該死了,你心慌不想死,還舍不得,還有六親眷屬,那你就求菩薩吧!拼命的求,拼命求增長生命,地藏菩薩就給你延壽。你所做的事情,你想把它做成功,求地藏菩薩加持。那你拜忏得拜到相應,所謂相應者,你擲到那個輪相全現是紅的,黑的沒有了,就是罪業沒有了,全是善念,全是善心。
【複次。善男子。若自發意觀于他人所受果報事亦同爾。】
不是爲我自己求,我用占察輪給某某人求,他生病很危險的,我看他壽命盡沒盡,一求。告訴你,他能好,那不要擔心。說他不能好,你跟他是最好的朋友,或者你親屬,或者你自己的父母,那就替他來拜忏替他求。必須得他知道,跟他說明,我現在給你拜忏給你求,我給你拜地藏菩薩。他心裏也知道,那才有效果,才靈。
【若有他人不能自占而來求請欲使占者。應當籌量觀察自心。不貪世間。內意清淨。然後乃可如上歸敬。修行供養至心發願而爲占察。不應貪求世間名利。如行師道。以自妨亂。】
或者有些人不能用占察輪,他不會用,因爲他沒學過,可以給他代占。他自己不能自占,你可以代占,但是一樣的要誠懇心,得跟他說明;但是不要貪世間名聞利養。不要說我幫助別人拜忏,求得個好名,或者得人的供養,這就不靈了。不但不靈了還有罪,有什麼罪呢?欺騙,爲名聞利養。凡是爲名聞利養的一律不相應,你拜也白拜,那輪相也是假的,因爲不是這樣子。你必須得不貪世間名聞利養,內心是清淨的,然後乃可以拜忏,給別人占輪。不是這樣子,不可以給別人占的。要不應貪求名聞名利,這樣子來行慈悲,行師道。如果不是這樣子的話,那自己妨礙自己,那是亂相。這個別把它看成跟世間算命、批八字,那是邪道。如果是把正法當成邪道的時候,效果不但沒有功,還有罪,正法不正當去用也變成邪法。
【若內心不清淨者。設令占察而不相當。但爲虛謬耳。】
同時地藏王菩薩還跟堅淨信菩薩說如果內心不清淨者,他內心不是清淨的,你就占察也不相當。設令占察而不相當,全是虛謬,虛妄錯謬。這是最後地藏王菩薩囑咐,你用占察輪可不能貪世間名聞利養,不能假藉地藏菩薩神通來說自己有神通了,這是不可以的,這是犯根本戒的。
【複次。若未來世諸衆生等。一切所占不獲吉善。所求不得。種種憂慮。逼惱怖懼時。應當晝夜常勤誦念我之名字。若能至心者。所占則吉。所求皆獲。現離衰惱。】
複次若未來世諸衆生等,一切所占不獲吉善,所占的全不好,不論占多少卦都不吉祥,你所求什麼都不滿願,種種的憂慮、煩惱、怖畏、恐怖,這說你業障很重了,你應當怎麼辦?晝夜,不分黑夜白天,晝夜常勤念我的名字。最後地藏王菩薩囑托,你用輪相全不好,相應是相應了,都不好,那你恐怖了,這個事應當怎麼辦呢?晝夜的不要睡覺念我的名字,南無地藏菩薩、南無地藏菩薩。有的經有“王”字,南無地藏王菩薩,有的經沒有。《地藏經》都是地藏菩薩,有的本子翻地藏王菩薩,有的沒有王字,就是地藏菩薩。說你所求的都不得,輪相都是不吉祥的,這你更加憂慮了,更加苦惱了、煩惱了,這個時候一點辦法都沒有。那你就只有一個辦法了,念我的名字,念我的名號,就能免這個災難了。那你以後所占的從不吉祥變成吉祥,從求的不得就能求得,就能求得到。
這就是占察相法的用法和它占法。如果要想學的,你還得好好的學。這個從這上講,你占的時候可能還不會,得用那占察輪示範。但是沒有拜忏的,你占了絕不相應,相應的也不是真的,這隨便占的,因爲地藏菩薩不現前的。等你拜忏了,拜到相應之後,心跟地藏王菩薩所說的法相應合了,這時候你用占察輪都相應的。看下半卷。
【爾時堅淨信菩薩摩诃薩問地藏菩薩摩诃薩言。雲何開示求向大乘者進趣方便。】
這拜忏完了,業障消失了,可以修行了,想求大乘,發菩薩心成佛。前頭上卷所說的用占察輪法,都是給末法衆生,善根不具足的鈍根的說的,那是善巧方便轉化的一個方法。如果把障礙都消失了,沒有障礙了,咱們經常說業障除了,業障除了善根增長了,這時候就開始修行了,沒有障礙修行就可能成就了,可以趣向大乘。所以上半卷都是給下半卷修道者預備的,你照著上半卷去把罪業忏好,這個時候你開始修道了。堅淨信問地藏王菩薩,我們忏悔完了,想求大乘,想成佛,應該怎麼樣修呢?進趣,向趣,向佛果,用什麼方便善巧修行才能達得到?
【地藏菩薩摩诃薩言。善男子。若有衆生欲向大乘者。應當先知最初所行根本之業。其最初所行根本業者。所謂依止一實境界以修信解。因修信解力增長故速疾得入菩薩種性。】
地藏王菩薩摩诃薩言。有時候菩薩後頭加個摩诃薩,就是菩薩之中的大菩薩,表示登地以上的菩薩都加個摩诃薩。一般的我們衆生,我們現在的道友們,凡是受過菩薩戒的;再廣泛說,凡是受過叁皈的,都稱菩薩。當你“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之後,你就是菩薩,因爲你是佛弟子了。如果沒受過叁皈的,你自己看很多經,不能稱佛弟子,還沒入佛門;必須得受過叁皈,正式入佛門,真正成爲佛弟子,都叫菩薩。但是可不是稱大菩薩,摩诃薩不能加。菩薩的名詞很普遍,凡是發心的想幫助別人的都叫菩薩,幫助別人讓別人覺悟的。因爲這個菩薩的名字,菩提薩埵翻我們華言就叫覺有情,讓一切有情都能明白覺悟。覺就是佛,就是佛法,能夠覺悟明白佛法。
因此堅淨信菩薩就問地藏王菩薩,若想修行菩薩道得有個方便善巧,怎麼樣才能進入?地藏菩薩就告訴他了,若是有衆生想求大乘的。大乘小乘就是一個心的關系,心不是完全爲了自己,想利益一切衆生,那就叫大了。你心光想自己得好處,不管別人,光想自己求得了生死,不管衆生;你的心想讓一切衆生都了生死,自己生死了不了沒關系,讓一切衆生都了生死,這是大乘心,這叫菩薩。那麼要行菩薩道最根本的是什麼?他的作業是什麼?怎麼樣做法才是行菩薩道?
根本的業,根本業就是怎麼樣去修。所謂依止一實境界以修信解,因修信解的力增長緣故,速疾得入菩薩種性。要想成就菩薩怎麼樣進入?假使有一類的衆生,要想行菩薩道成菩薩,那你先知道你所做的業,最根本的業應該怎麼樣做。所行根本業,業是用,最根本的用用到什麼地方?所謂依一實境界以修信解。一實境界是沒有境界的,這就是入法界。在《華嚴經》上說我想進入法界,法界就是一實境界。法就是心,心沒有界限的。咱們常說法界法界,法界是無界限的,一切法沒有界限。又者界就是心,心生一切法,在《華嚴經》的界就是心。一實境界就是一心,界即是心,無二無別的就叫一實境界。咱們一聽到法界,法是生起一切法,什麼生起的?界。界是心,心生一切法,一切法還歸于心。
怎麼樣能進入?一實境界是無境界的境界。什麼叫一實境界?佛境界。佛境界是一實的,其他都是虛妄的。佛境界是什麼樣?無境界的境界。咱們的心有什麼境界相?說我觀察一下子,那個心不是,你現前的妄心。我們還沒認得心,我們還不知道,我們還有個妄心、還有個真心。妄心是依著真起的,妄是因真實起的妄。妄本沒有,生的,因爲要對一切境對一切事。“心本無生因境有”,我們這心本來是不生,因爲有一切境界相,我們才有一切心。境界是虛妄的,你那妄心也虛妄的。“心本無生因境有”,境要沒有了呢?那心也就沒有了。到這個時候“心亡境寂兩俱空”,這兩個都沒有了,成就了。我們不是忏悔嗎?這就真正忏悔完了,“心亡境寂兩俱空,是則名爲真忏悔”。懂得這個道理之後,就知道一切諸法都如是。
如果是所行的專講根本,最初所行的根本,這個根本是什麼?就是依著一實境界。當你發起信心,信心一覺悟,就是我們現在道友們信心了解,了解自己都在妄中,自己本來具足,跟佛沒有差別的,無二亦無別。我們自己的心跟十方一切諸佛,乃至一切衆生,這叁種沒有差別,就是一心。那你這個心怎麼生的?心本無生。無生因境有,外邊境界相有,所以心也就有了。等你境寂了,一切境界相都寂靜下來沒有了,心也無了。到你“心亡境寂兩俱空”,這個時候一切罪一切善都不成立了,都沒有了。
最初所行的根本就是觀心,心爲一切諸法之本,或另一個名詞叫一實境界。先修信心,這叫有了信心就覺悟開始,這可能跟大家多解釋一下。現在我們信仰叁寶,乃至于修行,這個是欣樂心,心求非常歡喜。欣樂心,不是信心。什麼樣才是信心表現呢?真正信了叁寶的,真正有了信心的,有標准的。你自己感覺著我心裏不起惡念了,一切惡念沒有,全是慈悲,乃至于覺到我這個念頭不對,覺知前念起惡,能止其後念不起者,入了信位了。當一起不好念頭,馬上就消滅,絕不相續,這叫有信心了,十信滿心,登了初住位。登了初住位,能在叁千大千界內示現化衆生,這是華嚴境界。你那個心,你住住在心上,悟什麼呢?悟著我們自己的心。開悟了,明心見性,就是悟得這個心。但依華嚴教義講,可不是像禅宗講一明心,開了悟就成佛了,那個沒有,還得經過行菩薩道。沒有不度衆生的佛,哪個佛不度衆生?不度衆生成不了佛,必須得度衆生才成佛。但是說到究竟時候,衆生本無。佛度衆生,佛看了衆生是空的,讓衆生都入空境。佛看一切法都是空的,衆生空不了,爲什麼空不了呢?因境有。所以諸法無生無滅就這個含義。
最初所行的根本就是依著一實境界,這是我們的根本,一切衆生的根本。但是在《起信論》講,你從真如門起修一心二門。因爲要度衆生,把這一個心分生滅門、真如門。生滅門,一切諸法是生滅不實的,一切諸法皆有。從一實境界而分二門,一門叫生滅門,一門叫真如門,從生滅進入真如,這個道理《大乘起信論》講得很多了。因爲我們學佛的人,在你修行次第當中,第一個先要信,信而後就解,解就是學。現在我們大家就求解,解就是明白,明白了你去做就是行,行就是修行。不是明白就算了,還得照佛所說的教我們怎麼樣去做,我們依教奉行就去做。信了,解到了明白了,這個一般說就是開悟,悟了,有學的明白,有自己開發的自證明白。但是我們從學的明白就是解了,解完了去做,做就是行菩薩道,就是利益衆生,就是修行;這個行字包括自利利他。
《占察善惡業報經 9》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