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一切當勤而行之。
(47)頌曰:
金剛如來親此說,
成就跟隨阿阇黎;
此明全物一切事,
圓滿歡喜咕噜師。
有關恭敬上師的事,上面說過很多,再多說就沒有什麼意義了。如果簡單的把它歸納起來說,主要的是,當金剛弟子的人,對于自己的上師,必須要恭敬,一切要給上師歡喜。從內心深處誠心誠意盡力地恭敬供養上師,不可以給上師生煩惱事,不要做上師不喜歡的事。
因爲此世的成就,和永久的成就,都是跟隨金剛上師而得,這是金剛佛親口所說的。所以弟子想要得到快速的成就,應當要盡力供養上師,使上師歡喜,這樣就能得到成就。換句話說,如果弟子不恭敬上師或毀謗上師,就不能得到成就了。
這個很重要,因爲佛講了“以戒爲師”。反過來,師就是戒,你不恭敬師就是沒有戒,這都是一個道理。所以說,末法時期要“以戒爲師”。有的認爲我只認識戒,我不用認識師,其實你還是不認識戒,師本身就是戒。
有智慧真正想學金剛大乘無上密法,追求無上成就的金剛弟子,應該盡一切力量,把自己的身口意供養,使無上金剛上師歡喜。
《鑽石金剛精經》雲:“一切盡力法,歡喜金剛持;歡喜金剛師,歡喜一切佛。”
你只要是叫金剛上師歡喜,就是叫一切佛歡喜,要盡力去做。因爲我們主要的毛病就是恭敬心不到位。沒有別的,我們不得法,就是恭敬心不到位。開悟並不難,一個苦行要到位,另外恭敬心要到位。像持戒也都是一樣,恭敬心要到位。
過去我在本溪甬子峪(本溪茅蓬所在地),在還沒閉關之前,在山下一個小房住的時候。本溪孟居士、還有那個戴眼鏡的姚居士,我在炕上坐著,他們就拿紙去糊炕、糊牆。當時我的那個心簡直就不得了,當時我就作那種思惟:“你們就這一念恭敬心,到位就開悟。”我思惟他們真了不得,那種恭敬,真虔誠,恭敬到一定程度了,那種心馬上就像一把利劍,就破除無明和黑暗,馬上就見到如來藏性,就這麼厲害。所以說開悟並不是什麼特別難的事情。爲什麼現在變得難,就是我們的恭敬心不到位。這也是我們最大的一個毛病,很多的修行我們確實都努力了,毛病就差在恭敬心上。
本法第叁──圓滿
(48)頌曰:
弟子清淨有信心,
皈依稀有叁寶後;
能後隨師咕噜法,
傳子日夜爲常誦。
(49)頌曰:
及授金剛密咒等,
令作弟子正法盆;
墮落根本十四戒,
應當觀背誦持嚴。
有清淨菩提心,信仰金剛密集,能遵守一切戒律爲學法的根本,而皈依上師、叁寶的弟子,在未受圓滿灌頂以前,必須要晝夜六時修學上師法,並且要背誦“上師五十”法頌。
“能遵守一切戒律爲學法的根本,”到哪都是一樣,學密、學顯都是以戒律爲學法的根本。
“必須要晝夜六時修學上師法,”就是十二時辰都要修學,要背《上師五十法頌》。因爲沒有這個,我們就是犯了過失根本也不知道,所以說這都是很不好的,應該常常背誦。在沒圓滿灌頂之前,在沒有正式接受法之前,你必須得先學這個。不然那法根本就灌不進去。就剛才講的,(就像)這個瓶子裏有了汙垢,或者有了不幹淨的東西,不把它倒出去,你不能納受新的水。你必須把它倒空了,法才能進來,就是這樣。
又像這個杯,如果不恭敬師父,對師父沒有恭敬心、信心,就像這個杯有個洞似的,你一邊裝水一邊漏水,一點都不客氣,不會達到你預想的裝滿那種程度,你永遠也裝不滿。它這有漏洞,你裝吧,你這邊修行,那邊就漏出去了。所以說幹修行,沒有證道,沒有實證。
有的人說,“我天天打坐,我什麼也看不見?”就是因爲你在這有漏洞,所以一邊裝一邊漏出去了。如果你把這漏洞堵住了,再打坐,一點點升起,升到一定程度就要起變化了,所以說這才叫實證,叫證。你有漏洞,它什麼時候能起變化,量達不到一定程度,不會産生質變的。就像天平似的,你沒給天平這邊足夠的份量,超過原先的那個業力,它那邊起不來呀,必須得超過業力。這也是一樣,你想實證,必須得把漏洞堵住。什麼是漏洞?就是去掉我們不應該有的那種慢心、不恭敬心等等。對上師不恭敬,就是最大的一個漏洞。
說“我對師父的恭敬可以差一點,等到見佛的時候我一定要恭敬。”你錯了,那個恭敬心都是平時培養的,你對師父都不能恭敬,見了佛也同樣不能恭敬,想恭敬也恭敬不起來,因爲你心裏沒有那個恭敬心。只有恭敬師父以後,才能真正的恭敬佛,見到佛的時候,你的恭敬心就起來了。
同時你更不知道恭敬師父就是恭敬佛,那師父和佛等同無二。因爲佛就喜歡人恭敬師父,只要你恭敬師父,佛說你就是恭敬我。另外你更不知道,一切師父和衆生皆是未來的佛。爲什麼是未來的佛呢?因爲你恭敬心不到位,所以只是未來的佛。如果你恭敬心到位,一切師父和衆生當下就是佛。
一切上師法學成、了解以後,才能進學密乘的主要部分,成熟圓滿灌頂等根本寶——四密宗的生起次第與圓滿次第。然後,才能夠聽受學習有相無相等靜學。到了這個時候,自己所喜歡學的,才可以學。
“一切上師法學成、了解以後,才能進學密乘的主要部分”,就是一步一步做,最後達到圓滿。你把這個上師法都要學成,了解以後,你才能夠真正去修行,修行才沒有障礙。不然你心裏都是慢心、驕心,等到一修禅定還沒等怎麼地呢,你就起魔障了。不修的時候,覺得對師父還能恭敬一點,說話還能和氣一點。這一修,脾氣大了,眼睛也瞪起來了,那火也大了,那說話,吐出那音都不一樣了:“什麼,一邊去,別搗亂,我現在正難受呢。”全這個口氣,那火全上來了。他平時脾氣還沒這麼大,這是爲什麼呢?是這邊一修定,他納受不了,互相爭奪得非常厲害,弄不好就成魔道了,就成了修羅心,弄不好就入魔了,所以說障道非常重。
所以說學法之前要先學戒,修禅定之前都要先學戒,學了戒你自己能控製住。要把這些心都調伏了,你再學這些法,自然就不起魔障。我爲什麼反複強調大家修學之前一定要先學戒,就是這個目的。因爲境界來的時候,就師父也管不了你,都是一瞬間就要處理這些問題,那師父在那麼老遠,還不能跟師父說。你就跟自己說都來不及,那時候靠誰?就得靠你自己。什麼是你自己?就是平時那個清淨心,那個恭敬心。如果沒有這個基礎,那時候什麼都來不及。所以說你們一定要先抓住戒,這才是最重要的。
但是,必須遵守圓滿灌頂時所受的一切戒律。如果沒有遵守圓滿戒律,就沒有辦法學生起和圓滿次第,如果學的話,最少墮金剛地獄。
就是戒律你不光是受一部分,必須遵守圓滿戒律。而且遵守灌頂的時候所受一切戒律。比如你受戒的時候所應承的,這個戒能持否?說能持。你不能嘴應以後,就不持了,應了你就得持。不然的話,一定要下金剛地獄的。因爲你犯了妄語,在佛前你都敢打妄語,那還了得。你在受戒的時候欺騙佛,你求的啥戒,是不是?你受了戒就得遵守,不用合計了,要無條件地遵守,永遠去遵守。
所以說一定要注意,而且還要圓滿地遵守戒律,不能說我持百分之八十的戒,余下百分之二十的戒我可以不持了,那不行。你要知道,只要有不持的地方,你這個法就不會生起來的,我以前給你們講得很明白。就像一個圓圈,缺叁分之一不能稱之爲圓,缺百分之五十那就更不成圓了,那是個“弓”字形。缺一點它也沒圓上,何況缺那麼多呢。戒律是個圓滿的戒,只有圓滿了你才會清淨,法界就是這樣。
我們的心差一點它也不清淨,它也不會圓滿,而且它也不會顯現的。你只有真正圓滿了,當時就顯現,就這麼不可思議。你就差頭發絲那麼細也不行,就差那一念也不行。就像念佛似的,就剩十念,你得經過七天七夜的堅持,才能成就呢。你就剩最後一念,也得等到七天七夜,除非這一念克服掉,才能夠成就,就是有這一念,都不能成就。那一念就是比頭發絲不知道細到多少倍,就這麼厲害呀。
所以說我們持戒,何況戒還大部分是在粗相之中,你哪能說有持和不持,差那麼大塊,那不是說頭發絲,那差一半多呢!甚至連個圓形還沒有呢。要不持戒你連啥也不是,連佛法的邊還沒靠著呢。所以說,不能說持幾條戒就算持戒了,必須要圓滿,一定要圓滿,都要做好。
所以凡是金剛弟子,一定要了解一切金剛密乘的戒律,而且必須很仔細地弄明白,會使弟子墮落的密宗根本十四大戒的內容,一切戒律要盡力的遵守,永遠不破根斷、根本墮戒。
你看看密宗戒律強調得多厲害,最後告訴結果還是在這。就是說是一定要了解一切金剛密乘的戒律,而且還要仔細地弄明白,要盡心盡力地遵守,永遠不破你的根本墮戒,就是說大戒絕對不能破。
密宗根本十四大戒就是:
一、對于上師身口意不恭敬。
二、對顯密律儀不遵守。
叁、對金剛兄弟起怨诤。
四、忘失慈悲心嫉有情樂。
(有嫉妒心。)
五、畏難不度退失菩提心。
(有困難了,就不再度衆生。)
六、毀謗顯密經典非佛說。
(誹謗顯教、密教的經典,說不是佛說的,這都不行。)
七、灌信不具授密法。
(不該給講法的時候講法了。)
八、損苦自蘊不如佛。
九、偏廢空有不學空心。
(偏一點,不是空就是偏有,不學空心,執著在事相裏,就是想象爲是。)
十、與謗佛破法惱害衆生者爲朋。
(就是與壞的人爲朋友。)
十一、自矜勝法忘失密意。
(驕慢了,不知道攝心。)
十二、不說真密法障破善根。
(就是說講法盡給人講假的,該講大乘不給你講,盡講世間法,告訴不可以出家,你去結婚吧,出家人盡講這些事就壞了。或者告訴你可以做生意去,你掙錢呀,盡講這些事。明明知道他有這一條路,是他生活所需要的。但是我們出家人就得講什麼呢?講你出家人應該講的話,教人如何修行。人…
《“上師五十法頌”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