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上師五十法頌”講記▪P4

  ..續本文上一頁達拉”,這個還不太明白這個曼達拉是什麼意思。

  “供養世尊咕噜師,頂禮恭敬接足禮”,要禮拜。

  (編者注:“曼達”爲藏密的供器之一。曼達爲“壇城”的意思。即將各種供品形象化,鑄成器物,置于盤上,結成壇城。見《佛教器物簡述》。)

  指導我們修學金剛密乘的上師,他發心爲一切衆生,傳承無上密法,使一切衆生能夠得到快速地成就佛乘,所以我們對于上師,應該要虔誠地恭敬信仰。在上師的腳底下,日中叁時,要恭敬頂禮上師,並且用各種喜愛的寶物供養,以及上供堆花曼達拉。雙手供養無上寶上師。

  “堆花曼達拉”,這可能是密宗的一種禮節或一種儀式。

  “寶上師”,就是用最好的語言來稱贊自己的上師,最寶的上師。沒有比他師父再好的了。

  如果能夠這樣恭敬供養上師,很快地能得到一切成就。

  《叁思經》雲:“信仰布達,信仰法,信仰僧伽,信仰母,信仰上師,信仰父,信仰大路,信仰船,信仰一切如意寶。”

  今天講到這個供養上師,就用我們的身、口、意。第一步要虔誠,要頂禮,在上師的腳下頂禮。你不能在上師的頭頂(的位置)頂禮,那不行,這都得要注意。昨天師父在那坐著,你在上面的山坡上就頂禮,那不行。你得頂禮師父足,不是頂禮師父頭,雖然你虔誠,但是還不行。禮節不到位不行,因爲心必須得低下。這些儀式都是無上的法寶,我們容易忽視了,所以我們不能成就,這是根本的原因。爲什麼不能感通十方如來的加持?就是我們對師父不恭敬,或是雖然恭敬了,但沒到位。我們就犯了極大的過失,這是我們最吃虧的一個地方。如果能這樣恭敬供養上師,就很快地得到一切的成就。

  好,今天就先講到這,明天接著講。

  昨天講到受法前如何供養,有一個普通,一個特別。昨天講到普通供養,是怎麼供養上師。今天講第二個就是特別供養。

  二、特別

  (4)頌曰:

  在家或者初學釋,

  法經佛像前供養;

  學密弟子真心禮,

  有時則息諸疑謗。

  “在家”,在家的人或者在家居士。

  “初學”,剛出家的釋子。

  “法經佛像前供養”,就是說應該在法經佛像前方供養上師,這個很重要。你看咱們早晚課誦本裏面就只有叁皈依,他那裏還有頂禮金剛上師。先頂禮金剛上師,書上都特別強調這一點,咱們現在不搞這個。

  “學密弟子真心禮,有時則息諸疑謗”,“學密”,就是密宗的那個學密,也包括我們的學密。什麼是密?我們要的是如來藏,那就是我們真正的密,誰學都是指那個密說的。實際上顯密是一回事,只是說法不一樣,都要真心禮,把上師的像放在佛前面真心禮。

  “有時則息諸疑謗”,“息”,是息滅的意思,息滅懷疑和誹謗。

  在家學佛的居士,或者初出家受戒的釋子——法師,有時候,爲了一般沒有智慧的人,可以另設方便,擋住他們毀謗佛法。有必要的時候,可以在佛經、法本或佛像等前面禮拜供養,內心真心志誠的頂禮上師,這是爲了息滅無智人對上師、佛法的懷疑和毀謗。

  《時輪金剛大論》雲:“供養頂禮之時,爲擋無智人毀謗,必要時,可在佛經等供前禮拜,放棄洗足等下事,其它應力供上師。”

  其它的供養,在下頌說明。

  “有必要的時候,可以在佛經、法本或佛像等前面禮拜供養”,這和我們看到的早晚課誦本裏面是一樣的。

  “洗足”,就是給法師洗腳。供養頂禮之時,爲擋無智人毀謗,這些事情先不用做了。

  “應力”,就是盡心盡力的意思。你有多大的能力就盡多大的能力去供養上師,這個要求應該是這樣的。

  (5)頌曰:

  供坐站禮有意事,

  供養等事作一切;

  金剛弟子力事全,

  能放大禮無上師。

  除了放棄上面所說“特許”的幾件(洗足等)下事之外,凡是金剛弟子,都應該盡力的供坐、站禮等事來承事上師。上師交代要辦的事,必須盡各人的力量去做,並且要盡力的供養,和供養曼達拉等。這是修學密宗的金剛弟子,每天應該必須做的要事。

  “意事”,有意義的事。

  “曼達拉”,就是壇場的意思。密宗有那個壇場,就是佛像前那種作法的壇場。

  這是修學密宗的金剛弟子,每天應該必須做的要事。這就告訴我們,供坐、站禮、供養等一系列有意義的事情,都應該做。就除了那幾件事情不能做,其余要全力的做。

  “能放大禮無上師”,“放”,是指放棄的意思。你能夠全心全力的放棄所有的利益,才是真正的去禮拜上師,這叫大禮。就是我們虔誠地供養,把所有的身、口、意全去供養上師,這就是真正的禮拜上師。禮拜的事情必須要全心全力,至于上師接受不接受,那是另一回事了。但是你必須全心全力地供養,不能說留叁分之一歸我,叁分之一歸上師,叁分之一作儲蓄。那個不行,要全心全力,要全部的投入去供養,身、口、意全去供養。但是你說自己生活怎麼辦呀,當你全心全力供養的時候,上師可能就替你安排這些事情了。因爲你的心到位了,全心供養了,才有新的方便現前。是保證你的生活,還是保證你的儲蓄,那時候再研究。你在供養的時候不要打算盤,我要留多少,我再拿多少供養。這個心表面算計得挺好,實際還有缺陷,還是保留你那一部分。

  密宗有那麼一條,都是秋收以後,把自己所有的財産都扛到寺院去了。交到寺院以後,自己要飯就回來了。但是他要飯這一道,別人又全心全力供養他,又給他東西。所以他獲得的東西也許比原先的還多呢。這完全靠佛力的感應,靠心誠的感應。所以說學密的人必須這樣。

  有人給我講過那麼一個故事,有一個學密宗的徒弟去供養師父,他家有只羊還是什麼東西,挺醜挺不好看的,他尋思這只別拿了。他師父有神通知道了,說:“你不行,沒全力供養。”他說:“我所有東西都拿來了。”師父說:“你還有只羊呢。”他以爲那只羊醜就不拿了,那也不行。就是說你的心不到位不行,必須全心全力去供養,要求得這麼嚴。因爲你是舍命往裏進,這是讓你舍去我。所以說我們學法,有時候就是不能像他們那麼做,就吃虧了。如果要全部放下了,我們就不吃虧。比如說,大家出家修行能夠舍去錢,我們得到的不光是供養,而且名和利都具足。我們身心得到清淨,大家贊歎,小偷不惦記你,那多好呀。獲得更大的法益,這就是全心全力的好處。

  能放棄你自己的一切爲“大禮”。禮無上師,這是修學密宗的金剛弟子,每天應該必須做的要事。

  叁、供養者與受供養之分別(又分二)

  1、爲何要分別

  2、如何分法

  

  一、爲何要分別?

  (6)頌曰:

  金剛師及其弟子,

  同樣會得越法罪;

  所以一勇阿阇黎,

  弟子當互審其器。

  勇敢而有智慧的傳法上師,和想學密宗的受法弟子,在金剛乘法尚未傳、受以前,首先必須互相審察清楚。如果沒有互相審察根器,傳法的上師和受法的弟子,同樣的會犯金剛大罪。

  這就是選師選弟子了。弟子沒選擇好的師父,走錯路了,這不允許,這也會犯罪。師父選擇的徒弟不是那種根器,不能承受佛法,這也不行。

  真心想修學密宗的弟子,在沒有皈依上師以前,必須要調查清楚,那位上師有沒有資格當上師?他有沒有真傳承?是否符合金剛乘法裏面所說的一切條件呢?他如果是自封“金剛大阿阇黎”的假上師,弟子跟他學這種假密法,不但無法得到成就,師徒同犯金剛大罪業。

   “真傳承”,就是他究竟從哪來,他是不是有見地的人,還是自己編的。

  傳法的上師,在未傳法以前,也必須對弟子審察清楚,看看這位弟子有沒有當弟子的根器?是否符合金剛乘法裏面所說做弟子的一切條件呢?如果上師疏忽不審察弟子的根器,而隨意收徒傳法,弟子又不分辨是不是真上師,糊塗的皈依受法。這樣傳密法的惡鍋上師,和不遵守密宗戒的弟子,同樣破壞密宗大戒。師徒都會得到金剛越法大罪業。

  《金剛珠經》雲:“寶貝仔細磨判斷,金子仔細燒判斷;所以要收金剛子,仔細判斷十二年。”

  就是寶貝你應該仔細的磨,要看一看。金子要仔細燒,以此判斷真僞。寶貝得磨出來,金子得燒出來。真金不怕火煉,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要收金剛子,仔細判斷十二年”,要收一個徒弟得判斷十二年,考察這麼長時間才收一個徒弟,得考察十二年,看來夠嚴的了。

  《金剛珠經》又雲:“動物寶王獅子乳,土鍋無法耐放它;所以大心根本經,不傳不清惡鍋人。”

  就是說這個法乳,不是哪都隨便放的,隨便吃的。必須要傳那些清淨的弟子,不傳不清淨的惡鍋人。這種人不能傳,千萬不能傳,傳了一個是謗法,另外佛法這麼隨便亂傳就滅掉了。

  二、如何分法 (複分叁)

  1、該放棄的邪師

  2、該具足的條件

  3、當弟子的資格

  

  一、 該放棄的邪師

  (7)頌曰:

  真慈放棄黑心怒,

  無戒傲心貪心心,

  多散心亂此族等,

  有智弟子以慧揀。

  有智慧的弟子,應該放棄沒有慈心救度衆生的人,更應該要放棄沒有真傳承、黑心忿怒的人,以及無有智慧指導弟子、貢高我慢、傲心等心散亂的人。因爲他既然沒有傳承,又沒有密法的作法,更沒有學過法,爲了名聞利養,貪心無厭足,亂傳假法,不符合金剛乘法所說的上師資格,這種人不應該依止爲師。當弟子的人,應該要用自己的智慧去揀擇上師。

   “有智慧的弟子,應該放棄沒有慈心救度衆生的人。” “沒有慈心救度衆生”,就是說這個師父沒有什麼慈悲心,他就想自了,這種人不能作爲你的師父。這一點看來顯密都是一樣的,佛法都是一樣的。沒有慈悲心的人,你跟他學啥?不能跟他學。沒有救度衆生心的那種人,你早晚會被他賣掉的。

  “更應該要放棄沒有真傳承、黑心忿怒的人”,“真傳承”,什麼叫真傳承?他不按照釋迦牟尼佛的法去做,那就是沒有真傳承。我們的傳承來源于哪?就是來源于釋迦牟…

《“上師五十法頌”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