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达拉”,这个还不太明白这个曼达拉是什么意思。
“供养世尊咕噜师,顶礼恭敬接足礼”,要礼拜。
(编者注:“曼达”为藏密的供器之一。曼达为“坛城”的意思。即将各种供品形象化,铸成器物,置于盘上,结成坛城。见《佛教器物简述》。)
指导我们修学金刚密乘的上师,他发心为一切众生,传承无上密法,使一切众生能够得到快速地成就佛乘,所以我们对于上师,应该要虔诚地恭敬信仰。在上师的脚底下,日中三时,要恭敬顶礼上师,并且用各种喜爱的宝物供养,以及上供堆花曼达拉。双手供养无上宝上师。
“堆花曼达拉”,这可能是密宗的一种礼节或一种仪式。
“宝上师”,就是用最好的语言来称赞自己的上师,最宝的上师。没有比他师父再好的了。
如果能够这样恭敬供养上师,很快地能得到一切成就。
《三思经》云:“信仰布达,信仰法,信仰僧伽,信仰母,信仰上师,信仰父,信仰大路,信仰船,信仰一切如意宝。”
今天讲到这个供养上师,就用我们的身、口、意。第一步要虔诚,要顶礼,在上师的脚下顶礼。你不能在上师的头顶(的位置)顶礼,那不行,这都得要注意。昨天师父在那坐着,你在上面的山坡上就顶礼,那不行。你得顶礼师父足,不是顶礼师父头,虽然你虔诚,但是还不行。礼节不到位不行,因为心必须得低下。这些仪式都是无上的法宝,我们容易忽视了,所以我们不能成就,这是根本的原因。为什么不能感通十方如来的加持?就是我们对师父不恭敬,或是虽然恭敬了,但没到位。我们就犯了极大的过失,这是我们最吃亏的一个地方。如果能这样恭敬供养上师,就很快地得到一切的成就。
好,今天就先讲到这,明天接着讲。
昨天讲到受法前如何供养,有一个普通,一个特别。昨天讲到普通供养,是怎么供养上师。今天讲第二个就是特别供养。
二、特别
(4)颂曰:
在家或者初学释,
法经佛像前供养;
学密弟子真心礼,
有时则息诸疑谤。
“在家”,在家的人或者在家居士。
“初学”,刚出家的释子。
“法经佛像前供养”,就是说应该在法经佛像前方供养上师,这个很重要。你看咱们早晚课诵本里面就只有三皈依,他那里还有顶礼金刚上师。先顶礼金刚上师,书上都特别强调这一点,咱们现在不搞这个。
“学密弟子真心礼,有时则息诸疑谤”,“学密”,就是密宗的那个学密,也包括我们的学密。什么是密?我们要的是如来藏,那就是我们真正的密,谁学都是指那个密说的。实际上显密是一回事,只是说法不一样,都要真心礼,把上师的像放在佛前面真心礼。
“有时则息诸疑谤”,“息”,是息灭的意思,息灭怀疑和诽谤。
在家学佛的居士,或者初出家受戒的释子——法师,有时候,为了一般没有智慧的人,可以另设方便,挡住他们毁谤佛法。有必要的时候,可以在佛经、法本或佛像等前面礼拜供养,内心真心志诚的顶礼上师,这是为了息灭无智人对上师、佛法的怀疑和毁谤。
《时轮金刚大论》云:“供养顶礼之时,为挡无智人毁谤,必要时,可在佛经等供前礼拜,放弃洗足等下事,其它应力供上师。”
其它的供养,在下颂说明。
“有必要的时候,可以在佛经、法本或佛像等前面礼拜供养”,这和我们看到的早晚课诵本里面是一样的。
“洗足”,就是给法师洗脚。供养顶礼之时,为挡无智人毁谤,这些事情先不用做了。
“应力”,就是尽心尽力的意思。你有多大的能力就尽多大的能力去供养上师,这个要求应该是这样的。
(5)颂曰:
供坐站礼有意事,
供养等事作一切;
金刚弟子力事全,
能放大礼无上师。
除了放弃上面所说“特许”的几件(洗足等)下事之外,凡是金刚弟子,都应该尽力的供坐、站礼等事来承事上师。上师交代要办的事,必须尽各人的力量去做,并且要尽力的供养,和供养曼达拉等。这是修学密宗的金刚弟子,每天应该必须做的要事。
“意事”,有意义的事。
“曼达拉”,就是坛场的意思。密宗有那个坛场,就是佛像前那种作法的坛场。
这是修学密宗的金刚弟子,每天应该必须做的要事。这就告诉我们,供坐、站礼、供养等一系列有意义的事情,都应该做。就除了那几件事情不能做,其余要全力的做。
“能放大礼无上师”,“放”,是指放弃的意思。你能够全心全力的放弃所有的利益,才是真正的去礼拜上师,这叫大礼。就是我们虔诚地供养,把所有的身、口、意全去供养上师,这就是真正的礼拜上师。礼拜的事情必须要全心全力,至于上师接受不接受,那是另一回事了。但是你必须全心全力地供养,不能说留三分之一归我,三分之一归上师,三分之一作储蓄。那个不行,要全心全力,要全部的投入去供养,身、口、意全去供养。但是你说自己生活怎么办呀,当你全心全力供养的时候,上师可能就替你安排这些事情了。因为你的心到位了,全心供养了,才有新的方便现前。是保证你的生活,还是保证你的储蓄,那时候再研究。你在供养的时候不要打算盘,我要留多少,我再拿多少供养。这个心表面算计得挺好,实际还有缺陷,还是保留你那一部分。
密宗有那么一条,都是秋收以后,把自己所有的财产都扛到寺院去了。交到寺院以后,自己要饭就回来了。但是他要饭这一道,别人又全心全力供养他,又给他东西。所以他获得的东西也许比原先的还多呢。这完全靠佛力的感应,靠心诚的感应。所以说学密的人必须这样。
有人给我讲过那么一个故事,有一个学密宗的徒弟去供养师父,他家有只羊还是什么东西,挺丑挺不好看的,他寻思这只别拿了。他师父有神通知道了,说:“你不行,没全力供养。”他说:“我所有东西都拿来了。”师父说:“你还有只羊呢。”他以为那只羊丑就不拿了,那也不行。就是说你的心不到位不行,必须全心全力去供养,要求得这么严。因为你是舍命往里进,这是让你舍去我。所以说我们学法,有时候就是不能像他们那么做,就吃亏了。如果要全部放下了,我们就不吃亏。比如说,大家出家修行能够舍去钱,我们得到的不光是供养,而且名和利都具足。我们身心得到清净,大家赞叹,小偷不惦记你,那多好呀。获得更大的法益,这就是全心全力的好处。
能放弃你自己的一切为“大礼”。礼无上师,这是修学密宗的金刚弟子,每天应该必须做的要事。
三、供养者与受供养之分别(又分二)
1、为何要分别
2、如何分法
一、为何要分别?
(6)颂曰:
金刚师及其弟子,
同样会得越法罪;
所以一勇阿阇黎,
弟子当互审其器。
勇敢而有智慧的传法上师,和想学密宗的受法弟子,在金刚乘法尚未传、受以前,首先必须互相审察清楚。如果没有互相审察根器,传法的上师和受法的弟子,同样的会犯金刚大罪。
这就是选师选弟子了。弟子没选择好的师父,走错路了,这不允许,这也会犯罪。师父选择的徒弟不是那种根器,不能承受佛法,这也不行。
真心想修学密宗的弟子,在没有皈依上师以前,必须要调查清楚,那位上师有没有资格当上师?他有没有真传承?是否符合金刚乘法里面所说的一切条件呢?他如果是自封“金刚大阿阇黎”的假上师,弟子跟他学这种假密法,不但无法得到成就,师徒同犯金刚大罪业。
“真传承”,就是他究竟从哪来,他是不是有见地的人,还是自己编的。
传法的上师,在未传法以前,也必须对弟子审察清楚,看看这位弟子有没有当弟子的根器?是否符合金刚乘法里面所说做弟子的一切条件呢?如果上师疏忽不审察弟子的根器,而随意收徒传法,弟子又不分辨是不是真上师,糊涂的皈依受法。这样传密法的恶锅上师,和不遵守密宗戒的弟子,同样破坏密宗大戒。师徒都会得到金刚越法大罪业。
《金刚珠经》云:“宝贝仔细磨判断,金子仔细烧判断;所以要收金刚子,仔细判断十二年。”
就是宝贝你应该仔细的磨,要看一看。金子要仔细烧,以此判断真伪。宝贝得磨出来,金子得烧出来。真金不怕火炼,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要收金刚子,仔细判断十二年”,要收一个徒弟得判断十二年,考察这么长时间才收一个徒弟,得考察十二年,看来够严的了。
《金刚珠经》又云:“动物宝王狮子乳,土锅无法耐放它;所以大心根本经,不传不清恶锅人。”
就是说这个法乳,不是哪都随便放的,随便吃的。必须要传那些清净的弟子,不传不清净的恶锅人。这种人不能传,千万不能传,传了一个是谤法,另外佛法这么随便乱传就灭掉了。
二、如何分法 (复分三)
1、该放弃的邪师
2、该具足的条件
3、当弟子的资格
一、 该放弃的邪师
(7)颂曰:
真慈放弃黑心怒,
无戒傲心贪心心,
多散心乱此族等,
有智弟子以慧拣。
有智慧的弟子,应该放弃没有慈心救度众生的人,更应该要放弃没有真传承、黑心忿怒的人,以及无有智慧指导弟子、贡高我慢、傲心等心散乱的人。因为他既然没有传承,又没有密法的作法,更没有学过法,为了名闻利养,贪心无厌足,乱传假法,不符合金刚乘法所说的上师资格,这种人不应该依止为师。当弟子的人,应该要用自己的智慧去拣择上师。
“有智慧的弟子,应该放弃没有慈心救度众生的人。” “没有慈心救度众生”,就是说这个师父没有什么慈悲心,他就想自了,这种人不能作为你的师父。这一点看来显密都是一样的,佛法都是一样的。没有慈悲心的人,你跟他学啥?不能跟他学。没有救度众生心的那种人,你早晚会被他卖掉的。
“更应该要放弃没有真传承、黑心忿怒的人”,“真传承”,什么叫真传承?他不按照释迦牟尼佛的法去做,那就是没有真传承。我们的传承来源于哪?就是来源于释迦牟…
《“上师五十法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