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上师五十法颂”讲记▪P5

  ..续本文上一页尼佛。释迦牟尼佛讲的法他不去做,释迦牟尼佛讲的戒律他不去办,哪来的传承,是不是?

  “黑心忿怒”,心黑,爱发脾气的人,心狠手辣,就这样的人。杀生他不在乎,说什么吃肉可以成佛呀,这都属于黑心的人。而且动不动就想给人家弄一个咒,把人咒死呀,再不就弄个法让人家穷呀,怎么想法骗人家,反正就不让别人好,就让自己好,就是这种人。

  “以及无有智慧指导弟子”,“无有智慧”,没有智慧指导,自己好坏都分不清。什么是正确的?他不知道。尽讲一些没有用的,一些世间的东西。

  “贡高我慢”,以为自己成就了,大妄语。而且说自己什么时候可以往生,什么时候见过佛,什么时候已经成就了。贡高我慢,傲心,特别骄傲。

  “心散乱的人”,眼睛根本都定不住,一会瞅瞅这,一会瞅瞅那,看什么都好,看什么都想要,看什么都稀奇,那就完了。

  “都应该要放弃亲近”,不要亲近他。

  “因为他既然没有传承,又没有密法的作法,更没有学过法。”,“没有学过法”,因为他没有见到密法那个“密”字,他不知道什么叫“密”,心里面没有数。你给他讲佛法,他说这是什么意思呀?不清楚。他脑子里没有密法的这个见地,没有见到实相,更没有学过法。

  “为了名闻利养,贪心无厌足,乱传假法”,为了名闻利养,到处地宣扬自己。现在有很多的人,看那个照片是没少印,谁知道他是真有传承呀,还是真有修行。不太清楚,反正是让人看了不太舒服。

  “乱传假法”,说我给你讲讲这个,讲讲那个,乱传法,有时候就是胡乱来。把那个算命都当作佛法的一部分,你说多可怜,佛法绝对反对算命的。原先有人给我讲过一个事,说应该算命呀,有个大师不就算命么?他以前有过一段算命的经历,得到一点指示,解决一点问题。他说现在佛教也应该搞这个东西。在佛教算命是一种邪命的生活,作为居士都应该放弃的,他搞这个。后来我告诉他,戒律可不允许。他也是糊涂,并不是那种邪恶的人,就是糊涂。我说戒律不允许,一听戒律不允许他就不说了,估计能放弃。主要还是不太明白。但是不明白你要乱说,可伤害了不少人。

  (在二〇〇〇年,我们还没进驻大悲寺的时候,)这个地方就是大仙道场,到处建大仙堂,到处供狐、蟒、蛇仙,连外道也供养,说这是三位一体都是佛法,这样把佛教都毁了。所以这样的人必须要远离,佛法规定外道庙绝对不能进去,就外道的食品都不能吃。那时仙人洞(供狐、蟒、蛇仙的一个山洞)供的水果,都扔山上,都让人拿走了。那时我们还不懂这条,但是不懂这条我们心里也有点数,这东西不能用,这是外道的东西。后来有的老百姓拿走,或者扔到山上喂鸟就完事了,不能用。

  我们过些日子要去乞食,如果走到哪个外道庙,人家给你水果,说这是供养哪个仙的,你拿去吃,这都不允许的。我们绝对要和外道划清界限,我们连一点修行、定力都没有,什么正和邪都分不清楚。我们根本没达到无相那种程度,你再接受外道这些的供养,你和外道的缘分就结上了,慢慢地你和他产生了一种感情,最后你那个心就不清净了。你要是真能证到实相,众生都平等,那是无所谓的事情,你在哪都可以了。你没有证到地方,不要说大话,我们还要遵守戒律。

  (编者注:指在外道像前供的物品,已属于外道所有,在物主没改变之前,僧人不能接受。)

  不符合金刚乘法所说的上师资格,不能依止这种人为师父。当弟子的应该用自己的智慧去选择上师。所以在没有修行之前,都应该严格地选择。

  二、该具足的条件

  (8)颂曰:

  稳定具戒忍悲智,

  心直尊重无谄曲;

  明了仪范密根经,

  博闲经理诸论议。

  “稳定”,特别的稳,稳定,有定力。

  “具戒”,必须有具足戒,持戒必须清净。

  “忍悲智”,有忍力、有慈悲心、有智慧。

  “谄曲”,就是阿谀奉承的意思。

  “明了仪范密根经”,就是说佛法。

  一个师父不光要明白显宗,各方面都应该明白。真正一个上师禅、净、密、律、教,你最起码都应该明白。虽然仪范(程序)有的你不明白,但你得把所学的这个仪范弄清楚,拿过来你知道是为了什么。

  这个明白有两个明白,叫“明了”。比如说一个仪式,拿过来你必须得判断应不应该做。不是你照着做不做的问题,是你有智慧认为这个东西能不能去做,你得有这个智慧才行。不是人家拿过来,你一看这怎么回事,稀里糊涂,这干什么用的?当时你可以不明白,没做过不要紧,但是你看了以后,马上就得清楚它的目的是为了什么?能不能做?做了以后好处多少?坏处有多少?最后结果多少?你都得清清楚楚的,是不是?禅、净、密、律、教你都得清楚,虽然你没学那么多,但是不管什么东西到你跟前,你得清清楚楚。

  “明了”,“了”是了义的意思,明白它究竟意思是为了什么,你别自己都糊涂,怎么给人讲?像我就是自己糊涂,属于这一类的。

  “诸论议”,就是有智,各方面的经和理论都应该明白。这个论讲的什么,只要讲起来心里都清楚,而且通天彻地,得有这个本领。

  (9)颂曰:

  契证圆满十真如,

  善达事业曼达拉;

  能明密咒相论议,

  满清诸根悉净安。

  “契证圆满”,不是偏,说我就光懂得这一点,那不行,得圆满。佛法圆融,什么叫圆融呢?说白了还是彻底。你只有彻底,才有圆融,不彻底它不会有圆融,圆融就是彻底的意思。

  “善达事业”,就是说这个人善达事业,包括修行的各个事项都明白。

  “曼达拉”,就是坛场,对坛场的布置你都能了解。因为密宗特别在意识方面要求很严,很注意要求对身、口、意的摄受。我们也是这样,别看学显,你不能拿一个无相就遮丑了。说我无相我学显的,我不搞这套,那也不行。说老实话你还是没有真正的明了。要明了呢,不会排斥这些东西的,该做的仪式一定要做的,该搞的得搞。我们的修行需要各方面的加持,最后才能达到我们这个心的回收。所以说你六根放逸都不知道,你光控制一点不行,六根你都得察觉到,是在哪块放逸,用什么方法都能把它收回来,要六根都要照顾到,这是很重要的,要善于明白这些事项。

  “能明密咒相论议”, 这个密咒目的是为了啥,讲的是什么?比如说给你拿个“楞严咒”,拿一个“六字大明咒”,说这两个谁殊胜?哪个最好?你都讲不明白不行。你说“楞严咒”最殊胜,或是“六字大明咒”最殊胜,说老实话,你这么讲法这是对一般根基说,这还不是最准确的方式,还没有说出这个咒的秘密意义。你只是在事相上分别这东西,那个还不行。但可不可以这么讲呢?可以这么讲,这个是咒王,这个怎么怎么好。但是你讲的时候,心里必须明白是平等的,咒咒是平等的。你心里明白,你讲出那个话绝对不是我们所想的那个,说这个好和那个坏。虽然他说出好和坏,但是他心里没有好坏分别,那个才行呢。

  所以说这叫“能明密咒相论议”—— 不管你怎么变化,你一个字,我也能给你讲出这个意义,我也能如何如何。如果多了我也能如何如何,它的好处和坏处究竟在哪块,为什么这样,都能非常明确。

  “满清诸根悉净安”,“满”,圆满,“清”就是清净。“诸根”,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悉净安”,都能够净和安宁,你不能为了摄住耳朵、眼睛,你把舌根放弃了。摄住眼睛,说你不许看书,耳朵不许听,说的挺好。但你一天三顿饭吧,坏了,舌根你给放弃了,你又有一根不清净了。有一根不清净都不行,你都是不圆满的,必须六根,根根都要给它控制住,得圆满,学法得这样。

  一位真正合格的金刚上师,他必须身心稳定,语言清楚,有智慧能够判断真法和邪法。为了发扬佛法,能够吃苦耐心,真事公道正直,不生谄曲心。而且具有金刚密乘法的不断传承,并且能明了密宗根本经内的四作法等仪轨。此外,又能通达经论和有传法的指导智慧。

  “身心稳定”,什么叫身心稳定?他没有退转,心里老是在道上。不是今天情绪挺好,今天我应该好好修。明天呢,“哎呀,这难受呀,明天我疗养去吧。”或是后天又办点什么俗间事情。他一会高兴了就努力一下,不高兴了就泄气了,老不稳定,这不行。身心要稳定,就是不退转的意思,那个心老是在道上。

  “语言清楚”,说话清楚有力,而且准确。清楚就是准确,不在你说的多少,而在于讲出的话准确无误,哪句话都在道上。

  “有智慧能够判断真法和邪法”,就是法来了,不管谁讲,法师讲也好,普通老百姓讲也好,你能判断的清清楚楚,讲的对不对。哪怕就是一个小孩来讲,他讲的对,你都心甘情愿的承认。你不能瞧不起他是个小孩,说他没讲到佛法里,你不能明知道他讲的对,因为碍着面子就硬说人家不对,是不是?你别看一个家庭妇女或一个老太太过来了,看着相貌不起眼,实际上她讲那个法就在道上,你就得承认。有的人确实非常有势力,而且又很有名气,我们尊重他,但是他讲的不对,我们心里有数。这地方有不如法的地方,我们心里有数,绝不为外相转。不管是谁,我们只能“依法不依人,依究竟不依不究竟,依了义不依不了义”那才行。

  “为了发扬佛法,能够吃苦耐心”,就是能够牺牲自己,为了佛法能够牺牲自己的一切利益,心甘情愿的去为众生做仆人,做一个看门的人,要这样的能吃苦耐劳。

  “真事公道正直”,办事要真,非常公道,绝不说是因为远近而有区别,很正直。

  “不生谄曲心”,没有阿谀奉承这个意思。一看你好,尽说好听的,看到你不好,就拿脚踹你,那不行。这个徒弟不好,你看老烦谁,越烦谁越使劲说去,老看不到人长处。你不管徒弟怎么坏,都得看到长处。就连恶人来了,他非常恶,都能找出他的长处来,这是我们最重要的一个地方。因为我们将来都要当师父的,所以你们都得注意这点…

《“上师五十法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