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尼佛。釋迦牟尼佛講的法他不去做,釋迦牟尼佛講的戒律他不去辦,哪來的傳承,是不是?
“黑心忿怒”,心黑,愛發脾氣的人,心狠手辣,就這樣的人。殺生他不在乎,說什麼吃肉可以成佛呀,這都屬于黑心的人。而且動不動就想給人家弄一個咒,把人咒死呀,再不就弄個法讓人家窮呀,怎麼想法騙人家,反正就不讓別人好,就讓自己好,就是這種人。
“以及無有智慧指導弟子”,“無有智慧”,沒有智慧指導,自己好壞都分不清。什麼是正確的?他不知道。盡講一些沒有用的,一些世間的東西。
“貢高我慢”,以爲自己成就了,大妄語。而且說自己什麼時候可以往生,什麼時候見過佛,什麼時候已經成就了。貢高我慢,傲心,特別驕傲。
“心散亂的人”,眼睛根本都定不住,一會瞅瞅這,一會瞅瞅那,看什麼都好,看什麼都想要,看什麼都稀奇,那就完了。
“都應該要放棄親近”,不要親近他。
“因爲他既然沒有傳承,又沒有密法的作法,更沒有學過法。”,“沒有學過法”,因爲他沒有見到密法那個“密”字,他不知道什麼叫“密”,心裏面沒有數。你給他講佛法,他說這是什麼意思呀?不清楚。他腦子裏沒有密法的這個見地,沒有見到實相,更沒有學過法。
“爲了名聞利養,貪心無厭足,亂傳假法”,爲了名聞利養,到處地宣揚自己。現在有很多的人,看那個照片是沒少印,誰知道他是真有傳承呀,還是真有修行。不太清楚,反正是讓人看了不太舒服。
“亂傳假法”,說我給你講講這個,講講那個,亂傳法,有時候就是胡亂來。把那個算命都當作佛法的一部分,你說多可憐,佛法絕對反對算命的。原先有人給我講過一個事,說應該算命呀,有個大師不就算命麼?他以前有過一段算命的經曆,得到一點指示,解決一點問題。他說現在佛教也應該搞這個東西。在佛教算命是一種邪命的生活,作爲居士都應該放棄的,他搞這個。後來我告訴他,戒律可不允許。他也是糊塗,並不是那種邪惡的人,就是糊塗。我說戒律不允許,一聽戒律不允許他就不說了,估計能放棄。主要還是不太明白。但是不明白你要亂說,可傷害了不少人。
(在二〇〇〇年,我們還沒進駐大悲寺的時候,)這個地方就是大仙道場,到處建大仙堂,到處供狐、蟒、蛇仙,連外道也供養,說這是叁位一體都是佛法,這樣把佛教都毀了。所以這樣的人必須要遠離,佛法規定外道廟絕對不能進去,就外道的食品都不能吃。那時仙人洞(供狐、蟒、蛇仙的一個山洞)供的水果,都扔山上,都讓人拿走了。那時我們還不懂這條,但是不懂這條我們心裏也有點數,這東西不能用,這是外道的東西。後來有的老百姓拿走,或者扔到山上喂鳥就完事了,不能用。
我們過些日子要去乞食,如果走到哪個外道廟,人家給你水果,說這是供養哪個仙的,你拿去吃,這都不允許的。我們絕對要和外道劃清界限,我們連一點修行、定力都沒有,什麼正和邪都分不清楚。我們根本沒達到無相那種程度,你再接受外道這些的供養,你和外道的緣分就結上了,慢慢地你和他産生了一種感情,最後你那個心就不清淨了。你要是真能證到實相,衆生都平等,那是無所謂的事情,你在哪都可以了。你沒有證到地方,不要說大話,我們還要遵守戒律。
(編者注:指在外道像前供的物品,已屬于外道所有,在物主沒改變之前,僧人不能接受。)
不符合金剛乘法所說的上師資格,不能依止這種人爲師父。當弟子的應該用自己的智慧去選擇上師。所以在沒有修行之前,都應該嚴格地選擇。
二、該具足的條件
(8)頌曰:
穩定具戒忍悲智,
心直尊重無谄曲;
明了儀範密根經,
博閑經理諸論議。
“穩定”,特別的穩,穩定,有定力。
“具戒”,必須有具足戒,持戒必須清淨。
“忍悲智”,有忍力、有慈悲心、有智慧。
“谄曲”,就是阿谀奉承的意思。
“明了儀範密根經”,就是說佛法。
一個師父不光要明白顯宗,各方面都應該明白。真正一個上師禅、淨、密、律、教,你最起碼都應該明白。雖然儀範(程序)有的你不明白,但你得把所學的這個儀範弄清楚,拿過來你知道是爲了什麼。
這個明白有兩個明白,叫“明了”。比如說一個儀式,拿過來你必須得判斷應不應該做。不是你照著做不做的問題,是你有智慧認爲這個東西能不能去做,你得有這個智慧才行。不是人家拿過來,你一看這怎麼回事,稀裏糊塗,這幹什麼用的?當時你可以不明白,沒做過不要緊,但是你看了以後,馬上就得清楚它的目的是爲了什麼?能不能做?做了以後好處多少?壞處有多少?最後結果多少?你都得清清楚楚的,是不是?禅、淨、密、律、教你都得清楚,雖然你沒學那麼多,但是不管什麼東西到你跟前,你得清清楚楚。
“明了”,“了”是了義的意思,明白它究竟意思是爲了什麼,你別自己都糊塗,怎麼給人講?像我就是自己糊塗,屬于這一類的。
“諸論議”,就是有智,各方面的經和理論都應該明白。這個論講的什麼,只要講起來心裏都清楚,而且通天徹地,得有這個本領。
(9)頌曰:
契證圓滿十真如,
善達事業曼達拉;
能明密咒相論議,
滿清諸根悉淨安。
“契證圓滿”,不是偏,說我就光懂得這一點,那不行,得圓滿。佛法圓融,什麼叫圓融呢?說白了還是徹底。你只有徹底,才有圓融,不徹底它不會有圓融,圓融就是徹底的意思。
“善達事業”,就是說這個人善達事業,包括修行的各個事項都明白。
“曼達拉”,就是壇場,對壇場的布置你都能了解。因爲密宗特別在意識方面要求很嚴,很注意要求對身、口、意的攝受。我們也是這樣,別看學顯,你不能拿一個無相就遮醜了。說我無相我學顯的,我不搞這套,那也不行。說老實話你還是沒有真正的明了。要明了呢,不會排斥這些東西的,該做的儀式一定要做的,該搞的得搞。我們的修行需要各方面的加持,最後才能達到我們這個心的回收。所以說你六根放逸都不知道,你光控製一點不行,六根你都得察覺到,是在哪塊放逸,用什麼方法都能把它收回來,要六根都要照顧到,這是很重要的,要善于明白這些事項。
“能明密咒相論議”, 這個密咒目的是爲了啥,講的是什麼?比如說給你拿個“楞嚴咒”,拿一個“六字大明咒”,說這兩個誰殊勝?哪個最好?你都講不明白不行。你說“楞嚴咒”最殊勝,或是“六字大明咒”最殊勝,說老實話,你這麼講法這是對一般根基說,這還不是最准確的方式,還沒有說出這個咒的秘密意義。你只是在事相上分別這東西,那個還不行。但可不可以這麼講呢?可以這麼講,這個是咒王,這個怎麼怎麼好。但是你講的時候,心裏必須明白是平等的,咒咒是平等的。你心裏明白,你講出那個話絕對不是我們所想的那個,說這個好和那個壞。雖然他說出好和壞,但是他心裏沒有好壞分別,那個才行呢。
所以說這叫“能明密咒相論議”—— 不管你怎麼變化,你一個字,我也能給你講出這個意義,我也能如何如何。如果多了我也能如何如何,它的好處和壞處究竟在哪塊,爲什麼這樣,都能非常明確。
“滿清諸根悉淨安”,“滿”,圓滿,“清”就是清淨。“諸根”,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悉淨安”,都能夠淨和安甯,你不能爲了攝住耳朵、眼睛,你把舌根放棄了。攝住眼睛,說你不許看書,耳朵不許聽,說的挺好。但你一天叁頓飯吧,壞了,舌根你給放棄了,你又有一根不清淨了。有一根不清淨都不行,你都是不圓滿的,必須六根,根根都要給它控製住,得圓滿,學法得這樣。
一位真正合格的金剛上師,他必須身心穩定,語言清楚,有智慧能夠判斷真法和邪法。爲了發揚佛法,能夠吃苦耐心,真事公道正直,不生谄曲心。而且具有金剛密乘法的不斷傳承,並且能明了密宗根本經內的四作法等儀軌。此外,又能通達經論和有傳法的指導智慧。
“身心穩定”,什麼叫身心穩定?他沒有退轉,心裏老是在道上。不是今天情緒挺好,今天我應該好好修。明天呢,“哎呀,這難受呀,明天我療養去吧。”或是後天又辦點什麼俗間事情。他一會高興了就努力一下,不高興了就泄氣了,老不穩定,這不行。身心要穩定,就是不退轉的意思,那個心老是在道上。
“語言清楚”,說話清楚有力,而且准確。清楚就是准確,不在你說的多少,而在于講出的話准確無誤,哪句話都在道上。
“有智慧能夠判斷真法和邪法”,就是法來了,不管誰講,法師講也好,普通老百姓講也好,你能判斷的清清楚楚,講的對不對。哪怕就是一個小孩來講,他講的對,你都心甘情願的承認。你不能瞧不起他是個小孩,說他沒講到佛法裏,你不能明知道他講的對,因爲礙著面子就硬說人家不對,是不是?你別看一個家庭婦女或一個老太太過來了,看著相貌不起眼,實際上她講那個法就在道上,你就得承認。有的人確實非常有勢力,而且又很有名氣,我們尊重他,但是他講的不對,我們心裏有數。這地方有不如法的地方,我們心裏有數,絕不爲外相轉。不管是誰,我們只能“依法不依人,依究竟不依不究竟,依了義不依不了義”那才行。
“爲了發揚佛法,能夠吃苦耐心”,就是能夠犧牲自己,爲了佛法能夠犧牲自己的一切利益,心甘情願的去爲衆生做仆人,做一個看門的人,要這樣的能吃苦耐勞。
“真事公道正直”,辦事要真,非常公道,絕不說是因爲遠近而有區別,很正直。
“不生谄曲心”,沒有阿谀奉承這個意思。一看你好,盡說好聽的,看到你不好,就拿腳踹你,那不行。這個徒弟不好,你看老煩誰,越煩誰越使勁說去,老看不到人長處。你不管徒弟怎麼壞,都得看到長處。就連惡人來了,他非常惡,都能找出他的長處來,這是我們最重要的一個地方。因爲我們將來都要當師父的,所以你們都得注意這點…
《“上師五十法頌”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