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就是无上智,智就是菩提,它俩是无二无别,只不过反复地强调它一下。
如果能明了金刚有智来自金刚,就是勇心金刚。勇心金刚的地,也就是一切无学的第十三地。
什么是“无学”谁能回答一下?
一比丘答:“我在菩萨戒本解释上曾经看过,说证到无漏了才是无学。”
答的挺好,就是说像念书似的,有学和无学。这个无学不是说什么也没有了,而是一切都学成就了,没有什么再学的了。你基本毕业了,大学本科毕业不用再往前学了,圆满了,达到无学。不是世间的无学,说“这个人啥也不是!”不是那个意思。
能够学成达到金刚勇心的地,是大乐修行的根本。然而它最初修学的法门,就是皈依上师。
《戒来经》云:“离师无法,离法无成。”
就是说什么呢?《戒来经》讲:你离开师父就没有法,离法你就不会成就的。
所以至高无上上师的最下身脚底莲花座下,是应该受弟子以三门“身口意”大礼顶跪的。
就是接受弟子们身口意的供养是可以的,因为没有上师就没有法,离法你就不能成就。
二、愿造
颂曰:
拜师无数根本清经内,
重点少集说此应礼听。
修学正确的法门,才能够得到遍知一切的金刚勇心成就。因此尊者就为真正想学而寻找正路的弟子们,说此正确的修行方法。本法的作者,他拜师无数,学识极为广博。他按照佛陀所说的很多经中的根本经内,将最重要的部分,把它集成简短的句子,摘要的写下来,很清楚的作成《上师五十法》。因为凡是修学金刚密乘的人,都要学智无智不分的修学。所以必须要很有礼貌的听受这殊胜的法要。
这个“智”分多种智。有自然智,无师等智,都得要经过这个修学,你想要达到这个智慧,都得要修学。
(编者注:自然智:《大日经疏》卷五云:“自然智者,是如来自觉自证之智。昔所未闻未知之法,现前无所挂碍,故以为名。”又卷六云:“若法依师智得,从于众因缘而生,即是戏论生灭之相,非法性佛自然之慧。若是自然之慧,则非修学可得,亦不可授人。”
无师智:《法华经》譬喻品曰:“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嘉祥疏卷六云:“无师智者,前之三智并不从师得,故云无师智。”
《大日经疏》卷一云:“如是自证之境,说者无言,观者无见。不同手中庵摩罗果可转授他人也。若可以言语授人者,释迦菩萨蒙定光之授决之时,即可成佛。何故具修方便,要待无师自觉方名佛耶?”)
本法第二──本主法(分八)
一、必须要供养与恭敬上师
二、受法前如何供养
三、供养者与受供养之分别
四、皈依上师之最低限度
五、随时现观当不当放作
六、助他人改过恶劣之行为
七、何时有何种特殊许准
八、简单总结
一、必须要供养与恭敬上师
(2)颂曰:
所有十方世界中,
佛及菩萨三时时;
礼拜金刚阿阇黎,
灌顶大上金刚师。
东方等所有的十方世界里面,一切诸佛菩萨,每天的早、中、晚三时中,时时都在供养礼拜各金刚阿阇黎等,无上金刚乘的无染根本有大灌顶的三恩金刚上师。十方诸佛菩萨时时都在礼拜供养金刚上师,何况我们呢?我们是个凡夫后人,更应该要礼拜供养我们的金刚上师。
听着了没有,这可吓人了,给你们讲的啊!一切诸佛菩萨每天早、中、晚三时中,时时都在供养礼拜各金刚阿阇黎等,十方诸佛菩萨都在时时礼拜金刚上师,更何况是我们。
这就是我们是否明白的问题,你不要被这一条吓唬住,这个讲的是法。因为佛菩萨没离开我们,佛时时地恭敬一切真正修学的人。他时时供养你,来帮助你,佛菩萨就是这么无相。所以说金刚上师,他时时能见到佛,所以能称为金刚上师,能度众生。他如果不见佛怎么度众生?所以说佛时时的供养他,这个书上没有说错,并不是一种颠倒,是在讲一种法。
这里就是说我们不能时时见佛。我们这样的凡夫,还能不去供养我们的金刚上师么?我们根本都一点也做不到呀!我们什么时候能时时见佛呀!是不是?我们不行。所以说金刚上师也不是那么容易当的,你当师父得摄伏众生,摄住徒弟,能调伏他的心。用什么来调伏?不是说你这个人品,也不是说你这个人的长相,也不是你的嘴会说不会说,要靠你的那个心。什么是你的心?就是佛菩萨。你有这个心,才能摄住你的弟子,能加持他,他每天都在你的法益之中。当他起烦恼的时候,你能降伏他;当他起嗔恨心的时候,你能替他化解;当他生病的时候,你能替他转危为安。
这些都是很秘密,上师他绝对不会告诉你的,不会讲给你听。因为把这些讲给你听,你就又着相了。所以说那个上师了不得,你根本就不知道在师父面前,你得到的是什么东西。你只不过稀里糊涂,光认得是人,没有真正认识到师父。或是光认识一个朋友,觉得咱俩挺好。究竟好在哪?你也不知道。你光知道你虔诚地供养,师父给你讲一点法。你不知道师父天天给你讲法,时时在讲法,时时在供养你,你哪知道啊!所以我们有时候作为弟子来讲,就是一个糊涂。你不知道师父天天在供养你,而且每时每刻地供养。在你危难的时候,在你度不了关的时候,都在供养你。
谁来供养?只不过是佛通过上师来供养你。所以我们呐,有时候不能报师恩就在这,因为你不知道师父所付出的东西,永远不了解。等你们当师父的时候,你们成就的时候,你们才知道:“哎呀!欠师父的太多了!多的没法比。就是把须弥山捣碎了,把整个虚空粉碎了来供养师父,也不如千万分之一!”你也供养不了,你没有那个能力去供养,因为恩情深的不能再深了。父母只给了你肉身,师父成就你的法身,让你永远成就,永远解脱。这个恩情你报不了呀!所以说这个大得没法比没法说。当然了,这个上师是金刚上师,不是像我这样的凡夫,你们别错会意思了!
《密集金刚根本经》第十七品云:“姓子!如果简单说,十方世界中,所有佛及菩萨,日中三时都去各界礼拜供养金刚阿阇黎,后去行各佛土,出音金刚字……。”
“日中三时”,这个时间的性质不一样,日中三时,有的四个小时为一时,印度四个小时为一时。日中三时,只有八个小时才够二十四小时。日中三时,就是每一天中,三时都要去各界礼拜供养阿阇黎。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把三时中的一时理解成八个小时,才够二十四小时,这样才能时时都在供养阿阇黎。三时是个吉祥数字,我们现在一年是分四季,春夏秋冬。在印度不是,印度没有秋天,分春、夏、冬三时。我们分四季,它分三季。这里可能也是吉祥数字,称为三时,应该是二十四小时。
十方诸佛,无上金刚乘的无染根本大灌顶,善恩金刚上师十方诸佛菩萨时时都在礼拜供养金刚上师。人家是见性的人啊,所以说人家常常见佛,常常礼拜供养金刚上师。这是一点小秘密,给你们讲出来了,你们要记住。何况我们呢,我们都是凡夫后人,更应该礼拜供养金刚上师。
梵语“阿阇黎”的阿阇两字,中文译为教,黎译为长,其意义就是“最高的上师”。在阿阇黎的上面,一定要加上“金刚”二字,才算圆满的称呼。
《金刚帐经》云:“谁是金刚阿阇黎,一切诸佛礼拜他,我及众生慈父母。”
《光明灯宝王经》云:“拔嘎瓦谛金刚手,住乌肉眼山,向学金刚乘的弟子们说:一切金刚乘学子们!拔嘎瓦谛明行足,涅槃过后之时,无法得见。金刚阿阇黎——金刚上师,是此地明行足。”上面这部《光明灯宝王经》说:“金刚上师是世尊的代表。”所以我们应该要恭敬、礼拜、供养上师。
“明行足”就是佛,佛才叫明行足。
“金刚上师是世尊的代表”,也就是说金刚上师是代表佛。我们礼拜金刚上师就是礼拜佛。那你上哪去找佛呢?上回我和大家讲了中国佛教有一个典故,杜顺和尚的徒弟要拜五台山。师父说:“这里就是文殊,你到哪里去朝五台呀?”就是你不要朝五台,这里就是文殊。但是他不听师父话,说:“不行,我要去五台山,我得去找文殊菩萨消业忏悔。”去了以后,遇到一个老人对他说:“你怎么到这来了?”他说:“朝文殊。”老人说:“你师父就是文殊呀!”
你尊敬你的金刚上师,就是文殊菩萨。哪是文殊菩萨?你那个恭敬心,你那个虔诚心就是文殊菩萨,就是大智慧。你往哪去找呀?你乱找。你恭敬你的金刚上师,他是现成的世尊的代表,就是文殊的化身,就完事了,所以说人对这不明白。而书上解释说,他师父就是文殊,杜顺和尚就是文殊菩萨的化身,这是从这个典故上来讲的。
要从法的意义来讲,他的师父就是谁呢?你的恭敬心就是。我们不要把他弄拧了。我这么解释不一定对,和书上的故事有点区别。你们看书要长点眼睛,这个很重要。所以说要不明白,你就没法看这本书。特别学显的,看密有时候就看糊涂了,就产生了另一种追求,这本书反而就把你害了。所以说把密法讲透了,你就以为不用去修了,认为已经得了,这就把你害了。要是不讲透了,你又去追求这本书字面的意思,又把你害了。
所以说密宗不太好修,就是因为我们不断地着相,不是从这个相跑那个相,就是从那个相跑这个相。没有办法,有时候就得多说几句,从显宗这个角度多说几句。
二、受法前如何供养(又分二)
1、普通
2、特别
一、普通
(3)颂曰:
最胜意乐三时时,
合掌持花曼达拉;
供养世尊咕噜师,
顶礼恭敬接足礼。
“最胜”,就是最高兴的意思。
“时时”,就是时时供养的意思。三就是吉祥数字。就是二十四小时不停地供养,没有什么不供养的,所以这才能称为时时。学佛你得记住,供养师父没有一时一刻的停息,永远的供养,从这劫供养到那劫,劫劫一直供养下去,那才行呢。没有这个心,你都不能达到真供养。
“合掌持花曼达拉”,要合掌呀,要供养花。“曼…
《“上师五十法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