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是在尊敬心、恭敬心,這恭敬心特別重要。
以前我和大家講過,原先去過本溪茅蓬的鄭居士就是這樣,他剛開始去的時候特別恭敬。不像後來起了魔障,起了大我慢。但是無論他怎麼起我慢,爲什麼還不離開茅蓬呢?你們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是吧?他慢心呀,甚至說了很多的怪話,他如何成就了,如何如何,讓你印證呀,不給印證就生氣呀。
最後我出關走了,他還去忏悔去,爲什麼呢?就是因爲他剛一上山時候,有一個特別虔誠的恭敬心,雖然沒有叁步一拜,也差不多是走來的。在他來講,這一生那簡直就不得了,能走八裏地,去拜見師父,那簡直是了不得的事情,發了最虔誠的心去的。去了見到師父就開始頂禮呀,就這一瞬間,對他來講,解決了這一生很大的一個疑惑。所以他覺得這一生非常的值得了。
他離開以後,後來到上海找元音老人給他印證了,說他是理悟。理悟了,然後他還不放心,他還找我印證。我是愚蠢呀,也不懂他那個心,咱也不會印證。但知道他那時候起了魔障,所以說他是個魔。但是不管怎麼變化,當初這一念起的恭敬心,所得到的東西,這是真的,所以說他永遠都忘不掉。
我們也是這樣,如果我們對師父,不管他修持如何,對師父如果有真誠的心去供養,必然獲得不可思議的功德。我們有時候爲什麼跟師父學法,要虔誠的去供養。你虔誠到什麼程度?那不是你說的如何,你如果真正虔誠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法界自有變化。這個很重要,如果法界起了變化,從根本上起了變化的話,那你什麼樣的罪業都能消除啊!甚至很快地證入佛道,就這麼大的力量。所以說,我們沒有恭敬心,我們就失去了最好的機會。
這是講這麼個例子,關鍵在于恭敬心和供養。這個尊重心和供養呢,得需要什麼樣的尊重心?這後面都有講,必定是發到極點的那種恭敬心。一切供養,身、口、意,包括就是一張佛像,一張紙,或是師父講的一個字,或是用過的一個布條,你都要加小心,後面都要講。
所以說你沒有達到這個程度,我們的恭敬心還不到位。恭敬心如果到位了,我們就會消除苦惱和可怕的罪業。
《五次第經》雲:“無完喜愛,自喜真愛,特喜特愛,一切供養師。咕噜能滅業,咕噜能救畏;旋轉苦海中,咕噜能讓過。”
《叁布達經》雲:“自有一切物,有智供上師;從後自供師,身口意爲師。”
就是沒完沒了的喜愛,自喜真愛,自己特別歡喜,特別真實的愛,還有特別喜歡特別愛。這些東西,一切都要供養師父,把你最好的東西要供養師父。
“咕噜能滅業,咕噜能救畏;旋轉苦海中,咕噜能讓過”——這就講了我們講的叁皈依,這講了四皈依。因爲你一切喜愛的東西,特別喜愛的東西,往往就是你生死輪回的根子。
像你們上五臺山(碧山寺)受戒的時候,禮拜金碧峰祖師的塔。金碧峰最後不是因爲一個什麼“紫晶缽”,應該是“紫晶”做的,不是“紫金缽”,究竟什麼缽不知道,應該是這個缽。有這麼個缽,他就是特別喜愛。小鬼找不著他,他入定了。人在那塊,但是鬼找不著他。你別看屍體在那塊,那是沒有用的東西,想找人找不著。不像我們人,就光看這個屍體了。
他在那一入定,小鬼找不著他,說這個金碧峰哪去了?到處找也找不著他,他壽命到了,閻王爺要找他去。最後問土地,土地告訴說:“他最喜歡那個紫晶缽,你就敲那個紫晶缽,一敲他就出來,就找著他了。”後來一敲他最喜歡的東西,他的心念一動,就露形了,小鬼一把就把他抓住了。金碧峰愣了:“哎呀,你怎麼把我找著了呢?”小鬼說:“我一敲缽就能找著。”金碧峰明白了,“哎呀,我還有微細的喜歡這一念沒放下。”因爲你沒放下,你就被人抓住了,你就有生死輪回。
我們也是這樣,因爲你有了喜歡,就有生死輪回。如果把你的喜歡的全部供養上師了,你就心裏清淨了。供養上師,你心清淨了,這就舍去貪。什麼是舍去貪?就是把你所喜歡的輪回的那些汙垢,都回到你的如來藏性裏,這就真正的供養。能夠消你無始劫的業障,所以說“咕噜能滅業,咕噜能救畏;旋轉苦海中,咕噜能讓過”,就是這樣。
你要不懂這個道理,佛讓我們舍的貪,因爲你不知道最喜歡的東西,是你生死最大的輪回,最髒最重的汙垢。所以說供養佛、供養法,不是說佛需要那個東西,是你需要離開這個東西。爲什麼要供養上師?不是上師需要你的好東西,是需要你離開你那個喜歡的環境,因爲這個環境就把你輪回,被它抓住了。
這一段“無完喜愛,自喜真愛,特喜特愛,一切供養師。咕噜能滅業,咕噜能救畏;旋轉苦海中,咕噜能讓過。”
“咕噜能救畏”,就是能大無畏,因爲你的真誠,使你能夠渡過苦海。人爲什麼有畏懼心?就是因爲你有貪心。有了貪心,你就怕失去。因爲你有了貪心,就有了我。我執一有了,你就怕死。有了妄想就怕死,妄想沒有了就沒有畏。
所以說“旋轉苦海中”,就是在六道輪回中,上師都讓你能夠過這一關。
所有供養中,最寶貴的就是供養上師,與歡喜上師,因爲正確的金剛上師,能夠讓你進入金剛乘大道。
金剛乘大道,就是佛法大道。因爲佛法才能稱爲金剛,所以說不壞,能破一切煩惱,說金剛乘大道就是佛道。
除了金剛密乘能夠使你得到“即身成就”之外,其它顯教學法,須經無數劫後,才能得到全通圓滿。
這是指其它顯教的學法,“須經無數劫後,才能得到全通圓滿。”而密教直接就能達到這種程度。這句話, 也不是誇大,也不是沒有道理,因爲顯裏也有密法,它們是一樣的,顯密是一回事。但是你要學顯教的學法,光學法,你還在法上下工夫呢,還不行,你必須直接進入密乘。那就是我們離一切相,就是密中之密了,不管誰都有。這個你可別糊塗,說這完了,我得學密去,不能學顯了。實際上,你不知顯密都是平等,而且都有密。
過去,有一個金剛上師就跟一個學法的師父講:“你學法呀,有十年可以成就的,有一年可以成就的,我可以叫你一晚上也成就,你想學哪個?”“當然學一晚上就能成就的。”他說“可以,如果你一晚上就成就呢,今晚上學了,明天你就成就,但是你必須做到哪點哪點。”他說好。就定了個規矩,但第二天也沒給講。
記不清這是哪個上師講的這麼一句話,什麼是能一晚上成就?你想一想,最高的密法——你就開悟了,是不是?所以說,爲什麼沒講,可能是時間不到,沒給講。後來這個師父,又經過很長的時間次第去學密法,就是這麼個原因。後來可能到印度還是到哪學去了。就講這個意思。所以說這和顯教是無二無別的。
《戒來經》雲:“放棄一切供養,清淨供養咕噜,歡喜金剛咕噜,全通上智成就。無上金剛上師,勇敢金剛也供。”
此生以及永久的成就,都從皈依上師來,所以金剛乘的弟子,時時要遵守一切上師的戒律,如此學法,方能成就。金剛上師是學金剛乘能得富貴最主要的供養主。
不是我只跟上師學一會,而是你永遠的成就,就是根本上的成就,都得從上師那來,離開上師是不會有的。師父講的東西,講的戒律,你絕對不能犯,絲毫都不允許犯。他也講了戒律,就是上師講的戒律,上師要求的戒律,你必須得學。爲什麼要學這個呢,誰能答一答?誰能說一說爲什麼時時要遵守上師的戒律?
某沙彌答:因爲心裏有汙染。
還誰能說一下。
某比丘答:能把我執放下。
還誰能說。
某師答:依教奉行。
你說。
某師答:戒是無上解脫之本。
還有沒有了?你說。
某比丘答:上師被稱爲佛,尊重上師的戒律也就是尊重佛的戒律。
爲什麼說要時時遵守一切上師的戒律?因爲上師是因戒律而成就的。上師已經走過了這條路,就是遵守這些戒律而得到成就的。所以你想走那條路,你得遵守上師經過的這條路,他所遵守的戒律,你也要遵守。
上師所說的戒律,是成就的戒律,他已經是走過來的人了。他說的道路你去走,正是循著他走過那條路在走。所以我們要遵守上師的戒律,就是這麼個目的。爲什麼上師給你定這條戒律?你不知道,他就認爲定了這條戒律,遵守戒律得到好處,所以告訴你,你也得這麼走呀。上師用他的實踐來指導你,所以你要時時地遵守,不要懷疑。
所以說“如此學法,方能成就”,你只能這麼虔誠的學法,你才能成就的。你要說:“哎呀,你這條戒律是這麼講的,怎麼你和這不一樣呢?”不是不一樣,實際上他走這條路的時候,就因爲卡在這塊,用這種方法處理,而且得到成就。他從實踐中來,告訴你,你就真實地這麼走。
“金剛上師是學金剛乘,能得到富貴最主要的供養主。”,你供養他,不就等于供養現成的明眼人,他領著你走。就像咱們是瞎子,前面有一個人走過來,拿個棍牽著我們就走過去了,就這麼便宜,是不是?那你不跟他走跟誰走呀!所謂的供養,只不過通過供養,就像竹竿似的,你一下把他拽住了。你拽住他,他就領著你走這條路,渡過生死的苦海。所以說,金剛上師是最好的供養主。
《鑽石金剛精經》雲:“有智金剛子,想得永久樂,真心供上師;無供所思無,要供無供時,他入餓鬼獄。”
供養上師,是能得成就的最大功德。
“無供所思無”,就是說沒有供養,等到要供的時候沒有東西供,所以說他入餓鬼獄。
“他入餓鬼獄”,你要是不供養,就將入餓鬼獄。人家有智慧的金剛子,要想得到永久的快樂,他會真心的供養。這種供養講的是身、口、意各種供養。如果你沒有供養,也不想供養。
“所思無”,連想都不想,“我供養你幹嗎呀!這些東西(法)你交給我,你是心甘情願的,我不領你情。”等到要供無供時,想供了也沒有東西,也沒有時間了。所以說,你這時候怎麼辦呢?那不用客氣,你跟上師學法,不學還好,要學又不去虔誠地供養,這時候就得進入餓鬼獄。因爲你學法得付出代價,你不出學費是…
《“上師五十法頌”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