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如履冰霜▪P3

  ..續本文上一頁要付出很大的辛苦。它這個努力,不是說在這次行腳結束時,就整體地完事了,它會延續的。有很多居士知道了這個僧團,或是被它所感召,來到大悲寺,或是與居士之間的集會,都是因爲這種頭陀行和持戒的精神,所感召過來的。我們不能因爲不是行腳期間,對人家就不進行教化和講說,應該及時地教化和講說,對每個人都要講。

  講的目的,不是弘揚咱們僧團,是弘揚佛法,更主要的是給每個人要種上福田,去掉他的痛苦。每個人都在金錢上痛苦掙紮過,他們很痛苦。所以說我們有責任,幫他打破和拿下這個枷鎖。這是我們的責任。所以作爲居士來講,在這方面一定要努力。特別要求常來大悲寺的居士,更應該努力。在金錢的問題上,一定要嚴肅處理。雖然我們有的地方還在摸索期間,還在總結經驗,但現在基本上,還是有一定體會和方法了,所以我剛才能給大家簡單地說一點。

  還有用物品供養常住。這個物品供養常住時,也要適當處理。但不能挑人家好壞,一塊磚、一根木頭,都是好的。這都是應該接受的。作爲居士來講,有多大的能力,就發多大的心。過去佛在世的時候,有個很貧窮的人,布施一條裙子,佛都接受;還有的布施一捧土,佛也接受,主要是給衆生種福田。

  我們居士有時候護持叁寶,看人拿的東西少了,就有想法,這不應該的。或是這個東西拿得多,“你看,你這個東西拿了這麼多,我們這不需要”,這話太傷人。那人家要問你,“你需要什麼?”這就不合適了。至于需要不需要這是小事,關鍵是我們需要這顆心。只要是如法的東西,能用的,我們盡量要給予鼓勵,至于自己能不能用,那是小事情。

  原先,我給大家講過,在本溪茅蓬閉關的時候,居士上山供養。他們都以爲師父缺粉條,可能一個是方便,拿著也輕快,另外粉條也能擱得長久。這茅蓬只有兩個人,那粉條可能有上百斤,根本就吃不了。最後導致親藏師,炒的也是粉條,菜裏也是粉條,煮面條也加粉條。最後老鼠禍害的也全是粉條。最後到了大悲寺,那粉條還帶這來了。那粉條抖落出來的碎渣子,都有老鼠味了,都不能吃了。爲什麼帶來這麼多粉條,而沒有扔掉?就因爲每個居士的這個供養心,太真誠了。包括在茅蓬時候的小破木杆,還有這粉條,都輾轉地拉了好幾個地方。就它的運費,也早就能買這好幾倍了,但是這些東西太珍貴,所以說必須得給它保存好。

  所以,我們對外來接待這塊,一個要真誠,另外以護戒爲主。但護戒不等于要輕視對方,護戒的目的,是讓我們每個人都要遵守戒律。不光你要遵守,就來供養者,你也讓他遵守,來共同沐浴這個戒律所帶來的清淨。我們目的就是共同成佛。不管什麼因緣,都應該有一個清淨心來對待、慈悲心來對待。

  還有護持僧衆的修持,及弘傳佛法之所需。這個確實有很多居士是這樣做的,包括提供了一些方便,或是付出身心,這個居士做得非常好。有的把家已經放下,不顧身體有病,就在常住裏默默地做。有的長期做,有的甚至做一段時間,身體病了,回家把身體養好,又來了。就是這樣,不斷地去爲了護持佛法,去努力。他們的行爲是一個很了不起的居士行爲,也是一種菩薩行爲。他們付出了心血,身體原先很健康,由于長期在寺院裏勞務,身體有了一些改變。但他們的心是越來越清淨了,而智慧越來越增長,也爲佛教的事業,助了一臂之力。特別是有的提供人力,爲叁寶服務、勞務等。

  特別值得稱贊的就是,居士對叁寶的無畏施。表現在擁護叁寶,爲維護叁寶固若金湯上面所做的努力。比如說政治上,出現了不當的參與和幹涉,或者一些地方、以及一些不好的人幹預了佛教,幹預了僧團,那我們應該盡心盡力去維護佛教的發展。對于外道、邪道、以及惡知識的破壞佛法,我們必須提出佛法的正見,來辯駁外道的邪知邪見。

  頭一段時間,水庫啊,這個王某某組織的這麼一夥人,是對僧團的一個考驗。居士們在這方面,在擁護叁寶上,做得非常好,可歌可泣!已經達到了確實非得稱贊的地步,也是在佛教史上寫下了很了不起的一個篇章。我想這種護持將來一定要把它寫得圓滿,要寫下來留給後世,作爲佛教的一種光榮。而他們發願舍掉身心、生命去護持,這種護持,確實體現了佛法住世的精神,也體現了菩薩住世的精神。每個人都盡了最大的努力,有很多人隨時隨地,要做出犧牲來護持佛法的。

  我感動的一個是居士用身心和生命來護持佛法的這種決心。還有居士能盡心盡力去做,或有一點兒能力做一點兒,我都非常感謝。我不光感謝他們對佛法的努力,更感謝他們對整個國家的興旺,所帶來的希望。因爲這種努力會使整個災難,大的災難,由大化小,由小化了。我感到欣慰和感謝!這就是無畏施。所以說,通過這麼一段的努力,使我對度衆生也好,努力修行也好,還是改造自己,都充滿了信心。對國家的興旺也充滿了信心。更對佛菩薩在我們的眼前,充滿了信心。

  也有人在這個問題上有了疑惑,有人認爲:我們不應該參與這裏面,應該只管在家裏坐著,不要管僧團的事情,僧團是僧人的事情。平時我們可以學法,如果發生什麼事情是他們自己解決,別找著我,找著我就不應該了。這就提出一個口號,就是:“僧人的事情,僧人自己管。”這個問題分用在哪上,用在擁護叁寶上,我們這種想法就與擁護不相應。所以說,他就不能正確地處理。應該知道,必須要提出佛法的正見,來辯駁外道的邪知邪見。

  自從僧團二〇〇〇年進入大悲寺以後,清除外道、和外道進入這裏面搗亂時,我們很多居士都是據理力爭,甚至不惜犧牲生命來護持,確實做得很好。但是這個事情不能就此就完了,應該把這些經驗總結起來,教訓也總結起來,還要教育其他的居士來護持佛法,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從積極的方面,我們更應該護持佛法。那就是要提倡正信的佛教,提倡正知正見的信仰。我們應該要號召廣大的信衆來學習佛法,作爲佛法的尖兵,作爲佛法的前導,所以說要提倡正信的佛教。這是最積極的。現在大家做得也是不錯,從各個角度來弘揚大悲寺這種修持。他不是弘揚咱們僧團,是弘揚整個佛法。只不過咱們這個僧團作爲佛法的一個尖兵,願作佛法的一個前導。

  還有《解脫之路》這個光碟,做得還是不錯,起到了很大的一個作用。原先我的想法就是,老老實實地修行,也別講,也別說,就完事了。爲什麼這樣呢?原先有一句話,就是 “花香何用大風揚。”你要花香啊,不用大風去揚,它也香;你花不香,刮臺風,它也不香!是不是?本來想這樣。但是呢,也是大家的願力,他非要做。做完了,看了也不滿意,並不滿意,做的和咱想的也不一樣。那種精神呐,總覺得好像說不出來,但沒想到效果還挺好。有的居士反映還挺好。

  這就說明一個問題——我們做得太不好了。爲什麼?因爲我們不滿意的東西,居士都感覺很好。這就說明我們的工作做得不到家,而且沒有做好。這個反差太大了,所以這就說明我們有問題。不是在說明我們做得好,說明我們在教化上和努力上有缺陷,而且大家對佛法認識的這方面,有貧乏的一部分。所以說,越說這個碟好,我越生起慚愧心。所以說我們將來要把佛法搞得更好,應該更好地普及。不能剛有點兒樣子,就被稱贊到這種程度,那不是我們的光榮,是我們的慚愧。

  所以我們要提倡正信的佛教。什麼是正信的佛教?那就是嚴持戒律。只要是嚴持戒律的地方,我們都應該稱贊。有的人說,這個不好稱贊。你說有的僧團吧,有這方面優點,也有那方面不盡人意的地方,我們怎麼樣來稱贊?那稱贊來稱贊去,不就稱贊你自己了嗎!

  對正信的佛教,我們有一點稱贊一點,應該是這樣。對哪個僧團,比如說它能夠過午不食,我們也稱贊。它能夠不殺生,我們也稱贊。凡是正確的,我們去稱贊,這樣我們才能提倡正信的佛教。不要光稱贊自己,以爲這就叫稱贊佛教了。有時候稱贊別人的時候,我們會不高興,因此就拿別人的不足,把那個好的方面也給否定了,這是不合適的。主要有一個擔心:稱贊完了,自己就低了,這個不好。應該:稱贊別人,就是稱贊自己。              

  所以說要提倡正信的佛教。正信,就是以戒律爲基礎,嚴持戒律。提倡正信的佛教,也提倡正知見的信仰,正確的知見。這個正確的知見,是非常重要的。這個正確知見的信仰很重要。什麼叫正知見?誰能講一講,哪位居士可以回答一下?低頭就是要答,是不是?在想呢,低得越低,這是爭取第一個發言。這邊第一個男居士,你說。

  一居士答:符合佛的教誨,符合戒律的知見。

  符合戒律的知見,叫做正知見。這是正知見的一部分。這邊第一個,就坐那說吧。

  一居士答:按照佛陀的教誨,入佛的知見。

  按佛陀的教誨,入佛的知見。還有誰能答一答?

  一居士答:以戒爲師。

  以戒爲師。好,還有誰能答?

  一居士答:放棄自己的知見,佛的知見應該是正知見。

  好,這個居士答得比較准確。佛陀的知見,也就是正確的知見,就是放下你的知見。只要沒有我和我的知見,也就是說去掉我執和法執,那就是正確的知見;無一切知見,便是佛的知見。所以說我們要提倡正知見的信仰。

  我們應該知道,怎樣去理解和放下我們所有的知見。佛法所有的書,所有的經典,講的就是讓放下我們所有的知見,不要産生一切知見,但我們可能一下做不到。首先,從戒律開始,用佛的知見——戒律就是佛的知見,來去掉我們的知見,來達到無我。同時,我們應該號召廣大的信衆,來學習佛法,做佛法的尖兵,做佛法的前導,這個也是我們應該做的。所以,如果有了正知見、有了知見正確的居士,就可以帶著其他居士一起熏修佛法;爲廣大沒有接觸過佛法的群衆,講解如何入門佛法,讓大家對佛法有正確的信念、信仰;或是帶動一些維護佛法的事業。這個也是很重要的,…

《如履冰霜》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