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四十二章經講解 第二十二章 財色招苦▪P6

  ..續本文上一頁修道就不要有我。師父告訴說:“你去做那個事情。”你有我,他就有一個願意做和不願意做的問題,于是提出想法:“師父,這個東西不行,你看,這個煙囪太細了,這得粗,得粗到什麼程度呢?得粗到一尺、一尺以上,怎麼說也得一尺以上。”

  他那個技術就是“我”,實際上,什麼是他的技術呢?他的標准就是“我”,“我”就是標准,那尺就是“我”的變化。所以說,我們不能犟,可以說事,你說“這個一尺好”,人家可能說一尺二好,也可能說半尺好。你得根據實際需要,不能犟。你犟的時候,那個我執就轉盛,平等心就沒了。

  師父告訴你說:“你去幹活去。”“哎呀,師父,我正好要學習呢,你怎麼告訴我幹活呢?”完了,拿學習跟幹活就對上了。實際上,你這個依教奉行就沒有了。師父告訴你去幹活,但你認爲學習比幹活重要。你不知道,告訴你的“幹活”正是教你學習,你依教奉行就等于把學習學了。你沒依教奉行,就算學了也等于白學。你不知道什麼叫學習,你學習的目的幹嗎?不就是去掉“我”嗎?當下就去掉“我”,你反而不學,還另外找個方法去學,學完還不改。你說,你這學的有啥用?是不是?所以說,依教奉行才是真正的學習,我們現在就是這樣。

  親舟師在弘川律師那裏講了一個什麼呢?就講了依教奉行的問題。說:“你們應該跟老和尚學戒律,不要去上什麼佛學院,上外面到處跑。你們現在主要是學習依教奉行……”就給他們講依教奉行,給他們講得,有好幾個人硬要跟他來,要來學依教奉行。所以說,我們這方面得特別的加強,不加強不行,因爲這個依教奉行是難行能行。有時候心裏有不痛快的地方,怎麼辦?忍著,依教奉行。

  平時別人讓你做什麼,你別說“好”,你說什麼呢?“依教奉行”。你就說出“依教奉行”,從嘴說出來,你看你的心裏,馬上就能克服自己那種不滿意的心,或有想法的心,一下就克服住了。勉強去做,你就依教奉行,說話得算數呀,你去做,做完了再看,那等于把六根收回來了,把我相去掉了,那心裏充滿了溫暖。雖然它有時還有別扭的地方,你也不要怕它。我們一定要學會這個平等心,要知道什麼是平等心,你不要錯誤的領會這個平等心,這不行的。

  “淨意恒質直”,淨意,幹淨的意思。什麼是幹淨?沒有“我”是最幹淨的,是不是?那個腦袋什麼都不要想,不要有我。我實在還有想法,只能想到別人的益處,清淨自己那個意念。“恒質直”,什麼叫直?誰能說一說?

  弟子:心直。

  什麼叫心直?

  弟子:不分別就是。

  什麼是直?無我就是直,不分別就是爲達到無我,無我是最直的。不是說,我說話嗆人就是直,“你怎麼能這樣式呢?我直心眼啊,我得說你。”那不叫直。而是得無我。有的人說:“我說別人的時候,我從來沒想過自己,就想到別人,我就想說別人。”那不對,你光想著說別人也不行,你有誰也不行,有人相、我相都不行的。

  真正的直就是不分別,沒有衆生相,首先是無我相。你別先無衆生相,逮誰打誰,逮誰說誰,那不行,你首先得無我相。無我的人沒有不直不剛的,無我的人又剛又直,而且心地柔軟,他能有慈悲,因爲無我的人有大慈悲力。不是脾氣大,是大慈悲,這個你得弄清楚了,大慈悲和大脾氣是兩回事。

  大慈悲,你想怎麼做,他都能滿你願,有的人說:“哎呀,你看我坐在這個地上,太潮濕了。”他都能趴在地上,說:“得了,你坐我身上吧。”他有這種慈悲心。說:“我這頓飯不知道上哪吃。”他說:“你看看我這塊肉行不行?”他有這種布施心和慈悲心。舍命,爲不點小事,他都能舍去自己的生命。這叫平等心,叫直。

  我們好多人有時候就找借口:“我這是心直口快。”說別人時像刀子似的,把人家臉劃得一個坑又一個坑,把皮都給揭下去了,差點給揭到骨頭那塊去了。說:“我心直口快。”實際上你那心裏可滿足了,“我算是出了口氣,痛快了。”但別人連活都活不下去,咽還咽不下去。這個不行。我們處處要考慮別人,不管別人有多大過失的時候,我們也要考慮別人。該批評的時候,自然要批評的,但是一定要考慮別人的難處。但也不是說:“得了,這人犯了多大過錯我也不說了。”那個也不行,那說明你還有彎曲心。

  我們既要照顧人生存的這種習性,更應該考慮到怎麼讓他更好地精進修行,兩下都得考慮,說的目的是讓他精進修行,不說的目的是讓他鼓舞信心。當我們發現對方有過失的時候,我們要想盡辦法來幫他糾正過來,但糾正的方法一定是能起到最好效果的辦法,不能以自己的想法爲主。有什麼事情,比如說,像你們之間,有的話可以說,有的話就不可以說,有的話需要跟執事人說,有的話需要跟師父講。要一層層地講,別怕麻煩,按原則去處理,而且大家的心都在原則之下,這才行。但主要還是檢查自己。

  如果不能這樣做,不能日中一食,不能穿破衣服,不能常行平等心,不能無我,心裏老是不幹淨,貪財、貪色、要錢。這頭數著錢,那面還和女人打交道,貪色。這種人是什麼呢?“若不能如此,袈裟覆荊棘”,荊棘就是長刺的那個東西,就是說這個袈裟覆在那刺上,你裏面的那不是佛子。是什麼呢?是那些荊。荊就是大家都不喜歡要的東西,盡是刺,不能成爲材。表面看著穿著是袈裟,但那裏面不是塊材料,燒火都沒人用它,誰見誰躲,他盡紮人,盡搗亂。所以你讓這種人在僧團裏,那不等于破壞僧團嗎?這都不行的。

  我們一定要知道財色的危害。我們應該知道,爲什麼不能證道?就因爲財色。“財色招苦”。我們在六道裏輪回,受這種苦,主要原因就是財色二字。大家要清楚這個。第二十二章就先講到這裏,本來還可以往下講,但這段要細講起來就太多了。

  

《佛說四十二章經講解 第二十二章 財色招苦》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