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修道就不要有我。师父告诉说:“你去做那个事情。”你有我,他就有一个愿意做和不愿意做的问题,于是提出想法:“师父,这个东西不行,你看,这个烟囱太细了,这得粗,得粗到什么程度呢?得粗到一尺、一尺以上,怎么说也得一尺以上。”
他那个技术就是“我”,实际上,什么是他的技术呢?他的标准就是“我”,“我”就是标准,那尺就是“我”的变化。所以说,我们不能犟,可以说事,你说“这个一尺好”,人家可能说一尺二好,也可能说半尺好。你得根据实际需要,不能犟。你犟的时候,那个我执就转盛,平等心就没了。
师父告诉你说:“你去干活去。”“哎呀,师父,我正好要学习呢,你怎么告诉我干活呢?”完了,拿学习跟干活就对上了。实际上,你这个依教奉行就没有了。师父告诉你去干活,但你认为学习比干活重要。你不知道,告诉你的“干活”正是教你学习,你依教奉行就等于把学习学了。你没依教奉行,就算学了也等于白学。你不知道什么叫学习,你学习的目的干吗?不就是去掉“我”吗?当下就去掉“我”,你反而不学,还另外找个方法去学,学完还不改。你说,你这学的有啥用?是不是?所以说,依教奉行才是真正的学习,我们现在就是这样。
亲舟师在弘川律师那里讲了一个什么呢?就讲了依教奉行的问题。说:“你们应该跟老和尚学戒律,不要去上什么佛学院,上外面到处跑。你们现在主要是学习依教奉行……”就给他们讲依教奉行,给他们讲得,有好几个人硬要跟他来,要来学依教奉行。所以说,我们这方面得特别的加强,不加强不行,因为这个依教奉行是难行能行。有时候心里有不痛快的地方,怎么办?忍着,依教奉行。
平时别人让你做什么,你别说“好”,你说什么呢?“依教奉行”。你就说出“依教奉行”,从嘴说出来,你看你的心里,马上就能克服自己那种不满意的心,或有想法的心,一下就克服住了。勉强去做,你就依教奉行,说话得算数呀,你去做,做完了再看,那等于把六根收回来了,把我相去掉了,那心里充满了温暖。虽然它有时还有别扭的地方,你也不要怕它。我们一定要学会这个平等心,要知道什么是平等心,你不要错误的领会这个平等心,这不行的。
“净意恒质直”,净意,干净的意思。什么是干净?没有“我”是最干净的,是不是?那个脑袋什么都不要想,不要有我。我实在还有想法,只能想到别人的益处,清净自己那个意念。“恒质直”,什么叫直?谁能说一说?
弟子:心直。
什么叫心直?
弟子:不分别就是。
什么是直?无我就是直,不分别就是为达到无我,无我是最直的。不是说,我说话呛人就是直,“你怎么能这样式呢?我直心眼啊,我得说你。”那不叫直。而是得无我。有的人说:“我说别人的时候,我从来没想过自己,就想到别人,我就想说别人。”那不对,你光想着说别人也不行,你有谁也不行,有人相、我相都不行的。
真正的直就是不分别,没有众生相,首先是无我相。你别先无众生相,逮谁打谁,逮谁说谁,那不行,你首先得无我相。无我的人没有不直不刚的,无我的人又刚又直,而且心地柔软,他能有慈悲,因为无我的人有大慈悲力。不是脾气大,是大慈悲,这个你得弄清楚了,大慈悲和大脾气是两回事。
大慈悲,你想怎么做,他都能满你愿,有的人说:“哎呀,你看我坐在这个地上,太潮湿了。”他都能趴在地上,说:“得了,你坐我身上吧。”他有这种慈悲心。说:“我这顿饭不知道上哪吃。”他说:“你看看我这块肉行不行?”他有这种布施心和慈悲心。舍命,为不点小事,他都能舍去自己的生命。这叫平等心,叫直。
我们好多人有时候就找借口:“我这是心直口快。”说别人时像刀子似的,把人家脸划得一个坑又一个坑,把皮都给揭下去了,差点给揭到骨头那块去了。说:“我心直口快。”实际上你那心里可满足了,“我算是出了口气,痛快了。”但别人连活都活不下去,咽还咽不下去。这个不行。我们处处要考虑别人,不管别人有多大过失的时候,我们也要考虑别人。该批评的时候,自然要批评的,但是一定要考虑别人的难处。但也不是说:“得了,这人犯了多大过错我也不说了。”那个也不行,那说明你还有弯曲心。
我们既要照顾人生存的这种习性,更应该考虑到怎么让他更好地精进修行,两下都得考虑,说的目的是让他精进修行,不说的目的是让他鼓舞信心。当我们发现对方有过失的时候,我们要想尽办法来帮他纠正过来,但纠正的方法一定是能起到最好效果的办法,不能以自己的想法为主。有什么事情,比如说,像你们之间,有的话可以说,有的话就不可以说,有的话需要跟执事人说,有的话需要跟师父讲。要一层层地讲,别怕麻烦,按原则去处理,而且大家的心都在原则之下,这才行。但主要还是检查自己。
如果不能这样做,不能日中一食,不能穿破衣服,不能常行平等心,不能无我,心里老是不干净,贪财、贪色、要钱。这头数着钱,那面还和女人打交道,贪色。这种人是什么呢?“若不能如此,袈裟覆荆棘”,荆棘就是长刺的那个东西,就是说这个袈裟覆在那刺上,你里面的那不是佛子。是什么呢?是那些荆。荆就是大家都不喜欢要的东西,尽是刺,不能成为材。表面看着穿着是袈裟,但那里面不是块材料,烧火都没人用它,谁见谁躲,他尽扎人,尽捣乱。所以你让这种人在僧团里,那不等于破坏僧团吗?这都不行的。
我们一定要知道财色的危害。我们应该知道,为什么不能证道?就因为财色。“财色招苦”。我们在六道里轮回,受这种苦,主要原因就是财色二字。大家要清楚这个。第二十二章就先讲到这里,本来还可以往下讲,但这段要细讲起来就太多了。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二十二章 财色招苦》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