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四十二章經講解 第十五章 請問力明▪P3

  ..續本文上一頁一擡頭,看見門旁邊就有個小房。我說:“性空,你看那裏有個小房。”我們倆那個眼睛,就光看見避雨的地方,沒看見小房。就像人光看著吃的,沒看見旁邊還有人看著。誰也沒注意那小屋,就光看著這個房檐了。

  性空說:“我過去看看啊?”我說:“你過去看看有沒有鎖。”有鎖不能進,人家主人在。如果鎖被撬開或是壞的,就是舊宅,我們可以進去休息。因爲啥呢?它就像一個人死了,沒人管了,無主的房屋,按照無主的去處理,這個比較合適一些。如果那鎖是新打開的,也不能進去。別到時候人家有東西丟了,正好你住了一宿,把你抓起來,你這就麻煩了,是不是?另外,人家沒同意,還不合適。

  做這種思惟以後,就去看一看。當時那心裏還擔心啊,“可別有鎖頭,有鎖頭我們今天還得在這坐著。”去了一看,鎖頭、門鼻,什麼都沒有,就是一個廢棄的門衛室。我們倆一看,這條件挺合適,就進去了。裏面還有兩捆蘆葦,就鋪上,還拿些擱炕裏頭。雖然玻璃有破的,掉下來了,我們給摁上,擋擋風,睡了一宿好覺。

  我講這個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這整個的過程,行腳的過程就是個忍辱的過程。從一開始就得忍,有時候忍不下去你也得忍,忍來忍去,這個善緣就現前了。爲什麼忍呢?因爲忍就是法,只要你順著法走,一切都給你安排得好好的,你不用去操心、動念,那都是沒有用的事情。但是在得到這個忍辱力之前,得經過一段的摩擦過程,也得認可。說:“我一下就能忍下來。”它也不是那樣,有時候心裏有點別扭、有點生氣,但是你得忍。

  這忍是善法,不是惡法。如果是惡法,兩人鬥爭,一起嗔恨心了,兩人幹生氣,那肯定是要喪命。要是善法就不是這樣,看著生氣,實際上它沒有這東西,它會把你這些東西從根裏拔出來,而且還不讓你受傷害。最後忍完了,發現了整個事實的話,就充滿了一種法喜,對佛法有更進一步的認識,體會到它的真實性。這佛法是遍虛空、滿法界的,只要你忍,就會有不可思議的境界出現。

  你想辦成這樣的事情,就算現找人都不好使,因爲你的情況在不斷地變化。只要你能忍,就有多人跟著來幫助你,雖然你沒有去找人,但是還能把事情辦好。這個力量是誰産生的?是忍辱産生的,所以說忍辱有多力,多種力量都在幫你,來成全你這個事情。你要是不能忍辱,就不會有人來幫你,只能幫倒忙。忍辱你會産生多力,所以說忍辱能有多力。什麼叫忍辱呢?就是不懷惡故,一定要懷著善念,千萬不要挑別人的毛病。你不挑外邊的毛病,正是達到你想幫助別人的目的。你挑別人毛病,想叫別人改正問題,你去叫人改,他已經産生了對立面,有可能改,就算改了,從那種角度也可能産生了一點矛盾,從另一角度又出現問題了。

  如果你能忍下去,因爲你心裏不懷惡故,對方反而很容易改掉,這就是心平至道,心平天下平。持地菩薩那是:心平大地平,大地一切皆平。持地菩薩在《楞嚴經》裏講了,心平,則世界地一切皆平,沒有不平的東西。持地菩薩是證二十五圓通裏的,是跟著佛多劫修行的大菩薩,他說:心平以後,則世界地一切皆平。當然了,他說的不光是忍辱,是證道。我們也是這樣,在沒證道之前,我們更需要忍辱。

  我剛才講了這麼多,就是因爲它對我們的修行很重要,這是最主要的一關,因爲咱們很多都是集體熏修,僧團和合是特別重要的。我們想達到忍辱,首先不要懷著惡念,一念惡念都不讓它生起。惡念有時候是我們故意生起來的,本來你不恨他,爲了玩,爲了滿足你心裏的需要,“那我就跟他倆故意生生氣吧。”他故意生氣,生來生去,就生出真的來了,真氣著了,回來傻眼了。所以不能這樣。

  一念起來的時候,它剛開始不是那麼重的。比如說,對別人有想法的時候,剛開始不那麼重,由于你不斷地思惟,思惟一次,重一下,又思惟,又重一下。所以說一念不覺生叁細,叁細生六粗。這個東西就是由遠方便進一步成爲次方便,再進一步就成近方便,它都是一步一步生成的,這個次第你不能給否定了。所以在第一個遠方便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把這個念頭馬上去掉,不要懷惡念。我們應該知道,一切都是自己所造的業,和誰都沒有關系,而且責備自己,你才能真正的忍下去。

  原先行腳到北京的時候,去乞食,人家也是攆我們走,當時我那種思惟就是自我忏悔。他說:“你看看,盡來化緣的,你們這些又來化緣來了,都是一些假的。”因爲他說了很多不太中聽的話,但是我心裏的想法,當時的動念就是:“哎呀,這麼多化緣的,都是我們在修行中造成的矛盾。他們做這些事情,所造成的這些矛盾由誰來化解?必須由我們出家人自己來化解。”那時候特別是想到:“我應該來承受這個因果,我應該把這個糾正過來。”就是說,應該用我們的實際行爲教他們認識真正的出家人,而當別人說我們的時候,要默默地承受這個因果,不要去反對。這個大隊的人說完以後,我們也不吱聲,就在那兒低著頭,默默地承受。過了一會兒,“哎,你們好像是真的啊。”也沒跟他解釋什麼,他說“你們好像是真的”。他一說真的,我們把戒牒拿出來給他看,“你看看這個戒牒。”“哦!”他就不吱聲,就走了。

  旁邊老百姓都看著呢,一看他不吱聲地走了,馬上拿出面條,和點醬油就給我們端來了,那就相當不錯了,還有小孩送蘋果,等等的事。坐著沒乞食,這食物都來了,但是不夠,後來又乞了一點兒。整個講的就是不要懷惡心,一定要承認因果,往自己身上承認,這個是很重要的。

  特別是我們發現有不合理的地方,或有某些方面的事情不合我們想法的時候,一定要把它看空,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別找別人,你要是有一念找別人,你就找錯了,離道就遠了。你說:“他怎麼這麼樣不修行啊!他這地方做錯了。”完了,你有這一念,那說明錯的不是別人,正是你,你只不過是把你的錯誤繼續擴大。所以說,一念也不要往外找。

  作爲一個修行人來講,眼睛千萬不要朝外面看,因爲它不符合真理。不是說我們故意要忍,是因爲它不符合真理。你必須得要真的去忍,有時候它確實和自己那個勁有憋勁的地方,不是沒有,有時候也生氣。因爲你平時都是不忍,這會兒你又産生忍,忍和不忍它必然有一番爭鬥。這種爭鬥,你和它倆也不能去鬥爭,但是你還不能順著它走,絕對不能順著它走,你得想到用無人相、無我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那就完事了。實在忍不下去,你可以念“你不要騙我,我知道你是誰。”念幾句以後,煩惱也能下去,是很殊勝的。

  頭兩天,有一個師父就跟我講,他突然起了一念,就起煩惱了,有點煩惱現前,後來他就念這句話,念念念……突然的,念完這句話後,發現自己的臉是一種彎曲的臉,擰著勁,這個臉特別可怕,他當時嚇了一大跳。他發現自己的臉是擰著的這種臉,當然了,他臉上肌肉不一定是真的擰著,但是內在的心起嗔恨心的時候,就是那種扭著勁的心,他只不過是發現自己那種嗔恨心的心相。

  我們一念嗔恨心起來,表情什麼都變了,心裏都在擰著勁,只是我們不知道。因爲你沒破過它,也沒見過它,所以你不知道你的心已經在變形,不圓滿。他通過這一句話破了它以後,才發現自己的起心動念是那麼不應該,那麼的不正確,而且那麼可怕,所以這一句話讓他成就了忍辱。

  “兼加安健”,忍辱能夠得到安健,安詳和健康。

  “忍者無惡”,我們爲什麼要加這個念?這是發菩提心啊。不管對誰,對你最惡的人,你都要有這種想法,令他早成佛道。你試試,在難忍的時候,你再加上這一句,這個忍馬上就成功了。

  去年還是前年,水庫那不是有個人搗亂嗎?山門老是建不起來。有一天正好出門,居士問我,是順便問起,說:“你是不是恨他呀?最好把他抓起來,打他一頓,你看這是不是最好的辦法?”他問我,那眼睛就瞅著我。我那麼答的:“哎呀,那都是我父母啊。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可能是前生把他得罪了,所以他今天才這麼樣的對待我,這業障在我,不在他。”我說的這個意思,把他看成前生父母,而且是我造成的緣。那個居士一聽我的話,當時一愣。事我們還得要辦,這個心還得平。

  什麼原因?因爲真正的忍者,那心裏無惡,沒有惡念。什麼是沒有惡念?就是把一切衆生都看成前生的父母、未來諸佛,對所有的衆生都要這麼看。不光能忍,而且還祝願他們早成佛道,把他們看成是我們最親的人、最尊敬的人,是他養育了我們。你說,對方能和你打起來嗎?你把他看成父母,你心比誰都平,對方能和你幹嗎?他沒法去幹。

  另外,我們也確實是這麼想的,一切衆生就是前生父母、未來諸佛,因爲一切幻境皆是自心而生,隨著自己的業力來表現的,而叫你再造業。因爲忍者無惡,所以我們的心裏一定要這麼做。

  有個特別明顯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的,就是佛印和蘇東坡的故事。蘇東坡,那是有名的才子,和佛印禅師關系最好,他可能常去請教一些佛法的事情。那天,他其實心中沒有什麼惡念,只是想把佛印戰勝。他就問佛印:“你看我像什麼?”佛印就說了,“你像一尊佛。”那就是前生父母、未來諸佛,就這個意思。

  他說:“你像一尊佛。”那肯定是真心實意地說,並不是虛假地說。不是我們順口溜似的去說:“你是未來諸佛、前生父母。”心裏就打著主意:什麼前生父母、未來諸佛,我就說說而已。那不行!人家是真心實意地說,因爲人家肯定是見性的人,見性的人不會虛假地說。只有見性的人話最真實,比誰都真實。

  然後就問蘇東坡:“你看我像什麼?”蘇東坡這次可抓住機會了,“你像一堆牛糞。”說他像堆牛糞。佛印一聽這話,太高興了,“好,我又消了一個業。”不是忍下來,而是高興地忍,而且更高興,“哎呀,我可能前生說過別人,他這一句話就把我這個業力給消了。”他是偷著樂。最後蘇東坡回家,就…

《佛說四十二章經講解 第十五章 請問力明》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