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化緣了。你想,以餓到死的那種程度,命馬上都要絕了,也不去化緣。這個化緣不是指的乞食,乞食不屬于化緣。這個化緣就是有所求,這個“求”說的是不應該求的事情。佛製規定了,日中一食,過午不食,那我們爲了自己的肚子飽一點,過午還去找人要食物,那都屬于化緣,不屬于正當的佛事。不應該做的都是化緣,和攀緣是一個道理,甯可餓死也不去化緣。
同樣,這也不是讓大家去餓死,但是你必須有這種決心,甯可死了都不去做,它自然的就要轉緣,不被緣所轉。餓的只是個緣,但我絕對不被你嚇倒,我死都不怕,還怕你餓嗎?是不是?我就忍著,多喝點水,忍一忍,不行我就念念佛號,再不行我就經行一段,忍一忍就過去了,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突然就不餓了。
在萬佛城,上人有個弟子七十二天沒吃飯,每天只喝一小杯水,不是成天沒完沒了地喝,一天就喝一小杯水,七十二天沒吃飯。還有一個叁十多天沒吃飯。上人在臺灣講法的時候說:“我准備餓死在這裏。”那是開萬人法會的時候,一天只喝一杯水,那麼大的年齡,成天講。
他爲什麼能克服這個飯呢?就因爲他不怕死,不怕餓死,他有這種決心。他不怕餓死後,結果會怎麼樣呢?他的物質力量,原先我們說的是以食爲食,如果不攀緣,是以法爲食,他是以法爲食。那以法爲食會是什麼狀態呢?不渴不餓,他沒有這個饑餓的現象,每天精力非常充沛,而且像飲一種甘露似的,沒有饑餓那種感覺。饑餓只是凡夫的一種貪欲所變化來的,他沒有那種現象。你說是好是壞?他因餓死不化緣,會以法爲食的,所以說他能轉緣。
還有下一個:窮死不求緣。自己非常窮,窮到什麼地步了?甚至衣服都沒有了,都不會去求人。原先我就想過,我想:一旦有那一天沒有衣服穿了,我拿紙糊一個,實在糊不住了,我找個草皮,找點草往腰上一圍,弄繩子一系,就拉倒了。我也不會去找你要件衣服,說:“你給我件衣服。”你放心,別看咱倆是師徒關系,我也不會求你給我件衣服穿。
無所求,一切都是付出,不會有所求的。說:“將來,師父你老了我養活你。”我非常感謝大家這種孝心,但是我不會求誰,窮死不求緣。
以前在山上閉關的時候,我跟大家講過。那衣服破了,針有、布有,就是沒有線,八個月沒有縫衣服,衣服破得東一塊、西一塊,都快露肉了,露肉就露呗,有什麼呢?八個月沒有縫衣服。因爲我沒有線,線有沒有?常住有那麼一大堆線,頭些日子還不長時間,人家給送的線,但他不給我。不給我,我就不要。
你別看都是我說了算,我說:“親藏,你把線拿來。”那他痛痛快快拿來了,是不是?雖然我們倆是一家,但是現在是他說了算,他不給我,我就不要。你別看就倆人,那我也不要。他八個月沒給我,我八個月不要。你七個月不給我,我七個月不要。我就不要,我甯可衣服破掉也不要。
他們居士就琢磨:這師父是什麼原因?有人就合計:這可能是缺布吧?他把那衣服撕開就給我拿來了。他知道師父不要好布,要舊布,他就撕開給我拿了一捆,給親藏也拿了一捆。心想:拿這一包布,師父這衣服不就補上了?你拿了布,照樣沒有線,他也不拿線來,我怎麼補?所以我窮死也不吱聲,最後誰也不知道。後來不知道怎麼給我的這個線,這才有縫衣服的機會,要不連縫衣服的機會都沒有。
八個月,如果再湊合四個月就一年,是不是?這一年縫不了衣服。你要是沒有布,這好說,沒有針它也好說,它都有,就差個線,就差那麼一點線,你說這……若沒有布,我從別的地方剪點,補一補,或者用線連一連也行,對不對?最起碼的,需要布的那地方,我不補,別的地方我把它縫上還行吧?這種機會也沒有。我若沒有針,那行,大家會知道。但沒有線,誰也想不到。就是窮死,我也不去求。
窮死,達到死那程度,已經盡了,也不去求,閉住那個嘴。那心裏啊,要說一點不動念,也不是,“哎呀,你怎麼想不到那個線呢?我就需要線,你給我這個幹嗎?”有時候心裏也有稍不平的時候,“你看,你還問我,問我你也不會問。”不是他粗心,因果就在這塊,可能平時自己對別人也那樣,今天的果報就那樣。另外,這個因緣能幫助你什麼呢?堅定你的道念,所以說這個“窮死不求緣”非常好。
凍死不攀緣,餓死不化緣,窮死不求緣,隨緣不變。這些緣來了,再怎麼來,你怎麼誘惑我,我也不會變的。你說給我這吃好的,有的說:“你這大德呀,給你這個好東西,你給開個方便啊……”即使是再好的條件,我還那樣。你拿新布來,我還是這一塊補丁;你拿新衣服來,我還是穿這件舊衣服。我是隨緣不變。
外面什麼情況都和我沒關系,即使東西再多,我只是瞅。那山上的東西,那時候多得多,但是沒有說爲自己,“哎呀,這油也多,東西也多,咱趕緊炸點什麼好吃的,趕緊弄點什麼東西。”沒有這時候。該吃什麼就吃什麼,就完事了。隨緣不變,就是遇到任何環境,這個心就是不動。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如果你什麼都不變了,你就能轉緣。隨緣,你不變才能隨緣。
剛才我講了那幾個例子。他凍死不攀緣,就沒有冷熱了。他不變隨緣,走到雪地,他也沒事情啊,是不是?餓死不化緣,不吃飯,他照樣不餓啊,他不是“我忍著肚子餓,在那堅持七十二天”,也不是說“我餓著,能堅持多少天”,他沒有這個現象,他是不餓不渴。
喝一杯水,說老實話,那是勉強喝,因爲啥?他心裏根本就不渴。他喝那個水,就一點味道也沒有,已經不像水了。不像我們現在喝水,水是解渴的,實際上這種解渴已經在攀緣了,被緣轉了。他沒有這個概念,喝的那個水根本就不叫水,和木頭差不多,沒有啥意義。而且他裏面的津液自然就充滿了,就是那種甘露,自然就充滿了,而且不渴。那個滋味不是我們所能夠形容出來的。
過去,我行腳走到本溪市南芬那塊,下午就要喝水,一直沒乞到水,到晚上也沒乞來水。最後爲了守戒,甯可渴死也不去取水,“行,今晚就那麼地,渴死就渴死。”就在那溝裏坐著。就那麼走一下午,大熱天,從中午就開始渴,一直渴到晚上,快到十點多鍾的時候都沒喝到水,一滴水也沒有,你得渴到什麼程度?最後甯可渴死拉倒,守戒嘛。
因爲啥?你再去跟人家化緣,山裏人家家裏就剩個女的,剩個小孩,不方便,甯可不去了。得了,在那溝裏一坐,死活就不管了。等第二天早晨起來的時候,根本就不渴,都不想喝水了,喝點水一點意義也沒有。
所以你要是不變,這樣的話,外境馬上就轉了。外境的水啊,不管有水沒水,你要都能隨順,沒水我也能隨順你。這個緣對我來講,不成爲緣,只成爲善知識,我隨著你走,但是我是以不變去隨,這個緣就不成立了,這就成爲不變隨緣。像果通師父,“你有雪地,我照樣在雪地走,對別人來說是雪,對我來講是無所謂的事情。”他是不變隨緣,所以緣對他來講沒有用。
這個事情很多,我以前講過藥片的事情,餓死不化緣。那是有病了,患感冒,要死了怎麼辦?得重病怎麼辦?扔在半道跟誰說去?是不是?沒有錢,也沒有藥,是乞一點藥還是不乞藥?最後沒乞藥,藥還來了,在道上灑著,還不是在大道上,在那個草地裏。那草地裏哪來的藥,你說。就算有藥的話,它也不一定落在你跟前,或裝在小瓶子裏。沒!是散開的,整齊的在那擱著。要是沒字,你照樣也吃不了,還有字,寫著“安乃近”。還不多,就十片,還有一片是掰兩半的。正好就在你的面前,還有什麼講的?
這事情是巧合嗎?這些感應都來源于什麼呢?就是你不攀緣的結果,不化緣的結果。不求緣,就是甯死不求人。就是不求人的這種精神,你才能得到這種不求人的好處,轉緣的好處。那才叫真正的隨緣,不變隨緣。
我們那叫什麼隨緣?我們隨緣就變,那叫被緣轉。你隨緣不變,不變去隨緣,那才行呢!我們不變,緣就得隨著你去變,隨著你轉。你需要甘露,它就會變成甘露,它用不著去變水,是不是?也用不著喝,也用不著吃的,你管那事幹嗎?多自在的事,省多少事?
所以你想得宿命通,就得斷欲、無所求,你要有無所求的心,沒有什麼想需要的東西。你要什麼?電視我不要,錄音機我不要,家庭一切我都不要,自己所用的東西我都不要,都無所謂,甚至命我都不要了,你說,你還有什麼可求的?你有這種斷欲的方法,將來肯定要得宿命通。
這個宿命通,有的人證道了,很明顯的有宿命通,知道過去未來。有的人就沒證道,他也有宿命通這種形式存在。持戒就是最大的神通,什麼都不如這個。你持戒,要吃有吃的,要住有住的,你還要幹嗎啊?這不是神通啊?是不是?所以這是最大的神通,我們一定要在這上面下功夫,就是以甯死的精神來護戒,我們以這種精神去做,和道自然就相應了。
師父給你們講的這些東西都是很珍貴的,你們將來要實際修的時候,你們就這樣照著去做。這樣做後,我們就明白了,宣化上人講的這叁大宗旨並不是說要賭閑氣。因爲上人知道,只有這麼做,你才能真正地轉外緣,才能真正地自在,你自己才能掌握你自己。這叁大宗旨就是你的命根,就是你修行的最高宗旨。
人活著就得剛強,爲什麼要剛強?就不被緣所轉。什麼最剛強?無所求最剛強,沒有比它再剛強的。我沒有啥所求的,也沒有啥想法,說:“我想得到什麼,或不得到什麼。”沒有這個概念,這個事和我沒關系。
什麼錢哪,你給我,我不要;你給我好衣服,我不穿;你給我好吃的,我吃不了那些,只吃我這一頓飯就完事了,我碰啥吃啥,你給葷的我也不要,是不是?我就這一個缽,就學一個佛法,其它的我就沒有啥了。所以誰都奈何不了你,誰能奈何你?小偷他也不來找你麻煩,誰也不來找你麻煩,所以這人就自在。
以前給大家講過金碧峰禅師,他修到那麼好的程度了,那鬼神來找他的時候,本來找不到他,就…
《佛說四十二章經講解 第十叁章 問道宿命》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