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四十二章經講解 第十叁章 問道宿命▪P3

  ..續本文上一頁因爲他貪著一個缽而被抓住了。那個缽叫什麼缽?

  弟子:紫晶缽。

  是紫晶缽還是紫金缽?紫晶吧?恐怕是這個“晶”,不是紫金。出家人不用金子,金子做的也摔不碎,是不是?紫晶缽,紫色的,透明的,他非常的喜歡。就這一念喜歡,那鬼神就能找著他,就能把你抓住。

  你人在那坐著,鬼神抓不住你,鬼神不要你那個屍體,屍體不見得就是你。我們那是“屍體就是我,一掐我就疼,疼的就是我”。不用說,你根本就跑不掉,因爲你離不開這個身體。人家呢,這些東西也沒有,他惟獨惦記的就是這個缽。你有一念物的想法,那鬼神就能把你找著。如果我們不斷金錢,誰在那面拿著錢這麼一晃蕩,你這眼睛都瞪這麼大個。還用找你?離老遠,他在那面一點,手一比劃,你就跟著過來了,那心“嘣嘣嘣”就跳,一下子就抓住你了。

  所以說那玩意可真厲害,像咱們不要錢,你給都不要,你比劃那玩意,趕緊閉眼睛,我躲得遠遠的。把眼睛閉上了,實在沒意思,你給我,我都不要,我再瞅你幹嗎?所以他怎麼比劃錢也沒有用,它在你身上不起作用。講:“哎呀,師父啊,我給你做點好衣服,做點什麼東西,做點好吃的,你需要什麼吃的?”我一天一頓飯,我有啥吃的?你說的那些東西,對我來講沒有啥意思,啥意思都沒有,這個耳朵聽那個耳朵冒,就完事了。沒有吸引力,它誘惑不了你。

  再就是女人那事——色。你不貪色,但是那色起來了,它可要你的命,它故意找你的麻煩。你要是覺得她挺可憐,那妥了!那她就給你表演起來看,一會是這個動作,那個動作;說話,那聲音勒得精細的,一天就給你表演了。那腥臭熏天,一看都惡心,要吐,那種醜態全露出來了。

  如果你沒有這個東西,它就抓不住你。女人在你面前,她那個粗魯、那種“不幸”的狀態馬上就暴露出來了,糊弄不了你,她也裝不下去了。要不然有時候比丘尼怎麼跟我“打仗”呢,她們想讓我聽一位比丘尼法師講的法,我說:“我不愛聽。”“你怎麼不重視法呢?你聽了將來得教化比丘尼。”我說:“我不是不重視法,我不愛聽那個女人聲音。”當時這倆人氣得夠嗆,因爲她們是女人,我說不愛聽那個女人聲音。別看你是講法,就算講法,我也不愛聽那個女人聲音。這本身就是法,你還怎麼講?是不是?

  所以女人在你跟前,她再想表演那些東西就沒有用,表演啥?她只能是實話實說,老實辦事,就完事了,她再也不會跟你去演節目了。弄腔作勢的,這個那個……勒個腔調。我心裏話:“你可別勒,你勒那東西沒有用,我只能越看越惡心。”等她放下一切的時候,感覺比男人都髒,人都不知道過去怎麼活的,被它騙得,簡直是騙死人。就是騙人,她自己自覺不自覺都在騙人,也就是我們自己在騙自己。

  所以說欲望斷了是真清淨,欲望斷了是真阿羅漢,欲望斷了是真佛道。所以我們應該從斷欲上、無所求上去做,抱定這叁大宗旨,按照上人的叁大宗旨去做。時常得背誦,以後做事情就這麼去做,你放心去做。它不是讓你死,我們是要以死的決心來轉化這個緣。有人以爲:這叫我們死呢。他一看到死就不敢去做。你光看著人家得本領,這本領、那本領也有了,我們都想去要。那都是以這種不怕死的精神換來的,沒有這個精神,你換不來。這就叫“柳暗花明又一村”,你不走到絕路的時候,是不會有新的路在前面。

  好,今天就講到這。

  ※  ※  ※  ※  ※

  (一段時間以後重新所講的第十叁章 問道宿命)

  今天我們開始一種新的學習方式,這個學習方式實際上早已開始,但是正規性還缺一點。由于大衆師的慈悲,特意把這個時間進行調整,這麼一來,讓大家有個更好的學習機會,以免我們的學習和其它的功課沖突,更主要的是沒法聽講。以後就通過這個方式學習——我們把學習方式先試驗一下,如果合適,我們就這麼樣做。每天上午,基本上吧,不能是完全那樣,都要講《四十二章經》、《沙彌律儀》,而且要考試,還要進行背誦,這些東西都要考,把咱們學習的風氣一下子提起來。

  主要是我們從無始劫來養成了各種的習氣,所以我們今天出家修行特別難,但也特別殊勝。這無始劫的習性必須通過《沙彌律儀》的學習,把它們去掉。只有去掉了這些習氣和毛病,我們才能進一步深入佛法的修行。如果我們的基礎打錯了,就很難再走第二步,因爲這個基礎太重要了。很多人平時都忽視了基礎,往往都追求更深的東西,但是有時候反而浪費了很多時間,半途掉隊或走回頭路,所以我們應該特別注重這個基礎的學習。

  這個沙彌律、沙彌戒的學習,不光是我們現在學,就算將來受了比丘戒還要學,受了菩薩戒還得學。它是一直相通的,所以這個基礎我們不光今天打,時時都得打。昨天看到廣化老和尚他們對沙彌的要求,就是說出家的時候最少也是考驗半年以上,而且受了沙彌戒以後,到受大戒這段時間,還要考驗兩年以上。這個時間的差距爲什麼這麼大?就是因爲沙彌戒這一段的熏修特別的重要。

  咱們現在的這種修行方式不能完全一樣,基本上差不多少,要努力把沙彌這塊學習好。爲什麼大戒師受具足戒了,有的對佛法的理解還有一定難度?就是因爲沙彌戒這一段的學習沒有打好基礎。打好基礎,我們的心不動了,而且能夠更深地理解沙彌戒,就能理解佛法的一部分,這樣我們才能更加地深入佛法。這部分如果做不好,我們可能在學習更深的戒律的時候,感到更加困難和吃力,而且不能理解佛法的真實意義。

  原因是什麼?有時候並不是我們腦子笨,是我們那個基礎沒有打好。因爲他沒有更深的行持,解和行持他沒有做到,所以他行起來就特別難,而且不能正確地理解。如果我們把基礎做得很好,當我們受了更高的戒律的時候,我們就會很容易攀登上去,更主要的是能夠正確地理解。

  今天主要是簡單地跟大家講一講這個學習佛法的過程。

  學法必須有虔誠心和恭敬心,有這個心才能學法;沒有虔誠心和恭敬心,法是學不來的。法不孤起,因緣而生。不是說講話就是法,講話只是法的一種形式,是一個外在的方便。我們要求的法是佛法,不是世間法,所以我們不能用世間的善來代替佛法,必須非常嚴格地要求自己,心心相印來悟得佛法。

  法沒有大小,法只有我們的虔誠心才能獲得,所以說我們學沙彌戒也是一個很好的因緣,如果我們能夠虔誠地去學它,一樣能得到佛法。有的人認爲:我受了具足戒以後才得佛法。這是不對的,那是我們更深一步的熏修。佛法的關鍵是法法都是平等的,所以我們應該把“沙彌戒”這塊看成真正的佛法來熏修,這也就是我們了脫生死的法,它不是世間法,我們不能按照世間法去理解。所以我們在這裏熏修的時候要有真正的虔誠心,這樣的話,就會達到我們的目的。所以大家要明白沙彌這一段修學的重要性。

  過去,在沙彌這一段證果的還是很多的。就因爲他有這種虔誠心,甚至佛講了一句話他就證果了,這原因就是他們的虔誠心到位了。我們沒有證果,就是業障障礙了我們的虔誠心,如果有虔誠心,我們也會這樣。所以我們要用至誠的虔誠心來聽法,如飲甘露,如饑似渴地去修學和恭敬,就像人饑餓需要食物,渴了需要水一樣。而且平時要爲這個法處處地去努力。這樣的話,我們很快就會有個因緣,一念虔誠,有可能就是我們了脫生死的機會,所以我們要在這方面多下功夫。

  大家,特別是後剃度出家的,一定要向先剃度出家的師父、師兄們學習,他們經過了多年的努力修學,都已經具備了很高的德行。特別是新學沙彌,一定要向老的學習,因爲他們的心經過熏修,頂住了種種習氣和魔的困擾,能夠這麼樣地堅持修學,使人非常佩服,這是非常好的。對新的來講,老的更會愛護你們,幫助你們。

  你們新學沙彌一定要學會依教奉行,這是你們修學中很重要的一關。不要分別,包括大戒師或老的沙彌分配你做什麼事情,或者有什麼活,你都得依教奉行。至于年齡的問題,放下自己的年齡,不要考慮,只考慮佛法,年齡是屬于世間法,我們考慮的是佛法,依教奉行。

  “如果那個師父告訴我的事情是錯的,怎麼辦?”你現在在道場裏,就不要考慮錯和對的問題,你先去做。如果確實有問題、有疑惑的時候,你先依教奉行,以後你騰出工夫再去請教一下。再說,道場裏的師父不會叫你做那種事情。依教奉行勝于一切,一定要培養自己依教奉行的那種心。說:“這麼做會不會對我有損傷?”你要去做。過去講叫命令,命令下來你就不要有什麼疑問了,火海刀山都要下的。我們得常常做這種思惟,這樣才能培養這種恭敬心。我們的恭敬心爲什麼不到位?就因爲沒有直心。我們走一步也是拐彎,聽一句話也在分別,都在拐彎,這不行,我們必須得學會依教奉行。

  而沙彌這一段特別重要,屬于發心階段,必須得學會依教奉行。等我們當了大戒師的時候,我們需要更深一步的依教奉行。當我們受了菩薩戒的時候,我們更需要深層次的依教奉行!那個時候的奉行,就是一個小孩來支使我們,我們都會去做。到那時候,我們會有一種恒順衆生的力量,那就自在了,非常自在,而且時時地法喜充滿。法喜充滿不是給自己充,是一種教化和一種度衆生,所有的人都能在你法喜充滿的情況下被度,這叫恒順衆生。我們必須從這方面開始熏修。

  大家這個因緣很好,而且維那師精心地努力組織大家修學,這非常好。以後這個環境緊一點,到時間大家就要過來。這個排班的位置暫時先這樣,明天再看一看。暫時不混在一起。你們雖然年紀大,但是法這方面的修學還有一段距離,現在還不適合混在一起。咱們應該先有個層次,這樣的話便于大家修學。就像念書似的,有一年級,有二年級,雖然同是小學,但我們也要分出這個修學的層次。

  今天不多講了,還有很多以後再講。這個主要是由我來講,還有其他的師父,隨時再派,來…

《佛說四十二章經講解 第十叁章 問道宿命》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