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四十二章經講解 第十二章 舉難勸修▪P26

  ..續本文上一頁境不動。在任何境界面前,我們都應該睹境不動。

  總的原則我們明白了,根本意義明白了,我們在具體做事情的時候,不管是誰,任何誘惑,我們都不能動。上殿,在那站著就一動不動,像石頭站在那塊似的。好壞我就那麼地了,硌腳也好,不硌腳也好,我站著,我就不動彈了,就像和大地生了根,這一場殿不下來我就不動一下。得有那種精神。“哎呦,這塊怎麼疼啊?”還沒疼他就想疼,好活動活動腿,左晃悠,右晃悠,那可不行。

  睹境不動,見任何境界而不起心動念。你是分配衣服也好,給吃的也好,和我自己沒有什麼關系。誰來,誰好誰壞,我們不去分別。

  另外,特別強調一點:不要有遠近。“他和我好,我就和他近乎。”那就是見境就動。他怎麼好?那是你被境所轉了。他有個好相,那他好,他不好,完了,這就是見境就動。見境動就生情,這種情啊,管你是人情還是什麼情的,反正有情。動,它就是堅固,情更是堅固,都是這個堅固妄想。

  所以說,我們一定要睹境不動,不管見到什麼好,任何人都是平等的,佛法就講平等。平等並不是說“你有吃的,我也有吃的”就爲平等,那只是一種方式。要達到一種真正的心裏平等,就得諸法空相。不光你空,我也空;我空,世上一切都空,得這樣才行。所以說,想攻破這個堡壘,首先就得滅掉這些東西,見境滅境。好的我不起貪心,壞的我不起嗔恨心,永遠那麼平平靜靜。

  過去佛在世弘法的時候,佛就是這樣。證道以後,佛給人講法的時候,說:“你擡頭看看我的臉。”人的煩躁心就平靜下來。

  過去有個女的很美麗,一次佛正在路上走,她的父親看到了,說:“哎呀,你不要走,我把我女兒嫁給你。我女兒長得像皇後一樣美麗,簡直不可言喻,我非得把她嫁給你。千萬別動,我回家去找她。”

  把他女兒找著,他老伴說:“你幹嗎呀?”“我見到一個人,特別好,我一定要把女兒嫁給他。”他領著女兒去了,一看,佛走了,但那留下腳印。他的老伴,就是孩子她母親就說:“你不要找了,從這腳印就看出來了,這是一個大定力者,是修梵行的人,這人是屬于聖人之流。你不要搞這些了,不可能的。”他說:“不會的,這是不可能的。我的孩子美麗得像天仙、像王後,他不可能不喜歡,沒有誰能不動搖的。”

  後來追了不遠,就真把佛找著了。他就跟佛講他女兒怎麼怎麼好,問佛:“你看看,你看怎麼樣?”要佛娶他女兒。

  佛說:“我怎麼沒看出哪個是你女兒?”

  他說:“你這個人真是的,我女兒你都看不出來。”

  佛說:“我沒看出來,我只知道前面有兩個女人,不知道哪個是你女兒。”

  他說:“年輕那個是,那個老的不是。”

  佛問:“哦,那老的不是,年輕的是。那爲什麼呢?那老的她年輕的時候怎麼樣?”

  “她年輕時也像我女兒一樣的,也那麼美麗。”

  佛又問:“那她現在又怎麼樣?”

  他上了圈套了,他說:“現在怎麼樣?皺皮,老態已現前了,實在是不可聞、不可見的,沒想到她長得這麼醜。”這個醜陋的身體就是原先那個漂亮時候所變來的,和過去不一樣了。

  佛說:“我見這個漂亮和醜陋沒有啥區別。她將來不也這樣嗎?它有啥意義?你說是不是?”

  後來佛又問他那個老伴,說:“你現在對過去的事情是怎麼看的?你過去和你丈夫一起玩耍,一起等等的活動,你現在怎麼看?”

  她說:“那簡直荒唐透頂,一點意義也沒有。現在老掉牙了,你說有啥意義?啥用也沒有,一點意義也沒有。”

  佛說:“既然沒有意義,你現在爲什麼還要做這些沒有意義的事情?”

  最後佛給她講法,說:“你看這個老啊,怎麼怎麼地……”她母親說:“聖者,我已經看出來,你和我女兒的婚姻是不能成立的。”她女兒一聽,生氣了!她母親都把話說到這塊了,氣得跑了。後來她母親說:“我把女兒托付給親屬以後,我們倆都要出家。我們現在才明白這個道理,實在是沒有意義的事情。”

  見境不動,你就是再美麗,佛看到以後,說:“在我眼裏沒有啥區別。”老的和年輕的沒有啥區別。佛一點點分析,最後兩人都放下了,都要出家,成爲僧團的一份子。

  後來他女兒就要報複佛、害佛,買通人造佛的謠。在佛經過的路上,在樹上弄些樹枝、露水往佛身上灑。佛如如不動,你願意罵我就罵我。阿難說:“你可別去了,他是罵你。”佛說:“這不是在表揚我嗎?是在稱贊我。”佛說在稱贊他。突然,這些人中有一人從那高樹上摔下來了,坐在最高的樹枝,一下摔到地上,後來佛把他扶起來了。剛才他還在罵佛,而佛現在卻來幫助他,他看到佛的臉,心裏當時就變化了。因爲他們肯定要看到佛臉,看到佛的威儀,都被感化了。

  在他掉下來的時候,還掉了一塊金幣,他氣得拿腳把金幣踢得挺老遠。因爲這個金幣是那個王後給他的——就是原先那個女的,後來當王後了,正宮娘娘。拿這個金幣幹嗎呢?買通他誹謗佛,誹謗誹謗,最後從樹上掉下來,給摔成那樣。後來佛把他扶起來,而且又給他看病。他對那個金幣是痛恨不已啊,最後都明白了。後來那些人都說:把金幣都收起來,將來供養佛。佛說:“我不要,一個是你們大家平均分,要不你就還給她。”……後面的我就不多講了。

  後來這個女的嗔恨心越來越大,動不了佛,就挑動國王,國王也差一點被挑動。後來又陷害他原先的那個信佛皇妃,陷害不了,就把那皇妃及五百人都給殺死了,都給燒死了。最後,皇帝查明事實以後,把她和她家族全部滅掉,連她家族都滅掉,惟獨跑掉的就是她父親和她母親。

  美麗就這麼害人。她父母在佛的教育下,一下就看清楚了,跑了,出家了。就他倆跑出去了,連她的家族都沒跑出去,全都給滅掉了。因爲她一下子燒死了五百個宮女和皇妃,全給燒死了。嫉妒嘛,嫉妒佛的原因,最後她被殘酷的刑法處死了,包括她所有的族人。這就是見境而動,最後結果就這樣。皇帝呢,因他見境就起心動念,最後惹出個禍根進來了。他們就貪圖這些東西,而且騙取這些榮華富貴,最後嗔恨心起來了,造成嚴重的後果。

  佛就說了,這個所謂的美麗後面就是貪欲,貪欲達不到的時候就是嗔恨心。嗔恨心最後非起來不可,達不到目的就生氣了,嗔恨心就起來了。所以說呢,所謂的美麗,什麼叫美麗?它是嗔恨心的那個外皮,只不過是外皮。這個外皮,你看著好像挺美麗,其實那裏包的是嗔恨心,那個嗔恨心就能把所有的能毀滅了,地球都能毀滅了,很愚癡,那裏是個毒藥。

  所以說,睹境一定要不動,你要是動,非招災不可,非被它轉不可。你以爲:我見那個東西,動不點行不行。你動哪個都會受果報的,都有果報,只不過我們平時做了很多事情,就不認識了。爲什麼有那麼多果報現前?就是因爲見境就動。你不動,這個果報就沒了。不動,不但沒有這個果報,而且還得到聖意,還能滅我們過去的一切罪業,就像忏悔文所說“心亡罪滅兩俱空”。

  睹境不動難,但是要克服難,我們現在就是做這個功夫。我們遠離鬧區,讓大家不分別,就是爲了達到這個目的。坐禅是爲這個目的,學戒是爲這個目的,而且我們行道也是爲這個目的,今天所講的也是爲這個目的,都是讓大家對境不要生心。比如說,你吃飯、吃水果,大家還沒吃呢,你就狼吞虎咽地“咣咣”就吃上了,這叫人笑死了,再怎麼餓也不能那樣的。

  睹境不動難,這個就是說,我們如果有貪心,它就難了。雖然我們一直去不掉貪心,但只要我們努力去修定力,嚴格持戒,控製自己,慢慢就進去了。可以克服的,不是克服不了,很快就可以進入的,那才自在呢!好,這個先講到這塊。

  下面還有二十難裏的最後一個,“善解方便難”。

  【解】若不能于一一法界中具見一切法界事理,何由善解同體方便?

  這就講了,“若不能于一一法界中具見一切法界事理,何由善解同體方便?”,就是說要能睹十法界而一心不動,才能善解同體方便。我們怎樣才能不動呢?你必須明白它的空相、空理,就是明白這個。你如果不明白這個心,你怎麼做它也動。只要明白這個心,知道這個事理以後,理事合一,就會如如不動。但要做到如如不動,這得靠功夫,不是嘴說“我如如不動,我明白這個理,我背下來就是了”。那不是,你得做。

  看看宣化上人怎麼講的:

  【釋】能明白什麼是方便法,用它來教化衆生,這也是不容易的一件事。

  善解方便,什麼是方便?誰能答一答?

  弟子:如果真要是善解方便度衆生的話,你就得應機得勢。

  我就問的什麼叫方便。

  弟子:應機,應對方的那個機。

  應機叫方便?

  弟子:得勢呢,就是時間早晚的正好、恰當。

  就是機會正好,是不是?正好那叫方便?什麼叫方便?誰還能答一答?

  弟子:方便就是隨緣。

  隨緣叫方便?隨緣是方便,就是說他走你也走,他停止你也停止,完了回來這叫方便。

  弟子:我理解的是,用最簡練的言語能趣入實相。

  我問你什麼是方便。

  弟子:就是用非常巧妙的方法去度衆生,就叫方便。

  好,答對了,就是方法。

  方便就是方法。什麼叫方便呢?就是方法,各種方法。巧妙就是“善”,善是巧妙。像你說的什麼時間啦,就是“解”呗,在這上。我問的是“方便”,方便二字就代表了方法。還得感謝你,要不我這講了半天,沒有一個人能答,我這盡白講了。這個詞句我們應該記住,以前我們都是在佛學上用,所以我們一講就從佛學那個角度講。我們不光要明白佛學,同時對文字的字義也要有所了解。

  說善解方便難,善解,這裏就有兩個善,哪兩個善?誰能答一下?不答我就答了啊。

  弟子:是不是應該有善解,還有一個是善巧吧?

  我就講善解,不講善巧。巧也巧不過咱這個善,我就問善有哪兩種善?

  善有世間善,還有一個出世間善。世間善,用世間法來解各種方便,它這個方便終歸離不開世間法,只能頂一時,但不會長久的。如果用出世間的善來解各種方法的話,那所有的方法都變成出世間法。如果用世間的善,這個方法就變成世間的善法,因爲它是用世間法來解釋各種方法。方法本身是諸法空相,沒有實際意義,但是就看你用心的問題。你用世間的心解這種方法,就變成世間法。如果你用出世間的心來解這種方法,就變成出世間法。

  那什麼是出世間法呢?就是諸法空相。有了諸法空相,我們遇到一切事情、一切法,我們都能空掉,所以一切法就會爲你轉。當你用世間法善解一切方法,是你圍繞方法來轉,你被方法所轉,它已經能轉你,但你轉不了方法。只有出世間善才能轉一切法,它都圍你出世間轉,並不在外面那個法的大小上。就一句話,用世間法和出世間法理解,得到的意義就不同。比如說“吃飯去”,你用世間的心,他的意思就是叫我去多貪。而還有一種,趙州和尚告訴:“你吃飯喝茶去。”他就不是那個意思,他那是讓你解脫。同樣還是這句話,得到的意義就不同,你要是真當成要你去吃飯,上齋堂去吃飯,那得把人笑掉大牙。就告訴你“喝茶吃飯去”。同樣都是這一句話,但是得到的東西就不一樣了。人家一句話就叫你從這個迷霧中脫離出來;那個世間的善只能解決肚子一時的溫飽,最後還起到增長貪心的作用,和了脫生死了無幹系。

  所以說,真正的“善解”就是出世間善,出世間善才叫真正的善解,諸法空相才能善解一切法。因爲世間的善只能解決到一定程度,再深入就解決不了了。像科學,只能解決眼前這一點東西,再往裏深入它就解決不了了,生死問題它根本就不清楚,輪回問題根本就不清楚,它沒有辦法去解決。出世間的善就能解決這個,什麼六道輪回啊,十法界啊……這些現象,沒有什麼解釋不清楚的。而且解釋完了,不是說要等以後再有效果,而是當時解釋,當時就解脫,就這麼厲害。

  所以說,只有“善解方便”才是真正的方便,也就是說,諸法空相才能解一切法。那怎麼樣才是諸法空相?也就是如如不動。什麼是如如不動?就是這個心,我們只有見到這個心的時候,那才叫如如不動。平時說的“我如如不動”,你那都是犯妄語啊,早就動了,沒有一分鍾、一秒鍾停下過,是不是?你都在動,只是你不知道。說:“我沒動啊。”還沒動呢?犟了半天還沒動?早就不知動了多少回了。如如不動就是這個心,用這個心去解一切方法才是真正的善解,這是最好的方式。

  剛才我講了,比如說:這一堆沙子,我就要十粒沙子,我順手一捏,往這一放,你怎麼查,它都是十粒。也沒想,也沒看,就那麼如意。你不管什麼方法,它都能給你做得恰到好處,同時它給你講出的方法,那就像太陽出來以後照亮大地一樣,從你心裏到外一片透亮,沒有不解脫的,沒有不明白的。

  所以說,“善解方便”那個方法才是真正的方法。爲什麼是真正的方法?它能夠讓你解脫,講的每一個方法都能讓你去掉貪嗔癡。講吃的,從吃的方面讓你解脫;講到味道,讓你從味道解脫;講到語言,讓你從語言解脫。不管從六根、六塵怎麼講,最終的目的都歸于這個心。所以說,只有這樣才叫真正的善方便。

  這就是二十難。好,今天就講到這裏。

  

  

《佛說四十二章經講解 第十二章 舉難勸修》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