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十二章 举难劝修▪P26

  ..续本文上一页境不动。在任何境界面前,我们都应该睹境不动。

  总的原则我们明白了,根本意义明白了,我们在具体做事情的时候,不管是谁,任何诱惑,我们都不能动。上殿,在那站着就一动不动,像石头站在那块似的。好坏我就那么地了,硌脚也好,不硌脚也好,我站着,我就不动弹了,就像和大地生了根,这一场殿不下来我就不动一下。得有那种精神。“哎呦,这块怎么疼啊?”还没疼他就想疼,好活动活动腿,左晃悠,右晃悠,那可不行。

  睹境不动,见任何境界而不起心动念。你是分配衣服也好,给吃的也好,和我自己没有什么关系。谁来,谁好谁坏,我们不去分别。

  另外,特别强调一点:不要有远近。“他和我好,我就和他近乎。”那就是见境就动。他怎么好?那是你被境所转了。他有个好相,那他好,他不好,完了,这就是见境就动。见境动就生情,这种情啊,管你是人情还是什么情的,反正有情。动,它就是坚固,情更是坚固,都是这个坚固妄想。

  所以说,我们一定要睹境不动,不管见到什么好,任何人都是平等的,佛法就讲平等。平等并不是说“你有吃的,我也有吃的”就为平等,那只是一种方式。要达到一种真正的心里平等,就得诸法空相。不光你空,我也空;我空,世上一切都空,得这样才行。所以说,想攻破这个堡垒,首先就得灭掉这些东西,见境灭境。好的我不起贪心,坏的我不起嗔恨心,永远那么平平静静。

  过去佛在世弘法的时候,佛就是这样。证道以后,佛给人讲法的时候,说:“你抬头看看我的脸。”人的烦躁心就平静下来。

  过去有个女的很美丽,一次佛正在路上走,她的父亲看到了,说:“哎呀,你不要走,我把我女儿嫁给你。我女儿长得像皇后一样美丽,简直不可言喻,我非得把她嫁给你。千万别动,我回家去找她。”

  把他女儿找着,他老伴说:“你干吗呀?”“我见到一个人,特别好,我一定要把女儿嫁给他。”他领着女儿去了,一看,佛走了,但那留下脚印。他的老伴,就是孩子她母亲就说:“你不要找了,从这脚印就看出来了,这是一个大定力者,是修梵行的人,这人是属于圣人之流。你不要搞这些了,不可能的。”他说:“不会的,这是不可能的。我的孩子美丽得像天仙、像王后,他不可能不喜欢,没有谁能不动摇的。”

  后来追了不远,就真把佛找着了。他就跟佛讲他女儿怎么怎么好,问佛:“你看看,你看怎么样?”要佛娶他女儿。

  佛说:“我怎么没看出哪个是你女儿?”

  他说:“你这个人真是的,我女儿你都看不出来。”

  佛说:“我没看出来,我只知道前面有两个女人,不知道哪个是你女儿。”

  他说:“年轻那个是,那个老的不是。”

  佛问:“哦,那老的不是,年轻的是。那为什么呢?那老的她年轻的时候怎么样?”

  “她年轻时也像我女儿一样的,也那么美丽。”

  佛又问:“那她现在又怎么样?”

  他上了圈套了,他说:“现在怎么样?皱皮,老态已现前了,实在是不可闻、不可见的,没想到她长得这么丑。”这个丑陋的身体就是原先那个漂亮时候所变来的,和过去不一样了。

  佛说:“我见这个漂亮和丑陋没有啥区别。她将来不也这样吗?它有啥意义?你说是不是?”

  后来佛又问他那个老伴,说:“你现在对过去的事情是怎么看的?你过去和你丈夫一起玩耍,一起等等的活动,你现在怎么看?”

  她说:“那简直荒唐透顶,一点意义也没有。现在老掉牙了,你说有啥意义?啥用也没有,一点意义也没有。”

  佛说:“既然没有意义,你现在为什么还要做这些没有意义的事情?”

  最后佛给她讲法,说:“你看这个老啊,怎么怎么地……”她母亲说:“圣者,我已经看出来,你和我女儿的婚姻是不能成立的。”她女儿一听,生气了!她母亲都把话说到这块了,气得跑了。后来她母亲说:“我把女儿托付给亲属以后,我们俩都要出家。我们现在才明白这个道理,实在是没有意义的事情。”

  见境不动,你就是再美丽,佛看到以后,说:“在我眼里没有啥区别。”老的和年轻的没有啥区别。佛一点点分析,最后两人都放下了,都要出家,成为僧团的一份子。

  后来他女儿就要报复佛、害佛,买通人造佛的谣。在佛经过的路上,在树上弄些树枝、露水往佛身上洒。佛如如不动,你愿意骂我就骂我。阿难说:“你可别去了,他是骂你。”佛说:“这不是在表扬我吗?是在称赞我。”佛说在称赞他。突然,这些人中有一人从那高树上摔下来了,坐在最高的树枝,一下摔到地上,后来佛把他扶起来了。刚才他还在骂佛,而佛现在却来帮助他,他看到佛的脸,心里当时就变化了。因为他们肯定要看到佛脸,看到佛的威仪,都被感化了。

  在他掉下来的时候,还掉了一块金币,他气得拿脚把金币踢得挺老远。因为这个金币是那个王后给他的——就是原先那个女的,后来当王后了,正宫娘娘。拿这个金币干吗呢?买通他诽谤佛,诽谤诽谤,最后从树上掉下来,给摔成那样。后来佛把他扶起来,而且又给他看病。他对那个金币是痛恨不已啊,最后都明白了。后来那些人都说:把金币都收起来,将来供养佛。佛说:“我不要,一个是你们大家平均分,要不你就还给她。”……后面的我就不多讲了。

  后来这个女的嗔恨心越来越大,动不了佛,就挑动国王,国王也差一点被挑动。后来又陷害他原先的那个信佛皇妃,陷害不了,就把那皇妃及五百人都给杀死了,都给烧死了。最后,皇帝查明事实以后,把她和她家族全部灭掉,连她家族都灭掉,惟独跑掉的就是她父亲和她母亲。

  美丽就这么害人。她父母在佛的教育下,一下就看清楚了,跑了,出家了。就他俩跑出去了,连她的家族都没跑出去,全都给灭掉了。因为她一下子烧死了五百个宫女和皇妃,全给烧死了。嫉妒嘛,嫉妒佛的原因,最后她被残酷的刑法处死了,包括她所有的族人。这就是见境而动,最后结果就这样。皇帝呢,因他见境就起心动念,最后惹出个祸根进来了。他们就贪图这些东西,而且骗取这些荣华富贵,最后嗔恨心起来了,造成严重的后果。

  佛就说了,这个所谓的美丽后面就是贪欲,贪欲达不到的时候就是嗔恨心。嗔恨心最后非起来不可,达不到目的就生气了,嗔恨心就起来了。所以说呢,所谓的美丽,什么叫美丽?它是嗔恨心的那个外皮,只不过是外皮。这个外皮,你看着好像挺美丽,其实那里包的是嗔恨心,那个嗔恨心就能把所有的能毁灭了,地球都能毁灭了,很愚痴,那里是个毒药。

  所以说,睹境一定要不动,你要是动,非招灾不可,非被它转不可。你以为:我见那个东西,动不点行不行。你动哪个都会受果报的,都有果报,只不过我们平时做了很多事情,就不认识了。为什么有那么多果报现前?就是因为见境就动。你不动,这个果报就没了。不动,不但没有这个果报,而且还得到圣意,还能灭我们过去的一切罪业,就像忏悔文所说“心亡罪灭两俱空”。

  睹境不动难,但是要克服难,我们现在就是做这个功夫。我们远离闹区,让大家不分别,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坐禅是为这个目的,学戒是为这个目的,而且我们行道也是为这个目的,今天所讲的也是为这个目的,都是让大家对境不要生心。比如说,你吃饭、吃水果,大家还没吃呢,你就狼吞虎咽地“咣咣”就吃上了,这叫人笑死了,再怎么饿也不能那样的。

  睹境不动难,这个就是说,我们如果有贪心,它就难了。虽然我们一直去不掉贪心,但只要我们努力去修定力,严格持戒,控制自己,慢慢就进去了。可以克服的,不是克服不了,很快就可以进入的,那才自在呢!好,这个先讲到这块。

  下面还有二十难里的最后一个,“善解方便难”。

  【解】若不能于一一法界中具见一切法界事理,何由善解同体方便?

  这就讲了,“若不能于一一法界中具见一切法界事理,何由善解同体方便?”,就是说要能睹十法界而一心不动,才能善解同体方便。我们怎样才能不动呢?你必须明白它的空相、空理,就是明白这个。你如果不明白这个心,你怎么做它也动。只要明白这个心,知道这个事理以后,理事合一,就会如如不动。但要做到如如不动,这得靠功夫,不是嘴说“我如如不动,我明白这个理,我背下来就是了”。那不是,你得做。

  看看宣化上人怎么讲的:

  【释】能明白什么是方便法,用它来教化众生,这也是不容易的一件事。

  善解方便,什么是方便?谁能答一答?

  弟子:如果真要是善解方便度众生的话,你就得应机得势。

  我就问的什么叫方便。

  弟子:应机,应对方的那个机。

  应机叫方便?

  弟子:得势呢,就是时间早晚的正好、恰当。

  就是机会正好,是不是?正好那叫方便?什么叫方便?谁还能答一答?

  弟子:方便就是随缘。

  随缘叫方便?随缘是方便,就是说他走你也走,他停止你也停止,完了回来这叫方便。

  弟子:我理解的是,用最简练的言语能趣入实相。

  我问你什么是方便。

  弟子:就是用非常巧妙的方法去度众生,就叫方便。

  好,答对了,就是方法。

  方便就是方法。什么叫方便呢?就是方法,各种方法。巧妙就是“善”,善是巧妙。像你说的什么时间啦,就是“解”呗,在这上。我问的是“方便”,方便二字就代表了方法。还得感谢你,要不我这讲了半天,没有一个人能答,我这尽白讲了。这个词句我们应该记住,以前我们都是在佛学上用,所以我们一讲就从佛学那个角度讲。我们不光要明白佛学,同时对文字的字义也要有所了解。

  说善解方便难,善解,这里就有两个善,哪两个善?谁能答一下?不答我就答了啊。

  弟子:是不是应该有善解,还有一个是善巧吧?

  我就讲善解,不讲善巧。巧也巧不过咱这个善,我就问善有哪两种善?

  善有世间善,还有一个出世间善。世间善,用世间法来解各种方便,它这个方便终归离不开世间法,只能顶一时,但不会长久的。如果用出世间的善来解各种方法的话,那所有的方法都变成出世间法。如果用世间的善,这个方法就变成世间的善法,因为它是用世间法来解释各种方法。方法本身是诸法空相,没有实际意义,但是就看你用心的问题。你用世间的心解这种方法,就变成世间法。如果你用出世间的心来解这种方法,就变成出世间法。

  那什么是出世间法呢?就是诸法空相。有了诸法空相,我们遇到一切事情、一切法,我们都能空掉,所以一切法就会为你转。当你用世间法善解一切方法,是你围绕方法来转,你被方法所转,它已经能转你,但你转不了方法。只有出世间善才能转一切法,它都围你出世间转,并不在外面那个法的大小上。就一句话,用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理解,得到的意义就不同。比如说“吃饭去”,你用世间的心,他的意思就是叫我去多贪。而还有一种,赵州和尚告诉:“你吃饭喝茶去。”他就不是那个意思,他那是让你解脱。同样还是这句话,得到的意义就不同,你要是真当成要你去吃饭,上斋堂去吃饭,那得把人笑掉大牙。就告诉你“喝茶吃饭去”。同样都是这一句话,但是得到的东西就不一样了。人家一句话就叫你从这个迷雾中脱离出来;那个世间的善只能解决肚子一时的温饱,最后还起到增长贪心的作用,和了脱生死了无干系。

  所以说,真正的“善解”就是出世间善,出世间善才叫真正的善解,诸法空相才能善解一切法。因为世间的善只能解决到一定程度,再深入就解决不了了。像科学,只能解决眼前这一点东西,再往里深入它就解决不了了,生死问题它根本就不清楚,轮回问题根本就不清楚,它没有办法去解决。出世间的善就能解决这个,什么六道轮回啊,十法界啊……这些现象,没有什么解释不清楚的。而且解释完了,不是说要等以后再有效果,而是当时解释,当时就解脱,就这么厉害。

  所以说,只有“善解方便”才是真正的方便,也就是说,诸法空相才能解一切法。那怎么样才是诸法空相?也就是如如不动。什么是如如不动?就是这个心,我们只有见到这个心的时候,那才叫如如不动。平时说的“我如如不动”,你那都是犯妄语啊,早就动了,没有一分钟、一秒钟停下过,是不是?你都在动,只是你不知道。说:“我没动啊。”还没动呢?犟了半天还没动?早就不知动了多少回了。如如不动就是这个心,用这个心去解一切方法才是真正的善解,这是最好的方式。

  刚才我讲了,比如说:这一堆沙子,我就要十粒沙子,我顺手一捏,往这一放,你怎么查,它都是十粒。也没想,也没看,就那么如意。你不管什么方法,它都能给你做得恰到好处,同时它给你讲出的方法,那就像太阳出来以后照亮大地一样,从你心里到外一片透亮,没有不解脱的,没有不明白的。

  所以说,“善解方便”那个方法才是真正的方法。为什么是真正的方法?它能够让你解脱,讲的每一个方法都能让你去掉贪嗔痴。讲吃的,从吃的方面让你解脱;讲到味道,让你从味道解脱;讲到语言,让你从语言解脱。不管从六根、六尘怎么讲,最终的目的都归于这个心。所以说,只有这样才叫真正的善方便。

  这就是二十难。好,今天就讲到这里。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十二章 举难劝修》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