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十二章 举难劝修▪P25

  ..续本文上一页这些东西乱响。那个出家人就问:“刚才你听的那是什么?”他说:“破铜烂铁。”他说破铜烂铁,那个出家人说:“你这是很有修行的人,这是真正有修行。”

  破铜烂铁,你听到这些东西以后,如果认为它是耳环,你就见境认境,已经进入那个境界去了,它已经把你骗了。他说的那个“破铜烂铁”,并不是指这个物质的破铜烂铁。那个“破铜烂铁”叫什么呢?这是个代名词,他说的“破铜烂铁”指的是这个心,但他不明说是心。他说“破铜烂铁”,那个就明白了:你没有被境转,而且你直接就知道它是心,但你又不著在这个心上,所以才说是“破铜烂铁”。

  我们凡夫见境没有不被境转的,因为你见到境就认为是境,所以没有不被转的,所以我们睹境不动难。你想,这东西,你能说它不是黑板擦吗?有几个能把它看成不是黑板擦?所以说凡夫睹境不动难。

  说:“我不贪它。”你不贪它也是动,你不要以为归你所有就叫动,不归你所有就叫不动了。那不行。只要你认出来了,没有不动的。说:“我没认出来的东西,我不认识这个东西,动不动?”你照样也在动。你说:“我不认识,这两人见面,我不认识你是谁啊。”那你以为就不动了?认识和不认识是同等的,只是根据需要。你需要就认识,不需要就不认识,是不是?但都是境界,所以睹境没有不动的。如果要睹境不动,我们怎么办?要怎么做这个功夫?谁能说一说?

  弟子:睹境不动就得离开人相、我相、众生相,要离开相。

  离开相,那我们怎么样来离开相呢?

  弟子:万法皆空。

  那么我们怎么样来万法皆空呢?

  弟子:还是这个心不动。

  还是心不动,怎么样心不动?

  弟子:不起分别。

  对!不分别。

  见境不分别,第一个事我不分别,第二个事不分别,第三个事不分别……渐渐地你才能达到睹境不动。因为什么呢?境界和你了无干系。你别看你走在这一个大千世界,虽然走了很多的地方,但火车响根本没听着火车响。火车响,震动的是什么样的人呢?震动的是见境而动的人,对动的人它有效,对不动的人它没有效。

  你看那火车“咣啷咣啷”,好几里地都给震得轰隆隆乱响,但对见境不动的人,它啥作用也没有,就像虚空,根本就不存在那个火车。有没有火车?有,那是什么?是纸啊?还是什么东西?那是什么玩意?像风似的来回在那刮着。而我们就不是了,那沉重得要命,“咣啷咣啷”的。如果你的业力越大,感觉的压力就越沉,震动力也越大。你的定力越小,你感觉它的动静就越大;如果你定力大了,这动静还能小点。那声音是随着你的定力大小而变化,定力大到一定程度就不动了。

  什么叫定力?就是不分别,你不分别才有定力。不是你咬牙在那瞅着,“我不动。”不是。你再怎么咬牙,它也不好使。主要是不分别,这个功夫要这么做。不分别久了以后,它就会产生大的定力。产生了大定力,就会出现几种情况。所以有的人甚至走了几里地,经过闹区,一个人也没见着,什么也没见着,你问他,他确实不知道。什么电视广播、什么闹区、男男女女的,他一个也没见着。

  你看他真从那过去,就在你眼前过,但他眼睛也没瞅,他一个也没瞅着。你要是说他傻了,他还没傻,还在那走呢,但他一个也没瞅着。如果他想知道的话,耳朵马上就好使,想听就听着了,想不知道他就不知道。体清老和尚上回就说过,他说:“我这耳朵也不知道怎么的,想不听的话还听不着,你想要听的话,多远它都能听着,这玩意真麻烦。”

  睹境不动,那是很自在的。我们现在为什么不自在?就因为见境就动,他没有不动的。就是给我们口吃的,我们也得衡量衡量好吃不好吃。第一个概念,好不好吃;第二个,我能吃多少,这些都是麻烦事。人心里迷了,紧着吃紧着动。

  睹境不动就是在不分别上做功夫,最后达到睹境不动。不是做不到,是难!难不等于做不到,关键是我们不去做。平时我教大家行道,就是修这种功夫——睹境不动,就专门修这种功夫。平时你打坐,你是闭着眼睛,也不见境界,在那静静地坐着。你这个容易不动,但是你见到境界不动,那就难了,是不是?见境界你要不动就难了,所以说你若没有功夫,它就不好使。

  说:“你走这一道,把心摄住。”“怎么摄心啊?我得盘腿摄心。”他那还得盘腿摄心。你说你什么也不用做,不通过打坐等方式就能把心摄住,那很难。所以平时说得再好也没有用,到时候见境不动,那才是功夫。这个功夫得靠平时不分别来做。你不做功夫,想达到马上就不动,那是不可能的事,但是你只要耐心做,这种境界是很快、很容易达到的。

  见境不动,不分别了,就可以得到直心,直心是道场。当直心现前的时候,我们该做什么事情照样做,还要做,自己知不知道呢?有人说,我什么“了了常明”啊,或是怎么怎么地,说了很多的话。那都是错误的认识,实际上自己根本就不知道,要是知道,又进入分别心里面。他根本就不知道,虽不知道,但所有的事情他都做了。他自在,不用脑子去想,他自然就做了。

  你需要的东西他都满足你,但你问他知不知道,他确实不知道。但是呢,他想要知道的时候就离开了直心。等到他说那个“知道”,是他那个分别心知道。说:“你在干吗……”“哦哦,对对对,是那么回事。”实际上他已经进入了分别心,他这个直心已经失去了。不分别一切,而且所有的事情都能分别。我们都是靠“知道”来生活,所以我们每天活得非常累的,非常不自在。

  这点跟大家讲,但是你别拿这点去唬人家。真有明白人,人家一旦问两句,就把你问出来了。但是你们必须得明白,也别叫别人给唬了,是不是?什么“了了常明”,我知道你干什么,然后我这头还能入定,我这面还在定中。

  有没有这种情况?有这种情况,不是没有,但它那个不是直心,只是打坐有点定力了,星星月亮、日月星辰全都知道。我说:“你知道咋的,知道,你也没有逃出这个境界之外,你只不过还在这个境界里,是不是?你没跳出这个境界。”后来他一听:噢,是这么回事。那就不再执著这个。

  你境界还没灭掉,还在境界里,是不是?你只不过比别人高明一点。说:“别人说话我也听得清清楚楚,别人干什么我也清清楚楚。”你这不叫了了常明,这叫啥明?你这还是被乌云所遮盖,只不过乌云薄厚有区别,是不是?大小有区别,粗细有区别。

  所以说我们要睹境不动,不动就是不分别。不分别境,最后你才能睹境不动,见到任何境界你都可以照样做,但是从来不分别。就比如我常跟大家讲的,人家说:“你给我拿十个石子来。”你顺便拿起石子,“给!”就怎么数,它也就十个,你根本用不着去看,用不着。本来就是用不着的事情,那境界就是你,你就是境界。你现在是境界转你,你从来没转过境界。所以定力大的人就可以达到直心,能睹境不动,见到境界不动。

  还有一种叫灭一切境,见境灭境,从而达到了不动,那也就是一念不生。不讲那些了,都太多了,这些都非常难。这个睹境不动,就是见到任何事情的时候,我们不要贪心,不要起贪心,要诸法空相,无人我。诸法空相,一定要空出去,不管什么都要空。

  你说,这是什么?

  弟子:粉笔。

  我这又白讲了,还粉笔啊?

  弟子:没达到那个地步。

  没达到那个地步得努力,不能讲了半天,你还粉笔。咱倒不是说让你妄语,但是你要知道,必须这么做功夫。过去丛林里都是这么考人的。这杯水,你说这是什么?

  弟子:我看还是水。

  那“哐”的一杯就给你撇脸上去了。那既然是水你就用呗,就完事了,所以说,那就不行啊。要怎么呢?不敢答。不答,那真收拾你,两次就折服了。你不认识,不改变认识不行。当下不认,你这就很难成就的,所以有时候禅宗门下当下就认,认完了,很快就成就了,马上就成就了,很短的时间,马上认下就完事了,就那么点事。你不认?你等着吧。

  睹境不动难,难就是因为我们有贪心。我们现在主要是贪心作怪,见到境界先衡量:哎,我需不需要?我喜不喜欢?适不适合我?第二个,我再考虑考虑适不适合别人?第三个,我再考虑适不适合僧团?最后,我再考虑考虑适不适合居士?

  这还算不错的,还考虑考虑。有的连考虑都不考虑,只要不适合我,你就怎么也不行;只要适合我,你怎么都行。非法也给说成是合法;合法呢,也给说成非法的。我们就是有贪心,有时候这个贪心作怪是很厉害的。你要知道,你见境,知道这个东西,就已经在动,何况再起贪心,就动上加动。这种动叫什么呢?动上加动叫什么?谁说一说?这一到提问题,都耷拉头了。

  弟子:坚固妄想。

  哎!这才对。坚固妄想,动上加动就变成了坚固妄想。如果动上加动要轻一点呢?就叫细妄想、微细妄想,再轻一点呢?等等……不讲了。

  动上加动就变成坚固妄想,我们现在的妄想就是坚固妄想,我们现在就堕落坚固妄想里。动上加动,不光能知道境界,而且还对境界不断地获取。取,有取就有生……有受就有爱,有爱就有取,那十二因缘里不是讲了吗?这整个的生死轮回就开始了。所以说呢,睹境不动难哪。

  要睹境不动,第一个,见境,你得先空掉。如果空不掉,你得克服你那个贪心,少欲知足。不是见什么东西都要,不是什么好菜我都得吃,不是什么好饼我都得要,不是什么水果我都非吃不可的。你要知道,你吃一口,实际上你的坚固妄想就坚固一下。虽然这回水果你没吃,觉得吃亏了,但你的坚固妄想已经打破了一点。

  你觉得吃亏了,我觉得你还占便宜了。你寻思你没吃水果还觉得怎么回事呢,“吃亏啊,那师父不让我吃。”我心里话:你要是这一年不吃水果,那你可妥了。吓坏了,一听到一年不吃水果就吓坏了。我们应该知道,不贪色声香味触法,坚固妄想它就不牢固。所以我们一定要做这个功夫——睹…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十二章 举难劝修》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