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四十二章經講解 第六章 忍惡無嗔

  第六章 忍惡無嗔

  佛言:惡人聞善,故來擾亂者,汝自禁息,當無嗔責,彼來惡者而自惡之。

  佛告訴我們,一定要“忍惡”。惡來了,不要起嗔恨心。那個“瞋”字(古版多寫作“瞋”),你看寫得多了不得,一個“目”字,一個“真”字。那個“目”字,眼睛瞪得挺大挺大的。他認爲真實,使勁瞪著眼睛,實際上已經是嗔恨心起來了。你瞪眼睛幹嗎呀?你瞪眼睛就是嗔恨心,所以說不能瞪眼睛。

  忍惡,爲什麼要忍惡呢?就是“惡人聞善”,惡人聽說誰要做善事,肯定要來破壞你。你剛幹點好事,那面就得說你幾句。特別是你修正法,那就更得有人破壞。“故來擾亂者”,就是故意來搗亂的。所以你應該怎麼辦呢?“汝自禁息”,就要息心頭的念頭,息除心裏的那種嗔恨心的念頭。“當無嗔責”,不應該有嗔恨心,不應該說人家。這點,我們現在有的能做到,有的做不到,有的不認識。爲什麼佛要教我們忍呢?實際上,佛這是在方便說,因爲本來是忍無可忍,沒有什麼能忍的。因爲什麼呢?人家有的時候是在幫助我們,只是我們不認識。

  你看釋迦牟尼佛在成道之前,做忍辱仙人的時候,那四肢被歌利王給割掉了。你想,割掉四肢啊!割一個胳膊得多疼啊?割掉兩個胳膊得多疼?連耳朵都給你割掉,腿也割掉。都割到這個程度,你能不疼嗎?而釋迦牟尼佛做忍辱仙人時,就是自己禁息,不起念頭,沒有嗔恨心。而且還發願了,什麼願呢?說:我要是成道,第一個度的就是你,第一個要幫的就是你。你想,一個大惡人反而成爲他第一個要幫的人。

  爲什麼釋迦牟尼佛這麼做?這裏是不是有點秘密啊?沒給我們講。我跟大家說,這裏確實有個秘密。什麼秘密呢?因爲來搗亂者正是幫助你,你不認識,你以爲他是砍你、殺你,實際上你不知道,他在幫助你成就。這個大家不要懷疑,說有的人可能是幫我成就,有的人是搗亂的。實際上都是幫你成就,它不會假的,是你沒有覺察到。

  我以前跟大家講過,在甬子峪的時候,走在那個路上,人家罵我是騙子,我也不吱聲。那是有一個人喊我:“你過來!”本溪人也挺橫,騎個大摩托,體格還挺好。“你過來!”他那個意思本來是好心,意思是說我有話跟你講。但他有時候說話也不像北京人有禮貌,他不是那樣的。那個地方人也挺實在的,像和自己家人說話似的,“你過來!”我在道這頭,我能過去嗎?中間還過車,我也不認識他,他騎個摩托車就停在那,我就沒過去。挺大的個子,你說我過去幹嗎?我就沒過去。

  我沒過去,那頭就開始罵了:“你是不是騙子?”他罵我是不是騙子,你說厲不厲害?不認識,還讓我過去,完了還罵我是不是騙子。我一聽罵我,那時候我多少有點經驗,什麼經驗?我知道這個事不簡單,不能走,這是無價之寶來了,我得坐下聽。你招呼我,我不過去;但是你罵我,我可得坐下聽,我不能白讓你罵我。我就在那橋上坐下聽。他一看,“哎呀,怪了,這個人真怪啊!我招呼他,他不過來;我罵他一句,他坐下不走了。”

  這時他張不開口了,那口就張不開,什麼話也沒有了。我坐了半天,他也不罵我。我一尋思:你不罵我,那我還得走。但走是走,我就做這樣的思維:他不是無緣無故的,肯定有事,肯定是來幫助我的。雖然我不知道,但我要做這種思維。走了好長一段路程,沒想出什麼事,後來我都想放棄了,“唉,別想了,這腦袋都想得特別難受。這哪有什麼事?就是隨口罵你一句呗!也許是過去的業力,是不是?”但是不行,後來尋思,還得想。

  後來走到沙灘上休息,“不行,我得有決心想,肯定有什麼事,他爲什麼不說我別的,偏說我是騙子呢?我究竟怎麼騙人了?”這時候是真誠地想,而且真誠地相信他絕不是無緣無故地說。由于我的真誠,“哎!”突然想起一個事。那天下山的時候,我跟性空師說的“我叁天就回去”,我走到那地方的時候,正好是第叁天,如果晚上十二點鍾回不到山上,就過了叁天了。我那天晚上准備的是什麼呢?就是在外面過宿,因爲還有好幾十裏路呢!多遠哪!光上山就是八裏,村口那段不算。就是到村口那段,沒有四五十裏路,也得有二叁十裏路,反正這個路程挺遠。

  後來我一想,“哎呀!我真多虧了他。”當時我那種感謝心呀,了不得!你說,他要是不告訴我,不這麼提醒我,我那天就在外面休息了。就算不休息,像平時那樣慢慢走,我也不可能在十二點之前趕到“家”裏,我就犯了一個妄語。是!犯了妄語以後可以忏悔。但怎麼忏悔也不如不犯哪,是不是?不犯,那個心多清淨,多自在啊!人要是不犯妄語,那就是個了不起的大丈夫行爲。我非常贊歎不犯妄語的人、說話算數的人。

  我哪還能記住回山這件事情,那時候腦子光顧著累了,疲勞。吃飯呢,中午乞食就乞了一小碗苞米做成的食物,一段段的叫什麼?燙子。乞了一小碗,還是以前剩的,叁個小地瓜,還有兩個小餅子。這小餅子就這麼大點,像杏那麼大,一個小孩給的。兩個小餅子粘在一塊,都沒有半個饅頭大。那天接連地走路,總共就吃這麼點東西,沒有菜。什麼鹹菜、水果,你可別想那些事,飯都吃不飽,還鹹菜、水果呢!

  我想起這事以後,就不敢再停留了,累了就歇一會兒,歇一會兒馬上就走。走了很遠的路程以後,碰見親和。親和居士正好去幹活,要拿自行車載我,我沒讓載。我就繼續往前走,快走到大橋那地方,他雇了像拖拉機似的一個小車。我在橋上坐著,然後他下車,非讓我上車不可,如果不上車就跪地上不起來。本來是不應該上車的,我的倔脾氣原先是那樣,後來一尋思:“唉!上車就上車吧,別讓他這車白雇了。”就這麼上車了。

  坐到村口那地方,過河了就下來。走到他們家,正好居士都在那呢,那麼多人在等著哪,這下就哭啊,說“沒護持好師父”。白天都開車去找我,也沒找著,走了岔路。帶那麼多吃的,我也沒吃著,他們只好都吃了。買了那麼多好吃的,我就吃了那一碗小碴子粥、叁個小地瓜、兩個小餅子。小餅子合在一起也沒有二兩呢,但是布施小餅子的那心挺好。那是個能有五六歲、七八歲的小孩,告訴我:“好可憐人啊!”說好可憐人。

  在那個居士家,我又跟他們講了一會兒,用筆給他們“講”——因爲那時候止語啊。然後繼續往前走,就往山上走。東一頭、西一頭的。那八裏路都是山路,黑夜裏上哪看道呢,可能還沒有手電。他們要送我,我說什麼也沒讓送。我尋思:你送完還得回來,多累人家,于心不忍。就是這麼硬走。

  最後走到屋裏,往炕上一坐,心裏那個坦然、那個自在!今天最起碼有那麼一次不犯妄語。所以說,當別人罵你的時候,你不要起嗔恨心,你應該做一種善念:“他肯定是在幫助我,我究竟錯在哪了?”你要找這個原因,他的罵就成爲甘露。罵都成爲甘露啊,這個是我總結出的經驗。

  行腳走道有時經常挨罵。就像跟人家借草垛吧,人家不借。你要是不走,人家就罵你,威脅你:“你要不走,我找民兵來抓你啊!”你說,就是普普通通的人都敢威脅你,他就不讓你住。當時就不生氣,說是不生氣,那心裏也不平,因爲他態度不好啊!但是還知道,前面肯定有好因緣等著。果然不假,走不遠有個大草垛,非常大。你方便哪、進草垛呀,沒人管你,還遮風、還擋寒,非常好。而那個地方就在前面,如果在這住下,你就去不了前面,是不是?所以說,能忍得惡,實際上就真正地得到了善。因爲我們往往把善當成惡,所以我們應該要把惡轉成善,當作善來處理。這樣的話,誰也不能幹擾你。

  釋迦牟尼佛在前世做忍辱仙人時,歌利王要砍他的四肢,他當作善處理。釋迦牟尼佛說:“我沒有起嗔恨心,你正好考驗考驗我。我要是起了嗔恨心,我這身體就不長了;如果我沒起嗔恨心,這身體就應該生出來。”他剛說完,那四肢就長出來了。耳朵也長出來了,胳膊也長出來了,腳也長出來了。當時歌利王嚇得,“這是什麼?這不是神仙嗎,要不就是妖怪,趕緊跑吧。這還了得?趕緊跑!”就跑了。跑是跑了,因爲佛這一念給得非常正確,最後佛出世,他就要跟著佛。而且佛發願了,第一個就度他。這也是因果不爽。

  所以說,有人擾亂你,“汝自禁息”,如果你不起嗔恨心,把一切嗔恨心息滅。“無嗔責”,你沒有起嗔恨心,也不去惡口相還。比如有人說:“你怎麼不掃地呢?”如果以不平的心,“你怎麼知道我不掃呢?我剛掃完。”這就不行。如果有人說:“你怎麼沒掃地呢?”“好,好!我再掃一遍。”這就完事了。你如果說我已經掃完了,實際上這已經有對付的語言了。

  因爲啥呢?人家的意思是告訴你,你再掃一遍,功德就圓滿了。並不是單純地掃了個地,而是說,你得忍辱啊!第一步,把地掃了,心裏的汙垢已經掃除一部分了;如果你再掃一遍,你心裏可能就得大光明,你的修行就要到位了。如果你不懂得這個道理,“我這地剛掃完,你幹嗎還讓我掃,你欺負我啊!”完了,這個因緣就過去了,是不是?“你欺負我呀?你瞧不起我呀?”完了,一起嗔恨心,這個因緣就過去了,就這麼點事。如果有人說:“你去掃一遍。”“哎,我再掃一遍。”痛痛快快地把地又掃一遍。“不行,不行,不幹淨,你再掃一掃。”你再掃一遍。

  實際上,你哪是掃地啊,是掃除了你心中的那個嗔恨心。你想一想,左掃右掃,地還是那個地,但是你心裏可光明了,是不是?這樣去修行才是正確的。有的人就是,“你這不是找我麻煩嗎?我剛幹完活,你怎麼又來找我?我剛弄完,你怎麼又來找我,你不是找別扭嗎?”急眼了,胳膊一撸,“不行,我找師父跟你算賬去,我找師父告你去。這欺人太甚,哪有這麼欺負我的。我掃一遍不行,非得讓我掃兩遍。你看你平時連活都不幹,這會你反而說我!”完了,這就壞了,這就是我們上當了!因爲什麼呢?人在幫助我們的時候,我們不認識,我們光看到事…

《佛說四十二章經講解 第六章 忍惡無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