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四十二章經講解 第一章~第四章▪P6

  ..續本文上一頁這個人在路上的時候,別人告訴他一句話:遇事退叁步!于是他一步一步地退。退一步,那嗔恨心還是凶得怕人!然後又退,最後退到叁步以後。他這一退、二退、叁退,這不就有動靜麼,就把炕上這倆人給驚醒了。

  倆人驚醒了,那女人一看,哎呀,這不是她丈夫回來了嗎!“你怎麼回來了啊?你拿刀幹嗎呀?”那男的說:“他是誰,這個男的是誰?”她說:“那不是你兒子嗎!”哦!這下轉過勁了,我走了十多年了,兒子還能永遠如原先那麼大嗎?這十多年他都長大了,噢……

  你說這嗔恨心,如果人命案真要發生了,他死了都屈死,他死都償還不了這筆債,是不是?你說這嗔恨心,眼看就要做錯事了,最後由于這個人的一句話把他救了。要是沒有這句話,這一下就會火燒功德林。別說功德林了,要發生人命案了,後悔都來不及呀!這個嗔恨心危害最大了。

  前一陣連居士想要買雞放生,叁個人也沒買下來。最後賣雞的說:“你給多少錢我也不賣你,我就不賣!”不賣吧,還當你面去殺。你說這個人嗔恨心多大?這樣的話,你說將來得有什麼果報在那兒等著!“你給多少錢也不賣,我就要殺!”嗔恨心太大了!

  後來,還有一次是連居士去買的,要買那些鴿子。那人說:“不賣,我是給別人留的,你說什麼我也不賣!”後來連居士沒辦法,你說怎麼辦?他說:“你不賣給我是吧?我告訴你,你不賣,我找人把你棚子給你砸了!”“那我也不賣!”

  于是連居士拿電話告訴別人:“你們趕緊派人來,給我砸棚子,把他那個攤子全給它砸了,出事我擔著。”然後又對賣鴿子的說:“你欺負我!我給你高價你都不賣,你非要賣給那個人。那人叫什麼?”他以這個爲理由,他這倒不是嗔恨心,爲了救護衆生。這一嚇唬那人,“我賣!”趕緊賣給連居士。後來把鴿子救回來了。

  現在真沒辦法!那面也是嗔恨心,“我就不賣!”嗔恨心起來了,就不賣。這面爲了救衆生,連居士還挺有智慧,用這個方法一嚇唬,還算把這問題解決了。所以說,嗔恨心是非常可怕的,我們一定要克服嗔恨心!

  上回我給大家講了:一個老和尚雇了個人,他說:“我要是起嗔恨心,你就給我打嘴巴子。你打我一個嘴巴子,我給一塊大洋。”雇了那麼個人,但那個人一直也沒有機會。修行人那嗔恨心一般不發,都是深深地埋在裏面,那根子不好找。

  後來有一天,有一個大施主來了,送了一車糧食。是稻子還是苞米,我也不知道,反正送一車糧食。老和尚告訴雇的那人:“你趕緊去買點菜吧!”他買菜去了,等過了中午,他還沒回來。這時施主一看,“得了,走吧!”施主就走了。

  這老和尚氣得,“有這麼個施主今年給你送稻米,沒請人吃頓飯,實在過意不去!那明年還能不能送,就兩說了。你耽誤多大的事,是不是?”這真是氣滿胸膛啊!就在那門口左轉悠、右轉悠,氣得不得了。那個嗔恨心,胸恐怕都脹滿了,恨不得使勁砸他一頓、說他一頓、罵他一頓,反正不知道怎麼來消這一口氣了,太氣人了!“你說,那個市場就在那塊,你怎麼就不回來呢,是不是?你怎麼去這麼長時間?這一會兒工夫就能回來,就是不回來!”

  這老和尚就等著,這面施主剛走,他那面晃蕩晃蕩回來了,那就更氣人了。你早一步啊,那施主還在。這可好,那邊剛走,他這頭晃蕩晃蕩回來了。老和尚這下急眼了,說:“你這也太不像話了,你怎麼才回來呢?”剛說到這,剛大聲喊了一下,那人“啪”一巴掌,給這老和尚來了個嘴巴。老和尚說:“啊!我說你還沒說完,你還敢給我來個嘴巴子!”剛那麼一說,那邊“啪”又一個嘴巴子。

  老和尚,嗯?噢——明白了!最後就念:“阿——”,“阿”了半天,才“阿彌陀佛”呀,一個字一個字地蹦啊。這兩手就像在虛空似的,合都合不上,就是這樣式的。最後,過了半天,好不容易才把“阿彌陀佛”念成,這兩掌才合在一起。有嗔恨心,兩掌是分開的;沒有嗔恨心的時候,這兩掌才能合在一起,念句“阿彌陀佛”。老和尚經過這一下子,嗔恨心斷了。

  老和尚就是用這種辦法來斷自己的嗔恨心,他知道那個是障道因緣,太厲害了!你以爲有事惹到你,就得起嗔恨心哪?就算有事惹到你,也不允許起嗔恨心。何況還不是那種事呢,就是那種事,也不允許起嗔恨心,對不對?那還行?一句話,小臉就變了,那嗔恨心就起來了?老和尚就這麼修道。你說他得多感謝打他的那人,還得付人大洋,還得付人錢,是不是?所以說,嗔恨心太可恨了!不斷嗔恨心不能成道的,會墮落餓鬼道、修羅道。

  愚“癡”,愚癡的人,殺、盜、淫、兩舌、惡口、妄言、绮語、嫉、嗔這些做法,都是愚癡的表現。但更重要的一條,不信正法。他不信有佛,或是不信法,或是不信僧。還有的愚癡到什麼程度呢?他信佛、信法,但不信僧。這都是愚癡的表現。有的甚至什麼都不信,不信因、不信果、不信善,他說死了拉倒,沒有這循環——六道輪回。愚癡!你給他講正法,他說沒用,說:“這東西我都明白!”這種說明白的人,都是愚癡的人。你真明白假明白?首先,如果別人給你講,你說“明白”二字,就是愚癡。

  愚癡的人信什麼呢?信邪知邪見。比如世間信大仙,他願意信。殺、盜、淫、妄,他信,“這個有,這個來得快,痛快!這個解決問題。”他信盜,“這是發財最快的、最利索的。”他信淫,“這個最愉快。”他把這些東西當成快樂。甚至淫男、淫女,最後都淫到自己的六親眷屬,連母親、姐妹他都敢行淫。這都是愚癡的表現。他不信正法,不信因果,他不知道種因得果。

  另外呢,還有一種愚癡的人學佛以後,不信無上正法,他就是不信大乘佛法,專門信那些二乘的東西和外道的東西。他說:“這些東西才行呢,這些事情才真實呢!”這都是愚癡的表現。所以我們大家一定要克服這個愚癡,一定要學習正法。一念正,什麼都解決了,一念不正就完了。

  “十惡”,講到第叁,嫉、恚、癡的“癡”。愚癡,不信正法,而且不信大乘佛法。爲什麼不信正法?他說現在都末法時期了,不可能有正法。而佛經早就講了,如果“毗尼住世,正法住世”,“毗尼”就是戒律。佛說的話他不相信,他說,現在就是末法時期,沒有正法。佛說,《楞嚴經》住世,正法住世。他說《楞嚴經》是僞經,甚至不讓人誦《楞嚴經》,不讓誦“楞嚴咒”。這都是愚癡的表現,不信大乘佛法。

  他又說,只有居士在家修行,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出家人修行不能往生,不能成道。這種愚癡的人就這麼樣地講。告訴人不要出家,出家不對,應該在家修行,不必到寺院護持叁寶,不必理僧人。這種愚癡的言論,在社會上流傳很廣、很多,非常可怕!

  還有一種愚癡的人,說自己已經證聖,得聖人法,甚至佛都在他的腳下,他比佛還高,就像現在被取締的“*輪功”,這就是愚癡的表現。這樣的人將來都要下地獄的。還有一種愚癡的人,打著佛的旗號去欺騙信衆,要錢、要物,以滿足自己的欲望。

  還有一種愚癡的人,不知道還有頓教法門,不知道可以頓悟。他說:“這個末法時期,人不可能成就,也不可能有這樣的人。那都是正法時期的事情,現在不可能有了,沒有!”就是你有,找出來,他也說不是;就是有,他也不承認,這都屬于愚癡。這種愚癡的人將來就要墮落,有的甚至墮落畜生道:豬、羊、雞、鴨。這都屬于邪師說法。

  而且這種愚癡的人顛倒是非,沒有說有、沒證說證、沒得說得。甚至說自己見過多少多少佛,說是哪個佛轉世、哪個菩薩再來,而且自己又證到了什麼什麼叁昧,又能夠預知什麼什麼事情,而且有多少人相信、多少人皈依。這樣的人都是愚癡的人,貪名貪利。

  特別是謗心法。佛是以心傳心,是爲無上法。他不相信,就算有不可反駁的證據擺在那,他卻說:“那都是過去。”這種滅佛法的行爲、坑害衆生的行爲,都是愚癡的行爲。這樣的人將來都要墮落爲雞、鴨、豬、羊這一類的,因爲他用他愚癡的想法來迷惑衆生,不讓人走正道,要把天下人的眼睛都要摳瞎了,他不讓你見到光明,所以說非常可恨。打人、罵人這類事情可恨,但要和這比,那不知道要輕多少,這種可恨簡直是令人不能容忍!

  特別還有一種,叫人破齋、破戒。本來有的老居士已經在持齋戒了,持了一年的過午不食齋戒。最後由于有人“講法”,“我們現在修的這個法不用持戒,用不著!我們很自在,已經在大法船上了,已經在大光明裏了。用不著,什麼都不用!”有的人就馬上告訴這些老居士,吃叁頓飯,不吃不行。破齋戒呀!毀人成佛!這樣的人將來都是地獄的種子。你說,現在還有這麼嚴重的事——破齋犯戒!打著念佛的旗號,而去幹著種種破壞念佛的行爲。只有持齋戒才能真正的念佛,持齋戒念佛才是正確的。他把這個念佛的善因和助緣都給滅掉了,多麼可怕!這種愚癡的人,就是由于嫉妒、嗔恚,而達到愚癡。

  這個十惡事都是地獄的種子,惡道的種子,所以說這十事“不順聖道”,不隨順聖道。因爲這十事都是不隨順聖道,它都沒有按照正法去做,所以“名十惡行”。“聖道”就是佛道。“名”,這個名叫什麼名呢?叫“十惡行”。不順聖道,他不隨順聖道,有正道他不走,非走邪道不可,叫十惡行。十惡行,就是地獄的種子、畜生道的種子、餓鬼道的種子,都是叁惡道的種子,非常可怕!我們知道了,有這麼多可怕的事情,什麼原因?就是由與身、口、意相關的這種十事爲惡所造成的。

  如果我們不進行十惡,就是不殺、不盜、不淫、不兩舌、不惡口、不妄言、不绮語、不嫉妒、不嗔恚、不愚癡,這麼樣就叫“十善行”。這個叫什麼呢?叫順聖道。我們順著聖道行,叫十善行。爲什麼把十善行叫順聖道?因爲它能成聖、能得道,所以叫隨順聖道。因爲十善行能證道,如果行十善行,必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光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還要上品上生啊!特別是這樣,品位不一樣。只有十善行才能真正的往生。

  所以說,我們一定要行十善。怎麼去行十善?就是剛才講了,不殺、不盜、不淫、不兩舌、不惡口、不妄言、不绮語、不嫉妒、不嗔恚、不愚癡。這樣的話,我們就已經隨順著聖道了,早晚就要成聖、得道的。我們一定要知道善惡並明,要清楚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你要不明白,就會稀裏糊塗地做下去。

  好,這一章就講完了,接著講下一章。

  

  

《佛說四十二章經講解 第一章~第四章》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