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講記▪P14

  ..續本文上一頁少?不知道。然後剩下多少?不知道。我還要用多久去修行?還是不知道。這不是糊裏糊塗是什麼?什麼叫修行啊?這個不叫修行,沒有智慧啊!這個叫無明!與無明相應的修行永遠是無明哦!注意聽哦!我講這些話不是戲論哦!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啊!聽懂了的人就要反省:我們今天根據什麼而修行?有沒有真正的正見?有沒有觀照的方法?有沒有在我們的身心中找出真正煩惱、顛倒生死的根本是怎麼一回事?如果沒有,怎麼對治?怎麼修行?

  其實這裏是有巧慧的:今天上課講般若經,那麼這個般若到底是什麼呢?有這個般若就能發覺諸法實相啊!知道什麼是煩惱,知道是什麼原因而起的,怎樣起,怎樣滅,它有多少,能斷不能斷,能除不能除,一目了然的把它看穿,這個叫做般若的空慧,就是實相的智慧,今天要學的就是這個。這是一個根本的東西,根本的法就在這裏,這個能解決了,所有的法都解決,所有的障礙都解決,解脫就在這裏。注意聽哦!今天爲什麼要強調這些?是要加強你們的信心,明白我們過去的修行是盲目的,不是真的在修行,因爲沒有正見故,沒有般若故,所以今天講《金剛經》,就是開發這個智慧,沒有這個智慧,只能盲修瞎練而已。這句話不是戲論,是真的。

  這個巧慧是從一切法本性中去融觀一切。一切法的本性包括色心二法,心靈作用叫心法(受、想、行、識),這一切法都要去觀察。重點尤其是在心法:觀煩惱業苦當體即空。這句話非常重要!我們的煩惱、障礙、貪瞋癡,都要把它“看”清楚,這個看清楚就是觀察它有沒有實性,它住在哪裏?煩惱也是緣起的,也是有因有緣才促成的。十二支緣起裏講我們的從名色到六入,從六入到觸,然後才産生受。我們有沒有發覺這個過程?眼觸色,産生識,就起了苦受,樂受(耳聞聲産生的受也是一樣),這個因緣的過程一定要明白,注意聽哦!緣起的就是空,所以如何去觀察煩惱業力(煩惱也是一切法的法)的無實性,也就是了解它的空性,觀煩惱業苦當體即空,直顯諸法實相。從緣起的角度去看,一切法都是“法法緣起,念念不住”,哪裏有少法可得?這就是諸法的實相。但是我們都執著在實有,注意聽!就在這裏哦!煩惱到底有沒有實性?我們都以爲它是實有的,卻沒有辦法了解它有多少。所以,如果了解諸法實相,實無少法可破,還要什麼東西去破?

  現在講一個公案,也許大家比較快領會:二祖參達摩說:我的心不安。達摩說:將心拿來,我爲你安。二祖說:覓心了不可得。達摩說:我爲汝安心競。這個公案是在講什麼?要體會哦!如果心是實有可得的,那就可以去動搖、變化以及有安不安的問題。如果心不可得,那我請問你:煩惱可得嗎?所以爲什麼要直從一切法(包括色心二法)去體悟它的實相?實相是什麼?緣起空啊!要注意無實性,所以這個巧慧就是巧妙的智慧哦!大乘的空慧就在這裏哦!從一切法本性中去觀察它,一切法當體即空。所以諸法的實相是本自寂滅,就是寂滅性,注意聽哦!如果了解諸法的無實性,那麼又有什麼法可得!所以叫不壞不失。般若心經講,“不垢不淨,不生不滅,不增不減”,就是站在諸法空相空性上而說的。要知道諸法空性,就要從緣起無實性下手,破除了實有感自性見,這個巧慧者的深觀是法法都性空本淨,哪裏汙染得了!法法不生不滅如涅槃,法法即實相,從沒有減什麼增什麼,這個不增不減,不失不壞慧,即金剛般若。所以,真正的金剛般若就是大乘空慧,一定要明白哦!

  你們想想看:如果沒有這個真正的深觀慧觀,如何解脫?我們說“煩惱無邊”,既然無邊還能怎麼度?無邊就度不了;煩惱本空就能度!爲什麼?連度都不用度,法法本淨,不增不減,要注意!但是坦白講,這個講起來很容易,聽起來很歡喜,要悟入卻不容易,但是不是不可能哦!注意聽!我一直強調: “緣起”這兩個字,值得用你們一生的生命和所有的財産投進去把它搞清楚都值得!我講這句話是絕對負責的,真的啦!“緣起”,看起來只是兩個字而已,但是它卻代表了整個佛法的真正精神意義所在。你不要看輕這兩個兩個字,佛陀曾經呵斥阿難:你不要以爲它很簡單,緣起是甚深複甚深!這兩個字你把它好好研究,把它搞透了,就解脫了。這哪是我們人間的壽命財産什麼東西能夠比擬的!所以這個金剛般若非常重要,它是唯一的解脫之路啊!

  金剛經的宗要--離相無住

  【般若爲大乘道體,爲五度眼目;爲般若所攝持,萬行始能到達究竟佛果成爲波羅蜜。然而,般若也需要衆行的莊嚴,如沒有衆行助成,般若也即等于二乘的偏真智,不成其爲波羅蜜。所以,般若爲菩薩行的宗主,而又離不了萬行。龍樹菩薩因此說:說般若波羅蜜,即等于說六波羅蜜。】

  般若是眼目,能使前五度真正成爲波羅蜜,如果沒有般若的引導,前五度如盲。但是,如果沒有前五度的莊嚴(衆行助成),般若也等于是二乘的偏真智,不成其爲波羅蜜了。不要以爲我有了般若空慧,就什麼都不用做了,在家裏就很自在。大乘與二乘的不同,是因爲大乘有大悲心來助成六度萬行,成就成佛的資糧。如果沒有前五度作爲我們的助行,那就會變成偏慧偏智(偏真智),與二乘人的自了是一樣的, 這個是不圓滿,不叫波羅蜜。

  有些人學了緣起,學了一些空慧,就自以爲可以了,沒問題了,什麼事都不聞不問,不去做了,自以爲解脫了,這就變成狂慧,那不是真的解脫。真正解脫了的人是無我無私的,他不再有自己了,不會再自私了,絕對不會不去關懷一切衆生,反而很積極地去利他,從事一切的六度,去圓滿成佛的資糧。所以,那些人以爲自己沒事了:“反正一切都沒有麼,一切都空,空不是什麼都沒有嗎”?我告訴你:空不是什麼都沒有,是講萬法沒有實性,“因爲空義故,一切法得成”,所以萬法才能緣起,因果事相才能成立。空,是在成立一切萬法的因緣事相,注意聽!因果才能成立唷!絕不是空了,什麼都不要了。空,就是告訴你無實性(固定性),正因爲衆生沒有固定性,他才能成佛,才能透過般若的觀照,透過前五度的萬行去實踐,而真正地證入諸法實相,那個是真正的證入,才能真正的解脫哦!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以爲空了就是什麼都沒有了,就斷滅了,這個就是和唯物論的觀念是一樣的,唯物論是人死了什麼都沒有,它叫無神論。佛法也是無神論,但是佛法的無神論與唯物的無神論不一樣,只是講沒有主宰(神),沒有自體,但是因果卻是宛然的。一切的行業是不失的,這樣就成立了因果,因爲一切萬法是空無自性的,才能成立一切因果事相的生死流轉輪回,業因業果才能成立,這與斷滅剛好是相反的,不是空了什麼都沒有,一定要明白呀!所以千萬不要以爲什麼都不要了,五度也不去行踐了,“我只要最重要的般若,有般若有就好了”,這就錯了。

  導師說,般若也需要衆行的莊嚴,如果沒有衆行助成,般若就等于二乘的偏真智,不成爲其波羅蜜。所以般若爲菩薩行的宗主,而又離不了萬行。般若雖然是最主要的宗要,但是絕對不能離開前五度的萬行。龍樹菩薩也因此說,說般若波羅蜜,即等于說六般若波羅蜜。其實能成就真正的般若波羅蜜,是要涵蓋了前面的五度,才是真的般若波羅蜜,不是離開前五度,能成就另外一個單獨的般若波羅蜜,一定要明白啊!

  當你真的明白了,我相信你的生命會轉化,會得到大受用,你會肯定,會自在。但是如果你沒有明白這一點時,我希望你能夠反省:我們有沒有真正的下功夫?有沒有真正地去探討如實的知見?今天學法不是爲別人,是因爲自己有煩惱痛苦,有生死疑惑,要解決這個問題,是爲自己負責而不是爲別人修的,不是爲了跟人家爭論,表示我偉大比你強。修行是爲了解決我們自己的苦惱:生活爲什麼不自在?爲什麼不能解決對生死的無知和恐懼?你要爲自己負責。如果你達不到自在解脫,表示你對這個法的體證還不夠,就要反省、忏悔、用心探討,要如實地去深入,不要再應付自己了,不是聽一聽法就能解決的,那是不徹底不受用的。

  我們要想辦法如何能達到真正解決問題,如果知見還不透,就要如何親近善友,能夠把我的知見增加到讓我明白;如果知見明白了,但是做不到,那就更要反省了,那是修行的實踐不夠,就要如何去實踐,而能保證生死問題的解決。這是我對大家的期望與鼓勵,不要聽聽就過去了。聽聽過去了,還是一無所得。這個法非常重要,真的能幫助我們解脫,如果哼哼哈哈地過去了,那還是入寶山而空手回啊!能體證的很好,發發心,爲佛法,爲衆生付出一點,好好把這個法弘揚出去;不能體證的,要發心猛勇精進用功,把這個法學透,一定要受用!我能給各位肯定的是:你只要願意學這個法,只要你真的在用心,確實每一個人都能解脫,都能受用,它是平等的,這一點我很肯定!觀念的修正,到實踐的清淨,確實要靠我們自己生命去體證,還要去行。“行”很重要哦!我們都在自私裏面,在我執裏面,我執就是“私”啊!破我執不是理論,爲什麼要大乘的六度?六度就是實踐,你真正能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具足了你就解脫了,那個就是實踐的過程。所以,真正的六度的波羅蜜,其實,般若波羅蜜就是涵蓋了前五度,才是真的般若波羅蜜。不是離開前五度,另外有一個單獨的般若波羅蜜,一定要明白啊!

  【發菩提心者,能以如金剛的妙慧,徹悟不失不壞的諸法如實相,以菩薩修行的次第方便,廣行利他事業,則能到達究竟彼岸——無上菩提,所以名爲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文句安布,诠表這甚深法門,所以又稱之爲經。】

  發了菩提心成就佛道的人,如果能夠與真正的般若金剛妙慧,徹悟不失不壞的諸法如實相,也就是一切法的空寂性(空寂相)以後,才能夠修六度萬行。從次第的這個方便去利他,去廣度一切衆生,才能夠達到真正…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