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講記▪P28

  ..續本文上一頁入它的空寂性而不再取著,離開了顛倒妄想,那麼也可稱之爲如來了。如果如來還有一點點取著,也不叫如來。簡單地講,如果我們執著在一切法相爲實有的話,我們就不能解脫爲如來。注意哦,很重要!在這裏只是要讓你明白,如來與衆生外面看起來的這個身相,其實都是緣起無實性的,這個不是一切法的自性,一定要明白

  無須于妄相外另覓法身

  【須菩提但依身相的虛妄說,如來本此原理,又推進一層說:不但如來的身相是虛妄的,所有一切的法相,如山河大地器界相,凡外賢聖衆生相,有礙可壞的色相,明了分別的心相,這一切無不是依緣起滅,虛妄不實的。虛妄的還他虛妄,如不執妄相自性爲可見可得,即由諸相非相的無相門,契入法性空寂,徹見如來法身了!從緣起的虛诳妄取相看,千差萬別;從緣起本性如實空相看,卻是一味平等的。法性即一切法自性不可得而無所不在,所以也不須於妄相外另覓法身,能見得諸相非相,即在在真見如來。所以古人說:“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

  這裏講到一切法,一切法是什麼?一切法就很廣啊,我們看得到的有形有相的山河大地一切有礙物質,聖賢、愚癡的衆生以及如來現的身相等,所有一切法的法相都是;還有我們內在的心靈分別作用的心相,這一切都叫一切法。所有一切法也就是色心二法,沒有一法不是依緣起滅。也就是說:諸法從緣起,沒有一法不從緣起。很多人都認爲物質是因緣條件組合的,但是有一個不變的心是永恒的不變的吧?注意哦!明了分別的心相還是一切法的法相之一,還是從緣起的,是虛妄不實的,沒有一個永恒不變的東西。千萬不要把物質的一邊當作是虛妄不實的,而把心靈的一邊當作永恒的,那就大錯特錯了!一切相包括色心二法,皆是依緣起滅虛幻不實的。所以,虛妄的還他虛妄,如不執妄相自性爲可見可得,即由諸相非相的無相門,契入法性空寂,徹見如來法身了!如果明白一切是虛幻的,虛幻的就還它個虛幻,就不會執著在妄相,以爲它有自性,以爲它有實相可見,以爲有實性可得了。如果能夠徹證這一點的話,我們就知道諸相非相,所以前面談的貫通金剛經的公式――即非,是名,這個“非”從哪裏下手?要了解它從緣起,從緣而起的必是無自性的,這樣就知道一切法無自性,也沒有相可見可得!這樣的了解諸相非相,就叫無相法,從這裏就能契入法性空寂,這就能徹見如來法身。

  下面這句話非常重要:“從緣起的虛诳妄取相看千差萬別;從緣起本性如實空相看,卻是一味平等的。法性即一切法自性不可得而無所不在,所以也不須於妄相外另覓法身。能見得諸相非相,即在在真見如來”。這個地方能提取的話,當下身心就清涼解脫!爲什麼?我們從緣起的萬法看到一切法的妄相是千差萬別的:男的是男的,女的是女的,人是人,動物是動物,山河大地是山河大地,這些是千差萬別的,就是從緣起而起的幻相。但是,如果從它的虛幻性法去看,從一切法都無自性這一點去看,就了解到一切法實在都是從緣起的,既然從緣起就是無自性,從這個無自性而如實地明白了解它的空相,空相就是緣起的無自性,那麼,就知道一切法原來是一味平等的。簡單地講:從相去看是千差萬別的;從性去看是一味平等的。

  下面更重要了:“法性即一切法的自性不可得而無所不在”。什麼叫無所不在?因爲千差萬別,所以叫無所不在。法性――自性不可得,法相――現出無所不在的一切差別相,所以也不須於妄相外另覓法身。注意聽哦!這句話非常非常重要哦!要悟就從這裏悟入:爲什麼不要離開妄相另覓法身?因爲一切法的妄相差別相,它是緣起無自性的,只要從這裏去悟入它的一味平等,它的法性空寂就行了。那麼簡單地講,要從哪裏去悟入法性的空寂?我這裏提示一下:我們每一個的身相都不同,有著千差萬別的差別相,但是也是從緣起,它是無自性的,只是條件的組合,緣聚則生,緣散則緣滅,最後一定要歸于寂滅嘛!因爲本來就是寂滅性的,那麼千差萬別的萬相是不是都是一樣的?這就是我們的法性都是平等,都是空寂的,都無自性,從這裏明白而悟入空相、空性,就不會再取著萬相了。因爲知道萬相就是虛幻的組合,刹那就消滅了,你要執著什麼?你要顛倒什麼?你要貪取什麼?明白了,你就能夠超越了。那麼這個明白是從哪裏明白的呢?從法相上去明白。離開了這個虛妄的妄相,有沒有一個另外的一個法性可得?法性就在妄相的當下明白它,不是一個實有的自性,只是一切法的無自性,名爲一切法的法性。這個法是空寂性的,當我們明白這個時,就知道在一切法的法相的當下,就是一切法的空寂性,一切法的法性。所以,我們要見法從哪裏見?就在一切法的法相上見;修行在哪裏修、哪裏悟?不是離開我們的萬法,離開我們的身心,有另一個法性可得。一切的法性就展現在一切的法相上,了解明白法相的虛妄而離開執著,就是悟入法性的不可得的實性。所以真正的解脫者,不是離開我們的生命身心,離開了萬法,另外取著一個于衆不同的什麼特殊法性。如果是那樣就把法性也變成實有了,這一點很重要哦!這個地方如果能明白,修行就在當下,修行就在一切法相上。所以,過去的小乘爲什麼都從身心當下體悟就能夠證入解脫阿羅漢?菩薩的廣觀萬法,不只是從身心,是從一切法相上都可以明白,看到人物事山河大地的差別相,他都能夠悟入。從每一法都能悟入哦!看到花開花謝能悟入;看到月圓、月明、月缺也可以悟的;看到一切生命,生了,馬上滅了,他也可以悟。爲什麼能悟?一切法都是虛幻不實的,而悟它的空寂性,所以一切法都是我們悟道的因緣,這裏講得夠清楚明白了。當明白這一點時,就不會離開我們的生命和一切萬法,求一個不可知的法性。注意聽哦!離開法相沒有法性,這點一定要明白!

  一般人總是把性和相分開,以爲離開相才有一個真實性,而不知道真實性就是法相的展現,法相的內容就是法性,但是大家不懂,以爲離開法性就沒有法相,離開法相才有法性,這樣就把性和相分開隔別成兩個東西。但是注意哦!性相不二!這一點一定要明白!所以說,如果能夠得諸相非相,即在在見如來!這裏講得非常非常清楚。因爲知道一切相的虛幻不實,所以不要在妄相外另覓法身,這裏非常重要哦!古人說,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這個是禅宗的祖師講的,法王身就是法性,爲什麼在山河大地展現呢?山河大地也是一切相之一,也是緣起無自性的,我們這個地球是不是遷流不息的?今天的這個海底也許是未來的高山;現在的高山是過去的海底,淪海變良田。地看起來是很硬的,但是火山爆發岩漿出來時,會覺得地層還會變動,所以這些都是虛幻不實的緣起相而已。了解這樣的話,從山河大地也知道一切法的性空,也契入一切法的法性,所以山河大地全露法王身。既然山河大地能現法王身,那麼我們衆生能不能現法王身?一樣的法法平等嘛!那麼就知道要在哪裏悟入,在哪裏見法身,在哪裏見佛了。要明白啊!要善于開智慧,不然的話,就在心外求法,心外見佛啦!每天磕頭拜拜要見佛,這哪裏是真正的見佛呢?

  確信般若爲不二解脫門

  【般若道叁階:發心菩提重於願,伏心菩提重在行,明心菩提重在證。又,初是住菩提心,中是修悲濟行,後是悟如實義。初以般若扶大悲願,中以般若導六度行,後是般若現證。雖各有所重,而菩提願,悲濟行與性空見,實是不可離的。】

  第一個是發願,開始發菩提心,這時叫世俗菩提心;然後去行六度,降服我們的煩惱顛倒心,是伏心菩提;到明心菩提時,重要的就是在證入法性。看起來前面有叁個階段、次第,其實都沒有離開般若的妙用:剛開始,如果沒有般若來扶持大悲願,這個悲願也不能成立;沒有般若來策導六度行,前五度就變成人天善報;後面如果沒有般若,就不能悟入空性,根本就不可能現證。所以,看起來有叁階,其實都不離般若的妙用。這裏有一個表:立菩提願,修悲濟行,住性空見與下面的發心菩提、伏心菩提、明心菩提的關系是相依相緣的。

  已二 衆生久行乃信 庚一 問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衆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

  如何能夠真正地明白而産生信心呢?第一個是說實無衆生可見;第二是說,要與空慧相應的叁輪體空的布施,才能産生真正的作用;第叁是讓你明白如來法性與衆生法性都一樣不可得不可見,非實有,也就是因爲明白這個才叫如來的。這樣叁個階段的內容和次第,衆生聽了能産生真正的信心嗎?須菩提問佛:衆生聽到這樣的言說法義,能産生這樣的信心嗎?爲什麼這樣問?實在講,很不容易啊!衆生都在實有感裏面,尤其是接受到外道的邪見,建立在一個“我”的上面,建立在一個有自性的上面,以爲有一個靈魂,不然就有上帝或是一個本體,說我們是從哪裏來的,還是要回到哪裏去,都建立在自性見的上面,這個是很深很深的邪見哦!那麼,今天聽到佛陀這樣的開示,他會相信嗎?回觀佛陀時代的婆羅門、六師外道,在六師的每一個思想體系裏,都不離開一個“我”的觀念,有“自性”的觀念,有“靈魂”的觀念。但是,佛陀就是在這樣的衆因緣中而脫穎出來,最後悟到衆生所求、所修、所希望的,最後歸結的就是這一點――我見、自性見,它是衆生顛倒生死的根本原因。這個實有感就叫自性見、我執、我見,這才是生死的根本,唯一能解脫的就是要離開自性見的觀念,唯一能解脫的就是要破除我執。所以,佛陀的時代,都是在衆外道邪見中,都在我執之中,佛陀講無實性無自性,沒有這個“我”,衆生執著的這個“我”根本就是不可得的。衆生聽了會産生真正的信心嗎?

  【離一切相的現見法性,非凡常的名言思度可測,真所謂的“甚深極甚深,難通達極難通達”的。所以,須菩提爲末世衆生著想,勸學此甚深法…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