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入它的空寂性而不再取著,离开了颠倒妄想,那么也可称之为如来了。如果如来还有一点点取著,也不叫如来。简单地讲,如果我们执著在一切法相为实有的话,我们就不能解脱为如来。注意哦,很重要!在这里只是要让你明白,如来与众生外面看起来的这个身相,其实都是缘起无实性的,这个不是一切法的自性,一定要明白
无须于妄相外另觅法身
【须菩提但依身相的虚妄说,如来本此原理,又推进一层说:不但如来的身相是虚妄的,所有一切的法相,如山河大地器界相,凡外贤圣众生相,有碍可坏的色相,明了分别的心相,这一切无不是依缘起灭,虚妄不实的。虚妄的还他虚妄,如不执妄相自性为可见可得,即由诸相非相的无相门,契入法性空寂,彻见如来法身了!从缘起的虚诳妄取相看,千差万别;从缘起本性如实空相看,却是一味平等的。法性即一切法自性不可得而无所不在,所以也不须於妄相外另觅法身,能见得诸相非相,即在在真见如来。所以古人说:“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
这里讲到一切法,一切法是什么?一切法就很广啊,我们看得到的有形有相的山河大地一切有碍物质,圣贤、愚痴的众生以及如来现的身相等,所有一切法的法相都是;还有我们内在的心灵分别作用的心相,这一切都叫一切法。所有一切法也就是色心二法,没有一法不是依缘起灭。也就是说:诸法从缘起,没有一法不从缘起。很多人都认为物质是因缘条件组合的,但是有一个不变的心是永恒的不变的吧?注意哦!明了分别的心相还是一切法的法相之一,还是从缘起的,是虚妄不实的,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东西。千万不要把物质的一边当作是虚妄不实的,而把心灵的一边当作永恒的,那就大错特错了!一切相包括色心二法,皆是依缘起灭虚幻不实的。所以,虚妄的还他虚妄,如不执妄相自性为可见可得,即由诸相非相的无相门,契入法性空寂,彻见如来法身了!如果明白一切是虚幻的,虚幻的就还它个虚幻,就不会执著在妄相,以为它有自性,以为它有实相可见,以为有实性可得了。如果能够彻证这一点的话,我们就知道诸相非相,所以前面谈的贯通金刚经的公式――即非,是名,这个“非”从哪里下手?要了解它从缘起,从缘而起的必是无自性的,这样就知道一切法无自性,也没有相可见可得!这样的了解诸相非相,就叫无相法,从这里就能契入法性空寂,这就能彻见如来法身。
下面这句话非常重要:“从缘起的虚诳妄取相看千差万别;从缘起本性如实空相看,却是一味平等的。法性即一切法自性不可得而无所不在,所以也不须於妄相外另觅法身。能见得诸相非相,即在在真见如来”。这个地方能提取的话,当下身心就清凉解脱!为什么?我们从缘起的万法看到一切法的妄相是千差万别的:男的是男的,女的是女的,人是人,动物是动物,山河大地是山河大地,这些是千差万别的,就是从缘起而起的幻相。但是,如果从它的虚幻性法去看,从一切法都无自性这一点去看,就了解到一切法实在都是从缘起的,既然从缘起就是无自性,从这个无自性而如实地明白了解它的空相,空相就是缘起的无自性,那么,就知道一切法原来是一味平等的。简单地讲:从相去看是千差万别的;从性去看是一味平等的。
下面更重要了:“法性即一切法的自性不可得而无所不在”。什么叫无所不在?因为千差万别,所以叫无所不在。法性――自性不可得,法相――现出无所不在的一切差别相,所以也不须於妄相外另觅法身。注意听哦!这句话非常非常重要哦!要悟就从这里悟入:为什么不要离开妄相另觅法身?因为一切法的妄相差别相,它是缘起无自性的,只要从这里去悟入它的一味平等,它的法性空寂就行了。那么简单地讲,要从哪里去悟入法性的空寂?我这里提示一下:我们每一个的身相都不同,有着千差万别的差别相,但是也是从缘起,它是无自性的,只是条件的组合,缘聚则生,缘散则缘灭,最后一定要归于寂灭嘛!因为本来就是寂灭性的,那么千差万别的万相是不是都是一样的?这就是我们的法性都是平等,都是空寂的,都无自性,从这里明白而悟入空相、空性,就不会再取著万相了。因为知道万相就是虚幻的组合,刹那就消灭了,你要执著什么?你要颠倒什么?你要贪取什么?明白了,你就能够超越了。那么这个明白是从哪里明白的呢?从法相上去明白。离开了这个虚妄的妄相,有没有一个另外的一个法性可得?法性就在妄相的当下明白它,不是一个实有的自性,只是一切法的无自性,名为一切法的法性。这个法是空寂性的,当我们明白这个时,就知道在一切法的法相的当下,就是一切法的空寂性,一切法的法性。所以,我们要见法从哪里见?就在一切法的法相上见;修行在哪里修、哪里悟?不是离开我们的万法,离开我们的身心,有另一个法性可得。一切的法性就展现在一切的法相上,了解明白法相的虚妄而离开执著,就是悟入法性的不可得的实性。所以真正的解脱者,不是离开我们的生命身心,离开了万法,另外取著一个于众不同的什么特殊法性。如果是那样就把法性也变成实有了,这一点很重要哦!这个地方如果能明白,修行就在当下,修行就在一切法相上。所以,过去的小乘为什么都从身心当下体悟就能够证入解脱阿罗汉?菩萨的广观万法,不只是从身心,是从一切法相上都可以明白,看到人物事山河大地的差别相,他都能够悟入。从每一法都能悟入哦!看到花开花谢能悟入;看到月圆、月明、月缺也可以悟的;看到一切生命,生了,马上灭了,他也可以悟。为什么能悟?一切法都是虚幻不实的,而悟它的空寂性,所以一切法都是我们悟道的因缘,这里讲得够清楚明白了。当明白这一点时,就不会离开我们的生命和一切万法,求一个不可知的法性。注意听哦!离开法相没有法性,这点一定要明白!
一般人总是把性和相分开,以为离开相才有一个真实性,而不知道真实性就是法相的展现,法相的内容就是法性,但是大家不懂,以为离开法性就没有法相,离开法相才有法性,这样就把性和相分开隔别成两个东西。但是注意哦!性相不二!这一点一定要明白!所以说,如果能够得诸相非相,即在在见如来!这里讲得非常非常清楚。因为知道一切相的虚幻不实,所以不要在妄相外另觅法身,这里非常重要哦!古人说,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这个是禅宗的祖师讲的,法王身就是法性,为什么在山河大地展现呢?山河大地也是一切相之一,也是缘起无自性的,我们这个地球是不是迁流不息的?今天的这个海底也许是未来的高山;现在的高山是过去的海底,沦海变良田。地看起来是很硬的,但是火山爆发岩浆出来时,会觉得地层还会变动,所以这些都是虚幻不实的缘起相而已。了解这样的话,从山河大地也知道一切法的性空,也契入一切法的法性,所以山河大地全露法王身。既然山河大地能现法王身,那么我们众生能不能现法王身?一样的法法平等嘛!那么就知道要在哪里悟入,在哪里见法身,在哪里见佛了。要明白啊!要善于开智慧,不然的话,就在心外求法,心外见佛啦!每天磕头拜拜要见佛,这哪里是真正的见佛呢?
确信般若为不二解脱门
【般若道三阶:发心菩提重於愿,伏心菩提重在行,明心菩提重在证。又,初是住菩提心,中是修悲济行,后是悟如实义。初以般若扶大悲愿,中以般若导六度行,后是般若现证。虽各有所重,而菩提愿,悲济行与性空见,实是不可离的。】
第一个是发愿,开始发菩提心,这时叫世俗菩提心;然后去行六度,降服我们的烦恼颠倒心,是伏心菩提;到明心菩提时,重要的就是在证入法性。看起来前面有三个阶段、次第,其实都没有离开般若的妙用:刚开始,如果没有般若来扶持大悲愿,这个悲愿也不能成立;没有般若来策导六度行,前五度就变成人天善报;后面如果没有般若,就不能悟入空性,根本就不可能现证。所以,看起来有三阶,其实都不离般若的妙用。这里有一个表:立菩提愿,修悲济行,住性空见与下面的发心菩提、伏心菩提、明心菩提的关系是相依相缘的。
已二 众生久行乃信 庚一 问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如何能够真正地明白而产生信心呢?第一个是说实无众生可见;第二是说,要与空慧相应的三轮体空的布施,才能产生真正的作用;第三是让你明白如来法性与众生法性都一样不可得不可见,非实有,也就是因为明白这个才叫如来的。这样三个阶段的内容和次第,众生听了能产生真正的信心吗?须菩提问佛:众生听到这样的言说法义,能产生这样的信心吗?为什么这样问?实在讲,很不容易啊!众生都在实有感里面,尤其是接受到外道的邪见,建立在一个“我”的上面,建立在一个有自性的上面,以为有一个灵魂,不然就有上帝或是一个本体,说我们是从哪里来的,还是要回到哪里去,都建立在自性见的上面,这个是很深很深的邪见哦!那么,今天听到佛陀这样的开示,他会相信吗?回观佛陀时代的婆罗门、六师外道,在六师的每一个思想体系里,都不离开一个“我”的观念,有“自性”的观念,有“灵魂”的观念。但是,佛陀就是在这样的众因缘中而脱颖出来,最后悟到众生所求、所修、所希望的,最后归结的就是这一点――我见、自性见,它是众生颠倒生死的根本原因。这个实有感就叫自性见、我执、我见,这才是生死的根本,唯一能解脱的就是要离开自性见的观念,唯一能解脱的就是要破除我执。所以,佛陀的时代,都是在众外道邪见中,都在我执之中,佛陀讲无实性无自性,没有这个“我”,众生执着的这个“我”根本就是不可得的。众生听了会产生真正的信心吗?
【离一切相的现见法性,非凡常的名言思度可测,真所谓的“甚深极甚深,难通达极难通达”的。所以,须菩提为末世众生著想,劝学此甚深法…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