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這個就是我執。那麼,于所取的法相上轉,就是說,在我們相接觸的一切萬法上面執著它有存在的實在性,也就是永恒不變性(自性),這就叫做法執。不管是我執還是法執,都是執著在實有自性,執著在永恒不變,只要有這樣的一個執取,都是自性見,不管是我執還是法執都是自性見。
這是于有爲法起的執著,在看得到的有爲的色心二法起了執著;另外如於無爲空寂不生不滅上轉,執有存在自性即是非法執。我們知道一切法是空無自性的,如果反而執著在那個空相、空性上,以爲是實有的,以爲它是永恒不變的,這樣,在空寂的不生不滅上,以爲它是實在的存在,是永恒的存在,這個叫非法執。執取有“取相、取非法相;取法、取非法”,這個非法就在講執取在非法相,就是執著在這個空相上以爲是真實有的。簡單地講,不管你執著空相,執著我,執著法,都是在執著實有自性,執著是永恒不變的。執著有這樣的一個實在感,就叫自性見,這個取著其實是一樣的,只是取著的對象不同,然而取著的原因是同一個――都是自性見的實有感。所以執取法相而不悟法空,執非法相而不悟空空,終究是不能廓清妄執的根源。不知此等於不知彼,所以也不得我空。
如果把空相當作實有法,當有自性而取著,那就根本沒有厘清內在的那個自性妄執。如果連這個都沒有真正地厘清過,那麼簡單地講,連我空都根本沒有真正地見到。很多人說“小乘破我空,大乘破法空”,這句話能不能成立?坦白講:法空都不能破的話,我空根本就沒有破!所以一定要明白,破我空的一定破法空,破法空的一定破我空,爲什麼?雖然所破的對象不同,但是所破的內容是一致的――自性見。明白了這一點,就知道:我空破了,法空一定也破;法空破的人,我空一定也是破的,這個是很簡單的。如果破除了我空與法空,會不會執著在有一個空性?當然不會啦!如果執著在有一個空性,那他的我執和法執就都沒有破除。這個很重要!所以這裏點到了大乘叁系中有了義與不了義的問題,就是在這裏,注意聽哦!很多人搞不清楚:“大乘佛法都對嘛,都圓融啊”,這不是圓融的問題,如果知見沒有真正清楚抉擇,這個關系到你能不能真正地徹悟法性、空性,能不能真正的解脫。所以,這不是簡單的小事,這個非常非常的重要!
導師一生那麼多的論著,一直苦口婆心地在講,其實他所講的重點就在這一點而已!很多人不了解導師,怪他爲什麼不能圓融。說大乘不是講圓融嗎?其實這哪裏能圓融?!圓融不得啊!這個是要厘清的!魚目不能混珠啊!我今天講這個話,其實,也是感歎良深啊!爲什麼要講這個?只要是一個有心的人,只要是一個真正的佛弟子,而且很用心爲解脫、爲法而奮鬥的人,我敢講一句話,你們一定有很深的體會:“我幾十年用功學佛,爲什麼還不能真正地解脫”?一個有心真正解脫的人,有心爲自己生死大事負責任的人,是絕對不含糊的。爲什麼不含糊?因爲依據自己所學的法義,幾十年都不能受用,不能解脫,自己清楚明白,怎麼能含糊?這是自我負責的事啊!在座的每一個人扪心自問:在沒有把這個緣起無自性的法義厘清楚以前,在沒有真正悟入般若空性以前,你們到底在修什麼?根據什麼而修?到今天爲止,哪一個敢站出來說,他解脫了?!哪一個站出來看看?這個不是狂妄哦,是實話!爲什麼?見地不真,果會不會成就?那是不可能的,一定要明白!看到這裏,我每每感歎導師的偉大以及他的慈悲,他今天不是跟誰爭,不是跟誰鬥,他不是跟哪一個宗派在分庭抗禮哦,他真的是苦口婆心地要讓我們明白,指出法的重點是在這裏!這個一定要明白,一定要理清!不然你就混淆不清,就會以爲那個圓融,就死在那個地方還不知道!你根本就不知道不能受用的原因就在這一點哦!我深深地體會到導師的慈悲,所以我每每談到這個法義重點時,都會一再地加強,好讓你們明白,要你們注意,要你們在這個地方好好地更深地去體會,因爲他關系到我們凡聖解脫生死的關鍵!一定要明白,非常重要啊!
明白佛陀本懷,方能貫通大小乘。
【佛爲弟子說法,多說衆生由五衆(五蘊)和合成;此五衆,一切是無常生滅不安穩法,所以色非我非我所,受、想、行、識也非我非我所。無常故無我的教授,利根者當下能依無我無我所,徹見涅槃寂靜。既離我執,也不會再取法相及非法相。佛滅後,有的不能從無常無我中得畢竟空,轉而執我無法有。】
只要是看過阿含經的就知道,佛陀當時對這些聲聞弟子們直接第一個開示的就是:“色無常,無常故苦,苦即無我”,首先拿色蘊讓你明白裏面無我無我所,直接要你體會的就是無我與無我所,然後受、想、行、識亦複如是。也就是說,受想行識說與色蘊是一樣的,也是一樣的無我無我所。佛陀對當時的聲聞學者的開示,就是直接地從五蘊和合的當下的色受想行識,讓你馬上觀察色蘊,知道無常,無我,受想行識也無常無我。既然五蘊和合成爲當下我們的一個身心,那麼五蘊都無我無我所,目的要你明白沒有一個實在的我,沒有一個永恒不變的我,沒有一個不依他的我。爲什麼很多人當下就契入法性?這個契入法性是契悟什麼?就是無我無我所,只是了解這個我是不可得的,所以無常,直接契入的就是無我,證入無常無我的法性空寂,就是寂靜涅槃,叁法印當下就明白了。所以重點在離我與我所,離開能與所的實性。這個重點要明白哦!
那麼,既然觀察我的五蘊,知道它確實無我無我所,離了我執,明白這個“我”真的不存在,還會不會在萬法中起實有感的執著?根本就不可能!所以我們批評小乘只是悟到我空,而沒有悟到一切法空,其實他需不需要在法上去搞?證入涅槃了還要搞什麼?所以批評小乘不悟法空,這是很奇怪的事,注意聽哦!
佛滅度後一段時間,佛教就分成部派佛教,其中重要的大概有二十派。很多是由于執取佛過去開示的經典,誤會“我”是沒有了,但是法總要有吧?這樣就起了法執:“我”是不可得,但是形成假我的五蘊總是實有的麼,把這個五蘊當成有自性的。注意哦,唯識裏面的前半段也有這個觀念:一切法都有它的自相,就是這個意思。所以我們在談緣起時,一定要注意哦!對“緣起”二個字的深義一定要很用心哦!緣起談的是什麼?凡爲一法的因,也必是從緣而起,注意聽!這個理論一定要厘清哦!真正的緣起的這個深義一定要明白哦!一法(事物)完成了,它是有很多條件的:“凡爲一法的因,這個一法的因的本身,它還是從緣起”。注意聽哦!如果這一法,它不是從緣起的,那麼它就叫做自性,因爲它是本來就有了,它不變,它永恒,它可以不依他而有,這個就叫做自性。如果說,組成五蘊的這個條件它本身是有自性的,那麼它就不變了,這個就叫做我空法有。認爲組成這個五蘊條件的本身,它是實有的,這就叫法有。但是在中觀的緣起論裏面,這個我空法有的理論是不允許的,因爲這樣就變成自性了。簡單地講,比如說,爲什麼會有我們?是因爲有上帝來造的,那麼上帝就是它的因;那麼上帝是怎麼來的?上帝是本來有的,所以他是不會變的,他不需要依其他的條件,這個就叫做自性。但是,從一切法去分析它,沒有一法不從緣起,包括成爲一法的條件的當身當下還是緣起的,所以,它也是無自性,注意聽哦!這個叫空,這個才是真正的空!如果有一法本身的條件是實在的、不變的,那個就變成自性,我空,法有在緣起的理念中是不能成立的,因爲還是有自性,所以要注意哦!
現在的唯物論都認爲:我們的心靈是由于物質的組合才有的,因爲是唯物的麼,總要把它分析到一個元素,分子,原子,電子,中子,現在叫誇克。那誇克是不是實有不變的?以前說原子最小,只是說它這個相是最小的東西,當原子彈爆炸産生能量時,它不是永存的、永恒的。所以要注意哦 ,我們從物質的條件來看,如果一個東西是實有的話,你把它除以二是除不盡的。從數學上來看,“一”如果是實有的,除以二就叫做分割,那麼除得盡嗎?除到最後是零點零零零零……再怎麼樣尾數還是25或者是5,不可能歸零的,這個叫作實有。佛法把它分析到最後叫鄰虛,虛就是沒有,而鄰虛就是在沒有的隔壁,鄰虛還是有,不能說它沒有,這個都是在實有裏面,注意聽哦,這個叫自性見。注意聽哦!所以當人家告訴你:山河大地是微塵所成的,微塵是實有的。微塵是屬于實有的嗎?如果微塵是實有的,那麼微塵就不名爲微塵了,注意聽哦,佛陀就不會把微塵叫作微塵了,金剛經都在破這個。所以我告訴你:只要你有一點點的實有自性見,那都叫自性見,都是實有感,注意聽哦!緣起的就是非實的,就是條件的聚合與分散而已,根本沒有一個實有的東西,沒有一個永恒不變的東西。正因爲沒有這樣永恒不變的東西,一切法才能隨著因緣而轉變。如果有一法是不變的東西,它永遠就停住了,不動的是不會産生變化的,不會産生組合的,一定是這樣的。所以一定要明白,講緣起,講空義那是很深很深的,你們不要以爲很簡單。《金剛經》很妙,談到後面,微塵都會談到,佛陀說,微塵如果是實在叫微塵,它就不叫微塵了,連這個微塵都是虛幻的,要注意哦!所以要了解這個空義是不簡單的事啊,當我們認爲“我無法有”時,那是不懂佛法,注意聽哦!是後來誤解了佛法的意思而講出來的法。你們研究唯識很好,但是要深入、要透啊,不然會錯解。我這樣說,不是在說它的對錯,只是說不了義,一定要注意,不是究竟的。唯識有它的可取處,分析萬法很細,心法、色法講得很明白,但是,最後那個空性是不能沒有的,空性是非法相,這樣就執取了非法相。我們今天研究大乘佛法叁系,能夠把叁系分析得這麼細膩、擺得這麼平,能夠讓你明白的,只有導師一個,我跟你講的是實在話啊,很重要!而且,了解它的深義…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