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講記▪P38

  ..續本文上一頁的“我”,有這個東西嗎?注意聽,很重要,我談這個是很重要的,你們要聽懂啊!如果有一個不生不滅的可得,也叫實法,就不叫無生法忍了,一定要搞清楚!如果真有一個不生不滅的可得,那就是上帝,就是第一因,那就不叫緣起無自性,注意聽噢,很重要很重要!今天學般若的,如果這個不懂就是不懂般若唷!注意聽,大家都在說緣起、學緣起,但是卻不懂緣起;說般若、學般若,然而卻不懂般若!一定要注意,就在這裏,很重要啊!這個要是悟不得,那是沒有辦法真正解脫的,一定要明白!因爲離不開自性見麼!只要是有一點點的實有就是自性見噢!注意聽,自性見沒有破的人,哪一個能解脫?天下沒有這個道理,都是魔說,這一點要明白。所以,以爲有法可傳可得,那便落于魔道,而不是證于聖性了。這句話大家要劃起來,很重要,一定要明白!好!人的部分,從佛、四果羅漢、菩薩都舉出來證明他的內容,再來看從人到物。

  壬二 《嚴淨佛土》

  “須菩提!于意雲何?菩薩莊嚴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則非莊嚴,是名莊嚴”。“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诃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這是金剛經最重要的幾句話了,大家常常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話最重要啦!這就是在我們身心的修行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關鍵點。

  【得無生法忍的菩薩事業,有二:一、莊嚴佛土,二、成就衆生。有情的根性不一,有僅能得人天功德的,菩薩即以人天的世間福利去就他。有能得二乘果的,即以出世解脫去成就他。能發菩提心而成佛的,即以大乘的自利利他去成就他。世間是不平等的,醜惡的,痛苦的,如何化濁惡的世界爲清淨,轉苦痛的人生爲解脫,這是菩薩的唯一事業。】

  “嚴土熟生”就是莊嚴佛土、成就衆生。講到做菩薩,其實,就只有這兩個工作,離開這兩個工作還有什麼菩薩可做的啊?離開這兩個工作就沒有叫菩薩了。注意聽!就這麼簡單,要解釋菩薩就是這麼清楚啊!如果自私自利的就不叫菩薩了,不去成就衆生的也不是菩薩了。而且菩薩還要懂得衆生的根性,有的根性是人天乘的根性,他就用人天法,用人天的福利去成就他;有的根性就是二乘果的,他就用出世解脫的方法去成就他;但是,真正發菩薩大心的就用大乘的自利利他去成就他。這句話也很重要!不是每一個人都一樣,每一個人根性,過去所作的種種因緣條件確實是不同的,如果根性都一樣,佛陀就不用講八萬四千法門了,也不用講五乘共法,一乘就夠了,甚至一個方法就夠了,爲什麼要八萬四千法?因爲衆生的根性、因緣條件種種不同。我們講般若經,談到空義,有的就聽不進去了:“什麼都沒有,那不是不保險?我還是有個地方可去比較好,有個什麼依賴的比較安穩,有個人依靠比較好”。這是什麼?這是根性的問題,我們只是要提醒大家,根性真的是有差別。所以,我們不是說哪一個法好,哪一個法不好,因爲每一個法都在對治一種衆生的病,契合他的需要。所以,一些人說:“師父,你說念佛不好”。我說:“這是你講的,我從來沒有講念佛不好,念佛有念佛的奧妙,念佛是對治念佛根性衆生的。但是我今天講般若,講中道,是針對某一種根性的人,他會體會到的。如果沒有到這種根性,沒有這樣的福報,他聽不進去,也聽不懂!不但不懂,還會毀謗,這個就是根性的問題”。

  今天我所講的,要讓你們明白的,就是這樣。我常常說:你能幾年下來走這一條路而不離開,那真的很不簡單。爲什麼?你有那個條件嘛!我講的是真話。所以,我們也不會看不起每一個人,他是根性的關系,是個人的因緣。我們也說:好,很好,只要你學佛就好,到哪裏去都沒有關系。但是,對于根性成熟的,我們就要告訴他,不要停在那裏,還有更上一層的東西要學。一貫道好不好?從二個角度來看麼:世俗來講就是好的,比沒有修行的好,比那些亂作的、不守道德的、不持齋的、不行善的人,要好得太多了;但是,如果你說,它是唯一的、最好的,其它的都不對,那就失去了真正正見的法門,這樣就不好。執著在那邊,就抹殺了真正的目標與究竟的東西,這樣就不好了。

  所以,現在我要告訴你,念佛好不好?好!爲什麼好?因爲他比不念佛的人好,比不修行的人好,對不對?但是,如果我能念佛,我依賴、等待往生就滿足了,這樣對不對?這雖然好,但是不究竟,還有更好的。我們不否認它好,但不是了義,不是究竟。那麼,念佛是不是真的就不能究竟,就不是了義呢?不是的,是講的人講得不究竟,懂嗎?念佛的如果懂得實相念佛還是可以開悟解脫的。如果不說這些,很多人就會誤會我了,所以今天要講清楚。其實念佛法門,從持名到觀想、觀相、實相念佛,而真正實相念佛就要懂般若義噢,注意聽!沒有以般若爲導的,就沒有辦法了解什麼叫實相念佛。知道般若空義緣起正見的人,就能修念佛法門,得念佛叁味,悟入的是實相念佛。所以修般舟叁昧也是一樣,他在定中看到佛來給他摩頂,但是出定就沒有了,他悟到了:原來佛沒有來,我也沒有去,了解實法不可得,悟入空義。注意聽,這個是般舟叁味是念佛法中最高的法門,最後證入的是空無自性――般若的空義,這個才是真正懂得念佛的人。

  我現在完全不是在否認念佛法門,大家不要誤會了,以爲我是在反對什麼。對念佛法門不是真正的透,不是真正明白的人,都叫衆生只要念佛就好,而不講內容,沒有開示佛法的真正經義是什麼?因此只到化城,不到寶所,這個就叫不究竟,甚至最大的危機在于還說這個是唯一的、最好的,其它的都不好。請問:只有持名念佛是唯一的,其它都不好。那麼真正的般若好不好?也不好,那就不要學了。這樣佛法的正見還有沒有?我是反對這種人,反對這種對法不透的講法,不是反對念佛法門,一定要明白!念佛法門是佛法中八萬四千法中的一法,怎麼能不好?

  我常講,般若就是二道五菩提的過程,前面叫般若道,後面就是方便道,明心菩提以後才叫方便道。如果是在前面的般若道,前面就在開示念佛法門跟明心菩提以後的開示念佛法門一樣不一樣?不一樣!這樣知道意思嗎?我反對在前面的就以爲是的,那個不好;而懂得後面的開示的,就不會不好。這樣子知道意思嗎?所以,真正懂得般若空義,什麼法門都能修持的,我坦白跟你講,每一法門都能解脫。這樣大家就明白了,爲什麼六度要般若爲導?離開了般若,前五度就變成了人天福德;注意聽,加上般若就能夠解脫啊,就真正證入解脫道。這樣大家就明白了,這個般若有多重要了!所以今天聽這個般若法,人人就有機會啦,懂嗎?你修任何一個法門我都不反對;但是如果這個(般若)不懂,每一個法門都會執著,這個很重要,要明白啊!

  淨土不是一人所化成

  【濁惡世界的淨化,即莊嚴佛土,這以願力爲本。菩薩立大願,集合同行同願的道伴,實踐六度、四攝的善行去莊嚴他。有以爲一人成佛,世界即成爲清淨,這多少有點誤解的。菩薩在因中教化衆生,以佛法攝集同行同願者,同行菩薩行。結果,佛與所化衆生――主伴的功德,相攝相資,完成國土的圓滿莊嚴。同行同願的菩薩,同住于莊嚴的國土中。同中有不同,唯佛能究竟清淨、圓滿、自在。沒有衆會莊嚴的佛土,不過是思辯的戲論。】

  這個就很重要啊!這個世界如果沒有衆生,沒有這個國土,沒有這樣相資相成,佛在這裏能不能成佛?不能啊!注意聽!有了國土,有了衆生,才能在這裏成佛,別的地方不能成佛,因爲沒有衆生就不能成佛,一定要明白,是相資相緣的。所以緣起法,它會點出一切法的實在性、內容性。不能說,一個人成佛了,全世界都沒有問題了,如果是這樣,釋迦牟尼成佛了,我們爲什麼今天還在沈淪?所以,導師講:以爲一人成佛,世界即成清淨,那是多少有點誤解。這個世界要成爲淨土,大家只有共願共行,一起淨化,我們每一個人都淨化了,世界才能成爲淨土,要搞清啊!所以,沒有一個發大願就能夠成就一切衆生的,衆生都沒有成就以前,我們能真正的自在嗎?能在清淨的佛土裏嗎?這個就很重要啊,不是一個人成就一個淨土來度大家,懂這個意思嗎?是大家一起來把它圓滿的成就才能成爲淨土,注意聽!淨土不是一個人化出來的,這樣知道意思嗎?大家一起共願共行來淨化它,這才成爲淨土。這個理路我爲什麼要講?很重要啊!要搞清楚啊!要知道啊!談到所謂的莊嚴佛土,成就衆生,不要以爲一個人成佛,世界就清淨了,這一方面是有誤解的。

  【如來以莊嚴國土問須菩提:菩薩發心莊嚴佛土,究竟有佛土可莊嚴,有佛土的莊嚴嗎?須菩提本般若性空的正見,回答說:沒有真實的國土可莊嚴,也沒有真實的能莊嚴法。因爲,佛土與佛土的莊嚴,如幻如化,勝義谛中是非莊嚴的,不過隨順世俗,稱之爲莊嚴而已。《般若經》說無莊嚴爲莊嚴;《華嚴經》說普莊嚴,都是由于性空慧的徹悟法性,淨願善行所成。

  “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須菩提會這樣地回答佛陀,是因爲他已經徹悟了般若的性空,知道性空的“空”的正見,以這個立場來回答佛陀的。因爲法法緣起如幻如化,並沒有實性可得,所以,以性空慧徹悟法性的立場,來這樣的回答,並沒有實際的實有不變的實性可得。

  【國土――世界是緣起假名,所以能廣大莊嚴。沒有自性的世界,即沒有不變性,如遇穢惡的因緣,即成穢惡的世界;如造集清淨的因緣,即自然會有清淨的世界出現。】

  我們知道一切法無自性,它是無實性、無定性的,所以是隨緣而在變化,所謂的世界和國土,也是隨緣變化的,如果遇到汙穢的因緣,就成爲汙穢的世界;如果大家一起來集造清淨的因緣,就會有清淨的世界顯現。從這裏就知道,它沒有不變性,沒有永恒性…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