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講記▪P42

  ..續本文上一頁切萬法的緣起的特性,而不是在破除一切萬法的現象,一定要明白!當你明白這樣的一個體性的作用,你才不會執取在實有感。而不是叫你破除一切萬法,這一點一定要再叁聲明!在金剛經的後半部反而會顯示它的緣起的條件是必然的因果法則,正因爲空,才能産生如幻因果,是如幻的緣起。今天,我們在這樣的一個現象中,本身在如幻中卻不知道,以爲是真實的。其實就是因爲無自性,才能緣起!注意聽哦!如果有實性,它就不變。現在這裏一直在告訴我們:我們由于自性見、實有感而執取,如果不明白這個法的特質是這樣,就會一直在那邊執取,那麼貪瞋癡就不斷,就是在這個地方起顛倒,起執著的,也就是因爲這樣才生死不斷。所以到這裏一般人要是沒有一點基礎,有的會受不了。但是不要急,後面又會回到原來我們的現象界來,並不是什麼都沒有,慢慢會談到這個問題,不要驚疑,不要起恐怖感,它不是什麼都沒有,一定要明白。先破相,後顯性,然後才建立緣起如幻,一定要明白啊!

  庚二 化處非實

  “須菩提!於意雲何?叁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爲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前面破的還不夠,這裏還要繼續破。化處非實,什麼叫“化處”?佛陀所教化的這個世界;“非實”,佛陀所化導的這個世界,也是非實有的,只是讓你明白這個世界,也不是真實的。

  【說法,必有說法的地點,如祗樹給孤獨園。依聲聞佛教說:佛以叁千大千世界爲化土,即於此大千世界說法度衆生。大乘佛教,一佛所化的區域,就擴大得多了!本經密化聲聞,所以依大小共許的大千世界說。開示化處的性空,從二方面說:一、世界,二、微塵。我們現所住的世界,是由無數的微細物質集成的,世界爲一組合體。集成此世界的極微物質,名爲――極微的微塵。一般取相的聲聞學者,以世界爲組合的假有――也有說是實在的;而能集成世界的極微,都說是實有的。】

  佛陀的時候,這些聲聞學者有很多觀念不同:有一部分的學者,認爲這個世界是集成的假有,也有人認爲是實有的;因認爲世界由微塵來集合的,而都認爲這個微塵就是實有的。就象現在的科學,認爲一切的物質一定要由分子來組合,這個分子就是元素(元素就是原來的東西),他認爲這個元素就是實有的。

  【如現代科學界,也以爲此世界是由微細的物質組成的,一層層的分析,不論是分子、原子,或者是電子、量子,總之都認爲有某種實在物,爲此世界組合的原素。世俗的見解,由于自性見的無始迷惑,當然是這樣說的。但佛法,要從自性非有的本性空中,觀察這微塵與世界。

  現在的科學家一直在找最原來、最小的一個元素,到現在爲止還沒有完全地可以證明到,大概現在能知道的最小的叫誇克吧,但是誇克是不是真正最小最小的?因爲那用眼睛已經看出來了,其實這個東西,如果你認爲它是實有的,還是有問題。所以,緣起法哪一點很奧妙?說緣起是條件的組合。凡爲一法的因,也就是某一法其中的條件之一還是緣起的,這一點很重要哦!如果這一法的因不是緣起的,那就是原來的第一因!也就是上帝的意思哦。但是佛法沒有這個東西,注意聽!佛法講的就是沒有這個東西,所以,“此有故彼有”,不是本來就有一個東西來造成一切法的,這個觀念一定要明白哦!所以,凡爲一法的因,本身還是條件組合的,也就是說,它還是緣起的。那麼,緣起有緣起的條件,這個條件還是緣起的。注意唷,佛法的緣起論就建立在這個地方,絕對沒有一個第一因,懂嗎?如果有一個第一因,那就非緣起,非緣起的就叫自性。只要是緣起的,就沒有這個自性,所以,這個理論一定要明白。從這裏我們就建立起了一個很正確的觀念:緣起的非自性,自性的非緣起。佛陀說一切法是緣起的,那一切法有沒有自性?絕對沒有自性,一定要明白!佛法談論緣起的目的,這個內容一定要先明白。但是,這個觀念在我們佛弟子中都很少建立起來,不知道這個道理,所以會落在上帝、實有論,就在這個自性見裏面,就是這個原因。而佛法真正要破的就是自性見,偏偏我們現在連這個基本道理都不懂,反而執取在自性中來産生萬法,這個問題就大了

  【世俗的見解,由于自性見的無始迷惑,當然是這樣說的。但佛法,要從自性非有的本性空中,觀察這微塵與世界。】

  衆生從無始以來,總是實有感一直存在心中,總是覺得一定有一個什麼東西來組成世界的,一定有一個實有的東西來幻成一切假有的,這樣的觀念叫自性見,這是無始以來的迷惑。正是因爲無始以來的迷惑才會有這樣見解,才會這樣說嘛!但是,佛法要從自性非有的本性空中,也就是本來就無自性的空義中,來觀察微塵和世界,你才能明白真正什麼叫佛法,這才叫實相。而科學家的著眼點絕對不是在這個地方,他是先站在一定有一個極微的物質來産生一切物質的組合,起點就不一樣。那麼這個起點是根據什麼而有的呢?也是無始以來的自性見的迷妄。哲學家也是站在這個立場尋找第一因,所以最後爲什麼走入死胡同?沒有出路啊!因爲第一因本來就不可得。如果有一個第一因就解決問題了,但是什麼人能找到第一因?什麼人(上帝)能真正創造萬物呢?那都是不可得的。第一因就是上帝,這個是不可得的。所以哲學家到最後爲什麼走入死胡同?沒有答案。同樣的道理啊,現在的科學家,如果他沒有改變一個基本理念,他用這個方式一直去探討,他能夠找到一個什麼極微的東西嗎?也是找不到的。佛法爲什麼角度不同?我已經一直強調:佛法跟所有的外道宗教哪裏不同?佛法的特質在哪裏?佛法跟一切的哲學家哪裏不同?我一直強調這個地方,就在這裏,這樣知道嗎?我們是站在一個什麼樣的立場呢?緣起無自性的立場。與所有的宗教外道、科學家、哲學家的實有的立場,剛好是相反的。注意聽哦!所以,其它的宗教都是有神論,而佛法是無神論(這個神就是第一因、主宰、自性),佛法是否定這個的。而所有的宗教、哲學家、科學家都是站在這個立場上(有第一因)的,所以佛法跟一切的外道、哲學所不同的特質也在這裏,這一點一定要先把握!這一點不能把握,就不明白佛法的特質!佛法流傳到現在,很多也已經離開了這個基本的原則而在講了,這也就是我們今天要讓大家真正能明白的、要提示的重點!如果佛弟子不懂這個重點,不知道這個特質,那就不名爲佛弟子,也會落在自性中,在實有裏面,在自性見裏,跟外道一鼻孔出氣!導師爲了讓我們明白這一點,他所有的論著、論點、研究裏面都在闡揚這個重點。所以要研究佛法,研究導師的理論,必須先回到這一點來,只有從這個地方下手,你才找得到眉目,找得到一個方向和正確的理論。我講到這裏,大家要注意啊,注意這一點,你才能把握整個佛法的重點,才能把握導師他一生心血的結晶就在這一點上,一定要明白啊!

  【佛問須菩提:一佛所化的叁千大千世界內所有的微塵,算起來多不多?這是多得幾乎不可計算的。但佛說:這一切微塵,我說即非微塵,是名微塵。】

  即非微塵,就是表示微塵也無實性,由于這個緣起義,微塵還是緣起的、如幻的、非實的,也無自性,所以它只“是名”微塵,也是“非”微塵。我們把一切都否定了,連微塵都把它否定了,連集成世界的這個微塵也都否定了它的實有性,它的自性。

  【如古代印度的勝論師等,佛教的一分聲聞學者,都主張色法――物質有極微細的塵粒,即是不可再分析的個體;無論如何分析,終究有這最後的質素。】

  在過去的聲聞學者中有一部分(不是全部)的人有這樣的觀念,還有古印度時候的勝論師(外道的論師),都有這樣的一個看法:一切是虛假的假合,但是總有一個實有的東西來組合吧,這個“假必依實”的觀念就從原始到現在都一直有。這個地方我們就要很注意了。

  【大乘佛教,不但中觀師說微塵即非微塵,就是唯識學者也說沒有實在微塵可得的。世間的微塵,依唯識者說:是心識變現的(心識變現的就沒有實在的微塵自性可得),是由內心的色種子,變現這似乎外在的色法,而實不是離心而有自相的。】

  學唯識的人都知道,一切法都是我們心靈的幻現,是因爲內在有一個色塵種子在起作用,唯識學是這樣的一個講法,所以所謂的微塵,也不是真有微塵,只是心的幻現而已。

  【中觀者說:一切法是因緣和合生的,緣生的諸法中,雖有顯現爲色法的形態,而且是有粗有細的。不論爲粗爲細的,都是無常、無我而自性空寂的(唯識與中觀一樣,都不承認有實在微塵的存在)。如執有究極實體的極微,或不可分析、不可變異、不待他緣的極微,那是根本不可得的。】

  沒有這樣一個東西可以得到的,我們以前還不知道有誇克,所以當時認爲原子是最小,後來又發展到認識中子爲最小,中子做成了中子彈,爆炸時力量非常強,殺傷力非常大,作用非常恐怖,那我請問你:中子彈爆炸時,中子還存在不存在?那是不是不變的東西?不可能不變的。它還是會變化的,不可能永恒存在,極微的東西永恒存在是不可能的。

  【自性雖不可得,而緣起假名的色法,不但是有的,有粗有細的,而且還有相對的緣起外在性。所以,不但不是心的産物,而且心識的現起,還不能離色法而存在!當然,也不會說心是色法而産生的。所以,如聽說微塵非微塵,即以爲是緣起色法的否定,這才誤會了!微塵也是緣起的“是名微塵”呢!】

  這裏就是在成立一切法,雖然它無實性,但是緣起的幻相還是有粗有細,還是很明顯的,還是可以看出一切法的外相,看到外在的樣子。所以,不但不是心的産物,而且心識的現起,還不能離色法而存在!一邊在讓我們明白無自性的道理,一邊在破唯心論。一切法是唯心的顯現,那個說法是不…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