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講記▪P47

  ..續本文上一頁怕流轉還滅無從安立,爲什麼講這樣一句話?我們學佛的很多部派、大的體系裏面,爲了要建立流轉生死與還滅的這個內容,所以要建立一個阿賴耶識,或者建立一個自性清淨心、如來藏我。爲什麼要建立這個?沒有建立這個,他怕不能成立輪回生死,流轉畢竟空就不能立福罪,也不能成立報應。從這個就了解到他對空義不了解,對畢竟空的深義不了解,他以爲畢竟空就什麼都沒有。如果什麼都沒有,這才不能成立福罪,不能成立因果報應。這是對空義不了解那,真正了解畢竟空的空義的人就不會有這樣的觀念。其實,真正畢竟空才能成立因果,注意聽哦!才能成立一切的相續相哦!

  《成唯識論》說:“若一切法皆非實有,菩薩不應爲捨生死,精勤修集菩提資糧”!他以爲畢竟空就是一切法都非實有了,那麼菩薩還要捨生死幹什麼?還要精勤的修行一切菩提資糧幹什麼?他也是把畢竟空解釋成好象什麼都沒有,從這二句話我們可以了解了,唯識的立場跟如來藏的自性清淨心的思想,都源於對畢竟空義的沒有深切的了解。如果對空義的畢竟空深切的了解,就不會有這個矛盾,而需要建立一個什麼自性清淨心、如來藏,或者是所謂的阿賴耶識才能輪回生死,根本不需要這樣子的。所以這一點就要明白,大乘叁系裏面的叁系思想在這裏已經抉擇出來了。中觀的畢竟空被誤解了,沒有深切的了解空義,反而認爲畢竟空是什麼都沒有。這是根本不懂中觀的深義,畢竟空哪裏是講什麼都沒有?!只是講無實性,無自性,這個跟什麼都沒有是不一樣的,一定要明白!

  【這唯有能於畢竟空中,成立無自性的如幻因果,心無所著,才能不落懷疑,不生邪見,不驚不怖不畏,這真可說是火裏青蓮!信解如此不易,可見般若的究竟第一,所以說:如來說第一波羅蜜。然而,第一波羅蜜,即是無可取、無可說,也即是第一不可得。唯其離相不可得,所以爲諸法的究極本性,爲萬行的宗導,而被十方諸佛贊歎爲第一波羅蜜。】

  注意聽啊,這裏很重要!真正懂得空義,唯有能於畢竟空中才能成立無自性的如幻因果。今天佛法講的因果是講緣起呀,緣起就是無自性,無自性就是如幻非實,因爲只有這樣才能成立一切的因果。所以,佛家講的因果叫做如幻因果――緣起無自性的因果,不是實有自性的因果。我請問你:如果實有自性的因果能夠産生變化嗎?就不能變了。所以,注意聽哦!一般社會上也講因果,但是外道的因果跟佛家講的因果絕對不一樣哦,佛家的因果是無自性的如幻因緣,如幻因果,這因果還是無實性的;但是外道的因果是有自性的,也就是定命論:過去如何如何,現在一定如何如何,未來一定如何如何,好象是公式定律,決定了就不能變化的,那個叫做宿命論。

  但是佛法的因果不是宿命論,是緣起論,隨著我們現在的條件變化,因果會變化,不是固定的。爲什麼?因爲無自性故!無自性才會隨著因緣條件而組合變化,如果有自性他就不變了,不變哪裏能成爲因果?所以有自性的實因實果都不可得。如果你們研究中論的話,就可以看到裏面在破實有因果,因也破,果也破,自生、他生、無因生都不能成立,那個不是在破緣起的因果,而是在破實有自性的因果,這一點一定要明白!所以,只要落入實有自性,因果就不能成立,所以,今天佛法講因果,只有在畢竟空中,只有在無自性的如幻因緣中,才能成爲因果,注意聽哦!因爲這樣子,知道一切法的如幻因果,也才能心無所著,對這個法不懷疑了,就不會生出邪見、倒見了,如果能夠這樣,才能真正的不驚不怖不畏,不然,如何能不驚不怖不畏?因爲在畢竟空中了解因果如幻,心就不會執著在萬法,就不會落入實有的邪見,清楚明白了就不驚不怖不畏,這個就好比 “火裏青蓮”,那樣的很難得,火裏要出青蓮哪,想想看,多難!就知道這個般若真難哪!成就般若非常難,所以才說它第一。

  我們在實有感裏面,落在實有自性的那個我執、我見裏面,與我見相應的,大家很歡喜,也很容易接受。破我執的就很難接受,所以叫做火裏青蓮,要信解是如此的不容易呀!跟我們的傳統、習性、妄執剛好是相反的,我們難以了解的就是在這裏。所以現在只要提到緣起的空無自性,不要講外道了,連我們佛教內的很多不同的宗派,都不能接受,馬上會反駁的。他們反駁的第一個觀點就是:如果一切法都不實,那你要修行成佛幹什麼?那誰來受報?誰得解脫?非得有一個“誰”得解脫,“誰”受報,就是非要有實有的一個人來受報不可,一定要實有的一個什麼東西來解脫才對。從這樣的一個反應就可以看出來了,他的實有感有多深?只要你講非實有,他就受不了:“那這樣,我們修行不是白修了嗎”?他不知道,他這樣的說法根本就是斷滅,不能解脫,根本自己沒有發覺這個問題,反而理直氣壯的:“如果一切法都無自性,都無我,那我們何必修行”?馬上就來一個這樣的否定。從這句話我們就可以看出:那個人的自性見之深,這種實有感之深,那是沒有辦法談論的!

  所以要了解空義很難。他們認爲是什麼都沒有,其實真正的畢竟空義不是什麼沒有,畢竟空才能成立因緣果報的如幻的因果。要信解這個是這樣的難,因此般若是究竟第一,最難、最究竟、最第一的就是這個般若大法。如來說第一波羅蜜,是因爲它很難,所以才說它是第一波羅蜜,是最難得的一種解脫之法。說“第一波羅蜜”,怕衆生又執著在實有的第一波羅蜜裏面,馬上又破:第一波羅蜜即是無可取、無可說,也即是第一不可得,波羅蜜也不可得。馬上又破,不要執著在實有的第一波羅蜜裏面。唯其離相不可得,所以爲諸法的究極本性,爲萬行的宗導,而被十方諸佛贊歎爲第一波羅蜜。如果有一個第一波羅蜜可得,那這個第一波羅蜜又出問題了。所以,當我們說第一波羅蜜時,也只是假名爲第一波羅蜜,因爲它希有難得,真的非常難了解,很深細的,你今天能明白真是非常希有,說你是第一,但是這個說你第一也只是假名,但是衆生如果執著了,以爲又有真實的第一波羅蜜,所以馬上隨說隨破,告訴你:第一波羅蜜,如來說非第一波羅蜜,就是沒有第一波羅蜜的實性,馬上又破掉了。了解沒有一個實有的第一波羅蜜,你就不會執著在實有,離開了這樣的實有的自性,你就能夠真正地名爲第一波羅蜜,所以這個波羅蜜只是假名施設,是名第一波羅蜜。

  真正的般若裏面,爲了解釋而産生的名言,也只是假名施設,不要又把這個名言落入一個實有的什麼東西裏面去。所以,這一點很重要哦!我們說自性不可得,名爲無自性,你又落在一個“無自性”,無自性也是假名,注意聽哦,不要有一個真正無自性的東西唷!假名施設的名言都無實義,只是爲了要讓你明白而已,只要那分明白就好,而不要執著在一切名相上。所以,說到“佛”,也不要認爲有一個實在的、不動、不變的佛,佛也是什麼?覺悟的衆生就是佛!他只是假名爲佛!知道了這個,我們就不會亂拜、亂求了。注意聽哦!我講這個很重要!所以一定要明白哦!這個般若的法,層層深入,一一性相,明明白白由淺到深,從佛到菩薩,到山河大地,到四果,到法相,連講法的“法”本身都還是無實性,注意聽哦!這樣一層一層的深入,一層一層的破,破到畢竟空的程度,而真正悟入諸法空寂,這才是真正的體會到法性。所以說,這個金剛經其實非常重要!但是,注意哦!金剛經在我們中國有幾百家的解說,最普遍的有《金剛經五十叁注》,裏面集取了中國大乘五十叁家的思想解釋,我告訴你:沒有幾家是講對的,注意聽哦!因爲他們都沒有破除我執、自性見,還是在自性見中說法的,那個都不懂得般若深義。所以,爲什麼要用導師的這個解釋來上課?你們就明白了,真正深得般若深義的很少,從中國曆代以來到現在,不多。我們今天能聽到導師的這個解釋,真的是希有難得啊!

  上次,有位同修問一個問題,他的問題與這個法義的關系很重要!我提出來談一談,大家對這個法才會更深一步地明白,這樣的舉例會使大家更懂。那次他就問:“如果一切空,那麼誰成佛”?爲什麼要提出這個問題來講一下?因爲將來你們跟別人談這個事,人家第一句反駁就是這一句話,一定會跟你問這句話:那你講一切都無實性,都空了,都沒有,那修行要幹什麼?誰來成佛?誰來得佛的果報?一句話馬上就打回來,那你就受不了了,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他們覺得非要一個“有”不可,非要一個去成佛的,非要一個去受報的不可,一定會産生這樣的事,所以畢竟空的難解就在這裏。

  唯有自性空,方能成立如幻因果

  現在我們把這個事重新提出來,讓大家更明白。從般若的角度來說:“佛”,是覺。佛者,覺也。如果一般觀念,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他成就了,得到了佛的一個果位,這樣就是在實有感裏面。這二個觀念和角度哪裏不同?現在來看:佛,覺者,那麼他覺悟的是什麼?覺悟的是無我、無自性嘛!覺悟一切法的緣起非實麼!這個覺,就是“破”,破了實有感,破除了自性、上帝、我執,才名爲覺嘛!好,如果說佛,他覺悟、解脫了,成爲一個佛果,如果有一個真正成爲佛果的,那是什麼東西?注意聽哦!我們要在這個地方去體會一下:如果有一個實有的佛果可得(佛是果報),一個實有的受報者,這個都是在什麼觀念裏面?這個一定要明白,這個就不叫“佛”了,在實有感裏面麼,注意聽哦,根本沒有覺悟嘛!所以,當一個人說:“那如果沒有一個修行的實體,沒有一個實在的佛果的話,誰來修行?誰來得受用?誰來受報?誰來成佛”?這個就已經表現他的觀念是在實有感裏面,懂不懂?就已經落入這樣的一個觀念裏面去了,一聽就知道了。如果是這樣的人,他有沒有真正體會到實相、無生、自性空寂?沒有啊!所以,經上也講:阿羅漢不會說我得阿羅漢果,沒有這種感覺;初果也不會說我是須陀洹…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