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怕流转还灭无从安立,为什么讲这样一句话?我们学佛的很多部派、大的体系里面,为了要建立流转生死与还灭的这个内容,所以要建立一个阿赖耶识,或者建立一个自性清净心、如来藏我。为什么要建立这个?没有建立这个,他怕不能成立轮回生死,流转毕竟空就不能立福罪,也不能成立报应。从这个就了解到他对空义不了解,对毕竟空的深义不了解,他以为毕竟空就什么都没有。如果什么都没有,这才不能成立福罪,不能成立因果报应。这是对空义不了解那,真正了解毕竟空的空义的人就不会有这样的观念。其实,真正毕竟空才能成立因果,注意听哦!才能成立一切的相续相哦!
《成唯识论》说:“若一切法皆非实有,菩萨不应为捨生死,精勤修集菩提资粮”!他以为毕竟空就是一切法都非实有了,那么菩萨还要捨生死干什么?还要精勤的修行一切菩提资粮干什么?他也是把毕竟空解释成好象什么都没有,从这二句话我们可以了解了,唯识的立场跟如来藏的自性清净心的思想,都源於对毕竟空义的没有深切的了解。如果对空义的毕竟空深切的了解,就不会有这个矛盾,而需要建立一个什么自性清净心、如来藏,或者是所谓的阿赖耶识才能轮回生死,根本不需要这样子的。所以这一点就要明白,大乘三系里面的三系思想在这里已经抉择出来了。中观的毕竟空被误解了,没有深切的了解空义,反而认为毕竟空是什么都没有。这是根本不懂中观的深义,毕竟空哪里是讲什么都没有?!只是讲无实性,无自性,这个跟什么都没有是不一样的,一定要明白!
【这唯有能於毕竟空中,成立无自性的如幻因果,心无所著,才能不落怀疑,不生邪见,不惊不怖不畏,这真可说是火里青莲!信解如此不易,可见般若的究竟第一,所以说:如来说第一波罗蜜。然而,第一波罗蜜,即是无可取、无可说,也即是第一不可得。唯其离相不可得,所以为诸法的究极本性,为万行的宗导,而被十方诸佛赞叹为第一波罗蜜。】
注意听啊,这里很重要!真正懂得空义,唯有能於毕竟空中才能成立无自性的如幻因果。今天佛法讲的因果是讲缘起呀,缘起就是无自性,无自性就是如幻非实,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成立一切的因果。所以,佛家讲的因果叫做如幻因果――缘起无自性的因果,不是实有自性的因果。我请问你:如果实有自性的因果能够产生变化吗?就不能变了。所以,注意听哦!一般社会上也讲因果,但是外道的因果跟佛家讲的因果绝对不一样哦,佛家的因果是无自性的如幻因缘,如幻因果,这因果还是无实性的;但是外道的因果是有自性的,也就是定命论:过去如何如何,现在一定如何如何,未来一定如何如何,好象是公式定律,决定了就不能变化的,那个叫做宿命论。
但是佛法的因果不是宿命论,是缘起论,随着我们现在的条件变化,因果会变化,不是固定的。为什么?因为无自性故!无自性才会随着因缘条件而组合变化,如果有自性他就不变了,不变哪里能成为因果?所以有自性的实因实果都不可得。如果你们研究中论的话,就可以看到里面在破实有因果,因也破,果也破,自生、他生、无因生都不能成立,那个不是在破缘起的因果,而是在破实有自性的因果,这一点一定要明白!所以,只要落入实有自性,因果就不能成立,所以,今天佛法讲因果,只有在毕竟空中,只有在无自性的如幻因缘中,才能成为因果,注意听哦!因为这样子,知道一切法的如幻因果,也才能心无所著,对这个法不怀疑了,就不会生出邪见、倒见了,如果能够这样,才能真正的不惊不怖不畏,不然,如何能不惊不怖不畏?因为在毕竟空中了解因果如幻,心就不会执著在万法,就不会落入实有的邪见,清楚明白了就不惊不怖不畏,这个就好比 “火里青莲”,那样的很难得,火里要出青莲哪,想想看,多难!就知道这个般若真难哪!成就般若非常难,所以才说它第一。
我们在实有感里面,落在实有自性的那个我执、我见里面,与我见相应的,大家很欢喜,也很容易接受。破我执的就很难接受,所以叫做火里青莲,要信解是如此的不容易呀!跟我们的传统、习性、妄执刚好是相反的,我们难以了解的就是在这里。所以现在只要提到缘起的空无自性,不要讲外道了,连我们佛教内的很多不同的宗派,都不能接受,马上会反驳的。他们反驳的第一个观点就是:如果一切法都不实,那你要修行成佛干什么?那谁来受报?谁得解脱?非得有一个“谁”得解脱,“谁”受报,就是非要有实有的一个人来受报不可,一定要实有的一个什么东西来解脱才对。从这样的一个反应就可以看出来了,他的实有感有多深?只要你讲非实有,他就受不了:“那这样,我们修行不是白修了吗”?他不知道,他这样的说法根本就是断灭,不能解脱,根本自己没有发觉这个问题,反而理直气壮的:“如果一切法都无自性,都无我,那我们何必修行”?马上就来一个这样的否定。从这句话我们就可以看出:那个人的自性见之深,这种实有感之深,那是没有办法谈论的!
所以要了解空义很难。他们认为是什么都没有,其实真正的毕竟空义不是什么没有,毕竟空才能成立因缘果报的如幻的因果。要信解这个是这样的难,因此般若是究竟第一,最难、最究竟、最第一的就是这个般若大法。如来说第一波罗蜜,是因为它很难,所以才说它是第一波罗蜜,是最难得的一种解脱之法。说“第一波罗蜜”,怕众生又执著在实有的第一波罗蜜里面,马上又破:第一波罗蜜即是无可取、无可说,也即是第一不可得,波罗蜜也不可得。马上又破,不要执著在实有的第一波罗蜜里面。唯其离相不可得,所以为诸法的究极本性,为万行的宗导,而被十方诸佛赞叹为第一波罗蜜。如果有一个第一波罗蜜可得,那这个第一波罗蜜又出问题了。所以,当我们说第一波罗蜜时,也只是假名为第一波罗蜜,因为它希有难得,真的非常难了解,很深细的,你今天能明白真是非常希有,说你是第一,但是这个说你第一也只是假名,但是众生如果执著了,以为又有真实的第一波罗蜜,所以马上随说随破,告诉你:第一波罗蜜,如来说非第一波罗蜜,就是没有第一波罗蜜的实性,马上又破掉了。了解没有一个实有的第一波罗蜜,你就不会执著在实有,离开了这样的实有的自性,你就能够真正地名为第一波罗蜜,所以这个波罗蜜只是假名施设,是名第一波罗蜜。
真正的般若里面,为了解释而产生的名言,也只是假名施设,不要又把这个名言落入一个实有的什么东西里面去。所以,这一点很重要哦!我们说自性不可得,名为无自性,你又落在一个“无自性”,无自性也是假名,注意听哦,不要有一个真正无自性的东西唷!假名施设的名言都无实义,只是为了要让你明白而已,只要那分明白就好,而不要执著在一切名相上。所以,说到“佛”,也不要认为有一个实在的、不动、不变的佛,佛也是什么?觉悟的众生就是佛!他只是假名为佛!知道了这个,我们就不会乱拜、乱求了。注意听哦!我讲这个很重要!所以一定要明白哦!这个般若的法,层层深入,一一性相,明明白白由浅到深,从佛到菩萨,到山河大地,到四果,到法相,连讲法的“法”本身都还是无实性,注意听哦!这样一层一层的深入,一层一层的破,破到毕竟空的程度,而真正悟入诸法空寂,这才是真正的体会到法性。所以说,这个金刚经其实非常重要!但是,注意哦!金刚经在我们中国有几百家的解说,最普遍的有《金刚经五十三注》,里面集取了中国大乘五十三家的思想解释,我告诉你:没有几家是讲对的,注意听哦!因为他们都没有破除我执、自性见,还是在自性见中说法的,那个都不懂得般若深义。所以,为什么要用导师的这个解释来上课?你们就明白了,真正深得般若深义的很少,从中国历代以来到现在,不多。我们今天能听到导师的这个解释,真的是希有难得啊!
上次,有位同修问一个问题,他的问题与这个法义的关系很重要!我提出来谈一谈,大家对这个法才会更深一步地明白,这样的举例会使大家更懂。那次他就问:“如果一切空,那么谁成佛”?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来讲一下?因为将来你们跟别人谈这个事,人家第一句反驳就是这一句话,一定会跟你问这句话:那你讲一切都无实性,都空了,都没有,那修行要干什么?谁来成佛?谁来得佛的果报?一句话马上就打回来,那你就受不了了,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们觉得非要一个“有”不可,非要一个去成佛的,非要一个去受报的不可,一定会产生这样的事,所以毕竟空的难解就在这里。
唯有自性空,方能成立如幻因果
现在我们把这个事重新提出来,让大家更明白。从般若的角度来说:“佛”,是觉。佛者,觉也。如果一般观念,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他成就了,得到了佛的一个果位,这样就是在实有感里面。这二个观念和角度哪里不同?现在来看:佛,觉者,那么他觉悟的是什么?觉悟的是无我、无自性嘛!觉悟一切法的缘起非实么!这个觉,就是“破”,破了实有感,破除了自性、上帝、我执,才名为觉嘛!好,如果说佛,他觉悟、解脱了,成为一个佛果,如果有一个真正成为佛果的,那是什么东西?注意听哦!我们要在这个地方去体会一下:如果有一个实有的佛果可得(佛是果报),一个实有的受报者,这个都是在什么观念里面?这个一定要明白,这个就不叫“佛”了,在实有感里面么,注意听哦,根本没有觉悟嘛!所以,当一个人说:“那如果没有一个修行的实体,没有一个实在的佛果的话,谁来修行?谁来得受用?谁来受报?谁来成佛”?这个就已经表现他的观念是在实有感里面,懂不懂?就已经落入这样的一个观念里面去了,一听就知道了。如果是这样的人,他有没有真正体会到实相、无生、自性空寂?没有啊!所以,经上也讲:阿罗汉不会说我得阿罗汉果,没有这种感觉;初果也不会说我是须陀洹…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