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记▪P48

  ..续本文上一页,须陀洹是不入流,就是不落色、声、香、味、触、法,就是不会再被外境的六尘污染、颠倒、取著了,这才叫须陀洹;同样的道理,佛,就是不执著这些了,觉悟了,解脱了,才叫佛而已!你今天把他当作一种果位,一种位置,一种什么特殊的国度,在那边享福自在,那边好象是一种权威,这样叫懂得佛法吗?他能体会法的真理吗?都没有。所以,你们要注意听哦!

  这是我以前也请教过很多大德,目前这里最大最大的大德我请问过好几个,我都会问这个事呀,因为当时我对这个空义不太了解啊,当时,我就请教:导师讲这个自性空,毕竟空,无自性空,一切法非实,到底与我们讲的这个自性有什么不同?照导师讲的与我们说的是有矛盾了,到底是怎样的?那些大德回答我的,差不多都是这样的话:“如果一切都空,都非实,那你修行要干什么?那谁来成佛?谁来受报解脱”?我想:对呀,你讲得对呀!当时我觉得他讲的是对的呀,总要有一个解脱者,有一个受报者,去得到什么好处,不然,我没有得到好处,我去修行干什么?因我修行解脱了,就得到某一个好处么,有一个位置让我坐。

  一般人也是这样:我修善有几功,有几果,然后我死了,玉皇大帝封我为土地、福德正神、城隍、大帝等,好象说,我死了总要一官半职吧。我请问你,这样的观念是不是深植在我们普遍的民间一般的信仰里面?所以,注意听哦,什么叫外道的邪见?什么叫佛法的缘起正见?在这个地方要分别清楚哦!缘起的正见,讲的是缘起无自性、无我,没有一个实性可得的,佛法的根本就在这里,如果连佛法的这一根本点都抹煞了,连这一根本也不懂,那我请问你:他谈的是佛法吗?名为佛法,实非佛法,一定要注意哦!一定要懂哦!这里很重要!将来你们跟人家谈空义,人家说:那什么都空,谁来受报?谁来成佛?那我们修持要干什么?总是要有一个受用者。你就知道这个是我执深重,难以言喻呀,知道这个意思吗?就是这样。所以你们要注意哦,今天要让人家明白这个缘起空义是多难!有的人听师父的课三,四年下来还搞不大清楚!

  当时有人要我来讲金刚经,我想:金刚经是很好啊,我觉得因缘成熟应该可以讲了,因为有的上课已经二三年了,这时候来讲金刚经就可以了解它真正的深义,不会落在自性见我执中了。没有讲缘起以前的讲金刚经,怎么讲都会有一个“我”,只是那个我比较清净而已――清净的我、智慧的我,那个还是我啊!注意哦,我们讲的般若空义是无我的,一定要明白哦!所以,有人说:“如果无我,那我们修行要干什么”?我告诉你:真正知道无我、体证无我的人,后面那个事都没有了,真正体会证入无我的人,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哪里还有来生的事?还有来生的事,就是还有我啦!这样知道意思吗?还有来生好不好,我将来好不好,有得有失有求的那种心,那个都在有“我”里面啊!真正证入无我的人所有事都解决了,没有一点迷惑,所以才能够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已经没有这个事了,那还会说我来生要受什么果、得什么福报吗?因为“我”本来就虚妄不可得,还求这个干什么?求果报,求好处,求过得好一点,有得的那个心,就是众生的妄取、颠倒执取啊,哪里是实相?悟入实相的人根本就没有这个事!

  般若经里面的《心经》就说:“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生不灭”,可是我们偏偏要生灭,要清净污垢,要有增有减(增减就是得失),我们都在搞那个,告诉你:真正体证无我解脱了,哪里还有生灭的事?!没有生灭的事,也没有清净和污垢的事,也没有增减的事,没有来生与现在的事,没有这些事了,所以这才是真正根本的事,根本的解决了,所有事就都解决了。为什么我们不知道这个是根本事呢?因为我们从来没有证入过,没有体会过。所以你就用想的:那个有“我”是怎样的,没有“我”是怎样的,那没有我是怎么可以?我告诉你,唯一的办法是:你先不要怀疑,先把它证入,真正体证无我,那么后面的事都解决了,再也没有那些事了,到时候你就知道,这个没有骗人。如果你们今天不愿去体会,不愿去实践,不愿去证入,你怎么想,怎么讨论,什么“有我”以及“无我”都是戏论,因为你没有办法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解脱,什么是诸法空寂,不懂什么叫涅槃,根本就没有体证,那么这样的讨论有没有用?“戏论”!没有用!所以,唯一的办法,好好用心,体证看看,当你真正证入的时候,忽然间就明白了,狂心顿歇,再也没有事了,就知道诸佛没有骗我们!一定要明白,很重要啊!

  菩萨的无生法忍即六般若波罗蜜的完成

  辛一 劝行 壬二 忍辱离相劝

  “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受者相。应生瞋恨。须菩提!又念过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则非众生”。

  大乘佛法的六度万行,第一个是布施,第二个就是忍辱,前面已经讲过布施了,现在以忍辱来让我们去了解。佛法讲的忍辱,我们不要误解它,要真正知道忍辱的内涵,什么叫忍辱?一般人说,你碰到什么坏的不如意的事情,你要忍耐忍耐,把这个忍耐当作忍辱,其实不是这样子。

  【法门那样深,净信者的功德那样大!所以佛告须菩提:学佛法者,应以此经所说而发心修行。大乘般若波罗密,不偏於理证,而是於施、戒、忍等相应,表现般若大用的。本经以大悲利他的菩提心为本,所以上文偏说布施,而此处又特别赞叹忍辱。】

  这里很重要!因为我们要发菩提心啊!这是修行的正确的因,将来才有正确的果。这个发菩提心也要与真正的般若相应,才是真正的发菩提心哪!所以,这里很重要!真正的发菩提心不偏於理证,不是只有在理论上证明、明白而已,要跟行(布施、持戒、忍辱)相应,才能表现出般若的妙用。一般人都以为:我懂了,我体会很深了。但是在行为中施、戒、忍都没有成就,这样的自以为是,自以为自己可以了,那是没有用的。真正的体会与妙用是展现在我们身心、生活啊!身心行为的表现,如果施戒忍都具足的话,才是真正的般若波罗蜜。这个“波罗蜜”是已经成就了的意思,如果只有理证,那只有般若,就是一般的空慧思想而已;当然,如果没有理(空慧)去相应,那也不叫波罗蜜,波罗蜜是已经到了、成就了,你做到了,这个才叫波罗蜜。所以,一定要施,戒,忍相应。为什么呢?因为金刚波罗蜜经,是以大悲利他的菩提心为本的。菩提心就是要有大悲心,有利益一切众生的心。注意哦,如果发菩提心,没有施戒忍(关怀众生),利他为主,而只是讲理论,谈得很高超,以为懂了很多,但是一点布施心也没有,一点慈悲心也没有,也不持戒,自己的行为也很放荡,对一切的东西又那么执取不舍,与众生又没有那种忍辱心,处处执著、相对,那个叫真正的般若吗?所以,一定要明白!真正的大乘菩提心是要以大悲利他相应的才是啊!上文偏说布施,而这里特别赞叹忍辱就是这个原因。

  【梵语羼提,即是忍。忍不但忍辱,还忍苦耐劳,忍可(即认透确定)事理。所以论说忍有三:忍受人事间的苦迫,叫生忍;忍受身心的劳苦病苦,以及风雨寒热等苦,叫法忍;忍可诸法无生性,叫无生忍,无生忍即般若慧。】

  这个忍就是认透、确定,也就是肯定的意思,无生法忍的“忍”就是肯定、确定,不是一般忍耐的忍。这个忍有几个作用,一般解释是忍辱、忍苦耐劳,第二个解释就是认可、确定――认透、肯定、不疑。证入般若的无生法忍就是肯定了,确定了,证入了,那个叫无生法忍,所以,菩萨要到八地才证入无生法忍。前面的六度完成了,真正地做到不动,后面才叫无生法忍,那是肯定了,为什么?六度都完成了嘛!所以六度的六波罗蜜就是菩萨的六地,六波罗蜜都完成了,就变成七地了,菩萨的证入无生法忍是透过六波罗蜜的实践而完成的!

  什么叫忍可诸法无生性?你确认了一切法是无自性的,是无生的,本来就是无生嘛!哪里有实性呢?缘起法本来就讲无生嘛!肯定了这一点,认清了这一点,悟了这一点才叫无生忍哪!般若空慧就是无生忍。无生忍的人才是真正证入所谓般若空慧。

  【常人所不易忍的,即受人的欺虐等,所以经中多举忍辱为例。不论世间事或出世大事,在实行的过程中,身心的、自然的、人事的,都有种种的纠缠、困难。尤其是菩萨发大心,行广大难行,度无边众生,学无量佛法,艰苦是必然不免的。为众生而实行利济,众生或不知领受,或反而以怨报德,在这情形下,如不能安忍,那如何能度众生?所以为了度生,成佛大事,必须修大忍才能完成。忍是强毅不拔的意解力;菩萨修此忍力,即能不为一切外来或内在的恶环境,恶势力所屈伏。】

  这里就是要让我明白:你在人间要行菩萨道,如果没有得般若慧,要度尽众生,方证菩提就很难。不要讲度尽众生了,可能碰到一个你就会哀声叹气的,所以,惟有真正的体会般若空义,对一切法的无实性明白了,明白众生的颠倒也不是有实性的,你就不会执取了。只有透入真正的般若空慧,你才能在万法中自在。众生的颠倒,他批评你,以德抱怨 ,甚至毁谤你,甚至拖你的后腿,你都不会见怪。为什么?因为了解诸法实相,你就不会住在实有感里面。众生对你再怎样,你也知道他的因缘,他不是真实的这样,你就不会执著了,所以注意哦,真正忍辱的…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