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講記▪P52

  ..續本文上一頁照見五蘊皆空”也是在這個地方更能深刻地照見,才能離妄執而隨順實相。慢慢地跟實相相應了,就不會用我們的妄念、顛倒、我執去行、做了,慢慢地隨順實相,也是隨順般若的意思。

  大乘般若的特色,更重于成行,就是在行、實踐、利他!重要的是在這個地方。在一切的利他中,本經特重於利他爲先的布施。六度,第一個就是布施,布施其實已經涵蓋了六度以及戒定慧學,所以常常以布施來作比喻。這些,受持“金剛般若經”者應有深刻的認識!這個地方點出了重點,我們今天學般若法門,學金剛經這個法要,最要緊的就是體認這些重點。

  庚二 校德

  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則爲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複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複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爲人解說!

  【此第四番校德。先總括地說:將來如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受持、讀誦這般若妙典,那即是爲如來的大智慧眼,在一切時、一切處、一切事中,完全明確的知道、見到,能常爲如來所護持,他的功德是無量無邊的。爲了顯示功德的無量,舉喻校量。】

  前面講布施時候,也有很多的校量了。這裏的校量,是說聽了金剛經,如果能受持、讀誦、受持、書寫,這個功德就非常的廣大,爲什麼呢?前面已經校量好幾次了,這一次又提出來校量,重要的就是爲了顯示這部金剛經的般若妙慧是功德無量無邊的,因爲它能讓我們展開般若智慧而離執、解脫、成就佛果。這是最要緊的地方, 不是一般的財施而能比較的。再怎麼講,還是在講這個般若智慧的重要啊!跟前五度的比較是一樣的,般若跟前面的前五度的比較,就是讓你明白般若的重要。

  【中國分一天爲十二時,印度分爲六時,日叁時,夜叁時。白天的叁時:約十點鍾以前爲初日分,十點到下午二點爲中日分,二點鍾以後是後日分。假使有人,在每日叁時中,叁度以恒河沙數這麼多的身命,爲有情犧牲――布施;而不是一天二天,又經過無量百千億劫這麼久;這比上文所說的恒河沙等身命布施,功德更殊勝了!】

  前面講用生命布施那就不得了了,這裏每天叁時去用無量的生命去布施,還要經過無量百千萬劫,比前面的犧牲更大了。這樣還是比不上讀誦、書寫、受持這個般若經的功德。

  【喻有實喻假喻,這是假設的比較,總之形容功德的不可勝算罷了!然而,如另有人,聽聞這般若經典,能生信心,隨順般若而不違逆,那功德即勝過前人多多了!單是“信順”的功德即如此,何況進一步地書寫、受持、讀誦、爲他人演說呢!功德當然更大了!這樣的稱歎受持等功德,實因本經的功德殊勝,如下文所說。】

  這一本經確實有這樣的作用。我想,我們在座的也是一樣。如果我們聽了經,不能真正的明白這個法,不能信受,在身心不能體會到,沒有一點作用的話,那麼無話可說;如果你今天能聽出一點味道來,能産生真正的信心,知道這個法的奧妙,你只要能夠相信,然後還要去明白它,還要爲別人來解說,這樣的功德,在我們的身心所産生的功效,真的比你前面五度的布施還更大!如果我們注重的只是人間一般的那種布施,我們所得到的只是福報,那跟解脫是不相應的。但是如果我們聽得進去,明白般若法義的空慧,我們身心能夠真正的産生一點點作用的話,那跟前面的福報也是天壤之別!確實是這樣子, 的。象我們修行很久了的人,體會就會很深刻。一般人都在布施種福報、善根,而常常感歎不能受用,不能離苦解脫。那麼聽了這個法,如果真的一念心能明白,當下真的是可以不住的,真的可以離苦得樂,真的可以解脫的。其中的奧妙,只有體會的人才真的會很震撼,真的不是打妄語,這是實在的!

  這裏雖然是以校德的方式來讓我們明白它的重要!其實只要稍微有一點體驗的人都知道,這些都是實在話,這個般若的空慧太重要了!真的是太重要了!離開這個體會,即使你修行有多用功、多用心,要得到真正的受用很難。這個地方只有親身體會的人才知道確實是這樣的,沒有打妄語,所以,大家真的要用心哪!

  般若經是爲發最上乘者而說的

  已二 廣歎顯勝 庚一 正說 辛一 獨被大乘勝

  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爲發大乘者說,爲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爲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等人,則爲荷擔如來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爲人解說。

  這裏是要讓我們明白這個般若經不是爲一般的大衆說的,因爲它太不可思議了!爲什麼這樣的殊勝偉大和重要?爲什麼是關系到我們的解脫與能否真正成佛的一個重大因素?所以,這個金剛經其實是爲真正的發大乘者說的,發最上乘者說的(有時侯,每一本經都會談到這個事)。金剛經講到空義,講到無自性,一般人真的會聽不下去,他不能接受,心靈的承載力不夠,聽了會難過,承受不了,會害怕。所以,一旦能體會、能接受、能信受的人,他已經具備了能荷擔如來家業的這種力量。如果只是執著在衆生見,壽者見,一定會著相的,在這個經典上就沒有辦法受持了,因爲一般人總是執著在實有裏面,在有裏面的話他聽了會很歡喜,你告訴他,這些都是非實的,要了解它的空義,他是不能接受的。他以爲這樣就什麼都沒有了。就象我們一般講,如果講有“我”的話,他會很歡喜啊:“我們能夠到哪裏去享福,到哪裏一個世界,不生不滅,然後我們能夠得什麼好處”。那是大家都要的。但是告訴你“無我”,就不能接受,受不了:“沒有我了,還誰修行?沒有我了,我們不是什麼都斷滅了嘛”!就起了大恐怖,這就是樂小法者。他因爲執著在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一定會執著在這個地方;而般若剛好是要破這些,讓你離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剛好是相反的。所以,有人聽了會信受,有人聽了會恐懼,不敢承擔,就在這裏。

  佛陀以前在弘法時爲什麼也要講方便?當時的印度的外道就與跟佛陀說:你講什麼我們都非常喜歡,只有一點我們不能接受――無我。所以佛陀也方便說了:“是嗎?我這裏也有講我的,就是如來藏哦”。他也會方便,所以,是爲畏無我的衆生說方便的,那種聽說無我的,就不能承擔而害怕恐懼的,不願意來學習這個法,于是佛陀就方便說。但是這個般若經不是方便說,是直顯空義,直顯第一義谛,所以畏無我句的衆生還是不能接受的,所以才講:般若經爲發大乘者說,爲發最上乘者說。什麼是大乘、最上乘?只談第一義,直趣解脫道,能真正地入這個菩薩道的,這個才是真正爲最上乘者說。所以,聽這個經不恐懼,而能信受奉行的,那麼,這人等于已經具備了荷擔如來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的家業。

  【般若的功德,哪裏說得盡?若要略的說:本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的無邊功德。思是內心的計算,議是口頭的說明,稱量是衡度它的多少。凡是可思可議可稱可量,無論多少,總是有限的有邊的。般若與空相應,所以是不可思議稱量其邊際的。這樣大功德的妙法,如來不爲小乘行者說,爲發大乘心者說,爲發最上乘心者說。大是廣大義,最上是究竟無上無容義;形容法門的廣大無邊——含容大,至高無上——殊勝大。雖說爲二名,並無差別,同是形容菩薩乘——行果的殊勝。

  這是但爲菩薩說的妙法,所以如有人聽了能受持、讀誦、廣爲人說,這就是菩薩。就爲如來知見,而得不可思議的功德。這樣的人,即能荷擔如來的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擔是擔在肩上,荷是負在背上。意思說:能領受信解的人,對于無上正等菩提,就能擔當得起。如來證得無上菩提,爲了救度衆生;爲衆生種種教化,即是如來的廣大家財——弘法爲家務,利生爲事業。能信受轉化,即是能負起這度生重任,紹隆佛種!無上正等菩提,成爲佛的大智慧,大功德,大事業,大責任,如無人擔當起來,那就是斷佛種姓。如來所以爲發大乘者說,即希望他們能信解受持這個般若大法,立大志願,起大悲心,以無所得爲方便,負起度生的責任來!】

  這裏重點是要我們明白,說要成佛成菩薩,一般人都擔當不起,不敢;但是你對這個道理懂了,你就敢擔當了,做菩薩乃至于成佛你都敢擔當,因爲你已經明白了嘛!你肯定了,力量就來了,就在這裏。我們講荷擔如來家業,如果沒有人承擔的話,那佛法不是要斷了嗎?你敢去擔當,你就是紹隆佛種!那最要緊的就是你要能夠信解受持,能信受轉化,也能負起這個度生重任。佛陀在這裏鼓勵我們,要提起正見心,要能夠受持,要能承擔如來教化的這個事業。就是要我們明白這個重點。

  【本來,無上正等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衆生皆有此法寶藏分。但問題不但是願承當或肯承當,而是能夠承當。所以,發大乘心者,要能信解此甚深教授,從無我大悲中去承當,從利他無盡中去圓成!】

  其實說實在的,如果對般若的空義不能了解體會,沒有一點點的信受奉行去體會它的內容的話,坦白講:你即使要承當也都沒有辦法。所謂的能承當是在哪裏?至少你對這個般若的空義能有幾分明白,才真的聽得進去,也才會轉化成爲你內心的力量,不然又如何承當得起?這可不是隨便發發心就能夠承當的,現在很多人爲什麼不敢承當呢?不要講承當佛的事業了,對自己都不敢承當。告訴你,這一生好好用功也能成就,連這個都沒有人相信,不要說承當佛陀的家業了!今天能承當的就是般若的“空無我”慧啊!了解到一切法非實無我,你才能夠不染著,對自己的我執破了,你…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