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照见五蕴皆空”也是在这个地方更能深刻地照见,才能离妄执而随顺实相。慢慢地跟实相相应了,就不会用我们的妄念、颠倒、我执去行、做了,慢慢地随顺实相,也是随顺般若的意思。
大乘般若的特色,更重于成行,就是在行、实践、利他!重要的是在这个地方。在一切的利他中,本经特重於利他为先的布施。六度,第一个就是布施,布施其实已经涵盖了六度以及戒定慧学,所以常常以布施来作比喻。这些,受持“金刚般若经”者应有深刻的认识!这个地方点出了重点,我们今天学般若法门,学金刚经这个法要,最要紧的就是体认这些重点。
庚二 校德
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此第四番校德。先总括地说:将来如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受持、读诵这般若妙典,那即是为如来的大智慧眼,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事中,完全明确的知道、见到,能常为如来所护持,他的功德是无量无边的。为了显示功德的无量,举喻校量。】
前面讲布施时候,也有很多的校量了。这里的校量,是说听了金刚经,如果能受持、读诵、受持、书写,这个功德就非常的广大,为什么呢?前面已经校量好几次了,这一次又提出来校量,重要的就是为了显示这部金刚经的般若妙慧是功德无量无边的,因为它能让我们展开般若智慧而离执、解脱、成就佛果。这是最要紧的地方, 不是一般的财施而能比较的。再怎么讲,还是在讲这个般若智慧的重要啊!跟前五度的比较是一样的,般若跟前面的前五度的比较,就是让你明白般若的重要。
【中国分一天为十二时,印度分为六时,日三时,夜三时。白天的三时:约十点钟以前为初日分,十点到下午二点为中日分,二点钟以后是后日分。假使有人,在每日三时中,三度以恒河沙数这么多的身命,为有情牺牲――布施;而不是一天二天,又经过无量百千亿劫这么久;这比上文所说的恒河沙等身命布施,功德更殊胜了!】
前面讲用生命布施那就不得了了,这里每天三时去用无量的生命去布施,还要经过无量百千万劫,比前面的牺牲更大了。这样还是比不上读诵、书写、受持这个般若经的功德。
【喻有实喻假喻,这是假设的比较,总之形容功德的不可胜算罢了!然而,如另有人,听闻这般若经典,能生信心,随顺般若而不违逆,那功德即胜过前人多多了!单是“信顺”的功德即如此,何况进一步地书写、受持、读诵、为他人演说呢!功德当然更大了!这样的称叹受持等功德,实因本经的功德殊胜,如下文所说。】
这一本经确实有这样的作用。我想,我们在座的也是一样。如果我们听了经,不能真正的明白这个法,不能信受,在身心不能体会到,没有一点作用的话,那么无话可说;如果你今天能听出一点味道来,能产生真正的信心,知道这个法的奥妙,你只要能够相信,然后还要去明白它,还要为别人来解说,这样的功德,在我们的身心所产生的功效,真的比你前面五度的布施还更大!如果我们注重的只是人间一般的那种布施,我们所得到的只是福报,那跟解脱是不相应的。但是如果我们听得进去,明白般若法义的空慧,我们身心能够真正的产生一点点作用的话,那跟前面的福报也是天壤之别!确实是这样子, 的。象我们修行很久了的人,体会就会很深刻。一般人都在布施种福报、善根,而常常感叹不能受用,不能离苦解脱。那么听了这个法,如果真的一念心能明白,当下真的是可以不住的,真的可以离苦得乐,真的可以解脱的。其中的奥妙,只有体会的人才真的会很震撼,真的不是打妄语,这是实在的!
这里虽然是以校德的方式来让我们明白它的重要!其实只要稍微有一点体验的人都知道,这些都是实在话,这个般若的空慧太重要了!真的是太重要了!离开这个体会,即使你修行有多用功、多用心,要得到真正的受用很难。这个地方只有亲身体会的人才知道确实是这样的,没有打妄语,所以,大家真的要用心哪!
般若经是为发最上乘者而说的
已二 广叹显胜 庚一 正说 辛一 独被大乘胜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等人,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於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这里是要让我们明白这个般若经不是为一般的大众说的,因为它太不可思议了!为什么这样的殊胜伟大和重要?为什么是关系到我们的解脱与能否真正成佛的一个重大因素?所以,这个金刚经其实是为真正的发大乘者说的,发最上乘者说的(有时侯,每一本经都会谈到这个事)。金刚经讲到空义,讲到无自性,一般人真的会听不下去,他不能接受,心灵的承载力不够,听了会难过,承受不了,会害怕。所以,一旦能体会、能接受、能信受的人,他已经具备了能荷担如来家业的这种力量。如果只是执著在众生见,寿者见,一定会著相的,在这个经典上就没有办法受持了,因为一般人总是执著在实有里面,在有里面的话他听了会很欢喜,你告诉他,这些都是非实的,要了解它的空义,他是不能接受的。他以为这样就什么都没有了。就象我们一般讲,如果讲有“我”的话,他会很欢喜啊:“我们能够到哪里去享福,到哪里一个世界,不生不灭,然后我们能够得什么好处”。那是大家都要的。但是告诉你“无我”,就不能接受,受不了:“没有我了,还谁修行?没有我了,我们不是什么都断灭了嘛”!就起了大恐怖,这就是乐小法者。他因为执著在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一定会执著在这个地方;而般若刚好是要破这些,让你离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刚好是相反的。所以,有人听了会信受,有人听了会恐惧,不敢承担,就在这里。
佛陀以前在弘法时为什么也要讲方便?当时的印度的外道就与跟佛陀说:你讲什么我们都非常喜欢,只有一点我们不能接受――无我。所以佛陀也方便说了:“是吗?我这里也有讲我的,就是如来藏哦”。他也会方便,所以,是为畏无我的众生说方便的,那种听说无我的,就不能承担而害怕恐惧的,不愿意来学习这个法,于是佛陀就方便说。但是这个般若经不是方便说,是直显空义,直显第一义谛,所以畏无我句的众生还是不能接受的,所以才讲:般若经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什么是大乘、最上乘?只谈第一义,直趣解脱道,能真正地入这个菩萨道的,这个才是真正为最上乘者说。所以,听这个经不恐惧,而能信受奉行的,那么,这人等于已经具备了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家业。
【般若的功德,哪里说得尽?若要略的说:本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的无边功德。思是内心的计算,议是口头的说明,称量是衡度它的多少。凡是可思可议可称可量,无论多少,总是有限的有边的。般若与空相应,所以是不可思议称量其边际的。这样大功德的妙法,如来不为小乘行者说,为发大乘心者说,为发最上乘心者说。大是广大义,最上是究竟无上无容义;形容法门的广大无边——含容大,至高无上——殊胜大。虽说为二名,并无差别,同是形容菩萨乘——行果的殊胜。
这是但为菩萨说的妙法,所以如有人听了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这就是菩萨。就为如来知见,而得不可思议的功德。这样的人,即能荷担如来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担是担在肩上,荷是负在背上。意思说:能领受信解的人,对于无上正等菩提,就能担当得起。如来证得无上菩提,为了救度众生;为众生种种教化,即是如来的广大家财——弘法为家务,利生为事业。能信受转化,即是能负起这度生重任,绍隆佛种!无上正等菩提,成为佛的大智慧,大功德,大事业,大责任,如无人担当起来,那就是断佛种姓。如来所以为发大乘者说,即希望他们能信解受持这个般若大法,立大志愿,起大悲心,以无所得为方便,负起度生的责任来!】
这里重点是要我们明白,说要成佛成菩萨,一般人都担当不起,不敢;但是你对这个道理懂了,你就敢担当了,做菩萨乃至于成佛你都敢担当,因为你已经明白了嘛!你肯定了,力量就来了,就在这里。我们讲荷担如来家业,如果没有人承担的话,那佛法不是要断了吗?你敢去担当,你就是绍隆佛种!那最要紧的就是你要能够信解受持,能信受转化,也能负起这个度生重任。佛陀在这里鼓励我们,要提起正见心,要能够受持,要能承担如来教化的这个事业。就是要我们明白这个重点。
【本来,无上正等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众生皆有此法宝藏分。但问题不但是愿承当或肯承当,而是能够承当。所以,发大乘心者,要能信解此甚深教授,从无我大悲中去承当,从利他无尽中去圆成!】
其实说实在的,如果对般若的空义不能了解体会,没有一点点的信受奉行去体会它的内容的话,坦白讲:你即使要承当也都没有办法。所谓的能承当是在哪里?至少你对这个般若的空义能有几分明白,才真的听得进去,也才会转化成为你内心的力量,不然又如何承当得起?这可不是随便发发心就能够承当的,现在很多人为什么不敢承当呢?不要讲承当佛的事业了,对自己都不敢承当。告诉你,这一生好好用功也能成就,连这个都没有人相信,不要说承当佛陀的家业了!今天能承当的就是般若的“空无我”慧啊!了解到一切法非实无我,你才能够不染著,对自己的我执破了,你…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