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個地步,也可以名爲如來,只是不究竟而已。
如來,外道解說爲“我”,以爲是如如不動而往來叁界的生死者,以爲是離縛得解脫而本來如是常住者。注意聽!這個很重要!這個觀念是外道的觀念,外道說有一個“我”,他是如如不動的,他不變隨緣,隨緣不變,在叁界中來往生死。這個“如來”是已經解脫了,離縛了,然後如如不動的,永遠存在的常住者,所以叫如來。那麼請注意:如果是這樣的觀念,是佛法還是外道?注意聽哦!這個很重要!這個本來就是外道的思想,注意聽哦!
【在佛法中,否棄外道的“我”論,如來是諸法如義(不是有一個來來去去不生不滅不動的常在者)。如此如此,無二無別(不是一),一切法的空性,名爲如;於此如義而悟入,即名爲如來。】
什麼叫“如”?一切法的平等空性名爲如。一切法都從緣起,緣起故一切法無自性,一切法無自性就是一切法的空性,一切法的平等空性都是一樣的,所以,一切法都是平等如如。什麼叫“如來”?理解、悟入了一切法的平等空性(如義),悟入此法的人就叫如來。佛法所說的這樣的如來(諸法如義),和外道所說的有一個永恒不變的常住者,在叁界中來來去去而不生不滅的這個如來,是有著根本性的大差別。注意聽!外道的我見,與佛法講的如來根本就是兩回事,注意聽!如果連這個都不懂,難怪我們修行的大都落在外道的思想還不自知!
【既然是諸法如義,即無彼此,無能所,這是極難信解的。因爲常人有所思考、體會,是不能離卻能所彼此的。如來既即爲如義的現覺,即不能說有能得所得。因此,如有人說如來能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這無疑是錯誤的,不能契會佛意的。】
這是非常難了解的一件事:既然諸法是“如”義,無彼此,亦無能所,但是我們怎麼看都有分別,有差別,怎麼會如?都是實有的!我們的觀念都在相對的觀念裏面――彼此、能所,我們的思維模式無法離開這個相對的觀念,所以也不了解這個“諸法如義”。
因此,如有人說如來能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這無疑是錯誤的,不能契會佛意的。如果有人說他開悟了,悟到了什麼?悟到了他的法性是不生不滅的真如法性,有一個自性清淨心,他在那裏是如如不動的,所以能在叁界中自在往來。我請問你,這個人真的開悟了嗎?我看是耽誤的“誤”啦,不是隨便在批評他們哦。見法開悟是要從真實的法義中去體證的。明白了這個法義的人,就不會相信什麼分身術,也不會拿一千萬要看個什麼分身,這是很簡單的道理。你就不會被他迷惑了,哪裏有個來來去去的?那叫戲論。
具足正見解脫有份
【在聖智聖見中,即無一法而非本如本淨的佛法。即一切相離執而入理,即“一切法皆如也”。然而,即畢竟空而依緣成事,即善惡、邪正、是非宛然。有人執理廢事,以爲一切無非佛法,把邪法也滲入正法,而佛法不免有失純淨的真了!】
真正見法的聖者所看到的一切法,沒有一法不是本來如是的清淨的佛法。即一切相離執而入理,就在一切萬法的現象中,離開了實有感的執著而入法性空的真理,那時一切法皆是如如的。然而,即畢竟空而依緣成事,很重要!前面談空理,悟入法性,但千萬不要因爲悟入法性空就偏在理上而廢黜了事相。正因爲畢竟空才能依因緣起而成就一切的現象,這個叫事,所以就有善惡、邪正、是非的宛然。注意聽!當我們體會空性時,不是什麼事相都沒有,而是悟入它的法性空寂。因爲,一切不可得的法性的空寂,才能依緣而現出一切千差萬別的萬法。萬法雖然如幻,但卻是宛然而有,“宛然”,就是好象彷佛的意思,不是實實在在的,宛然的就這樣顯現出來,萬法的善惡、邪正、是非,就彷佛這樣顯現出來了。
這裏很重要!前半段在破衆生的實有感,執在真實的自性見中而執相、起惑、造業;把對法相的執著破除以後,回過頭來,不讓你落入斷滅中,不要以爲什麼都是空無,所以,佛陀說一切法非虛(空無)非實(實有),不是什麼都沒有,也不是實在的有,而是宛然的有。所以,真正體證這個法性,不是斷滅,注意聽!後半段最重要!
有人執理度事,以爲一切無非佛法,把邪法也滲入正法,而佛法不免有失純淨的真了!這個也很重要!最重要的是這個地方:破、破、破,破一切非實,最後落入斷滅了,什麼都沒有,一切都非實,那我亂搞反正也非實吧!注意!這個地方就不能執理廢事,很重要!“雖空而宛然有”,就是因爲空,才能緣起森羅萬化的差別相,要注意聽!空,不是在滅一切萬法。我們在萬法中悟得“如”而解脫,但是萬法還是在現象的變化遷流中,而有種種的緣起。所以,講空義的如,不是在破壞一切法,而是在成立一切法,後半段這個最重要!不然我們會落入斷滅空,一切唯空就什麼都沒有了。因爲空,才能産生萬法的緣起,而顯現出一切的差別相,但是雖然産生了一切差別相的萬法,畢竟它還是非實的如幻緣起有,不是實有,注意聽!所以“有而非實”,“非實而宛然有”,這樣事理二邊都不會偏廢,注意聽!這樣才産生萬法,也能産生萬法中的因果系,所以它有是非、善惡、邪正,注意聽!不是什麼都攏統地說沒有了、斷滅了,後面這個最難了解!
在說般若的空義裏面,最重要的就在這個地方:因爲衆生的執著很深,對萬法的執著,對身心起的執著,我見非常深,沒有徹底地讓你明白一切法的非實無自性,你要離開這個執著是不可能的。你不能離開這個執著,就一定不能解脫,一定會起種種的貪欲、造業而生死輪回不已。你只要一離開這個執著,萬法就無咎,萬法還是自在地緣起而妙用無窮,目的是在離執,不是在壞一切萬法,空義不是在破壞一切萬法,是破壞你的執著,要你離開執取顛倒、造業。一旦知道它非實如幻,你就不會去貪欲、執著、執取、造業,就能真正地解脫。那時,才能在萬法中隨緣自在,不會執取,也不會恐懼生死輪回。因爲知道一切如幻,他不會顛倒了。所以,說空的目的是讓你離執、滅貪欲,不是在破壞萬法讓你大混沌、大混亂,一定要明白。目的是要破我們的自性見,我們才能離執、解脫,卻不是在破壞萬法,“由空義故,一切法得成”。如果不是空無自性,一切法它就是不動的,不能産生生滅,也不能産生輪回生死相續,因爲自性就是不變義。所以,自性見反而是斷滅論,一般以爲有自性才能輪回,恰恰相反,有自性是不能輪回的,因爲它不變不動,不動怎麼輪回?因爲無自性故,才能緣起,因爲緣起才展現出生滅相、相續相,這一點非常重要!所以不是破壞一切的法而現空,是在成立一切法,明白空義的話,一切法宛然而不失,這個後半段更重要!
【如來才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隨即說:我說一切法皆是佛法,不要以爲實有一切法,不要謗佛實有邪惡雜染的一切法。在勝義畢竟空中,是一切法絕無自性的,即非一切法的。因爲一切法即非一切法,佛證此一切法,所以假名爲一切法皆是佛法。這等于說:一切法的自性不可得,即佛證覺的正法。】
這裏就象前面套用的那個公式是一樣的:“什麼什麼,即非什麼,是名什麼”。隨著經文的深入,對這個空義越談越精彩,越談越了解這個法的奧妙,金剛般若談的法要是什麼,般若的重要與解脫道的關系越來越明白,佛得的是什麼法,菩薩得的是什麼法,叁教聖人得的是什麼法,越來越明白!不管初果、二果、叁果、四果到七地菩薩悟的何法,原來法法都一樣,所以佛陀在金剛經中——舉證,從佛、菩薩到阿羅漢的過程、內容以及所悟的法性都是根據般若的空慧,所以沒有般若的空慧,是不可能同入叁乘共證的法性的,這是唯一之路,也是非常重要的地方。我們抉擇法的了義和不了義在這裏,了解佛法的根本特質也在這裏,這個地方很重要!
當我們越來越明白的時候,對佛法的正見也就越來越確定,佛法的特質就能把握住,慢慢地就會明白其實佛法要體證這個並不難,也就是說要見法並不難,把這個法義搞通,在生活中、身心中稍微觀照都能受用。所以,今天講這個法的目的,就是建立你們的觀念,建立對佛法的正確認識,明白真正的正見是什麼,才能根據這個而立足、修行、悟入,離開這個是沒有路可走的!一般人所談的正知正見是什麼?其實這個才是正知正見,很重要!不是某一宗派講的是正知正見,而是在顯現出佛法的真正的特質,它的與世不共在哪裏?要把握住這個,叁乘所共證的都在這裏。不把握這個,就不是正見,你修行可能就有很多岔路,而要證入、要解脫就不可能,所以最後都要歸于等救度了,這是很可惜的事!
其實,只要真正地具足了佛法的正見,明白它真正的實義,衆生要解脫,應該是人人有份的,應該真的是這樣的。所以,我們今天在弘法,爲什麼要選擇這個經典來談?就是希望給大家有一個因緣得到真正的正見,具足了這個正見以後,你們對修行就會有信心了,會自我肯定,不會彷徨、依賴、迷信、崇拜,那時才能真正地依法不依人,邁向解脫才有份,這個非常重要!所以,我常常跟各位談,不是法師能給你什麼,不是師父能給你什麼,而是要依法,得正見、正法的人,每一個都能自證自解脫,這個才是最重要的!這裏沒有一點迷信,沒有崇拜,沒有依賴,完全是自己智慧的抉擇與開發,以及發心的程度和是否真誠地去實踐,重點在這裏而已。得正見的人解脫就有份,但是聽不聽、實踐不實踐則在于各位自己,不是依賴別人,也不是佛能度你,要明白。
嚴土熟生的菩薩不可得
戊二 出到菩提 已一 成就法身
“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則爲非大身,是名大身。”
【菩薩得法性身,有二類:第一,證得無生法忍時,即得法性身,如入涅槃者回心向大而發勝義菩提心。二、得無生法忍時,還是肉身,捨此分段身,才能得法性身。《智論》說八地捨蟲身,…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