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講記▪P65

  ..續本文上一頁是要說我前生、過去世如何,也是在說“我”,也就是說,在語言文字的名相上也會表達“我”的觀念,但是這個“我”是隨我們大家的觀念而說的。比如,我現在在說法,如果不說我,你們就不知道我在說什麼。我說我,也只是讓你們明白,我說的我,就是你們觀念中的那個假名我而已。如來說,我前生如何,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等,他也講過這樣的語言,但是你們不要執著。如來雖說人說我,但他能達人我無自性,所以假我即是非我。也就是說,如來雖然說我也說人,也是和我們同樣的語言,但是,他卻能了解“我”和“人”都無實自性,所以,這個叫做假我而已,不是真正的我,所以叫做非我。

  不過,那些生死凡夫,不能了解隨俗我的義趣,即以爲真實有我而妄執了——如後代的犢子部等。後代的犢子部根據佛陀說“我”、說“法”,就認爲這是實有。甚至很多人說:凡是佛說的,那就一個字都不能改;佛沒有說的,就都不能說。佛說我,說過去世,還有種種的很多事情,這就是有;如果佛沒有說,那才是沒有。這就是執著在:只要佛說那個“我”字,就一定有“我”,不然佛怎麼說“我”?這樣的執取就是不了解佛的意義了,千萬不要這樣!

  【不特說我非我,就是我雖也說有凡夫,也是實非凡夫的假說。凡, 夫,是不見實相的異生;煩惱未斷,生死未得解脫,依此而施設的假名。如能解脫即成聖者,可見並無凡夫的實性可得。

  所謂“凡夫”,是指還沒有見實相,沒有斷煩惱,沒有解脫生死的,我們就給他安一個名字――叫做凡夫,是依此而施設的假名。如能解脫即成聖者,可見並無凡夫的實性可得。還沒有斷煩惱,沒有解脫生死的,我們叫他凡夫;如果斷了煩惱,解脫生死了,就叫聖者,不叫凡夫了。既然同樣是凡夫,只要解脫了就能夠成爲聖者,那麼,這個凡夫就是無實性的。因爲,如凡夫真有實性,那就不能解脫成爲聖人了――不變嘛!這樣說來,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

  因果必然--菩提心、慈悲行、空性見是因;成佛是果。

  庚二 現化身相 辛一 相好 壬 一 正說

  “須菩提!於意雲何?可以叁十二相觀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叁十二相觀如來”。佛言:“須菩提!若以叁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則是如來”。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叁十二相觀如來”。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佛陀問須菩提,能否以叁十二相觀如來?須菩提說:可以。但佛陀指出:如果這樣,轉輪聖王也是如來了(也有叁十二相)。如果執著在現相(色)來見如來,或用聲音來求我,這根本就是在行邪道,無法了解如來所講的真正意趣。須菩提馬上明白不能用叁十二相觀如來。但是緊接著佛陀又問:如來是不是不需要叁十二相來展現他證入的所謂叁藐叁菩提呢?須菩提,你不要以爲如來不需要具足相來得叁藐叁菩提,不要因爲我說了叁十二相並不能代表就是如來,就說如來不需要具足叁十二相。如果你用這樣的念頭來發菩提心的話,就是在說斷滅相。真正發菩提心的人,在法上是不會說斷滅相的。其實,這也是我們很容易犯的毛病,當我們說,佛沒有實性,不應該執著在叁十二相來認爲他就是佛,那我們就會誤解了:不應該用叁十二相觀佛,那佛根本就不需要叁十二相,所以,我們發菩提心,不需要有叁十二相就可以成佛了。如果你是這樣的觀念的話,那你就錯了,因爲你這樣講就落入斷滅相。

  【本節與諸譯不同。可否以叁十二相觀如來,上面已經論到,似乎毋須再說。特別是:須菩提的答複,上文已知不可以叁十二相見如來,怎麼這裏反而說可以叁十二相見?這是極難理解的!要知道:上次佛約法身而問,法身不可以叁十二相見,須菩提是知道的。這次佛約化身爲問,化身佛一般都以爲有叁十二相的,所以須菩提也就說可以叁十二相見如來。但這是錯誤的,佛陀立刻加以責難:假使可以叁十二相見如來,轉輪王也有叁十二相,那轉輪王不也就是如來嗎?須菩提當下就領會道:如我現在理解佛所說的意義,是不應該從叁十二相見如來的。這是說:不但法身不可以叁十二相見,化身也是不可以叁十二相來見的。因爲,法身是緣起無性的,法身所有的相好,也是無性緣起的。從法身現起的化身,有叁十二相,也還是緣起無性的。】

  須菩提不會這麼顛倒吧?上一次已經問過了,他知道,佛說不能以叁十二相見如來。這一次佛又問他,他怎麼說可以叁十二相見如來,爲什麼跟他本來的觀念會相反呢?要知道:上次佛是約法身而問的,須菩提知道法身不可以叁十二相見。但這次是約化身(示現人間的肉身)來問的,一般都有這樣直接的反應,以爲法身可以無相,而化身佛有叁十二相的,所以須菩提也說可以叁十二相見如來。但是佛陀立刻加以責難:這是錯誤的,假使可以叁十二相見如來,那轉輪聖王也有叁十二相,不也就是如來了嗎?須菩提當下就領會,如我現在理解佛說的意義,不應該用叁十二相見如來的。

  這是說,不但法身不可以叁十二相見,化身也不可以叁十二相來見的。因爲法身是緣起無自性的,法身所有的相好,也是無性緣起的,從法身現起的化身有叁十二相,也還是緣起無性的。這句話很重要!法身都是緣起無自性的,從法身而現起的化身,雖然有叁十二相,還是無自性的緣起。

  【由通達性空,以大悲願力示現的身相,如鏡中像,如水中月,所以也不可取著爲有得的。如取相執實,專在形式上見佛,那與輪王有什麼差別?因此,佛又引前爲聲聞行者說過的偈子,再說給大衆聽。意思說:若以叁十二相八十種好的色相見我——如來,或從六十美妙梵音中去求我,這是走入邪道,不能正見如來的。

  不可以叁十二相觀如來,這決不是如來沒有圓滿的身相;依法身等流所起的化身,雖不可以相取而相好宛然。】

  這還是徹底的破相,不管從法身、化身都同樣是緣起無自性,所以要注意!今天學這個法,從某個角度上說,空就是畢竟空,不是一邊空一邊不空,而是徹底的空,一定要明白!因爲能展現叁十二相的,不僅僅只有如來才有,所以你不能執著在用叁十二相來見如來。但是,注意哦!不能因爲這樣就說如來沒有叁十二相。我們不能執著在佛陀的應化身叁十二相上,但是如來所展現的還是叁十二相的宛然存在。

  【所以,如來緊接著說:假使這樣想:如來是不因諸相具足而證得無上遍正覺的,那可錯誤大了!切不可做如此倒想!修一切善法而得大菩提,而起化身,當然是有殊勝相好的。假使以爲離卻相好的,那是等于以爲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是說諸法斷滅了!斷滅,就是破壞世出世間因果。證無上遍正覺是果,發菩提心而廣大修行是因,因果是必然相稱的。如成佛而沒有功德的莊嚴身相,那必是發心不正,惡取偏空,破壞世谛因果而落於斷滅見了。要知道真正發大菩提心的菩薩,是決不會破壞因果的,不會偏取空相而不修布施、持戒等善法的。反之,菩薩因爲深見緣起因果,這才發大菩提心,修行而求成佛。所以,不應該說如來不具足相而成佛。】

  破除衆生執著叁十二相以爲是如來,但絕對不因爲這樣而否定如來具足叁十二相,一定要明白!如來還是具備叁十二相,是相好宛然的,因果宛然故!既然修一切的善法,就會得一切的果報,那一定是緣起的相好宛然。一直在強調,講空不是破除一切因果,而是性空才能展現一切的因緣法則,才能宛然呈現因緣果報。佛以無所得爲方便,廣修大慈悲,度盡一切衆生的顛倒,無始以來生生世世的菩薩行,造就了多少的善法功德!如果不是因爲這樣的廣積智慧福德資糧,哪裏會展現這樣殊勝的相好化身?如果說,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是不需要有這樣的因緣果報的,豈不是因緣諸法就斷滅了?斷滅,就是破壞世出世間的因果,佛會展現出叁十二相,那是必然的,是過去無始以來所造無量無邊的善業才展現的,如說佛陀沒有叁十二相就能證入,等于說佛陀過去的因緣不具足而能成佛,這樣不是斷滅了嗎?不明白因緣果報的人,就誤會不需要叁十二相就能證如來,這就是在說斷滅相。

  證無上遍正覺是果,發菩提心而廣大修行是因,因果是必然相稱的。我常說:講空,不是在破壞一切法,而是成立一切因緣果報,只有空才能成立緣起的萬法。而且,因與果之間還一定有它的必然性,如果因果沒有必然性,果不能從因而生的話,我們修行也沒有用了。佛陀能成爲叁十二相的果法,哪裏是沒有因而有的呢?

  如成佛而沒有功德的莊嚴身相,那必是發心不正,惡取偏空,破壞世谛因果而落於斷滅見了。所以要知道真正發大菩提心的菩薩是決不會破壞因果的,不會偏取空相而不修布施、持戒等善法的。反之,菩薩因爲深見緣起因果,這才發大菩提心,修行而求成佛。所以,不應該說如來不具足相而成佛。這個地方太重要了!“緣起性空、性空緣起”這二邊,本經的前半段是講緣起性空,後面是講性空緣起,“緣起性空、性空緣起”這樣地來回,才不會偏離(中觀)而中道地破四相。如果對這個理念不明白,就會以爲前面在說一切無實性,就會否定一切,是在說斷滅,什麼都沒有,這樣,後面的因果就不能成立了。

  學習到這裏我們就知道了:般若經的前半段雖然在破除我們的執著、取相,但是後半段就點明,破除我們對于四相的執著,絕對不是在破壞一切法,反而是在成立一切因果。所以,很多人惡取空,聽到一切法都空,以爲不用修什麼善法了,死了什麼都沒有。這樣的人根本沒有真正懂得中觀…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