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講記▪P71

  ..續本文上一頁法的無自性非實,就不會起貪染執著,不會安住在虛诳妄取相了,因爲真正的體會到了法的本性空寂,這就叫無爲。什麼叫無爲?離開了有爲的執著,名爲無爲而已,不是另外有一個的無爲的體性,注意聽哦!

  真正學佛要達到最後的根本究竟目標,就是安住于無爲的法性空寂。但這個必須以有爲法爲觀察的所依境,這裏很重要!我們要體證的涅槃就是無爲法,明白了一切法的空寂性,離開了戲論執著,離開了一切痛苦煩惱而證入涅槃,體會到法性空寂。但是,注意聽哦!要體會這樣的境界和證入實相,一定要在有爲法中間去觀察,因爲所謂的無爲法是從有爲法的離相不執取、無所得,才能體證的嘛!所以這個無爲法涅槃的體證,不是離開一切有爲法的觀察,另外有所得,注意聽哦!要證入無爲的超越,一定是在有爲的顛倒相中去觀察它、去明白它、去體證的,這點非常重要!如果不明白這一點,就會以爲修行都要離開我們的身心和世界,離開萬法而去取得一個永遠不可得的幻境。那是在貪取虛無飄渺的意境,是永遠得不到的!

  真正證入涅槃而解脫,就是在有爲法中間去“看”清楚它,透視它,明白它的如幻性,也就是體證到它的無爲空寂性,是從有爲法中體證、超越而證入無爲。明白了這一點,就不會落在想象的意境中,執取一個什麼境界,或者什麼超越、涅槃、得法,他一定就在一切有爲法的的當下而作深入的觀察。那麼最直接的有爲法是什麼?就是我們的身心、生命的作用!所以,真正要解脫,要悟入實相的,如果離開我們的身心,離開我們的世界,離開我們的萬法,另外還有什麼入手處嗎?!注意聽啊!很重要啊!明白這個的人,才有下手處啊!才不會在虛無缥缈中一直在那邊求啊拜啊!一定要想到哪裏去啊,沒有這個道理的,一定要明白!非常非常重要!所以,學佛一定要懂得這個重點,必須以有爲法爲觀察的所依境,注意聽哦!我們要依據什麼來觀察?一切有爲的萬法就是我們觀察的對象,這就叫所依境。

  在這個有爲法中下手去觀察它,是不是無常、無我,無生滅性?這樣才能悟入啊!這是修行的根本中心、根本法則、根本入手處!然而,我發覺現在很多人連這個入手處的根本都搞不清楚,所以在盲目的崇拜、祈求,等別人來加持給你什麼,這就是連修行的根本知見都沒搞清楚,還名之爲修行!

  【總之,不論觀身或觀心,觀我或觀法,甚至觀無爲、無漏,在凡夫心境,離此有爲是不能成爲觀察的。】

  不管是觀察我們的色身還是心靈,或觀我或觀法,甚至觀無爲、無漏,在凡夫心境,離此有爲是不能成爲觀察的。我們現在都還沒有辦法證入什麼境界,尤其是一個凡夫,我請問你:離開我們這些身心跟萬法,什麼地方能觀察?說法性法身,或者佛、化身,我們用什麼去看?沒有那個方法啊!我們是世俗凡夫衆生,離開我們的身心,離開我們的有爲法以外,又能從哪裏下手呢?離開有爲是不能成爲觀察的,所以,我們要證入空相,證入空性,證入無爲法,要觀察的對象就是一切有爲法。

  以“易解空”的六喻,譬喻“難解空”的色心等一切法

  【這樣,在凡夫,有爲即一切法,應以如夢、如幻等六喻去觀察它。夢,指睡眠時,由于過去的熏習,或夢時身心所有的感受,浮現於昧略的意識中,而織成似是而非的夢境。】

  有爲法就是凡夫所能了知的一切法,要怎樣去觀察這些法呢?應以如夢如幻等六喻去觀察它。我們在座的每一位應該都做過夢,所以,佛陀教我們這種觀察法是很切實的。晚上做夢時,不管是很美的夢,還是很恐怖的夢,你會感覺那種人事、景象都很真實,那種恐怖也是非常真實的,甚至會被嚇醒,醒來時還滿身大汗,會喘個大氣:“哇,我作惡夢了”!,如果沒有那種真實感,會嚇得要死要活嗎?所以,做夢是每個人都曾貼切體會的事情,現在知道此時不是夢,因爲一切看得很清楚。其實我告訴你:現在的情景跟夢中是一樣的,只是我們真的不清楚不明白而已,爲何認爲不是做夢?因爲感覺是這麼的真實。但是我現在問你:不要說昨天的事了,即使一分鍾前的事,你現在感覺怎麼樣?是不是和昨日的夢一樣的感覺?我不騙你的,只是我們觀察體驗的那種感受不深,所以感覺現在是這麼的真實,不承認是夢,其實跟夢中完全是一樣的!

  我記得看到電視上魔術師馬丁的催眠,使大家進入那種催眠狀態,馬丁手中拿著檸檬,對被催眠者說這是水蜜桃,他就當作真的水蜜桃吃了,感覺好甜很好吃。醒過來以後,看著這個曾經覺得好甜的檸檬酸得一口也咬不下去。但是在被催眠中,只要給意識催眠一下,它就感覺到真是水蜜桃。緊接著,馬丁又對他說:剛才你是被催眠了,現在你已經從催眠中出來了。他說:是的,我現在很清楚,剛才是被你催眠了,現在已經醒了。當時馬丁施催眠術時,曾暗示他聽到某某音樂時你就進入催眠狀態了。這時,雖然出了催眠已經清醒,但是他忽然間又聽到那個音樂,就又進入了催眠狀態。所以,那個催眠者的情景就象我們現在一樣,雖然我們沒有受催眠,其實我們現在也是在夢中一樣不知道,而且還叫不醒哪!

  看了馬丁的催眠術,我的感觸很深,深深體會到佛法講得很正確,佛法說我們的心靈能千百億化身,是非常敏感的,你給它一個暗示,它就以爲是真的,只要你認爲是真的,夢境就會顯現那個相應的影相出來,這叫千百億化身,真的,我們的心靈可以千百億化身哦!這就是意識的奧妙。意識有潛意識和表面意識,潛意識是沒法了解的,所以,我們要觀透它,看清楚它,連睡夢都是我們能夠觀察的一個很好的對象。真正會修行的人,不僅是表面上醒時的修行,告訴你:真正用功的人睡夢中都在用功,他在夢中知道他是夢。但是我們糊塗到什麼程度?連醒的時候都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覺醒,這個就是夢。所以說我們用功,沒有真正進入情況就在這裏。真正用功的人在夢中也知道是夢,這個就厲害了,就不會顛倒了。我們醒過來知不知道夢非實?知道!那我們現在知不知道昨天非實?現在看昨天的事是不是非實?不存在了麼!其實昨天也象夢啊!但盡管這樣,我們還是不可能把昨天的事當成非實的,我們會認爲是實有的,因爲如果知道昨天非實的,他必然也知道現在非實哦!注意哦!那不是就與明相應了嘛!

  【幻,指幻師用木石等物,以術法而幻成的牛馬等相,這是可見可聞的,卻不是真實的。泡,指大雨下注時,水上即引起刹那即滅的浮讴。影,是光明爲事物所障引起的黑影;或以手指交結,籍光線而反映於牆壁的種種弄影——影象。

  露,即地面的水汽,與易散熱的草木等相觸,因冷而凝成的小水滴;這到天明後,溫度稍高,就立刻消滅。電,指陰電陽電相磨觸時,引起的光閃,也是刹那過去而不暫住的。此六者或有經中作九喻十喻等,主要爲比喻一切法的無常義,如泡、如露、如電;比喻一切法的虛妄不實義,如夢、如幻、如影。實際上,每一喻都可作無常無實喻,或可以一一別配喻,而實無須乎別別分配的。此六者,喻一切法的無常無實。所以,是無常無實的,即因爲一切法是緣起的,緣起性空的。】

  過去有魔術師一樣的幻術師,使用物品借助幻術讓人看到好象是另外一種東西,其實並沒有真實性,只是産生的一種幻相而已,非實無實體,不僅夢非實,幻也非實。

  大雨下注時,水上即引起刹那即滅的浮讴就是泡,看起來一個一個生起,但是很快就破滅了,當水泡生起時,我們都看見了,因爲那是緣起相,不能說沒有;但是很快就破滅了,不可能一直存在,雖有,也是如幻非實。

  影,是光線所照射的事物引起的黑影,或以手指交結,籍光線而反映於牆壁的種種弄影——影象。我們身體的影子也是一樣的,能看見影相,但卻沒有實體,也就是影相非實,雖有如幻,一樣的道理。

  露就是早上的露水。是地面上的水汽與容易散熱的草木等相接觸,因冷而凝成的小水滴,到天明後,溫度稍高,就立刻消滅。不要說太陽了,風大一點就把它吹幹了,表示消失很快,雖有,很快就消滅了,也是非實如幻的。

  電,指陰電陽電相磨觸時引起的光閃――閃電,也是刹那過去而不暫住的。這裏是六種比喻,在別的經中也有九種或十種比喻的,如泡、如露、如電,主要爲比喻一切法的無常義;如夢、如幻、如影比喻一切法的虛妄不實義。實際上,每一喻都可作無常無實喻。此六者,喻一切法的無常無實,因爲一切法是緣起性空的,所以,即是無常無實的。

  人事物以及心上所起的種種知見都叫法,我們要用六個比喻去觀察,一切都是緣起的,它刹那就滅,沒有實性。每一法都要這樣去觀察它時,你才能真正明白一切法的空性,明白它是無實無常的,沒有一法可以暫時安住,一刹那安住都不可得的。因爲一切法都是緣起的,緣起的就是刹那刹那不停地生滅的。

  【這六者的無常無實,空無自性,常人還容易信受;不知一切法在佛菩薩的聖見觀察,都無非是無常無實無自性的。我們執一切法爲真常不空,也等于小兒的執夢爲實等。所以經中以“易解空”的六喻,譬喻“難解空”的色心等一切。能常觀一切法如此六者,即能漸入於無常無我的空寂。】

  普通人對所謂的夢、幻、泡、影、露、電的無常無實性比較能夠接受,因爲容易了解而能信受。衆生不了解,一切法在佛菩薩的聖見裏,還是一樣無常無自性的。所以,偏偏就有人認爲一切法有一個真常不空的,導師說,這一種認爲有真常不空觀念的,就好像是小孩子執著夢境以爲是真的一樣,那種感覺是完全一樣的。所以金剛經爲什麼要用易解空的六個比喻呢?因爲夢、幻、泡、影、露、電是我們比較容易理解的,用易解空來比喻比較難以理解的,包括我們身體的色法和心法,從易解空的比喻讓你證入難解空的色心二法都是空的境界。很多人執著在:“我了解夢幻泡影露電是真的空無自性,但是,有一個不變的真…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