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P10

  ..續本文上一頁一切法,一切現象,包括個人的痛苦和煩惱的發生,同樣都是有原因的。但是這裏也告訴我們後面的部分,也就是說我們能解脫,能改變過去,能消除種種煩惱顛倒,也是要有條件的。造成痛苦煩惱的原因找到了,把那個原因改變了,後面的痛苦煩惱就會隨著消失。

  譬如說,從物理、化學方面的常識就知道,把鉛或鐵的某種成份稍加改變,它的硬度、形態就變了。人類也是一樣,生活的習性及痛苦煩惱的形成也是有原因的,如果能找到真正的原因,只要把那個原因改變了,結果就變了,這就是修行。

  所以學佛,首先要在思想上建立正確的觀念,也就是要確立因果關系,只有了解因果間的必然性,才能找到正確的原因!正如一位醫生,首先要明白患者身體産生疾病的原因,有的看起來好像是身體某部分不太好,其實形成的病因並不在這個地方,而是另外的因緣所産生的。如果把這個地方割掉了,病並沒有好,因爲病因沒有消除,那個病還會複發。所以高明的醫生都知道,你真正的病因在哪裏,就從那裏下手,疾病才有治愈的可能。

  今天學法的人很多,雖然都非常的虔誠、信仰、恭敬、布施,善法都能夠盡心護持,爲什麼不能解脫?因爲你所造的這些善因與解脫沒有必然的關系。解脫要有解脫的真正原因。如果找到了,並且改變了産生痛苦煩惱的因,才能解脫。這個觀念看起來很簡單,但是極其重要!這就是緣起的觀念。

  近代的科學家,只知道物質不滅,而不知道精神也是相續不滅的。

  我們知道,水可以蒸發變成水蒸氣,升空冷卻了會變成雲,冷卻後又會變成水,再冷卻還會變成冰。當水的一種形態消失的時候,並不代表水不存在了。同樣,當一種形態形成以後,也不代表它是永恒存在的。我們都說物質的能量不變,所以物質不滅,這是科學家可以了解的。但是科學家對于心靈的部分,還是處于一種無知的狀態。現在像俄羅斯與美國等國家也開始重視心靈的研究,也慢慢認識到心靈的重要性。但事實上,心靈的真正內涵與深度,只有佛家才談到,才能夠深入了解。一般的科學家,現在還是處于摸索的狀態。所以導師講,精神也是相續不斷的,不然我們如何産生所謂的業報與輪回。人死了,好像物質沒有了,人們就以爲一切都消失了,斷滅了,其實不然!精神的內涵,一般人比較難以了解。

  我們這一生的生命現象,不只是由于父母的結合而突然新生的,他是由于過去某種行爲的錯誤而招感來的。

  有一句話:「業不重不生娑婆」。我們今天生爲人類是有原因的,爲什麼會來人間受苦?是因爲我們過去造了煩惱的業因,當然其中也有是由于過去發了像大菩薩一樣的大願,自己有某一種程度的解脫、受用和超越,再來世間利益衆生,這是由于願力而來,但畢竟還是少數。以一般的凡夫衆生來講,都是因爲過去某些錯誤的行爲而招感痛苦煩惱的果報的。

  從過去而招感流轉到現在,那麼由現在的行爲也還要招感到未來。

  這就是叁世因果流轉,如果我們這一生沒有利用這一生還活著的因緣來改善、超越煩惱,過去的觀念與習性都還在,那麼這一生,不管你有多大的功業,那個習性、那個業力就不會消失,未來還是一樣的招感痛苦煩惱,苦的條件沒有改變,還是要相續生死輪回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善用此生的因緣,趁著還活著的一口氣在,想盡辦法都要把煩惱的問題解決。不但活著的時候真正的解脫自在,就是死了也不用擔心未來的問題。

  所以不管是爲未來的解脫,還是爲這一生的幸福,就非把這些問題解決不可!這才是有智慧的人!人生不過短短的幾十年,年輕的時候不覺得生命的短促,年紀愈大感受就愈深。人到了六、七十歲以後,就會感覺來日無多,人間的成就再大,再圓滿又如何?擁有的很快就要失去了,到那個時候,你也許才會重視這個問題,才開始反省過去,遙望未來,才發現遙遙無期的茫然與恐懼,那種苦迫可想而知!

  這叁世流轉的生死,可說是生命之流,都是因心的錯誤指導行爲而引生的。

  因爲思想觀念的錯誤,帶來行爲的錯誤,所以造業才産生煩惱痛苦以致于生死流轉。從這裏就知道了,我們生死之流永遠不斷、輪回相續的原因是我們沒有改善、沒有超越固有的錯誤觀念。這些固有的、輪回的因緣條件沒有消失,生死就會相續不斷。

  如果我們不想老是這樣生死苦逼來去流轉,那就得先從發動行爲的內心錯誤上改造起。

  要改善我們的行爲,首先要改變我們的觀念。如果錯誤的觀念不修正,行爲上的逼迫、束縛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的。這是我一直強調的:計算機的程序不修正,計算機的功能不可能改變。一個人被抓去監獄裏,即使關他幾十年出來,因爲觀念沒有改變,行爲也還是沒有辦法糾正。我們無始以來的習性、慣性,都是很強的、很深的,那種我執、實有感、自性見,要化除談何容易!所以必須從知見上下手,這也就是爲什麼我重視上課講法,重視知見的厘清,重視正法的宣揚!目的是讓大家知道,我們的生死是從何而來的,我們的痛苦煩惱是怎麼産生的,只有了解了這些,才能正確的把握問題的根本所在,我們才有正確的下手處,也才有修正的機會。譬如說你們今天在聽課,我把導師抉擇的正見介紹給大家,大家如果聽得進去,覺得有道理,慢慢的接受了、肯定了。那麼過去錯誤的觀念就會慢慢的轉化。哪一天,你生命中有深刻的體驗,體驗到確實是如此的,在生命的當下已經體驗到了,那個就是證!體證了,明白了它的功效性,你就會對這個法深信不疑,這時,知見才會徹底轉化。所以我常講觀念會影響我們的行爲,但是行爲的體證也會來證明我們觀念的正確與否。從知到行,從行到知,知與行相依相緣,在這樣的過程中就會慢慢的修正我們錯誤的觀念,也會帶動正確的行爲,這是一個過程,所以大家不要輕視這個上課聽法。十年來,爲什麼我們有很多老學員,幾乎是一直不停的在聽課而樂此不疲?因爲他們在上課學習的過程中,已經慢慢感受到自己身心真的在轉化,行爲真正的在慢慢端正,痛苦煩惱真的漸漸在減少。雖然我們沒有常常辦禅修、修禅定,原因是什麼?因爲知見如果不正確,怎麼修都是盲修瞎練,在錯誤的觀念中怎麼修都沒有用。尤其是非因計因,煮沙絕對不能成飯。這個道理一定要明白!所以大家不要輕視這樣的上課,上課就在建立我們正確的知見。當我們思想中接受了正確的訊息,我們錯誤的觀念也隨之轉化、導正。

  有人會講,我聽了那麼久,也沒看到一個真正成阿羅漢、成八地菩薩的,習性還是很重。這是不能否認的,爲什麼?我常譬喻:我們的煩惱就像一棵長的很高大很茂盛的樹,經過了幾千萬劫才果實累累。

  今天要是沒有抉擇到正法,沒有正知正見,任憑在枝末上怎麼用功,煩惱的大樹還是一樣的茂盛。唯一的辦法是找到煩惱的根,把那個樹根切斷,雖然那棵樹的枝葉看起來還是綠油油的,很漂亮,但是因爲樹根斷了,樹生長所需要的養分得不到供給,過一段時間,那棵樹就會慢慢枯萎。我們的習性也一樣,多劫以來,我們的染習有多麼深!今天聽了正法,雖然觀念改變了,但是習性還在。可是我可以告訴大家,只要建立正知正見,那個習性根本不用擔心,只是時間的問題,它一定會淡,一定會消失。問題是知見如果沒有改變,那麼煩惱就會永遠相續、增強。

  所以大家不要以爲學這個法,馬上就能怎麼樣。但是一個真正得正見的人,一段時間後,必然會證果!我們在《阿含經》中談到過爲什麼證初果的還有人天七次往返?證初果已經見法了,我們現在聽法的人也會見法的,但是不一定證阿羅漢、不一定到八地菩薩,爲什麼?我們還不夠深入,習性還很強,但是七次的人天往返,一定會證阿羅漢,只是時間的問題。如果是二果,只要經曆人天一往來就可以證阿羅漢;叁果就不來了,到五不還天證果;四果的阿羅漢,就斷生死不再輪回了。初果和四果見的法是一樣的,不同的是有沒有超越深重的習性。所以知見上的突破,破的是無明,證四果要斷的是貪愛,連我們的慣性、習性都要蕩盡,差別在這裏。這樣大家才不會懷疑說:「你說知見那麼重要,師父你講的我都會啊,我也會講啊,我生命中確實大有改善,但是我還是會煩惱,還是有習性啊!」對,學法不是沒有效,只是效果還不夠深、不夠徹底。如果是這樣子,你就更要注意了,反省自己有沒有加緊用功,有沒有徹底的去實踐?必須親身的實踐體驗才能達到我們真正的目的。

  所以叁世流轉的生死苦也好,現實人間的苦痛也好,需要解決的苦痛雖有淺深不同,原則並無不同。

  這一生所受的苦雖然很多,但是比起生死的大苦還算是比較淺的,生死的不能止息才是最苦的、最深的!不論是長遠的生死流轉的苦迫,還是眼前這一生的痛苦煩惱,其實本質上並沒有什麼不同。

  我們要消除苦痛,非先從內心上的愛欲和知見改造起不可。自然,這就是行爲的改善,也即是人我關系的改善。

  這裏就指出我們修行中的兩個重點,也就是十二緣起中的兩個重點:第一,就是無明,無明就是無知,對于真理實相的不了解,所以我們盲目的以欲望爲根本,以慣性爲根本作爲自己的行爲准則,那麼帶來的一定是貪瞋癡煩惱。要破我們知見的錯誤——無明,就要建立正確的知見,破了無明就是知見的改造。再來,即使見法了,如果要證四果阿羅漢,或者八地菩薩的境界,就一定得深入的把我們愛欲貪染的習性蕩盡不可。我們修行要注意兩個重點!第一,就是建立知見破無明;第二,就是去貪愛染習到清淨爲止。修行如果把握住這兩個重點,身語意的行爲自然也會得到改善,也就是人我關系的改善。我們個人的行爲就會端正,痛苦煩惱、貪瞋癡就會慢慢的淡化、減少以至于清淨。這些條件如果改變了,我們跟別人的關系,跟社會的關系,跟萬法的關系也會隨之改變。所以,如果我們要改善家庭關系、改善人…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