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際關系,改善事業的種種問題,都一樣要從我們自己內在觀念上的改變到行爲上的改變做起,這樣才能夠轉化外在的一切條件。
我們平常的慣性是什麼?我們踫到種種挫折、種種的不如意,我們都會怪罪在其它的條件上:某某人對我不好,某某人很惡質,我的環境多麼不好、不幸。從來沒有反省自己本身有沒有問題。如果你的知見正確,你有智慧,自然你就懂得怎麼處理人際關系,內在調整了,外在的挫折條件就慢慢消失了,這個就是根本。
很多人以爲學佛是迷信。其實,學佛一點都不迷信,它可開發我們的智慧與慈悲,不但自己身心受用,你的家庭、你的事業、你的人際關系都會隨著這樣的因緣而增上、而改變。也有很多人以爲學佛就是談死後的事、死人的事,絕對不是這樣。它們是息息相關的。現在我們的生命不能改善,智慧不能開發,你就不可能家庭圓滿、事業成就、人際圓滿,未來的生死更不可能解決,其間關系是相依相緣的。如果明白了,你就知道佛法太重要了。不但讓我們身心當下離苦,對我們未來長遠的慧命影響更大。大家要明白學佛何等重要,比獲得博士學位還重要,現在大家只是不了解。如果這個法有這樣的功效,那你想想看,我們還會不會說:等我有時間,等我什麼事情辦完了,等我什麼條件具足了,我才來學佛。不會的!你生命中的順位安排就全然不一樣了。這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因爲這個解決了,很多問題都能解決。這個問題不解決,社會上任何問題,你都不能解決。那你就知道根本在哪裏,要從根本把握才對。如果是先去處理外在的那些不圓滿的事,再怎麼處理還是不圓滿。但是這個問題解決了,外在的問題你就有智慧去解決,這個才是根本之道。
二、般若波羅蜜多:佛法中談到解除苦厄的方法,即關于改造錯誤欲見的方法,六波羅蜜多實爲主要。
這裏談到行的問題。我們已經明白了痛苦煩惱的原因,找到原因後,還要有確實有效的方法才能解決問題。這裏就點出重點:「改造錯誤欲見的方法,六波羅蜜多實爲主要。」大乘佛法講六度萬行,六度是六個方向、方法。從這裏要超越到彼岸的解脫,要靠這六度的方法,就像過河需要的船。我們講過,觀念上明白了,還要去行踐來蕩盡我們的煩惱及習氣,這個才是根本的解決問題。有人說:師父講的我都知道啊,但是你真的做到了嗎?「叁歲小孩都知道,八十老翁做不到。」所以知道而沒有行踐,産生不了正確的效果。這裏講的六波羅蜜多,是大乘最主要的行門。
六波羅蜜多是:一、布施,就是犧牲自己的精神和物質甚至生命,去作有益于他人的事。
如果要詳細的講布施,可以寫成一本書。但是導師在這裏只是解釋經文的經題和提示重點,讓我們知道布施的重要。大乘菩薩的布施,主要是要我們有自我犧牲的精神,不管是精神上的、物質上的,甚至包括用我們的生命去利益一切衆生。這幾句話雖然很簡單的帶過去,其實意涵深遠!用生命布施給衆生,談何容易,哪一個人能做得到?就是因爲我們做不到,所以我們叫衆生!注意!因爲衆生是我執深重的、自我保護的、處處爲自己的利益設想,處處保護那個「我」的。「我」到底是什麼?就是愛染執著的地方,無明的産物!今天要破無明、破我執,如果不能舍,一直要保護那個非實虛幻的「我」,怎麼能完成「無我」的體證?注意!這樣講的意思不是要你們來布施,是因爲我們處處自我保護,就是在堅固那個我執!我們不能解脫的原因就在這裏!那麼如何能破除自我的執著?唯有能施!能舍!包括生命都能施舍,那個我執就會慢慢的淡化直到消失。這裏主要是在點醒我們:喜歡的我們就愛取,起貪,不喜歡的就討厭,起瞋,沒有什麼感覺的就在癡中。不論怎樣都活在我執造業裏面,所以只有愛、取、爭、鬥,人類怎麼能自在解脫?只有當我們能慈悲喜舍,對衆生充滿了關愛與犧牲時,我執才能夠慢慢的淡化。
所以布施的目的是在消除我們的我執我見。一個連生命都能布施的人還會有我執嗎?坦白講只有建立了正見,並且在實踐中能有所體證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如果還在處處自我保護,怎麼可能施舍自己的生命呢?
如果我們真的願意在死後,把自己的器官留給後人使用,我們最後還能夠對人類有一份貢獻。如果有無我精神的人,他就可以這樣做。活著難舍還情有可原,連死後都不能舍,可見那種我執堅固到什麼程度!
有的人對即將死去或已經死去的人,還會說「不要動他啊,不然他會墮到惡道去。」因爲死後還有一個我要被保護,死後怕他受災難,怕他到惡道去,就連死後都還在保護那個「我」!這種堅固的我執怎麼破?
談到布施,我們都知道要「無相」布施才會成爲波羅蜜。也就是說我們衆生的執著就是在鞏固這個我執。那麼在布施的時候,如果還在自我的觀念裏面:我在做善事,我在布施,我能施,我多麼有功德!只要有這樣的觀念,還是沒有離開我執的束縛。雖然有布施的行爲,但那個叫「有爲」,也就是有漏的功德。如何才能成爲波羅蜜?波羅蜜就是到解脫的彼岸的意思,但那是要破我執才能達到的。所以,在布施時要「叁輪體空」,就是布施的「我」不可得,布施的「對象」不可得,布施的「物質」也不可得。因爲這都是因緣所生法,無常故。沒有一個永恒的我,也沒有一個永恒的衆生,只有因緣條件的聚合而無自性,無實性。只有能夠這樣體會,才能真正不著相布施,才能與波羅蜜相應。
如果在布施的過程中,認爲我很偉大,我很有錢,我很有才能,我能夠幫你,你是我所幫助者,我還有東西給你,我還有錢財來輔助你。這樣的布施,叁輪都不空:我不空,布施的對象不空,布施的財物不空,這樣還是在實有的執著裏面。這種布施只能得人天的福報。因果有其必然性,布施必得福報,這是必然的。但是這樣與解脫生死煩惱還是兩回事。我們鋪橋、築路、行善、救濟,必定有福德福報。但是,這只是人天的福報。解脫的波羅蜜是到彼岸,而不再有輪回生死。那麼「叁輪體空」的布施,就要懂得緣起法的空義,能夠明白「無自性」,才不會執著在有一個能布施的我,所布施的對象,與所布施的物質。一旦執著了,我執就破不了,這樣就不能稱爲「波羅蜜」。
「般若波羅蜜」,「般若」是智慧,般若的智慧是用來觀察。堪破一切法的無自性、空,只有真正體會般若智慧的人,才能夠在布施中真正的不執著有我、有對象、有物質,這樣的布施才叫波羅蜜。所以布施人人都會做,從小施、大施、到最後真的能無相布施,才是真正的波羅蜜。
所以,不是說修行的人就不要布施了,吝啬的人我執怎麼破?我執不破怎麼會解脫!日本人把這個「我」叫「私」,「私」這個字的意思不錯。我就是私,所以六度第一個就是布施,布施是最能展現無我的精神,也最能夠與波羅蜜相應。有的人不了解就會說:「你們出家人叫人家布施,你們只是要錢,要人家供養你。」這樣想就錯了,一切法都是相依相緣的存在。但是在這裏,最主要的是讓我們明白,怎樣的布施才能真正的與法相應而得解脫,才能真正的破我執而體證無我。無我的展現就是無私,無私就是無我,這很重要!
二、持戒,不應該做的決定不做,應該做的努力去做,這就是佛說的「諸惡莫作,衆善奉行」。
導師這裏講得很簡單:不應該做的決定不做,應該做的決定勇敢的去做!這句話太平凡了,小學生也會講。問題是,什麼是應該做的?什麼是不應該做的?我們持戒,爲什麼首先要持五戒?因爲這是最根本、最重要的重戒!殺、盜、淫、妄、酒,這些造作會給自己帶來業力的束縛,是輪回與沈淪的條件,也是痛苦煩惱的因緣。如能持守五戒而不毀犯,就斷除了産生痛苦與生死輪回的條件和因緣,我們才能離苦。
佛法講起來很平凡,很單純,只要消除了生死輪回造業的因,就解決了根本問題。而人類最大的罪業,就是殺業!從我們自己身心的感受去了解就知道。譬如,今天我們的身體稍微碰傷,或者刀傷,或者遇到其它一點傷害,我們都會感到很痛苦。如果我們能夠用自身的體會和感受,自他互換法去了解衆生的痛苦和我們一樣,你還忍心傷害其它生命嗎?一點小小的傷,甚至一句不中聽的、誹謗的、批評的話、我們都會很難過、受不了,甚至都有發狂的可能。我們今天去殺害衆生的生命,這些衆生是誰來做的?今天你生爲人,就永遠是人嗎?這些被殺害的衆生,永遠是衆生嗎?我們不要忘記,生命的輪回是在六道裏來來去去,隨著業力而轉的!這一生我們與衆生結惡緣,對它們進行捕殺、食肉、取皮等種種的迫害,而自己覺得享受、自在,但是從來沒有想過給衆生帶來多少痛苦和恐懼!我們在造作痛苦煩惱的業因,卻混然不知,還以爲衆生本來就是被吃的!這是多麼的無知、無明!
換個角度來看:假如人生活在某種動物比人還強的環境裏,牠來吃你,來殺害你,你也認爲是應該的嗎?或者今天如果有個人的力量比我們強大,我們抵抗不了,然後被殺、被剮,只能任他擺布,你會認爲那是應該的嗎?你的心裏會是什麼感覺?是不是極爲恐懼!極爲怨恨!如果能夠這樣的自他互換,就可以體會到衆生的苦。衆生的生存環境已經非常的苦了,可是還要面臨被人類殺害的威脅,更苦!
所有的動物裏面,最恐怖的應該是人類!想想看:如果我們自己不超越出來,說人類爲萬物之靈,「靈」在哪裏?靈在自私的靈呢?還是那種能超越無私的靈呢?所以,我們要分別清楚!我們持戒就是不犯那些最根本的、最大的錯誤!也就減去了造成我們痛苦煩惱、生死輪回的原因與條件。
有的人不了解持戒的真相,不敢去受戒;有的以爲沒有受戒還好,如果受戒後犯戒,罪加一等。但是不受戒的人犯錯就沒罪嗎?反而因爲沒有受戒,會更容易縱容自己,落于習性相應而不知警覺,造業的機會更多!甚至隨時都在造業。今天我們受戒…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