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P11

  ..续本文上一页际关系,改善事业的种种问题,都一样要从我们自己内在观念上的改变到行为上的改变做起,这样才能够转化外在的一切条件。

  我们平常的惯性是什么?我们踫到种种挫折、种种的不如意,我们都会怪罪在其它的条件上:某某人对我不好,某某人很恶质,我的环境多么不好、不幸。从来没有反省自己本身有没有问题。如果你的知见正确,你有智慧,自然你就懂得怎么处理人际关系,内在调整了,外在的挫折条件就慢慢消失了,这个就是根本。

  很多人以为学佛是迷信。其实,学佛一点都不迷信,它可开发我们的智慧与慈悲,不但自己身心受用,你的家庭、你的事业、你的人际关系都会随着这样的因缘而增上、而改变。也有很多人以为学佛就是谈死后的事、死人的事,绝对不是这样。它们是息息相关的。现在我们的生命不能改善,智慧不能开发,你就不可能家庭圆满、事业成就、人际圆满,未来的生死更不可能解决,其间关系是相依相缘的。如果明白了,你就知道佛法太重要了。不但让我们身心当下离苦,对我们未来长远的慧命影响更大。大家要明白学佛何等重要,比获得博士学位还重要,现在大家只是不了解。如果这个法有这样的功效,那你想想看,我们还会不会说:等我有时间,等我什么事情办完了,等我什么条件具足了,我才来学佛。不会的!你生命中的顺位安排就全然不一样了。这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因为这个解决了,很多问题都能解决。这个问题不解决,社会上任何问题,你都不能解决。那你就知道根本在哪里,要从根本把握才对。如果是先去处理外在的那些不圆满的事,再怎么处理还是不圆满。但是这个问题解决了,外在的问题你就有智慧去解决,这个才是根本之道。

  二、般若波罗蜜多:佛法中谈到解除苦厄的方法,即关于改造错误欲见的方法,六波罗蜜多实为主要。

  这里谈到行的问题。我们已经明白了痛苦烦恼的原因,找到原因后,还要有确实有效的方法才能解决问题。这里就点出重点:「改造错误欲见的方法,六波罗蜜多实为主要。」大乘佛法讲六度万行,六度是六个方向、方法。从这里要超越到彼岸的解脱,要靠这六度的方法,就像过河需要的船。我们讲过,观念上明白了,还要去行践来荡尽我们的烦恼及习气,这个才是根本的解决问题。有人说:师父讲的我都知道啊,但是你真的做到了吗?「三岁小孩都知道,八十老翁做不到。」所以知道而没有行践,产生不了正确的效果。这里讲的六波罗蜜多,是大乘最主要的行门。

  六波罗蜜多是:一、布施,就是牺牲自己的精神和物质甚至生命,去作有益于他人的事。

  如果要详细的讲布施,可以写成一本书。但是导师在这里只是解释经文的经题和提示重点,让我们知道布施的重要。大乘菩萨的布施,主要是要我们有自我牺牲的精神,不管是精神上的、物质上的,甚至包括用我们的生命去利益一切众生。这几句话虽然很简单的带过去,其实意涵深远!用生命布施给众生,谈何容易,哪一个人能做得到?就是因为我们做不到,所以我们叫众生!注意!因为众生是我执深重的、自我保护的、处处为自己的利益设想,处处保护那个「我」的。「我」到底是什么?就是爱染执着的地方,无明的产物!今天要破无明、破我执,如果不能舍,一直要保护那个非实虚幻的「我」,怎么能完成「无我」的体证?注意!这样讲的意思不是要你们来布施,是因为我们处处自我保护,就是在坚固那个我执!我们不能解脱的原因就在这里!那么如何能破除自我的执着?唯有能施!能舍!包括生命都能施舍,那个我执就会慢慢的淡化直到消失。这里主要是在点醒我们:喜欢的我们就爱取,起贪,不喜欢的就讨厌,起瞋,没有什么感觉的就在痴中。不论怎样都活在我执造业里面,所以只有爱、取、争、斗,人类怎么能自在解脱?只有当我们能慈悲喜舍,对众生充满了关爱与牺牲时,我执才能够慢慢的淡化。

  所以布施的目的是在消除我们的我执我见。一个连生命都能布施的人还会有我执吗?坦白讲只有建立了正见,并且在实践中能有所体证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如果还在处处自我保护,怎么可能施舍自己的生命呢?

  如果我们真的愿意在死后,把自己的器官留给后人使用,我们最后还能够对人类有一份贡献。如果有无我精神的人,他就可以这样做。活着难舍还情有可原,连死后都不能舍,可见那种我执坚固到什么程度!

  有的人对即将死去或已经死去的人,还会说「不要动他啊,不然他会堕到恶道去。」因为死后还有一个我要被保护,死后怕他受灾难,怕他到恶道去,就连死后都还在保护那个「我」!这种坚固的我执怎么破?

  谈到布施,我们都知道要「无相」布施才会成为波罗蜜。也就是说我们众生的执着就是在巩固这个我执。那么在布施的时候,如果还在自我的观念里面:我在做善事,我在布施,我能施,我多么有功德!只要有这样的观念,还是没有离开我执的束缚。虽然有布施的行为,但那个叫「有为」,也就是有漏的功德。如何才能成为波罗蜜?波罗蜜就是到解脱的彼岸的意思,但那是要破我执才能达到的。所以,在布施时要「三轮体空」,就是布施的「我」不可得,布施的「对象」不可得,布施的「物质」也不可得。因为这都是因缘所生法,无常故。没有一个永恒的我,也没有一个永恒的众生,只有因缘条件的聚合而无自性,无实性。只有能够这样体会,才能真正不着相布施,才能与波罗蜜相应。

  如果在布施的过程中,认为我很伟大,我很有钱,我很有才能,我能够帮你,你是我所帮助者,我还有东西给你,我还有钱财来辅助你。这样的布施,三轮都不空:我不空,布施的对象不空,布施的财物不空,这样还是在实有的执着里面。这种布施只能得人天的福报。因果有其必然性,布施必得福报,这是必然的。但是这样与解脱生死烦恼还是两回事。我们铺桥、筑路、行善、救济,必定有福德福报。但是,这只是人天的福报。解脱的波罗蜜是到彼岸,而不再有轮回生死。那么「三轮体空」的布施,就要懂得缘起法的空义,能够明白「无自性」,才不会执着在有一个能布施的我,所布施的对象,与所布施的物质。一旦执着了,我执就破不了,这样就不能称为「波罗蜜」。

  「般若波罗蜜」,「般若」是智慧,般若的智慧是用来观察。堪破一切法的无自性、空,只有真正体会般若智慧的人,才能够在布施中真正的不执着有我、有对象、有物质,这样的布施才叫波罗蜜。所以布施人人都会做,从小施、大施、到最后真的能无相布施,才是真正的波罗蜜。

  所以,不是说修行的人就不要布施了,吝啬的人我执怎么破?我执不破怎么会解脱!日本人把这个「我」叫「私」,「私」这个字的意思不错。我就是私,所以六度第一个就是布施,布施是最能展现无我的精神,也最能够与波罗蜜相应。有的人不了解就会说:「你们出家人叫人家布施,你们只是要钱,要人家供养你。」这样想就错了,一切法都是相依相缘的存在。但是在这里,最主要的是让我们明白,怎样的布施才能真正的与法相应而得解脱,才能真正的破我执而体证无我。无我的展现就是无私,无私就是无我,这很重要!

  二、持戒,不应该做的决定不做,应该做的努力去做,这就是佛说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导师这里讲得很简单:不应该做的决定不做,应该做的决定勇敢的去做!这句话太平凡了,小学生也会讲。问题是,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我们持戒,为什么首先要持五戒?因为这是最根本、最重要的重戒!杀、盗、淫、妄、酒,这些造作会给自己带来业力的束缚,是轮回与沉沦的条件,也是痛苦烦恼的因缘。如能持守五戒而不毁犯,就断除了产生痛苦与生死轮回的条件和因缘,我们才能离苦。

  佛法讲起来很平凡,很单纯,只要消除了生死轮回造业的因,就解决了根本问题。而人类最大的罪业,就是杀业!从我们自己身心的感受去了解就知道。譬如,今天我们的身体稍微碰伤,或者刀伤,或者遇到其它一点伤害,我们都会感到很痛苦。如果我们能够用自身的体会和感受,自他互换法去了解众生的痛苦和我们一样,你还忍心伤害其它生命吗?一点小小的伤,甚至一句不中听的、诽谤的、批评的话、我们都会很难过、受不了,甚至都有发狂的可能。我们今天去杀害众生的生命,这些众生是谁来做的?今天你生为人,就永远是人吗?这些被杀害的众生,永远是众生吗?我们不要忘记,生命的轮回是在六道里来来去去,随着业力而转的!这一生我们与众生结恶缘,对它们进行捕杀、食肉、取皮等种种的迫害,而自己觉得享受、自在,但是从来没有想过给众生带来多少痛苦和恐惧!我们在造作痛苦烦恼的业因,却混然不知,还以为众生本来就是被吃的!这是多么的无知、无明!

  换个角度来看:假如人生活在某种动物比人还强的环境里,牠来吃你,来杀害你,你也认为是应该的吗?或者今天如果有个人的力量比我们强大,我们抵抗不了,然后被杀、被剐,只能任他摆布,你会认为那是应该的吗?你的心里会是什么感觉?是不是极为恐惧!极为怨恨!如果能够这样的自他互换,就可以体会到众生的苦。众生的生存环境已经非常的苦了,可是还要面临被人类杀害的威胁,更苦!

  所有的动物里面,最恐怖的应该是人类!想想看:如果我们自己不超越出来,说人类为万物之灵,「灵」在哪里?灵在自私的灵呢?还是那种能超越无私的灵呢?所以,我们要分别清楚!我们持戒就是不犯那些最根本的、最大的错误!也就减去了造成我们痛苦烦恼、生死轮回的原因与条件。

  有的人不了解持戒的真相,不敢去受戒;有的以为没有受戒还好,如果受戒后犯戒,罪加一等。但是不受戒的人犯错就没罪吗?反而因为没有受戒,会更容易纵容自己,落于习性相应而不知警觉,造业的机会更多!甚至随时都在造业。今天我们受戒…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