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表達清楚。就像涅槃一樣是離語言相、離心緣相的。所以般若的涵義非常的深細,難以了達。
我相信很多學員都有這樣的體驗:我們上課都在講般若、講智慧、講空性、講緣起。幾年下來,都有了一定的基礎,慢慢的對法的了解也愈來愈深刻。但是我們往往會感到,雖然對正見有了某個程度的了解,可是爲什麼遇到事情時還是習性還現前。這就是最難超越的地方!粗的煩惱我們很容易發覺,微細的煩惱就很難察覺到。所以修行真的要下功夫!特別是觀照,更要下功夫!
正因爲般若的智慧是非常深細、難以了解,今天上課建立的知見,只是我們努力的方向、目標和方法,所以一定要透過我們生命的實踐與體驗,才能了達般若的內涵,體會有幾分,了解就有幾分。回過頭來也才能肯定這個理論的正確性。當你親身證明了,肯定了,就不疑了。還沒有證明、肯定的時候,還會犯原來的過錯。這個地方是讓我們明白:修行的人,時時要反觀自己,對法體會到幾分,就了解幾分;實踐完成了幾分,就受用幾分,這都可以自我觀察的。如果我們還有問題存在,就千萬不要自滿,一定要下功夫更深細的去了解,哪些微細的煩惱還沒有解除?怎樣可以解除他?還要更用心的去探討,這樣才能一步一步的深入。雖然是深細難了,但通過正見的指導和如實的體驗,還是可以證明的、可以了達的。
由于般若的最高智慧,才能親證宇宙人生的根本真理。
我們講「諸法空相」,也是宇宙的實相。但是如果沒有般若的最高智慧,就不可能體證諸法空相。正因爲我們有方法,有理論基礎,有實踐的可能性,這些因緣合起來就可以體證到諸法空相。
宇宙的運行有其必然的理則;一個人生命的過程,也有其必然的理則;二者的理則是一樣的。所以要了解宇宙的必然理則,從我們的生命中去體驗,一樣可以體會得到。我們講宇宙、萬法的空性,和我們個人本身的空性也是一樣的,就是這個道理!要了解宇宙不容易,只有了解自己,從自己的身心下手!我們每天從睜開眼睛開始,時時刻刻都不離根塵觸的作用,這些作用會産生身心的變化,以及種種的問題,我們要先去了解,把這個問題解決了,外在的山河大地、宇宙萬法的問題都一樣可以解決。我們的目的就是如實的去體會宇宙的實相,萬法的真相。體會到了,對萬法就不迷、不惑,就不會再因爲無明而造業、因造業而至生死輪回不停。我們會貪瞋癡、會造業、會煩惱,就是因爲不了解真相而已!了解真相就不再迷惑。所以要了解真理實相,就要靠這個般若的智慧!
真理是什麼?這不必另外去找說明,可以就在日常見聞的事物上去了解。
真理在哪裏顯現?就在一切萬法中!包括我們的生命、生活及一切身心的狀態。了解真理要從哪裏入手?導師指出:不是離開人間、離開萬法、離開我們的生命去求一個不可知的,叫真相的東西!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就在我們的見、聞、覺、知和事事物物的接觸中,一切所展現的都是真理法則。導師這裏點醒我們不要離開自己的本位,脫離自己可以體驗的因緣,而去探討一個外在的、不可知的東西,那不是探討真理!注意!很重要!這個觀念如果不明白,我們總是嫌這個不好,那個不好,就厭棄、逃避,然後到一個很清淨、沒有汙染的地方,是不是有這種觀念?厭此求彼,什麼時候可以發現真理呢?真理到底在什麼地方?就在我們日常生活見聞覺知中,看得到的、摸得到的、感受得到的事物中,去了解、去深入!離開這些因緣,怎麼去探討!
依佛法說,一切事物的存在,都不過是原因條件的假合,凡是假合成的東西,它底本身一定是遷動變化的;
這就是緣起法的內容,佛法的特質就在于緣起法。佛陀出家修行,開始親近了很多所謂的善知識,也受了當時社會的普遍觀念的影響,修過禅定,也修過苦行,但是佛陀並沒因爲這樣而解脫,而是在菩提樹下透過思惟緣起法而悟道解脫的!所以我們現在學佛修行,一定要先抓住這個根本。佛陀無法成就的,我們不要再去執著;佛陀所成就的,我們在微細處都要思惟,他到底悟到了什麼?就是緣起法!佛陀觀察當時所有的宗教和其它不同的體系的思想,都有一個共同的地方,就是觀念中都有一個常恒的、不變的「我」,因爲執著這個「我」,就是生死輪回的真正的原因!每一個宗派都在談這個「真我」、「大我」,或者是外面有一個大梵天,在主宰世界和人類。佛陀發現産生這種執著的唯一原因就是每一個人都在實有感中,這才是輪回生死的根本原因!
原來一切事物的存在,包括每一個生命的存在,都是因緣條件的假合。五蘊:色、受、想、行、識組成了我們的身心;色是屬于物質,受、想、行、識屬于心靈,我們不過是色心二法的組合而已。不論是五蘊,或者是六處眼耳鼻舌身意的功能,哪一法是永恒不變的?從現實的身心、功能、作用,一一的去觀察,就會發現沒有一法是不變的。組成我們色身的五蘊中,色是物質部分,不過是地水火風的假合;每一法、每一蘊還是因緣所生的,還是條件組合的。也就是說,一法的因,這個因的本身還是緣起的,還是條件的組合。有沒有一個永恒不變的第一因?永遠找不到!色法上找不到,心法也找不到!那麼什麼叫「我」?外道講的「我」是不變的、永恒的,是自性本來就有、本來就存在的、是清淨光明的。現實中能找到這樣叫「我」的東西嗎?裏面找不到,外面同樣找不到!于是就想象有一個上帝是造物主。但是怎麼能證明萬物是祂創造的?真正看得明白的,那不過是內在自我的執著,裏面找不到,就幻想爲外在的存在而已!佛陀就是悟到了緣起法,否定了實有我的存在,因我執消失而解脫的!實有感就是自性見,因爲自性就是「我」,是不變的、永恒的、單獨可以存在。這是無法找到的,這個重點我們要把握!
佛陀悟道,不是因爲他有禅定,也不是因爲他有神通,而是因爲他體會到緣起法才悟道解脫的!只要是因緣和合的,它本身一定是遷流變化的,也就是無常的。所以,佛陀講的叁法印,第一個就是「諸行無常」。「行」就是遷流變化,一切萬法的本身當下就是在遷流變化之中,當下就是無常。
他依原因而存在,同時又與他法作緣,他法也遷流變化而存在。
依因緣條件而存在的一法,同時又與他法做緣,此法也是其它法的因緣條件之一。所以凡爲一法之因,這個因的本身還是緣起的。譬如說,五蘊組合成爲一個人,衆多的人組合成一個團體,衆多的團體組成一個國家……法法都是因緣的組合,同時又是他法的組合條件之一,他法也是遷流變化而存在,任何一法都一樣,都是無常的!
這種互相影響互相推動的關系,佛法簡稱之曰因果系。
因果系就是緣起法!注意!佛法講的因果,與外道講的因果是不一樣的!外道講的因果是宿命論,認爲我們今生所承受的一切,都是過去業力所致,過去自己造作的因變成現在的果,現在造作的因,未來受果報。如果過去的因已經固定了,現在這一生的果報就改變不了。而佛法講的因果論不是這樣的:過去的因緣條件確實可以影響到我們現在,但重要的是現在我們面臨新的因緣,還會不斷的産生變化,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是一成不變的,就是定命論和宿命論的觀念。佛法講的緣起論是說,新的因緣又時刻在變化,又會形成新的組合、新的因緣條件。因爲這樣,我們才有機會改變我們的現狀。如果是一成不變的,認爲過去已經決定了我們的現在,既然過去決定了我們的現在,現在怎麼努力也沒有用,這就是宿命論!
佛法講的是緣起論,過去不論有怎樣的因緣,只要現在努力的去改善它,不斷的去創造善的因緣,過去惡的因緣還是可以轉變。導師曾用一個譬喻:我們造的業像一把鹽,很鹹。如果把它放在一小杯水裏面,那杯水一定非常鹹,沒有辦法喝。但是如果將這把鹽放在大河裏面去,鹹味就被沖淡了,那個鹹度就不一樣。同樣,不同的因緣條件下,也會産生不同的結果。所以佛法講的因果,與外道的宿命論是不一樣的,我們充滿了機會,不論我們過去造了多大的業,只要願意忏悔,願意修正,並知道原因在哪裏,把那個原因調正以後,現在就能完全轉化。再重的業都可以解脫!這個才是佛法的可貴和偉大之處!
這裏告訴我們:人人平等,人人都有機會解脫。決不是因爲你,佛、菩薩或者上天特別眷顧于你,你才能改變。不是的,人人機會都平等,不是誰來主宰你,不是誰來控製你,而是因緣條件的和合,只要你去創造和利用這些條件,你就能轉變,這就是機會平等!那麼這樣人人都有希望、有機會!我們只要願意聽聞正見正法,建立正見,並且願意去實踐,願意去探討我們錯誤的原因在何處?我們生死煩惱的原因是什麼?只要能找到這個原因,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只要我們能轉化他,我們也可以成爲佛菩薩。所以佛法的偉大之處就在于人人機會平等。不論什麼出身、什麼種族,都有機會可以成爲佛菩薩。但像印度的婆羅門教就有不平等的種姓製度的說法:婆羅門死了可以回到大梵天去,首陀羅這一生死了以後就沒有了,斷滅了。佛法就是要破除這種不平等的觀念!根本沒有這一回事!
緣起法是宇宙的真理法則,是法爾如是的,人人都不離緣起的真理法則,所以人人都應該是平等的。這個理念真的很重要!不然佛法還有什麼可貴之處?如果只是在信仰、崇拜中,靠他力來主宰,就會永遠像一只哈巴狗一樣,主人喜歡就給點什麼,不喜歡就責備呵斥,那麼還有解脫的機會嗎?佛法不是談這個,佛法建立在因緣論上,講人人平等,指導我們怎樣去了解真相,怎樣去具足解脫的因緣,我們一樣可以改變,這就是佛法與外道不同的地方。所以,大家要注意!我們對佛陀的尊敬、對菩薩們的尊敬,是因爲我們真的無限的感恩:由于他們對真理的體證,給我們帶來法的訊息,我們才有機會聽聞正法,才能夠依法去踐行、…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