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解脫之道講記 b25 滅谛 叁 解脫的重點▪P2

  ..續本文上一頁衆生無明不知覺而已。這樣的法必須由你自已來體會,透過你自己的反省體會當下才能體證,哪裏能靠別人!所以,惟是自覺不由他悟,這話最懇切明智而實在了!不會誤導衆生迷信崇拜依靠他力,大家要明白!

  法是本來如此的宇宙真理,不是我給你什麼。我從導師、先賢、佛菩薩那裏看到這樣的真理,去實驗後也得到某部分的證明和受用,于是我也很願意與大家分享,只是這樣而已。你們和我一樣,聽到了正確的理論及方法,只要在自己的生命中、生活中,在面對事事物物的身心動態中,一一去觀察證明確實是如此的。我們的貪愛染著確實是由無明無知所致,觀念修正了,我們的身心就不再落入幻相隨外境轉了,執著顛倒自然歇了下來。那時你們同樣可以體證到法性空寂,體證到本自清淨的不生不滅。從這個角度來看,佛法講的是這樣的實在,沒有任何專利特權,法法平等,人人平等,人人都有機會。佛法講人人皆有佛性,不是本來有一個同樣的清淨的佛性在我們身心裏面,而是站在法性的立場來談的:法法平等,衆生平等,人人皆有覺性,都有成佛的可能性。所以真正的佛法是無上珍貴而偉大的,沒有虛僞造作的神話及個人的神權特權,確實是法法平等的,絕對不是神權式的恐嚇:“你聽我的,我就給你庇佑;不聽我的,我就懲罰你。”佛法的偉大就在這裏。

  “語言、文字、及我們的認識,都是相對的──佛法稱之爲「二」。如有與無,動與靜,說此,就必有非此的彼。這都落于相對的境界,相對便不是無二的真性。”

  這幾句話就點出了重點:人間所有的思惟模式都是有爲法,有爲法就是相對的兩邊——有無、好壞、喜歡厭惡……,這種相對的觀念稱爲二,這就不是無二的真性。真正的法性實相是不二的,沒有相對的分別。其實衆生痛苦煩惱的原因就在于都落在兩邊:“我喜歡清淨,不喜歡煩惱。”清淨與煩惱本來就是相對的觀念,當說喜歡清淨時,就是覺得這個人間很苦,表明有煩惱,所以想要超越,超越與苦就是相對的。如果一個人能真正超越了相對的這種幻相,能明白不二即沒有相對差別,找到平衡,那就不會執著于這邊或那邊,要厭這邊或取那邊。我們都覺得很煩惱(即有事),于是便求無事。好比本來沒事的,硬去惹是生非,被人告上法庭,這下想方設法求無事。說起來我們在煩惱中極力要求沒事,但真正沒事又受不得了。世俗的人在善惡兩邊習慣了,一旦“沒事”受不了。其實每一個人生出來本來沒事,然後造業一大堆煩死了,最後求沒事求解脫,從生到死就在搞這一套——本來沒事去惹事,然後再求沒事,到死的那一天還在“有事、沒事”之間。如果有事沒事的兩邊都歇了,那就很安穩了。我們講解脫涅槃,其實就在講“沒事”而已。爲什麼會有事?因爲落在相對的兩邊觀念裏了,重點就在這裏。

  “我們生活在抽象、相對的世界,對事對理,都意解爲實在性的,則一切的我執、法執、貪等煩惱,即由此而起。”

  我們每天在身心的喜怒哀樂中以爲是真實的,皆由不了解真相的無明我見所導致,故被它所束縛。每天希望得到快樂滿足,而不知起心動念的當下是虛幻的,你所要執取的對象也是虛幻而非實的。最虛幻的就是“我”的感覺——對物質及美色所産生的感受。但我們往往直覺到感受是那麼實在,然後起了喜歡就想占有(樂受的貪);不喜歡的就起瞋恨(苦受的瞋);沒有明顯的喜歡及不喜歡的感覺(不苦不樂受的癡),結果一切起心動念的造作都與貪瞋癡相應。如果明白外境的一切萬法是虛幻不實變化無常的,沒有一剎那是常住不變的,哪會再執著它的實在性!正因爲我們沒有感覺到它是虛幻剎那生滅不住的真相,以爲是永恒不變實在的,所以我們才會想占有。

  而我們情緒的“受”其實也是起起落落剎那生滅不住的。但我們總覺得好實在,覺得快樂及痛苦都是實在的。久遠以來,我們被這個“受”欺騙得太苦了!皆由實在感的自性見即我執我見而致。沒有這樣的實在感,哪裏還會有“我”的觀念?這裏都點出重點,實在感就是自性見,學佛要破的就是這個自性見。佛陀教我們觀察外在的一切條件及當下身心的作用,就會發覺它都是無常剎那變化不住,沒有一剎那是真的。只要透視這一點,你就不會被外境及自己的心意識迷惑,而超越出來。那時你也許會笑:我們好笨喔,被騙了這麼久!衆生很容易自己騙自己。最常見的是希望叁餐都有符合自己口味好吃的飯菜。有在大飯店吃一餐要叁萬塊,也有吃滿漢全席要一百萬的。每天早上起來就在考慮這天吃什麼,去哪裏的餐廳品嘗特殊口味。我用一個證明你們會笑死的:每天早上起床拉出來的是不是都一樣?這就是真相。如果發覺了這個真相,貪愛口味還有什麼意義?執著在味道的滿足,而不知道製作出來的實相是不敢看不敢聞的。再說,當時你在吃那幾萬塊大餐而感覺很好吃,那種感覺是實在不變的嗎?現在你還記得那個味道嗎?如果味道是實在不變的,它應該還在。而事實的真相是味道剎那就過去了,任你再怎樣想都想不起來了,這樣虛幻的味道值得我們去染著嗎?我們是不是在騙自己?有一次,一位小孩聽到外面有人沿街叫賣爆米花,他說很好吃,讓我給他買。我就啓發他:你現在開始想(真正看),如果想得出那個味道,我就買;如果想不出來,那就不是真好吃,你在騙我,我就不買。他說:我想起來了,味道真好啊!我說:那不用買了,你已經在吃了(衆人笑)。雖然這是小故事,但我們與這位小孩一樣,落在執著虛幻的感受而不知。

  我們時刻在追求曾擁有的美好東西,還要重演。其實,如果你到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第一天會感覺山明水秀好漂亮。第二天再去一趟,那種漂亮的感覺就不如第一次了,連續去幾十次,你一定不再想去了。如果漂亮是實在的就不會變啊!爲何同樣的地方,同樣的人會有不同的感覺?這就是感受的虛幻性啊!盡管滿漢全席味道很好,但連續吃叁百六十五天厭都厭死了!色聲香味觸法接觸都讓我們感覺這麼實在,其實這樣的感覺是多麼虛幻。我們活在虛幻中不自知,因而不能接受虛幻非實的真相,感覺一切都是這麼實在。爲了得到這個虛幻的感覺,一生都在打拼造業。而在無常法則下,每一法都必歸于滅!我們所得到的一定會失去,由于執著愛染其永恒不變,痛苦更甚。所以無論如何都無法滿足自己的欲望:虛幻非實不能滿足,無常變化不能永恒保有也不能滿足。一生就被這些虛幻假相所欺騙,執著造業而痛苦無邊。這一切都緣于一個原因——不知道它的虛幻性,以爲是實在的。所以實在性的實有感産生了我執法執,貪愛煩惱都從這裏引起。

  “所以如實的體悟,須從勘破這種錯覺的實在性下手,須將一切虛妄分別的意解徹底脫落不可!”

  這一句話很重要!從哪裏解脫?我們執著的是自己的身心及所接觸的色聲香味觸法。用如實觀照好好觀察體悟,看破那種實在性的錯覺,真的看清楚了,哪裏還會執著?譬如冰塊拿在手上涼涼的,含在口裏涼涼的,但一下子就融化了,這就看出冰塊本身的虛幻性。一般人不會把冰塊當做永恒實在的,知道抱著它一定會融化。其實萬法都一樣,即使最寶貝的父母孩子眷屬名利財物,哪一法是永遠不變的?越是與自己關系親密的人死了更苦,因染著越深,帶來的痛苦必然越深。這一切如果是實在的,我們執取它還情有可原,但偏偏沒有一法是實在的,我們卻一直以爲是實在的,這種染著真愚癡!所以重要的是要從這裏去勘破自性見實有感的錯覺,將一切虛妄分別的意解徹底脫落不可!不要再被意念中虛妄分別的錯覺而欺騙了。

  “徹底掀翻,達到了「一切法不生則般若生」,真覺現前,這才不落抽象的相對界,脫落名言而實現了超越主觀客觀的覺證,這才是如實的現證一切法真性。”

   當我們勘破這些錯覺而不再執著時,原本妄執的起心動念就會歇下來,欲望不會再起。分別意識不再擾動而逐漸止息時,你的身心自然會甯定。那是隨著幻覺錯覺的清洗而不再有內在擾動的條件,自然就靜定。這種狀態與修禅定的定不一樣,要注意,是消失了內在擾動顛倒執著的條件,于是便自然回到本來不動的地方。有這種體驗的人都知道,只要在某一種身心甯靜的狀態中,當這些意念不再擾動而自然甯靜地進入這種定境時,“嗄……” 一下子就會體悟到“一切法不生般若生”,真正進入寂滅法性的體驗,有的叫身心脫落。也就是說一切法不現而真覺現前,在真覺清淨的法性中的那一種覺照,當下是靈靈明明、清清淨淨的。那時才真正不落抽象的相對界,不會再在世俗相對的觀念裏起心動念了,所有的名相都脫落,沒有主觀與客觀的分別,只是混融一味的平等。這才是如實現證一切法的真性,才真正體會到法性空寂的實相。導師將這些境界揭示得何其清楚明白!難道僅僅是學術可以研究出來的嗎?只有親身體證的人能說出來!要明白,真正的境界不是嘴上的功夫,沒有如實的身心體驗是無法超越人間相對的觀念的,必然會在是非、善惡、得失、好壞間永無止境地糾纏煩苦。

  修行的過程是從法的聽聞到如實觀照到親證法性,這都要親身下功夫去實踐體驗的,絕對無法依靠他人。現在所講的佛菩薩給我們的這些法,都要靠自己去親證的。有一重點別忽視:只要依據正見去如實體驗,是人人可體證的。因爲這些法的內容是如實的,這一點我可以跟大家保證!如果自認沒辦法而不用心,那是你自己的事。只要好好用心去體會,我可以肯定,確實是人人學,人人可受用的!佛法的偉大就在這裏,不像一般的神教,信他就得救;不信就下地獄。佛法特重自己把握因緣,一切不是由誰來審判主宰,完全操之于自己。這就是佛法的平等偉大,大家要珍惜,要下功夫啊!如果懈怠得過且過,那會永遠在生死輪回中痛苦煩惱,害的還是你自己!用心學法超越而解脫,也是你自己的幸福而已。

  “生活在相…

《解脫之道講記 b25 滅谛 叁 解脫的重點》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