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觀﹞
界,即地、水、火、風、空、識──六界。界有「特性」的意義,古譯爲「持」,即一般說的「自相不失」。由于特性與特性的共同,此界又被轉釋爲「通性」。如水有水的特性,火有火的特性,即分爲水界、火界。此水與彼水的特性相同,所以水界即等于水類的別名。此六界,無論爲通性,爲特性,都是構成有情自體的因素,一切有情所不可缺的,所以界又被解說爲「因性」。”
地水火風空識各類的特性都不一樣,所以,界是自相不失的意思。通性即共同的特性,如水有水的特性,火有火的特性,即分爲水界與火界。我們每一個人的身心裏面,地水火風空識這些條件有相同的特性,也有各各不同的特性,合起來就是五蘊、六處、六界。蘊處界都是在講我們的身心,只是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而已。
“地、水、火、風四界,爲物質的四種特性。《雜含》(卷叁*六一經)說「所有色,彼一切四大及四大所造色」。一切物質,不外乎四大界及四大所造的五根,五塵。四大說,印度早就盛行,希臘也有”。
這裏講的色有兩個涵意,地水火風的每一大都叫色,四大組合起來的法也叫色。我們的身體是四大和合的,所以這個色身叫色,形成四大和合的身體條件的地水火風的本身也是色。一切法是四大或四大所造皆名爲色。色不是只講物質現象而已,組成一一法(現象)的條件(地水 火 風)也叫色。
“一切物質,不外乎四大界及四大所造的五根,五塵。四大說,印度早就盛行,希臘也有。”
佛法中有一些名詞並不是佛教所專有的,佛陀時代的思想界宗教界原本就有一些觀念和名詞,只要是合理合法的,佛法也會引用。如“地水火風”四大就是印度宗教界原有的觀念,這和佛法所說的意義是相同的。但有些雖然名詞相同,意義卻糾正了。如“涅槃、業力”名詞雖然本來就有,但跟我們的法是不相應的,佛法就將它修正了。
有人說:你講業力輪回,那是外道的學說。其實,外道有這樣的術語,但內容和意義不一樣,外道說有一個神我、不變的主體、靈魂之類在輪回,如婆羅門教或奧義書的學說。佛法也承認輪回,卻是無我的輪回說,即沒有一個“我”的主體在輪回,只是我們意識的執著而産生的作用,所以是無我的生命相續作用。因此不要聽到“輪回業力”的字眼,就認爲是外道的術語。
“地即物質的堅性,作用是任持;水即物質的濕性,作用爲攝聚;火即物質的暖性,作用爲熟變;風爲物質的動性,作用爲輕動。隨拈一物,莫不有此四大的性能,沒有即不成爲物質。”
身體會呼吸,叫風大;身體有溫暖叫火大;身體的骨骼是地大;裏面的血液、唾液等體液屬于水大。生命的本身都不離開這些地水火風的特性,地是堅硬的,水是濕性的,還能起到凝聚的作用,有一些松散的東西,一加水就凝結起來――攝聚。火有暖性,能將東西加熱成熟。從身體的這些特性來看,只是地水火風的功能,而不是誰在操作。將身體分析起來只是地水火風的功能,不要再加上那些無中生有的神話推想臆測。
“四大是相互依存而不相離的,是從他的穩定、流動、凝合、分化過程中所看出來的。從凝攝而成堅定,從分化而成動亂;動亂而又凝合,堅定而又分化;一切物質在這樣不斷的過程中,這是物質通遍的特性,爲物質成爲物質的因素。”
我們的身體四大調和時就健康,那就有一期的穩定性。從小到大到老,它是一種流動的變化,是在凝聚和合中又可以分化的,地水火風可以合在一起變成一個主體條件,當因緣變化時,它會分散。所以從四大凝合分化、變異遷流的過程中,才能看出地水火風的功能性。從水來看最容易了解:水是氫氧化合物,氫氧條件組合時就變成水;加溫就變成蒸氣到空中,從而變成雲;低溫時就凝聚成冰塊、冰雹、雨或雪……因不同的條件變化而凝聚分合,萬法就在這樣的遷流變化中。
一棵樹有它的條件,從種子發芽到成長,有的剛長成苗就枯掉了,有的成樹開花結果,有的不開花或不結果,各各條件不同,這樣一直在遷流變化,凝聚相生,又相攝分離破壞,這就是物質的特性。我們的身體爲什麼會從小成長?長大後又會變老、病、死?它有生的一邊,也有滅的一邊,這就是物質的特性。但衆生歡喜看生生不息的這一邊,知道最後必歸于滅,一定會破壞分離分散,我們就受不了。這不是一切法的特性嗎?有生必有滅,這就是一切法的特質。但是我們爲什麼不喜歡它而逃避?我們只想永恒的生存,不想破壞和滅亡,喜歡生的一邊,所以都贊歎生生不已,生了孩子還要慶祝,對于死亡是很恐怖的。因爲不了解法的特性,不了解法的真相,所以都偏于一邊,取著一邊。一切物質的“生”,是四大條件的聚;“滅”,也是四大的分化而已,這是本來如此的法的特性。人們不會只喜歡白天而不喜歡黑夜吧?能二十四小時都在狂歡而不睡覺嗎?能每天都在幸福快感中而不安息嗎?叁天不睡覺你就熬不住了!可是爲什麼我們只喜歡生而不喜歡滅呢?我們對這個滅産生極大的恐怖,好生惡死,而不知道滅和生的特性是一樣的,只是四大的凝聚和分化而已。所以有生必有滅,這是宇宙有法以來沒有一法能超越的。從古到今看到有不死的人嗎?無論他是有大權勢的國王,還是具有大法的神通者,都無法超越這樣的特性。
當人們知道物質不能永恒,又幻想著心靈可以超越生死而永恒存在。其實欲界、色界、無色界的禅定――四禅及四空定,共形成二十八(或說叁十叁)天,這都是與精神心靈變化有關而産生的叁界輪回現象,也不是永恒的。經上說“叁界無安,猶如火宅”。叁界衆生都在變化中無有永恒,盡管天人很享福,但福報盡了,同樣要輪回。所以佛弟子不求生天,因爲升天不究竟。佛法說的究竟解脫不是要你生天。因爲天還是叁界內,叁界無安,只是快樂的時間長一點,善業所致的福享盡了,剩下的就是惡業。天人的福報盡了五衰相現時,是很恐怖的。因爲他們有點神通,看見福報享盡後剩下的業報,所以起了大恐怖。在我們的想象中天非常美好,太享福了。其實天人最後羨慕的是人類,他們希望往生人類,不再希望投天界了,知道福報享完後就是極苦的叁惡道,誰願意去!佛法常說“人身難得”,人在升降之間,不象天界太樂而忘我地享受,也不象叁惡道因太苦而無法修行,人間有苦有樂,還具備了人類的意志理性思惟,可以反省而超越。學法解脫的條件唯有在人類,大家不知道人類的難得可貴,想修禅定得天的福報,那是暫時的“安非他命”,不是究竟的。究竟的是在人道中得法解脫,超越叁界的輪回生死,這是佛法的終極意義,我們要明白佛法的特質和終極意義。有些人有錢有地位,也樂善好施,但這種布施只能得到福報,福報是享得盡的,不是只有福報就能解決生死問題。我不反對大家植福,福慧都是需要的,但千萬不要只圖福報而無智能。佛法說的般若就是不共世間的智能,了解諸法實相而見法才是真正解脫的智能――慧(般若)。如果不學佛法,就不知因果、凡聖、四谛、緣起,那就是無明,怎麼能解脫?你只會墮落在情欲、物質、虛幻的名譽中而自我膨脹,永遠不能止息,又如何解脫痛苦煩惱?如果這些物質名利能使人解脫,原先當王子的佛陀還要放棄他固有的一切嗎?人間的這些都不能解決我們生命中的問題,這是個現實。如果醫生宣布你得了癌症,只剩下叁個月的生命,你會有什麼感覺?即使你是億萬富翁或是總統,你的兒女都很孝順,每一個都是立法委員,你的另一半最愛你,這一些能解決你的生死問題嗎?沒有一法能解決我們生命終極的問題。自古以來,多少聖賢放棄了人間的欲望占有,而走上修行之路!這些人到底是笨蛋,還是真正的智者?要明白啊!
如果人間真的是幸福快樂的,佛陀當然不需要放棄。然而那些確實是輪回的苦因,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它們只能引起我們的貪欲執著和造業,到死那一天,這些名利恩愛一點都幫不了你的忙!沒有誰能救你!
衆生象鴕鳥一樣,誰講到死就:“呸呸呸”!忌諱“死亡”的字眼,難道不講就吉利了?不講就不會老病死了嗎?那只是駝鳥心態罷了。有智能的人未雨綢缪,明知道一定會面臨老病死的到來,因爲那是必行之路啊。現在最要緊的是了解生命的真相,將來走時,沒有電燈都可以走得很自在。就好比知道每年臺風一定會來,預先把房子修整好,把水溝暢通了,臺風來臨時,你就可以安然不動。如果事先什麼都不管,只是一味的逃避,能解決事情嗎?自古以來,誰能避免老病死的?唯有具足正見的佛菩薩才辦到了。過去這些聖弟子們安然自在面對死亡,把死亡看作是簡單的小事,心裏不會擾亂顛到,不會執著這個身心。但你如果不去具備這些解脫者應有的條件,將來面對的一定是大恐懼!誰都逃避不了!
一些人在問師父:“我親人要走了,怎麼辦?”問及都沒有學佛,你說我能怎麼辦?顯神通還是灌頂加持?使得他們不墮叁惡道而升天,我有這樣的功能嗎?那我比上帝還厲害了。緣起的因果法則就是任何事情都沒有僥幸的意思,因與果之間一定有著必然理則,如果因果間沒有必然性,我們還需要修行嗎?佛法不是靠運氣,是靠因與果的必然理則來改變條件因緣而成就的。如果死後超度有效,那我們修行的人太笨了,辛辛苦苦修一輩子還不一定成道,人死後請人來敲敲打打就解脫生死,不是很輕松嗎?注意聽哦,不要誤解了佛法。我這樣苦口婆心的一直講,從你們不懂而講到你們懂,從你們不學而講到你們感動,到今天也不過這些人而已啊。而且你們現在有智能分別事物,身體又健康,有自主力,這麼好的因緣條件都不受用,試問:死後敲敲打打能解決問題嗎?這樣的話,我何必辛苦說法呢?大家死了,請法師來敲敲打打就好了麼!
佛法絕對不是迷信,不是講心靈的安慰寄托,是要明白因果間的必然性,建…
《解脫之道講記 a8 界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