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因緣條件。
這裏所談的苦集滅道的苦是人生現實的根本問題,它不是一個理論,而是我們生命身心當下的事。所以我們在聽法,不是在聽理論,而是明白佛陀開示的原來就是我們自己生命的問題。在聽法時,能隨時認識到原來是在講自己現在切身的問題,能回歸生命,那你們當下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如果你認爲,佛法只是在談理論,與你的生命不相幹,那麼這個理論對你來說就不會有作用。
我們在希欲裏求滿足,在欲望的過程中你會覺得有一種安慰,但是那個希欲的希求並不會停止,因爲你達不到,所以在信仰裏造成的就是這樣的結果。如果在聽法的過程中,我們能明白原來是在講自己身心的當下,因而能如實地回歸到生命來,體會到當下,那時就可以感受到:原來真是這樣!所談的每一句話都沒有離開現實――生命的作用。這樣的學法,從第一課一直到最後一課過程中,你們都可以感受到內在的問題。這裏不但指出你的問題,還會告訴你解決的方法,這個課上完,也許就有人受用了。因爲他講的就是當下生命中的問題,不是虛無缥缈的玄妙道理,而是生命中自己當下的問題。希望大家在聽法的過程中,能時時回歸生命的當下體驗,馬上感受認知當下,這個很重要!如果只是來聽一聽,回去就忘了,那跟你一點都不相幹,這樣學法怎麼能受用呢?所以講苦不是在理論上轉,而是在講我們生命中的問題,這個觀念也要明白。
“爲了解決這些,世間提倡增加生産,革新經濟製度等。但世間的一切學理、製度,技術,雖能解除少分,而終究是不能徹底的。如世界能得合理的和平,關于資生的物資,可部分解決。但有情的個性不同,體格、興趣、知識等不同,愛別、怨會等苦是難于解免的。至于生死等苦,更談不上解決。”
我們的生活有壓力,可以增加生産;病苦大,可以發明醫學;改造經濟和醫學衛生,這些可以改善我們的生命,但不能解決生命中的終極苦迫,所以這是不徹底的。兩個不同觀念的人一定會有诤鬥,你說好的,我說不好,就無法避免怨憎會和诤鬥,那就是苦。再怎樣改善經濟和衛生醫療,最後還是免不了老病死和愛別離。我們的身體、個性、知識觀念都在重重製造一些因緣,所以如果只是在人間物質和衛生上的改善,那只是部分的,並不能解決我們生死等根本的苦。
“如從根本論究起來,釋尊總結七苦爲:“略說五蘊熾盛苦”。此即是說:有情的發生衆苦,問題在于有情(五蘊爲有情的蘊素)本身。有此五蘊,而五蘊又熾然如火,這所以苦海無邊。要解除痛苦,必須對此五蘊和合的有情,給予合理的解脫才行。”
七苦是從哪裏發生的?是從五蘊熾盛而來。色受想行識是組成身心的五個條件――五蘊,五蘊的造作像火在熾盛燃燒,前面的七苦其實就是由于五蘊熾盛而引起,所以加上這個總共就是八苦。五蘊爲有情的蘊素,我們的熾熱煩惱都離不開自己五蘊身心的造作,這就是重點。之所以會痛苦煩惱,其實就是這個身心在造作,有此熾然如火的五蘊,所以苦海無邊。要解除痛苦,必須對此五蘊和合的有情給予合理的解脫才可以。我們在這裏受苦,在這裏製造苦的因緣,就要了解五蘊的功能性,真正超越熾然大苦而解脫,在這裏跌倒的,就在這裏爬起來。我們在這裏造作,在這裏産生苦迫痛苦煩惱生死,也要從這裏解決,五蘊就是我們要明白而解決的根本地方。
“有情爲物質與精神的和合,所以佛法不偏于物質,也不應偏于精神;不從形而上學或認識論出發,而應以現實經驗的有情爲本。”
這與上面幾個重點是相呼應的,五蘊就是物質和精神――色心二法(色蘊是物質,受想行識是精神)的組合。佛法不會偏于一邊,既不偏于物質的色,也不偏于精神的心靈部分,更不會形而上學去找一個本體(第一因),也不會由于認識産生的差別,而誤以爲只是心靈的作用。佛法講的是中道,不偏于任何一邊。有情本身就是色心和合的,所以不能偏于色,也不能偏于心。沒有心靈的作用,色就敗壞了;沒有物質,心靈也不能起作用。有情是色心和合相依相緣的存在,不能偏于一邊,所以必須以現實經驗(色心和合)的有情爲本。
“佛法以爲一切是爲有情而存在,應首先對于有情爲徹底的體認,觀察他來自何處,去向何方?有情到底是什麼?他的特性與活動的形態又如何?不但體認有情是什麼,還要從體認中知道應該如何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但根本而徹底的解脫,非著重于對有情自身的反省、體察不可。”
這些都是重點,我們必須先認識這個有情(自己),徹底的體認觀察它,從何而來,去向哪裏?這個和合的五蘊身心到底是什麼?他的特性功能是什麼?在怎樣造作運作?必須深刻地去了解它。不但要體證有情是什麼,還要從體證中知道該如何建立正確的人生觀。體認是過程,要了解真相,既然五蘊身心是物質和心靈的組合,那麼心法(受想行識)有什麼功能?它們是怎麼運作的?色與心的關系怎樣?它們的作用和功能是什麼?這些都能明白了解,才能建立我們正確的人生觀,不會胡裏胡塗過日子。講一句比較實在的話,我們沒有一個人真正了解自己的,如果了解自己,你就解脫了。講一句比較嚴肅的,我們都在胡裏胡塗中過日子,有哪一天是你清楚的在過?又有哪一天你能自在的要怎樣就怎樣
我們是真的能作主,還是在胡裏胡塗中過日子?回想昨天以前的事情,哪一天是你還能明白記得的?哪一天是你自己能刻意創造的?現在活著的當下,我們真的能作主嗎?我們知道生命是怎麼一回事嗎?這個真的叫“我”嗎?沒有人了解,只是隨著生物的功能每天過日子而已。哪一個知道真正的生命內涵?所以這就叫無明――不了解真相,在不了解真相之下,只能靠著慣性和知識,靠著自以爲認同的在過日子。能分清對錯與好壞嗎?明白怎麼來去、如何生死嗎?幾個人能真正明白生命的終極意義?如果人類沒有理性,沒有探討生命的終極意義,那與一頭豬一條狗又有何不同?豬狗沒有人類的種種煩惱,它也是過一生,也會繁殖後代。如果人類只是在欲望所求中胡裏胡塗地過一生,與豬狗又有何區別!人類自稱爲萬物之靈,真的嗎?哪一個人能真正知道生命的終極意義?誰能規劃自己盡未來際的慧命?我們真的是在無明中過日子。如果不是佛陀真正體會到真理來指導我們,哪一個人能有路可走?了不起就是在崇拜和他力依賴中,也是胡裏胡塗地來,胡裏胡塗地走。你說你上天堂了,誰知道你是怎麼上天堂的?有沒有死人回來真正告訴你他去了那裏?誰能證明?坦白講,我們都是在無知煩惱和無奈中一天天胡裏胡塗地過日子!不管你現在是何身分,到你死的那一剎那,你會忽然想起一個問題:我這一生在搞什麼?到底得到了什麼?面對死亡時,你真的認爲這一生活得有價值嗎?往後就沒有問題了嗎?只有見道解脫者才能坦然,其它任何人都無法說這一生活得真正有價值,往後再也沒有問題了。
如何觀察我們這個色身五蘊(包括六處)的功能和運作
裏面有一個叫“我”的靈魂嗎?真的是它在主宰生死嗎?是由它來規範一切的嗎?誰來主宰規範你的生死輪回?什麼叫業力?我們真的明白嗎?這裏就點出重點:必須面對我們現實經驗的身心,從身心中去體證認識觀察,只有透過徹底地觀察,明白它的內涵,我們才知道真相,才能找到真正的因。請問:你們所知道的任何宗教派系有這樣真正在探討真相的嗎?還不是在依賴拜拜求平安中!以爲這樣就可以避開一切災難,死後必定可以往生到哪一個永生不滅的地方,是否在這個幻相裏?其實真正的佛法不是這樣的,佛法是很清楚明白平實的:就在我們的五蘊生命中去了解它。所以第一步你必須先觀察自己這個五蘊身心,看清楚它的和合性、功能性以及相依相緣的必然性,否則如何去解決?
但根本而徹底的解脫,非著重于對有情自身的反省體察。觀察以後,找到了原因,還要懂得反思,知道問題出在哪裏,這樣才有下手處,最後從法的體證中真正超越出來。過去我們雖然胡塗,現在學到了佛法的正見,找到了真正的下手處,看出了痛苦煩惱生死的真正因緣,就可以解決它。不然只看到問題,又不能解決有什麼用?佛法講的是苦集滅道,找到苦的真正原因,就有方法消滅它。
我們可以從佛陀時代的情況看出佛法的奧妙,那時親近佛陀的人比現在的人幸福多了!佛陀是一個覺者,能信任聽從他的話,當下依照他的方法體證反省,馬上就可以受用。那時親近佛陀的人,甚至只有第一次見面向佛陀問法的,佛陀給他一點小小的指導,就得了法眼淨(證初果),跟隨著他出家修行的大部分都證了阿羅漢。現在爲什麼不能?流傳了二叁千年的佛教如今變成只有信仰,還告訴我們:我們的業力深重,靠自己是沒有辦法的,只有等佛來救度,等往生到哪裏去,以後再解脫。佛法爲何變成這樣?如果不找到佛法真正的根源,照佛陀的方式去理解的話,那我們就只能生活在佛法流變的方式中,還談什麼解脫!從這裏就知道,正見何其重要!爲什麼佛陀時代的弟子們一聽法就得法眼淨證初果,修行沒多久就證了四果?現在不要說證四果了,想要見法都比登天還難!爲什麼?都沒有注意自己身心的問題啊!沒有談如何去發覺問題,如何超越而遠離顛倒夢想,如何真正的離貪欲而解脫。現在都在談滿足欲望:信者可得加持;布施者可得福報;信仰者就可得救。請問:不去探討真正的原因,如何解除你的問題?前面也提及,佛法是信智相成的,不是一個信字就能解決,真正能解決問題的是慧――般若,是了解諸法實相的般若智能。上課的目的就是要建立各位的正知見。我們的痛苦煩惱從哪裏來?是由我們的行爲造作而來。行爲造作從哪裏來?由我們的觀念而來。如果觀念正確,怎會帶來痛苦煩惱生死相續?很簡單,就是我們的思惟模式、自以爲是的認知有問題。如果懂得反省,就能找出問題,才有修正和解脫的機會。我常譬喻,我們的觀念就像計算機的軟件,那一套軟件的操作産生計算機的一切功能作用。我們裏面也有一套軟件,它是隨著我們各人的經驗知識、環境背景等種種綜錯複雜的因緣條件來完成的,只是我們不了解而已。所以我們每一個人的軟件各有差別,展現出來的行爲也千差萬別,它所帶來的痛苦煩惱就是這個身體所造作的,那束縛這個身體有用嗎?你硬性叫它不要這樣、不要那樣,它會聽話嗎?把一個罪大惡極的犯人關他叁十年,出獄後他的問題能解決嗎?他能變成聖者解脫者嗎?你束縛他的身心,壓製他的行爲,但他裏面的軟件並沒有改變,他出獄後的行爲還是根據那一套思維模式在運作。修行也是如此,信仰或戒律的壓製束縛能否改變我們的程序?很多人學法很虔誠敬愛精進,爲何還是不能解脫?因爲你依據的那個軟件程序是有問題的,怎麼能解脫?
所以各位要明白:今天我們學法爲什麼重上課,而不是重那種信仰苦行?就是要修正我們錯誤的軟件,然後輸進去正確的軟件。軟件真的正確了,觀念就會正確;觀念正確了,行爲就會正確,這是必然的。這樣你們就知道修行從哪裏修了,不是單純的信仰或控製自己的習性而已。習性如何控製?所以不是控製而是轉化,從我們的程序即思惟模式去轉化,因此上課何等重要!理解了法的真實義,才知道我們過去思惟模式錯在哪裏;接受了正確的訊息,就修正了錯誤軟件;隨著對真相的明了體證,思惟模式就照著正確的因緣在運行。那時不用刻意去修正我們的行爲,就好比計算機的運作根據的是軟件程序,只要修正了計算機的軟件,出來的功能絕對是正確的。
很多人問師父:“你講的我都懂,可就是爲什麼我做不到?”如果作爲聽過耳邊的觀念知識,那是一下子就過去的,因爲沒有生命的體證和震撼,沒有很深刻地去體證了解,那一種“懂”是不深刻的,所以知識與體證之間還有距離。真正的修行,是在理論的聽聞後,從生命中去實踐而感受明白,這與觀念上稍微聽一聽的明白,差距是相當大的。譬如聽聞到法師的開示,知道衆生有我執自私,所以就要破我執,要舍。但是你真的能舍嗎?不是我聽到後就已經舍了,而是真的能關懷衆生,盡我的能力去幫助別人,你真的這樣去做了,那一種舍的體驗才是如實的,才能體會無我,才能破我執。有些人說:師父你講的我都知道。問題是你從來不做,從來不去實證,那怎麼能體會舍的真實義呢?又如何破除我執呢?所以要切實的修正軟件的程序,但還要透過實踐。理論明白了,軟件的修正只是一個指引方向,只是原理方法,必須透過實證,才能明白理論的正確性,體會到確實如此,被我們的意識深深地吸收了,才真正變成你的思想。那時就不用刻意改變自己,因爲你的行爲是根據那個思想程序在運作。這個道理有很多人不了解,所以修行都在壓抑控製。真正的修行必須從心靈觀念中去轉化,唯有了解我們錯在哪裏,才能建立正確的信息,真正了然于胸,才能奉行,然後自然轉化一切的行爲,這是修行的重點。
所以,要根本而徹底地解脫,非著重于有情自身的反省跟體察。我們聽了法,如何真正體證到法確然如此?如何真正轉化我們的意識?意識接收了法義,真正吸收後出來的程序絕對是根據這個,怎麼還會犯錯呢?自然不會顛倒執著,不會去造作痛苦的因了。也許我們都被火燙過,如果你經驗過手被火燙的那種感覺,即便是一次,以後看到火,自然不會再把手伸進火中,因爲了解到火會燙人,很痛苦的,就是這麼簡單。因爲那個體證的感覺太真實了,是生命中的體證。現在大家都感到了苦,那就不要再跳進痛苦煩惱中了哦!就像不把手伸進火中一樣。但奇怪的是,我們的身心明明在痛苦中,爲何仍然在製造痛苦,要深思啊!當你透過反省體察深入了解身心痛苦的真相時,就全然不一樣了。所以要反省觀察自己,了解自己身心的運作模式。如果對自己的內在身心沒有一分了解,就不知道我們痛苦煩惱的因從何而來,更沒有下手解決的地方,下面談的叁處觀就是對于我們自己身心的分析觀察。
《解脫之道講記 a4 苦谛》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