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這種假定的觀念把它掃除掉,把這個根本的妄想掃除掉,那必然的就會說即現即空。
即空即現;頭頭上現,法法上明,何必要堅持從本體而發現爲現象?導師就點出了這個重點!今天我們對這個法重點能把握,那我們要破除的就是這一點,掃除什麼?本體生現象的根本假定的根本妄想。如果掃除了這個根本妄想,就會體會到即現即空,一切現象當下即空,因爲空所以産生的一切現象,法法上明,一切法當體即空,法法都可以體驗,法法都可以悟道,法法都可以見法,何必要堅持從本體而發現爲現象呢,還需要這樣子嗎?所以注意呀!這裏其實導師已經點出一個重點!
我們今天要破的是什麼,就是自性妄執,實有感,有自性了,有本體了,這個叫做自性妄見,這個就是根本妄想,只要你把這個掃除了,是不是法法現成當下即空,也就是這樣的話,一切法,法法的當下都能夠明白都能夠悟法,都能夠見法,所以下面就比喻了。
如水相與濕性,即水即濕,即濕即水,還談什麼從濕性而發現爲水相?
這個是我們平常最容易體會的,水,我們都每天在用麼,那麼水它有濕性,這個我們當下就知道吧,那麼水就是濕麼,濕就是水麼,需不需要還有一個濕的性才能顯出水的相呢,水的相是由水的濕性而顯的嗎?不是呀,即水即濕,即濕即水,是不是,水濕本身就是不二的,怎麼是從濕而顯出來的水相呢?那這樣子水跟濕是不二的,不是誰來生誰,這樣知道意思吧,不是誰來現出誰,不是的。
玄學者坐在無明坑中,做著從本體生現象的迷夢!
這是導師是最嚴肅的批判哦,我們其實不管是神學家,或者是一般的外道,他們本身那沒有像佛陀的所謂悟道見法,所以說他們還是在無明中,因爲無明才會起這一種所謂從本體生現象的這一種迷夢,這個是比較嚴肅的批評,這個其實就是在批評熊十力。
還以爲佛法偏(不能說即空空寂寂而生生化化的)而不即,何等可笑?
這個是熊十力的批評,我們佛法沒有辦法從空空寂寂去了解産生的所謂生生化化的一切現象。他批評的就是這一點,所以導師認爲他這一種觀念是非常可笑的,就在批評熊十力根本不懂佛法就對了。
佛法不是尋求萬化本源以說明萬化如何生起的玄學,
注意聽喔!這個地方一定要記得!什麼是佛法?佛法不是在尋求萬化的本源,也就是不是在探討第一因,來說明一切萬化是怎麼生起來的,因爲有第一因才能生起來麼,不是在探討這個,注意聽!佛法不是這樣的玄學。
佛法是在現實經驗界中體悟離卻迷亂的本性空寂。也就是說,佛法今天是以現象的經驗爲重點,讓我們明白我們是如何對于這個本性空寂的偏離迷亂而起顛倒執著才産生痛苦煩惱,而因爲這樣子我們只能從現象的經驗中去發現一切法的本性空寂,而離開一切的迷亂執著,所以佛法只爲了什麼——滅苦啊!不是在探討第一因那注意聽!
空性、真如,都非另有實體,即是現象的當體、真相。
這一句話太重要了!大家要把握!才不會偏離佛法的特質,我們談空性,真如,無爲法,寂滅,法性,注意聽哦!在談什麼?談一切法是當下的現象當體的真相而不是另外有一個實在的空性,真如的本體。注意聽!這個太重要了!很多人那,因爲不了解這個當體即空的道理,都把空性認爲一個實有的存在。所以很多人那,用功了一輩子,他最後因爲他認爲有一個空性可得,有一個佛性可見,有一個法性可證,最後他怎麼樣,找不到,最後會怎麼樣會失望,會失去信心的,他不知道,他以爲是一個實有的東西,一生到死他能證到一個實有的東西嗎?不然就是什麼,把定境,身心的定境就當作這個是什麼是空性了,這樣知道意思吧,注意喲!這個很重要很重要!要了解當體即空,當下即是如幻如夢,當下即是空寂,當下即是法性,太難了解了。當下即是寂滅,不離萬法,不離一切現象,而能當體明空的,不容易啊!
因人們認識的錯誤,所以覺得諸法有實性,甚而想象有一實在的本體而從此現生一切。
這個就是認識的錯誤,也就是我們講的無明,惑就是無明,就是認識錯誤,由于不了解真相起無明,無明就是認識錯誤,才覺得一切法有實性麼,才會覺得說有一個實在的本體來生一切法麼,注意聽喔!導師這裏語重心長。
佛學者(一個學佛的人或者是探討佛學的人)如想象從本體而顯現爲現象,即轉而與一般神教、玄學者類似,即不能顯出佛法異于外道的特色。
我相信你們這麼多年來我們在研究法大家這句話都聽貫了,一直強調我一直強調的就是:佛法與世不共,佛法與外道不共,特質是什麼?一直在強調這句話,這句話不把握,不管你修得多好,跟外道的思想都會混在一起,你要受用是不容易的,這個是我一直強調的,從這個地方也可以看出,導師也是一再的點出這個重點!不只跟外道混在一起了,在道內一些法義也會厘不清,不同的宗派不同的理論,有人講得很玄,非常圓融,其實都沒有脫開這樣的窠臼,這個是我們要很小心注意的地方啊!
世間也有不承認形而上學的本體者,即經驗論派或現象論派。
導師這裏要點出一點,不要以爲不承認有形而上學的本體論的,你就認爲他對,同樣不承認有形而上學的本體論也有不是佛法的,他這裏就講有經驗論派,現象論派,此派以爲神教、玄學家的本體,是幻想的産物,好這一派理論的人那,他們也認爲所謂神教或玄學家談的本體根本就是幻想,他也能夠了解這一點,也在破除他,是以自己的推論爲根據而建立的,他是用推論來的,他不是生命的體證,他們根本就沒有見到什麼本體。這極有理,但又多少偏于一邊了!
注意聽哦!他偏在哪裏,導師會把它講出來的。
中觀的根本義是∶一切法的真相、本性,要適如其量的去把握它,不能爲錯亂、顛倒的認識所蒙蔽。離顛倒錯亂正覺得的,名爲本性、實相,這即是一切法的本性、實相,而非別體。
注意聽!這個很重要!中觀他的根本義是什麼,啊一切法的真相,要很恰當的去把握,不能錯亂,不能顛倒,只要你離開錯亂跟顛倒,真正證覺而得的才是名爲本性跟實相,這個本性跟實相是什麼,即是一切法的本性實相,而非別體,就在一切法的當下,不是另外有一個別體。
這不同于偏于經驗論者、現象論者的向外奔放,安于偏頗錯亂的現實。
這個還有一個問題,像這一種現象這樣的講法唯物論者就有這種傾向,是不是,唯物論者也否定上帝麼,也否定本體論麼,那麼他們偏重的是什麼,因爲一切現象對不對,偏于錯亂的現實,所以這裏就講,所謂的本性在這些經驗論者現象論者他們不承認有一個本性叫真相,離開現象以外還有一個本性現象,是在談我們錯誤離開顛倒錯誤的顛倒的這個真相,我們叫他本相。但是他們並不認爲有一個這樣的真相,這樣知道意思吧,離顛倒的離錯誤這種感覺的,他們沒有,他們以爲在萬法就是從唯物的立場來看,那這個還是執著在錯亂的現實。我們雖然說一切法的當下即是本性,即是真相,但是是離顛倒執著的,但是如果從經驗論或者現象論來講,他們並不認爲現象是顛倒的是錯誤的,所以會偏著于錯亂的現實變成唯物的思想。
總之,依佛法看∶他們都是偏重了一方面,重于差別的,本性也隨之有差別了,甚至否認本性。
重本體的,重現象的,差別都不一樣,所以導師這裏就講,如果你重于差別的,那本性就隨著它有差別,否認本性都會有,我們不是說本自清淨的嗎?本自寂滅涅槃的嗎?這個他們都會否定掉的,那麼重于本性平等的,現象也平等了,現象變成不能有差別了,甚至抹煞現象。這個都是什麼各有所偏偏于一邊,所以導師他還評論說這些,都不能正見中道。不是執事廢理,就是執理廢事。啊,空過頭了,在理論上認爲一切法都是虛幻的,用空來破一切法,一切法都破光了,什麼事都不要幹了,這個就是執理廢事,只有以爲現象是實在的,以唯物的立場就是這樣子,很多該所謂的修行,該所謂的修證,該所謂的用功,行善都不需要了,這個就是什麼,執事廢理。
惟有依中觀正義確立緣起與本性的中道觀,才能行于中道,到達究竟。
這個叫真正的理事不二,真正的真俗不二,真正的現象跟本性是不二的,這個才是真正的中道,偏于本體偏于現象的唯物都是偏于一邊,以現象來講我們講偏于唯心,或者是偏于唯物也是一樣,都是偏。導師這樣一層層分析下來,就讓我們了解了,真正的中觀多重要啊!這樣把我們教內的叁大系的思想也差不多分析得很清楚了,我們該如何把握中觀這個大家要注意還有跟外道的差別,跟神教的差別在哪裏,我們也可以厘清,所以不只是跟其它的宗教的差別也要明白,最主要是我們今天身爲佛弟子,如果我們佛法裏面的所謂究竟方便也分不清楚我們也會混淆,那問題就出在什麼?我們的用功,我們的發心,我們的這麼精進,爲什麼過去不受用我們也知道這個原因那,我們很明白了,了解了原來我們根本沒有跳脫這個觀念,你怎麼修都還在那個範圍之內怎麼能受用解脫,這個很重要!
那麼這一章就講完了,我覺得後面這幾章真的太重要了!這個都是導師他研究佛法個人來講最深的法義的抉擇都在這幾章裏,所以如果我們過去沒有一點基礎,現在要聽這個真的很辛苦,不容易了解。
《體方法師《中觀今論》講座 第九章 現象與實性之中道》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