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 第十講▪P2

  ..續本文上一頁行。是故彌勒。若有菩薩發起精進。于智慧中當勤修習。

  我們都應發起精進,勤修智慧。智慧從何而來?來自于深入經藏,來自于我們的清淨心。

  爾時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來善說初業菩薩樂于愦鬧、世話、睡眠、衆務、過失。世尊。雲何名爲戲論中過。若觀察時令諸菩薩當得住于寂靜無諸诤論。

  戲論,即沒有真實意思的言論話語。若明白了戲論的過失,就會安住于寂靜無诤論處。

  佛言彌勒。初業菩薩。戲論過失。無量無邊。我今略說有二十種。雲何名爲二十種過。一者于現在生多諸苦惱。

  若每天多于戲論,就會生起諸多的煩惱。

  二者增長嗔恚退失忍辱。

  增長了嗔恨心,而沒有了忍辱心。說到忍辱,親佛法師講到了曾國藩的故事。

  曾國藩的家裏人來信說,爲了宅基地和鄰家鬧起了矛盾,讓在京做大官的曾國藩出面擺平此事。但曾國藩沒那樣做,而是在給家人的回信中寫到,“千裏修書爲堵牆,讓他叁尺又何妨,長城萬裏今猶在,誰見當年秦始皇”,以此來說服家人。

  我們寺院所在的這個村子,前幾年出過這樣一個事情:兄弟倆,老大經濟條件好,人很蠻橫。老二經濟條件略爲次之。倆人相鄰而居。弟弟家的地勢較低,下雨時水常積滿院中,所以弟弟想在院內修一個下水管道,但需要通過哥哥的院子。但老大堅決不同意,認爲這樣影響了自己的利益。兄弟倆常爲此事起沖突。在一次爭吵中,弟弟一時氣急,拿刀捅死了哥哥,之後逃往外地。他們的母親因爲此事,精神失常了。你看,因爲一個小小的下水管道,弄得家破人亡。 常言道,“退一步海闊天高,忍一忍風平浪靜”,這是很有道理的。在六度波羅蜜中,忍辱最爲第一,是持戒精進等所不能及的。大家想想自己在忍辱方面做得怎樣,是不是一切都能去忍受退讓呢?

  忍辱的故事有很多,大家常誦《金剛經》,裏面講到,佛做忍辱仙人時,歌利王將其分身,佛陀依舊毫無嗔恨心。

  還有一個白隱禅師的故事:從前,有個日本的姑娘和人戀愛,未婚先孕了。父親追問她孩子的爸爸是誰,姑娘說白隱禅師是孩子的爸爸。憤怒的父親便找到白隱禅師,用棍子把他痛打了一頓。白隱禅師面對這種不白之冤,無由之禍,也沒有辯解,也沒有抵抗,就任由那位狂怒中的父親把自己揍了一頓。後來,孩子生下來之後,被扔給了禅師,禅師也就把孩子接受下來,悉心照料,每天辛苦地 各方乞討奶水喂養孩子,日日時時面對大衆的譏笑、譴責、鄙視和辱罵。後來,姑娘的情人從外鄉避過風頭之後回來,看到這種情景,心生負疚。他與姑娘一同來找禅師請罪,並向大家說明了真相。值此峰回路轉的時刻,禅師也沒有什麼特別的表現,只說:"既然孩子是你們的,你們也願 意要了,那就把孩子抱回去好好養育吧。"你看,白隱禅師是一個斷除了我執的人,他的忍辱境界是多麼高啊!

  叁者爲諸怨對之所惱害。

  諸怨,即冤親債主,冤家對頭。佛教裏常講,守清淨戒律的人,龍天護持。破犯戒律的人,鬼神掃其足迹。一個沈忱于戲論的人,諸冤家對頭就會常來陷害他,讓其生起煩惱。

  四者魔及魔民皆生歡喜。

  要知心魔不起,外魔莫犯。心正邪法亦是正法,心邪正法亦是邪法。十法界唯心所生,心想佛時即是佛,心想魔時即是魔。大家一定要有正知正見,把握住自己,一切法都在你自己心中。

  五者未生善根皆悉不生。六者已生善根能令退失。

  七者增諸鬥诤怨競之心。

  喜歡戲論的人,好勝心很強,有好勝就生起爭執,好強鬥狠。

  八者造作地獄惡趣之業。

  一起心動念,一切造作都是惡業。

  九者當得醜陋不善之果。

  喜歡戲論的人,會有醜陋的果報。進到寺院的人,看到佛像,就會感覺佛的形相是那麼端莊,儀容是那麼莊嚴。要知道佛百劫修得叁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有這樣一個記載:佛陀上忉利天爲母說法,整整一個夏季,優填王非常想念佛陀,就命目犍連帶引工匠上天造佛像,目犍連恐後世造出的佛像無所表彰,于是親自將叁十二位工匠引上天,每一工匠造一相好,用旃檀木雕刻叁十二相好的佛像。佛陀從忉利天下來時,優填王將木佛像放在寶階上,木佛像立即自行七步,五體投地迎接于佛,佛即爲木佛像摩頂受記:“汝于來世廣作佛事。”並敕雲:“我滅度後,造立形像,一一似佛,使見者得法身儀則,乃至幡華供養,皆于來世得念佛叁味,具諸相好。”

  十者舌不柔軟言詞謇澀。

  戲論的果報是說話困難。

  十一者所受教法不能憶持。

  正念常常忘失。

  十二者于未聞經聞之不悟。

  讀誦、聽聞不容易開悟。

  十叁者諸善知識皆悉舍離。十四者諸惡知識速當值遇。

  十五者修行于道難得出離。

  “道”是指大小乘佛法。

  十六者不悅意語數數常聞。

  常常聽到不稱意的言語。

  十七者在在所生多諸疑惑。

  “在在”是生生世世,煩惱覆心,于正法多生疑惑。

  十八者常生難處不聞正法。

  “難”就是叁途八難,聞不到佛法。

  十九者修行白法多有障礙。

  “白法”是善法。

  二十者于所受用多諸怨嫉。

  總會招來嫉妒、埋怨。

  彌勒。是爲菩薩耽著戲論二十種過。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 第十講》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