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第十讲
8月30日上午 9:00,释亲佛法师在榕桦寺念佛堂向四方信众讲授《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今天是第十讲。
释亲佛法师开示道:佛当时住世在印度,佛经都是梵文,佛教的经典都是翻译过来的。佛经有五种不翻译,即:第一是尊重不翻译,如般若、佛等。第二是多含不翻译,如比丘、罗汉。第三是秘密不翻译,如佛经中的一切神咒。第四是顺古不翻译,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第五属此方没有的不翻译,如庵摩罗果。因为这五种不翻译,所以佛经读起来是艰涩困难的,需要法师来讲解。每当法师讲法时,都会感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因为生怕讲解错误,若有差错果报将是拔舌地狱。我以前曾讲过一个“百丈渡野狐”的故事。——百丈和尚每次说法的时候,都有一位老人跟随大众一起听法。众人离开后,老人也离开。有一天大家都走了,唯独老人没离开,百丈禅师于是问:“面前站的是什么人?”老人说:“从前的迦叶时代,我曾是此山住持。有个云游僧人问我:“大修行的人还会落入因果吗?”我回答:“不落因果。”就因为回答错了,被罚变成狐狸身落入畜生道轮回五百世。现在请您代转一语,为我脱离野狐身。”于是他问百丈:“大修行的人还会落入因果吗?”百丈禅师答:“不昧因果。”老人于言下大悟,作礼说:“我已脱离野狐身了,住在山后,请按和尚礼仪葬我。”百丈真的在后山洞穴中,找到野狐的尸体,依礼火葬。
所以修行人一定要明了“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你身口意一起心动念,就会有果报产生。《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讲“南瞻部洲众生,起心动念无非是业无非是罪”,佛大慈大悲,怕我们造业,教我们起心动念就念阿弥陀佛、念观世音菩萨、念经念咒等等。我们想想自己每天二十四小时中究竟用了多长的时间在念佛呢?我本人就感到很惭愧,因为在一天之中虽然也绕佛拜佛念佛,但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造业。
昨天来了几个请法的居士,其中跟着来的一个小孩,根性大利。他的面相就是一副和尚相,胖胖的圆头圆脸。有一次他和舅舅出去玩,看到一只刺猬,舅舅抓住后的第一反应就是刺猬肉香,而这小孩就告诉舅舅必须放了刺猬,并且亲自监督他完成此事。还有一次父亲开车带他出去,看到路边的一个乞丐,立即叫父亲停车,拿出一些钱送给乞丐。这些都不是别人教的,这些都是天性,是我们的本心本性。要知道众生本心是善,因为性相近习相远,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才有了后天的种种恶习。
这个孩子问我:“师傅,请问那些乞讨的老爷爷老奶奶们,是不是他们的儿女不孝顺?”你看这个孩子,看到这种现象马上在脑海中进行反射性的思考。我告诉他:“这可能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也有可能因为他们的儿女有残疾,没有能力孝养。”从这个孩子的话语和思维中可以看出,他将来长大后必定是个了不得的人物。
有居士问我,假若碰到了专门以乞讨为生的乞丐,该如何?我告诉他,我们佛教有两个*轮,一个是“慈悲”,现在好多居士慈悲心都很好,但个别的居士慈悲心只给自己,嗔恨心对大众。行菩萨道第一条,就是“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若以这个理念来指导自己一生的修行,决定能够成就。若一切都为了自己,绝对是地狱饿鬼道,连畜生道都去不了。大家一定要有慈悲心,给人快乐拔人痛苦。另一个*轮就是“智慧”,如果我们把钱给了恶人,他用来行凶做恶,这就是助纣为虐。如果把钱给了穷人或用来救人性命,这就有很大的善果。要知道钱无自性,看你把它用在什么地方。我们去过五台山,路边有很多乞讨者,这就需要有分辨能力,若是以此骗钱为生,就不要给他钱。但若真是残疾无助,就要生起慈悲心,进行布施供养。
我们以前讲过八正道,第一个就是正见,正见来自于佛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来自于历代高僧大德的开示。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这就是正见。若有了正见,必然会有正思维,即对正见作深入的思考。若每天思维贪嗔痴,这就是邪见,将来必堕落于下三途。有了正见正思维,就会有正语,讲的话必然如法,他人听闻定会受益。第四正业,业是事业,除身一切邪业,住清净正身业。特别对于出家人来讲,荷担如来家业续佛慧命即为正业。对于在家居士来讲,工人做工干部管理农民种地等等,这是他们的正业。在佛教中,把贩毒、贩卖妇女等等列为非正业,甚至把算命等也列入非正业之中。第五是正命,即用正当的谋生方法赚取生活的所需。第六是正精进,像我们夜以继日地礼佛拜佛、诵经持咒、渡众生等,这就是正精进。第七是正念,即系念于圣道的实践,心不旁鹜,意不散乱。在我们净土宗,一句佛号阿弥陀佛就是正念。在禅宗无念而念强名正念,这里的无念是指没有邪念,像我们凡夫一起心动念,就是贪嗔痴啊。第八是最重要的,就是正定。而正定由何而来呢?即由持戒而来。七佛都在赞叹,“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需要逐步地培养自己良好的人格,然后再升华为佛格。近代太虚大师曾说:“仰止为佛陀,完成在人格。人圆佛即成,是名真现实。”这是代表太虚大师“人生佛教”的思想。生而为人的机会很难得,所以要先把人的本分做好,这样便可永保人身去力行菩萨道,经过长时间的修行,自然能趣向佛道证果成佛。佛讲过,毗尼住世则佛法住世。毗尼就是戒律。戒律是佛法的命脉。戒是四圣——声闻、缘觉、菩萨、佛之阶梯。我们修行若想成就,就一定要以戒为师,戒即诸恶莫做众善奉行;以法为师,法即佛所说的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以苦为师,不要贪图人生的享乐。现在的不自在是为了将来到极乐世界得到大自在。观自在那是大自在,而我们身处于五浊恶世中是最不自在的。现在的约束是为了将来更大的自由。我们常在放生时念道“一自在一切自在”,确实是这样的。
如来悲悯众生犹如一子,恐怕众生在六道轮回中头出头没无有出期。所以他讲法49年300余会,讲了八万多法门,用各种方式对众生循循善诱。《妙法莲华经》中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一乘法就是让大家都成佛。所以大家要锁定极乐世界这个目标,好好念佛。现实的功德利益是消灾延寿祥和社会,将来必定往生极乐净土。《净土圣贤录》中有很多的例子,每当你念佛时,极乐世界里就相应地有朵莲花在开放在放光。你越精进,花朵会越开越大光芒会愈加绚烂,这些都是真实不虚的,因为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为什么《佛说阿弥陀经》中讲,六方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要知道人三世不打妄语,舌头就可伸至鼻尖。
下面谨取亲佛法师正文如下:
弥勒。若有菩萨。多营众务造七宝塔。遍满三千大千世界。如是菩萨。不能令我而生欢喜。亦非供养恭敬于我。
佛教中有《佛说造塔功德经》这部经典,但佛所讲的法都是方便之法,究竟之法是不可说不可说,无法表达的。若有菩萨多营众务,就是造七宝塔遍满三千大千世界,这也是无法令佛欢喜的,因为佛对众务是不赞叹不随喜的。
弥勒。若有菩萨。于波罗蜜相应之法。乃至受持一四句偈。
波罗蜜,即为到彼岸。因为我们众生在有生有灭六道轮回的此岸,而彼岸即为不生不灭,在净土宗来讲,就是西方极乐世界。
四句偈在佛经中是太多了,尤其是《金刚经》,就有很多四句偈,都是教人解脱的。从古到今很多人都在诵持《金刚经》,这部经讲的就是妙有真空,我空、我所空、空空。
马胜尊者曾有偈曰:“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比如,我们今天聚集在这里佛学讲座,有时间、地点、讲法师、听法四众,各种因缘都具备了,法会就可以成立了。假若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缺失了,这个法会是无法进行的。要知一切法都是缘起法,缘生则聚缘尽则灭。凡夫多执著,对家庭、金钱、地位、财富等都无法释怀。若你执著时,就会生起烦恼,为了摆脱烦恼就会造业,接着就会产生相应的果报。所以我们不要执著,就不会迷惑造业,不生烦恼,不受果报,就会在一切法中游戏神通,自在无碍。
读诵修行为人演说。是人乃为供养于我。何以故。
讲法的功德是很大的,所以大家要广读经典并按照经中所说的去修行,还要为别人讲解。因为佛法是续佛慧命,为了让众生离苦得乐、解脱,继而成佛。当你这样做时,就是在供养佛,要知道诸供养中法供养是最殊胜的。
诸佛菩提从多闻生。不从众务而得生也。
菩提智慧是从多闻佛法而生起的。就如三昄依中所言:“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只有深入经藏,才会有如海智慧。
弥勒。若有菩萨勤营众务。
“勤”是很勤奋;“营”是经营。
令彼读诵修行演说诸菩萨等营于众务。
教那些读诵、修行、演说的菩萨们营于众务。
当知是人。增长业障无诸福利。何以故。如是所说三种福业。一切皆从智慧而生。是故弥勒。营事菩萨。于彼读诵修行演说诸菩萨所。不应障碍为作留难。读诵修行演说菩萨。于修禅定诸菩萨所。不应障碍为作留难。
“三种福业”就是读诵、修行、演说。也就是《佛说阿弥陀经》中所讲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弥勒。若一阎浮提营事菩萨。于一读诵修行演说菩萨之所。应当亲近供养承事。若一阎浮提读诵修行演说诸菩萨等。于一勤修禅定菩萨。亦当亲近供养承事。
“修禅定”是广义的,不是狭义的。
如是善业。如来随喜。如来悦可。
若于勤修智慧菩萨。承事供养。当获无量福德之聚。
勤修智慧的菩萨,层次是最高的。因为戒、定、慧,因定而生慧,智慧开了,就会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我们应对这样的菩萨,承事供养。
何以故。智慧之业无上最胜。超过一切三界所…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第十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